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169章 表彰大会讲话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169章 表彰大会讲话

作者:姜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00 来源:小说旗

表彰大会当晚,县学诸生宴集,宴会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偌大的宴会场中,桌子排列整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和美酒,香气四溢。

县学的诸生们穿着儒衫,三三两两,有说有笑,整个场面洋溢着喜庆与欢乐的氛围。

宴会开始,教谕一身青色儒衫,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步走到宴会中央。

他的视线,一一扫过在场的学子,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的代表县学发表讲话。

“今日,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表彰过去一年里诸位在学业上的勤勉与奋进。

县学是诸位求知问道的地方,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县学的希望与未来。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潜心钻研学问,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话音刚落,下方的学子一片哗然。

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都很给教谕面子。

沈淮作为岁考第一名,被教授们视为诸生的表率,所以方教谕将沈淮叫到旁边。

“沈淮,你作为诸生代表,需要上去说几句话,你好好想想等会该怎么说。”

“多谢方教授提醒,学生会好好准备的。”

“好好表现。”方教授拍了拍沈淮的肩膀,“教谕很看好你,不过你也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即可。”

“是。”

很快,教谕说话完毕,轮到沈淮上台。

他整了整衣衫,一身天青色长衫,迈着官步,不急不缓的上台。

那种从容淡定,令人侧目。

为了不耽误大家享用美食的时间,沈淮先是向教谕和一众教授、直讲们行礼,然后调整好站姿,才语气诚恳的开口。

“承蒙各位师长的悉心栽培,又幸逢这太平盛世,让我等能够安心求学。

愿吾辈皆能不负师恩,不负这大好时势,做到无愧于心,无愧青春。

也愿诸君前程似锦,他日顶峰相见。”

声音坚定有力,在空的宴会场上回荡,激励着在座的每一个学子。

“顶峰相见!”

“顶峰相见!”

在场的诸生情绪高涨,齐声高呼,随后纷纷举起酒杯,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那爽快的姿态,仿佛他们已经看到了未来在顶峰相聚的画面。

宴会正式开始,一时间,杯盘交错,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大家一边品尝佳肴美酒,一边分享学习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有的在讨论着最近读过的经典着作,有的在交流着写文章的技巧,还有的在分享八卦。

你一句我一句,场面十分热闹。

沈淮举着酒杯,前往主桌向教谕和各位教授敬酒。

可惜,他还没来得及说几句,就被诗兴大发的教谕一把按坐在旁边。

“沈淮啊,今日大家难得一聚,你又拔得岁考头筹,岂能无诗?

这样,你同我作诗,为宴会添几分雅趣如何?”

沈淮不想扫兴,大方的答应,嘴上却说,“教谕,学生不擅诗赋,要是作得不好,你可不要怪罪。”

“你什么水平,我等心中有数,请吧。”

沈淮拱手,“那便恭敬不如从命。”

说罢,他低着头略作沉思,脑中迅速勾勒出诗赋的框架,接着填词修改润色。

不过片刻,沈淮就确定了诗词,开口念出,“幸入黉门启智光,岁终试罢宴华堂。师恩浩浩心中刻,再赴青云意气昂。”

此诗一出,几位教授和直讲纷纷点头称赞,眼中满是赞赏之意。

“好诗,好诗啊!”旁边的教授忍不住赞叹道,“这首诗不仅文采斐然,还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还有对未来的志向,立意难得。”

教谕一脸欣慰,伸手拍了拍沈淮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不错,比之前进步了不少。

读书之路漫长,学问更是无穷无尽,今朝虽有小成,切莫自满自夸。”

沈淮连忙拱手,恭敬说道:“教谕放心,学生日后定当勤勉上进,脚踏实地,不敢有丝毫懈怠。”

宴会继续。

大家你敬我,我敬你,喝的十分开心,直到很晚,大家才相继散去。

沈淮回到宿舍时,发现陶行简喝得微醺,正靠在床边,眼神迷离。

“师弟,我们几个本来还想轮流敬你来着,结果你一直混在主桌。”陶行简醉了,说话含糊不清的。

沈淮笑道:“教谕诗兴大发,拉着我不让走,实在是盛情难却。”

他还想再跟陶行简说几句,可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了轻微的呼噜声。

沈淮“……”

这是喝了多少啊?

方才还说话,这会儿已经打呼噜了。

沈淮无奈地摇了摇头,走过去帮陶行简拉好被子。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地上一片光影斑驳。

住宿的学子们纷纷起床,开始收拾行囊,各回各家。

岁假时间自由,大家早就想回家了。

陶行简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再三问沈淮:“这个岁假,你真的不回龙溪么?”

沈淮一边帮忙整理,一边回答道:“准备过年的时候再回去。师兄,你跟商队回去还是坐船?”

陶行简想了想,说道:“搭货船吧,方便些,还能省点钱。”

最近抄书赚了点小钱,他打算留给妻子当私房钱。

家中是母亲管钱,为了一碗水端平,肯定不会给妻子零花。

“师兄,你行李多,我送你。”沈淮将陶行简送到码头。

看着货船缓缓驶离,他才转身回江湾畔。

刚回到家中,沈金就匆忙的小跑过来,“三郎,昨天常来酒楼的掌柜过来找你,他见你不在就回去了。”

沈淮听言,并不觉得意外,因为那天在常来酒楼吃饭,掌柜跟他说过。

找上门来,说明有合作意向。

进了灶房,沈淮又问:“对了,我让你准备的东西都买回来了么?”

沈金连忙点头,指着一旁摆放整齐的物件说道:“都买了。

这是去石坊买的小石磨,掌柜的说这种石磨磨出来的东西比较细致。

还有鸡蛋,我买了一篮。

蒸盘也买了两个,你看还缺什么,我再去买。”

沈金跟沈淮熟悉之后,说话之时不再惜字如金,人也没那么拘谨了,脸上还带着一丝期待,希望自己准备的东西都能合沈淮的心意。

当然,这仅限于比较熟悉,对她没有恶意的人,沈金才会如此。

若是不熟悉,而且对他有不好的情绪,那么他就会很沉默。

“豆子还有吗?”沈淮接着问道。

“还有两袋。”沈金说。

“嗯,你找个小盆子,单独用热水泡两斤,明天我有用处。”沈淮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沈金听话照做,不一会儿就把泡豆子的事情处理妥当。

第二天,阳光明媚。

常来酒楼的掌柜来访。

他看到沈淮后,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沈公子,你这里还有多余的黄芽菜么?我们东家想长期进购黄芽菜。”

沈淮面带微笑,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掌柜入内一叙。”

同时,对旁边的沈金说:“烧水泡茶。”

进门后,沈淮直接带掌柜去菜地。

为了掩人耳目,沈淮在前院辟出一小块菜地,专门用来种黄芽菜。

掌柜看到菜长在沙土上,十分惊讶,甚至忍不住蹲下身子,用手去抠泥土,然后放在鼻尖闻了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没想到,黄芽菜居然是这样种出来的,真是奇了。”

沈淮笑着解释:“泥沙不锁水,每天都要浇两三次水,比种寻常的青菜辛劳许多,所以集市才会卖一斤三文。

若贵酒楼能长期合作,给一斤两文的价就行。”

掌柜听后,面露犹豫之色,试图再争取一些优惠:“沈公子,不能再优惠些么?”

沈淮神色认真,回了一句:“谷贱伤农,而且这黄芽菜是我沈家倾注了很多心血才培育出来的,这个价格已经很实在了。”

掌柜哈哈一笑,说道:“就冲沈公子这句话,我们说什么也要合作。”

说着,他从怀中拿出契约,“公子请看。”

沈淮接过契约,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是一份合作契约,但内容不够细致,许多关键的条款都没有明确。

沈淮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掌柜说,“那便按照沈公子所言,重新拟定一份契书吧。”

沈淮重新写了一份契书,“掌柜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沈公子人品贵重,张某相信你。”

话是这么说,掌柜还是核对了几面的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字画押。

沈淮见张掌柜爽快,直接把一篮黄芽菜送给他:“张掌柜,合作愉快。”

掌柜乐开了花:“沈公子,待会酒楼马上派人过来拿货。”

“好咧,慢走不送。”沈淮将掌柜送至门口,目送他离开。

送走掌柜,沈淮跟沈金说了一声就去灶房磨豆子。

他打算用豆浆水和鸡蛋做黄金豆腐。

做法他知道大概,但具体怎么做他没有实操过,另外没有淀粉卖,用面粉代替。

“三郎,常来酒楼拿了三十斤黄芽菜。”没多久,沈金过来汇报。

沈淮没有抬头,手中不停的转动石磨,“拿多少就补种多少,要是黄豆没有了,去集市买。”

“知道了。”沈金见沈淮有些吃力,走过去说道,“你去旁边坐着吧,我来。”

沈淮甩了甩酸麻的手,“我们换着来吧,两个人动作快一些。”

豆子泡的不多,但磨起来也颇为费力。

两人合力,你一下我一下地推动着石磨,磨了将近半个时辰才完成。

接着开始过滤豆浆水。

沈淮让沈金去拿纱布,将磨好的豆浆倒入纱布中,过滤豆渣。

过滤好的豆汁,倒入锅中,沈淮守在锅边,让沈金看火,自己则拿着大勺子不停的来回搅拌,防止糊锅。

这个时候,不能太大火,只能小火煮到沸腾。

沸腾后,出锅降温。

一刻钟后,沈淮检查温度,觉得差不多了,开口道,“可以加入鸡蛋液了。”

沈金端着蛋液盆,小心翼翼的注入豆浆里,沈淮不停的搅拌,时不时加点面粉。

面粉不好搅拌,开始颗粒感很重,沈淮搅拌了许久,胳膊都酸了。

“我来吧。”沈金接过沈淮的大勺子,不停的搅拌。

搅拌均匀后,又用纱布过滤两次,才倒入蒸盘,放入锅中大火蒸一刻钟左右,取出放凉。

沈淮按照步骤来做,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没有凝固成块。

“这是…成了么?”沈金小声的说道。

“失败了。”沈淮语气有些失落,“不懂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没成。”

“成的话,是什么样的?”沈金又问。

“成的话,跟豆腐差不多。”沈淮搅了蒸盘里的东西,稀稀拉拉的,根本切不了块状。

沈金点点头,随后将视线落到旁边的木桶,“还剩半桶豆汁,可以再做一次。”

沈淮看了看天色,觉得还早,干脆又捣鼓一次。

“要是这次不成,明天继续,我就不信做不成。”

这次最后豆浆水凝固,但是质地太水了,根本不成块。

所以又失败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步骤都对,那就是比例的问题。”

沈淮将两次的用料和时间进行对比,发现面粉的比例不一样。

沈金不懂沈淮要做什么,他没再问,默默干活。

捣鼓了两次,耗费大半天时间,以失败告终。

“沈金哥,你收拾一下。”沈淮说着,转身去了书房。

新房子没有人气,他的书房也简简单单,只有书桌和书架,一棵绿植都没有。

后院也光秃秃的,怪冷清的。

难得放假,沈淮干脆拿着小锄头去松土,为后面种花做准备。

晚上吃完饭,沈淮在书房练字。

第二天起来,继续捣鼓黄金豆腐,依旧是做了两次,没有成功,但是黄金豆腐的质地已经非常接近他想要的成果了。

沈淮又做了总结和对比,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火候没把控好。

第三天,沈淮继续捣鼓黄金豆腐。

这次成功了,他将豆腐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放进油锅里炸。

油温没控制好,表皮炸的凹凸不平,试了好几次才找到窍门。

可惜,成功炸出的只有两块,不够晚餐,但沈金觉得扔了浪费,一个人包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