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154章 自爆发家史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154章 自爆发家史

作者:姜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00 来源:小说旗

“农家子弟,于科举一道确实艰难。”李教谕举杯碰了一下知县的,“我县很多学子,因家庭困难而半路辍学的不胜枚举,沈秀才能走到今日,实属不易。”

青萍县为何文风不盛?

主要是因为贫穷。

饭都吃不饱,哪里有余力供一个读书郎呢?

知县深知问题所在,却没有能力改变。

“李教谕倒是提醒了本官。”他看着沈淮,“你是小三元,为青萍县争了极大的荣耀,本官作为一县父母,不能没有表示。”

顿了顿,知县才继续开口,“本官代表县衙,奖励二十两纹银,其他今科秀才,奖励十两纹银,望尔等再接再厉,为青萍县争光。”

“承蒙大人和县衙慷慨嘉奖,学生感激不尽。”沈淮起身拱手,“纹银重若千钧,是对学生的认可,亦是鞭策。

往后,学生定当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奋力向前,不负大人和县衙的这份恩赐。”

“你们有此等觉悟,实乃青萍县之幸。”知县笑着抬手,示意沈淮坐下。

礼房主事吃了一口黄芽菜,觉得味道不错,便说道,“沈秀才,黄芽菜这等好物,为何没卖到县城啊?我们想买都没地方卖。”

“不瞒刘主事,黄芽菜与别的蔬菜不同,它的种植周期很短,若是夏日,仅需五日便能种出来,但是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存留时间非常短。

长成之后,最多留两三天,否则就会坏掉。

另外,万秀村距离县城较远,驴车一来一回得两天时间,不方便。”

知县不禁好奇,“五日便能长成?”

“不敢欺瞒大人,夏日确实只需五日。”沈淮见大家都好奇,直接说道,“后院便种有黄芽菜,若是大人感兴趣,学生可带您参观参观。”

知县没说话,而是看了旁边的师爷一眼。

师爷会意,笑眯眯的说道,“沈秀才,这黄芽菜是你们家的金疙瘩,我们这样过去不太合适吧?”

“黄芽菜对沈家而言是金疙瘩,对诸位而言,就是一道菜。”沈淮一脸从容,“师爷的顾虑,在下明白,种黄芽菜确实需要技巧。

但是看一看还是可以的。”

沈淮朝知县拱手,“多谢大人替学生考虑,青萍县有您这般勤政爱民的好官,是我等之幸。”

知县笑了。

觉得沈淮小小年纪,还挺会说话的。

“大人,这边请。”

“沈秀才客气了,请吧。”

沈淮带知县等人去了后院。

“大人稍等。”

沈淮进了草棚,从里面拿出一盆长得差不多黄芽菜出来。

“大人请看,这是种了四天的黄芽菜。”

盆中的黄芽菜,长得挤挤挨挨的。

晶莹剔透的根部,黄色的芽,十分惹眼。

大家看到种在盆里,并且长得密密麻麻的黄芽菜,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师爷拔了几根,分别给知县和其他几人。

他们拿在手里,仔细的端详着。

“这头,看起来像豆子。”师爷疑惑的看着沈淮,“沈秀才,方便给我等解惑吗?”

“师爷慧眼如炬。”沈淮大大方方的承认,“黄芽菜确实是用黄豆种的,除此之外,我们家的腐乳,也是用豆腐做成的。

不过比起黄芽菜,制作腐乳可就难多了,光是工序,便要十几道,而且腌制的时间很长。”

“这腐乳,除了我们青萍县,其他地方应该没有吧?”

“应该只有我们青萍县有。”沈淮拱手,“不瞒大人,黄芽菜是学生喂鸡时看到石缝里的豆子冒芽,才突发的灵感。

至于腐乳,是学生看《齐民要术》联想而来的。”

李教谕一脸意外,“魏晋时期的着作《齐民要术》?”

“正是这本书籍。”沈淮说道,“家里还没种出黄芽菜之前,日子十分拮据,四书五经是嫁去县里的大姑,请人帮忙抄录送给在下的。

有一次,我去表哥家中玩耍,发现他书房里有一本很厚的书籍,好奇之下便拿出来看看,结果发现《齐民要术》是一本农书。

当时苦于家里没有赚钱的营生,在下便研读了此书。

此书除了记载农田增产增肥的方法,还记录了很多食谱,里面有蔬菜腌制、酿酒等方法,起初我同父亲和爷爷说的时候,他们并不相信这些方法是真的。

可那时候,家里也找不到其他生钱的法子,只好赌一把。

若是成了,皆大欢喜,或是不成,就当没干过。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一家开始捣鼓,没想到运气不错,捣鼓了七八次,终于制成腐乳。”

沈淮又拿出一小罐腐乳,将其打开,“大家闻一闻,是不是有股淡淡的酒香?”

师爷和刘主事闻了闻,确实有股酒味。

“腐乳的原料,便是用的豆腐,除此之外,还用到较烈的酒,当时家里一穷二白,根本没钱买酒,于是在下又打起书上的酿酒方子的主意。”

说到这个,沈淮颇为自豪,“我们家酿酒,不用米粮,而是用的果子。

自从我们家能卖出腐乳后,便在村里收购果子,原本那些卖不出去的李果、桃子、山梨,变成了我们的酿酒原料,村民们卖果,也有了收入。

这些年,作坊订单稳定,我们收的果子也越来越多,家里种有果树的人家,还扩种了许多呢。”

还能这样?

李教谕和方教授对视了一眼,均不可思议。

知县若有所思。

刘主管和师爷保持微笑。

沈淮知道他们不信,直接进屋拿出齐民要术,翻到酿酒的地方,“大人请看,这就是书中记载的酿酒方子。

这里除了大米酿制的,还有各种果酒。

怎么制作酒曲,怎么利用果渣米渣喂猪,里面都有记载。”

知县一看,居然是真的。

“李教谕,你看过此书吗?”

“回大人,在下只知晓有这么一本书籍,并没有翻阅过。”李教谕实话实说,“此书是农书,对科举没有多大帮助。

久而久之,此书便被读书人冷落。

除了朝中的司农会看此书,没有多少读书人看,便是郡城的书肆,恐怕已经不卖这本书籍了。

沈贤侄能看到此书,也是机缘造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