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118章 县试3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118章 县试3

作者:姜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00 来源:小说旗

沈淮安慰道,“我是第一批出来的,听到前面的人都说四书题二难,甚至有的人记不得原句是什么,你 能答出来,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希望吧。”魏渠勾出一抹浅笑,“我要是考的好,我舅舅面上也有光。”

“哎呀,这才第一场呢,稳住!稳住!”沈淮故作轻松的笑道,“许久没活动了,等会我们一起练五禽戏吧,考棚里面太冷了,得舒展一下筋骨。”

科举考的不仅是学识,还有心态。

县试的淘汰速度很明显,第一场没通过就无缘第二场,直接淘汰掉,想要再考,只能等下一年。

第一场过了,不意味着你就安全了,还有第二场第三场的考验。

考到第五场,也不代表你闯关成功,因为县试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

按照今年的参加人数,最终录取人数可能在二十人左右,这些人都是择优录取。

竞争非常激烈。

第二天,还没到出号时间,很多考生已经守在公告栏下面,紧张又期待。

沈淮知道人多,便没有去凑这个热闹。

倒是沈继业和魏舅舅非常积极,吃完午饭便去附近的茶楼坐着了,魏渠见沈淮不去,也留在了小院里,可一到时辰,他便按捺不住了。

“沈淮,我要去看名单,你真不去看看吗?”

“走吧。”

都参加了,不去凑这种热闹,似乎缺了点乐趣。

两人刚走到公告栏附近,便看到乌泱泱的一帮人,通过之人兴奋尖叫,没通过之人哭丧着一张脸,或捶胸哭嚎或感叹老天不公,没给他一个好脑子。

众生百态,在这里鲜活显现。

魏渠看到这些,停顿了一下,很快便拉起沈淮往里面挤,可惜他们年岁小,又没有力气优势,到了外围便挤不进去了。

“啊,我过啦我过啦!”

挤在前面的王宇川兴奋跳起来。

“我也过了。”陶行简的声音紧随而来。

没一会,陈观也发出一阵尖叫。

魏渠见状,赶忙搜寻自家舅舅的身影,“舅舅,看到我名字没?”

魏舅舅被人挤着,压根没听到外甥的话,倒是沈继业兴奋的从人群中出来,“三郎,你过了。”

“沈叔,有看到我的名字吗?”魏渠急声问道。

“看到了,小渠,你也过了。”沈继业很激动,“你们五个都过了。”

这时,魏渠舅舅才从里面出来,“阿渠,你过啦,你跟小淮都过了。”

魏渠的脸,瞬间开出灿烂的笑容。

“太好了,我们五个都过了。”王宇川激动的走过来,“沈淮,陶师兄,我们几个要不要去酒楼吃一顿?”

“明天还有考试,我就不去了。”陶行简开口,“等考完第五场,再去也不迟。”

“也行。”

看完名单,大家各自回去温书。

第二场的流程和考试时间跟第一场一样,沈淮排队进考场时发现,考生明显少了很多。

县试第二场称之为初覆。

四书文一篇,孟子性善论一篇,帖经两题,算术题一题。

看到算术题,沈淮挑了一下眉毛。

算术题和律法题,都是在最后一场出现的,而且还是附加题,看主考官的意思,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

现在出现,完全是送分题。

沈淮笑了一下,立即写下答案,接着开始答帖经题和四书题,最后是孟子的性善论。

检查无误后,交卷。

考棚里冷,沈淮不愿多待,这次他依旧是第一批。

魏渠和王宇川四人很快出来,都说第二场题目不难,有信心通过。

结果还真是,他们五人都通过了第二场。

县试第三场叫再覆。

五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义《孟子.梁惠王上》篇中的关注名声、重视农业的内容,限二百字内。

考题比之前的难。

五经题出自《尚书》,“明良”之论,有何启示。

这里的“明良”,强调帝王贤明,臣下善良,二者相互配合,答题时需要引出这种关系的重要性,还要借历史典故来支撑论点。

答题思维跟四书题方式还是有点区别的,这里涉猎较广,需要从多方面来论述。

而且涉及到的层次更深。

沈淮捋好思路就下笔。

因为篇幅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要简练,观点要清晰,论证要充分。

最后是以“桃花”为题赋诗一首。

这类型的诗,沈淮练过不少,所以也没花费多少时间。

律赋的话,格式相对自由,写起来也比较顺手。

出考场时,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变了很多。

因为第三场的难度比较明显。

魏渠当晚失眠了,直到第二天看到自己的名字,他才兴奋的跳起来。

一直嚷着自己要凉的王宇川,通过了。

沈淮看到二人蹦蹦跳跳的样子,真心替他们开心,至于陶行简和陈观二人,在对答案的时候,沈淮就猜到他们两个会过。

果真不假。

第四第五场一起考,称之为连赋。

经文一篇,诗赋一首,骈文一篇,策论一篇。

这两场考试,内容比较灵活,主要是看考生对经文的理解和阐述能力、诗赋创作和骈文的写作能力。

如诗赋,以“春雨如膏”为题,没有像前面那样,要求是五言八韵或者五言六韵,在这里可以自由发挥。

至于策论,以郡城开通运河之后,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文化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侧重考生对时政的分析以及解决办法。

关于运河题目,他们押过题。

毕竟这是雍州郡的大工程之一,以前的县试没考,说不定以后会考。

还真押对了。

沈淮先在草稿上打框架,捋清思路,酝酿好才开始动笔。

别看内容比较灵活,实则难度加深。

不管是语言要求,还是对经典的引用,都需要提炼过了才能用,尤其是策论,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沈淮出来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噜叫。

“哎呀,饿了呀,那你们先去附近吃点东西,不用等宇川他们了。”王地主笑着说道,“上次说好了,考完就到酒楼吃一顿,酉时三刻,你们到福瑞楼就行。”

“王叔放心,我们会准时到的。”

沈淮肚子饿,说完话便拉着沈继业去觅食了。

【作者有话】县试考完了,大家猜猜,沈淮考第几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