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五章 富弼拜相!

书案。

韩章执笔写信,低声念道:“圣人的书,适合看。若是办事,则百无一用?”

半响,莞尔一笑:“不差。”

普天之下,有这种认知的读书人,百不足一。

孔孟之道,这是底下人信的东西,上面的人就没有一个是真心的信奉。

江昭举着书卷,端了杯热茶过去:“都是恩师教得好。”

这几年,或许是仕途失意的缘故,一旦有点真东西,韩章真教啊!

哪怕是经过大数据时代的江昭,也是时常刷新认知。

“有良师,也得有佳徒。”韩章端着热茶品了一口,招了招手:“昭儿。”

江昭走近一点。

韩章眼神微动,示意爱徒看自己刚刚写好的信

江昭点头,从书案上摸过书信。

仅是望了几眼,他就已经知晓了信中的九成内容。

这是一封直达御前的信,但并不聊政事,反而通篇以君臣叙旧为主,潜台词则是希冀官家再度启用旧臣。

韩章一脸的严肃,抚须说道:“前些日子,宰辅大相公夏竦突发重病而逝,获赠太师,谥号文庄。官家下令,并州知州富弼右迁吏部尚书、宣徽南院使,从五品升到正二品。昭儿,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官家有意以富大人为宰辅大相公,镇压文武百官。”

老师韩章有日常考教时政的习惯,江昭早已锻炼出了不俗的政治洞见水平,回答起来没有任何难度。

吏部尚书,又称吏部天官,正二品,主管人事。

宣徽南院使,正二品,负责掌管天子郊祀、朝会、宴享的事宜,兼领禁军调度权,绝对的天子近臣。

简单的官职晋升,表达了不简单的政治风向。

不简单之处在于宣徽南院使一职。

宣徽院使分南、北,但宣徽南院使不管事,真正管事的是宣徽北院使,负责执掌禁军,一向是皇帝信任的武将担任。

这一代宣徽院北使为宁远侯顾偃开,正二品的武官,天下罕有,基本上就是武将的顶点之一。

宣徽南院使的主要作用是制衡宣徽北院使,防止武将动乱,一般是正一品的宰辅大相公领任,没什么实权。

不过,作为百官之首,宰辅大相公品级实在太高。

普天之下,除了荣休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唯有宰辅大相公是正一品。

哪怕没有实际指挥权,以宰辅大相公品级之高,些许权势也可以轻松制衡宣徽北院使。

也就是说,富弼领任的宣徽南院使一职,本该是宰辅大相公领任的职务之一!

而如今,宰辅大相公之位已经空缺。

大风向无疑是非常清晰,官家有意让富弼将接任宰辅大相公之位。

按理来说,庆历新政失败,富弼作为主持者之一,有着这一污点的他断然不应起复右迁。

但,也并非不能理解。

“官家无子,是以认为同样无子的富大人会天然跟他站在一起?”江昭疑惑道。

说着疑惑的问题,语气却是非常肯定,俨然是心中有断论。

“为师也是这么认为。”韩章点头,这一点他与弟子的见解一致。

官家无子,富弼也无子!

官家无子,江山社稷不稳,以宰辅大相公夏竦为首的臣子时常上奏逼迫,欲请官家过继宗室子,立为皇子,以稳固山河。

官家自是震怒,不肯过继宗室子弟。

这件事并无对错之分。

于官家而言,子嗣一位又一位的早夭,心中甚是悲痛,哪里有过继子嗣的心思?

况且,平民百姓都有一个“吃绝户”的说法,不肯拼搏的家产白白便宜了子侄,更何况是皇帝?更遑论是江山社稷?

于臣子而言,官家的子嗣一个比一个短命,时至今日,江山社稷已有几年时间处于没有继承人的状态,无疑是非常令人心慌。

封建时代,四十多岁的皇帝,无子!

这可是相当骇人的隐患。

江山社稷为之动荡,近年来起义、动乱频发,究其缘由,官家无子一事绝对难辞其咎。

过继宗室子,稳固社稷,无疑非常紧迫的事情。

两方人,君王丧子心痛,臣子心忧社稷,任谁都不肯退让半步。

君权强势,臣子也不见得弱势,内阁、六部、台谏的官员也不是吃素的,时常上奏过继立储的事情。

权力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

时间一长,年岁一点一点的增长,官家清晰的察觉到臣子一方传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于是乎,官家选中了富弼,希望这位忠臣坐上百官之首的位置,镇压群臣,减少臣子绵绵不绝的奏请,缓解君王的压力。

毕竟,同样无子的富弼定然可以理解他的痛楚!

而宰辅大相公的权势,兼之富弼的政斗本领,也完全足以支持富弼镇压文武百官。

何为宰辅大相公?

百官之首者,即为内阁首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院枢相,可称宰辅大相公!

大周官制特殊,既有内阁、三司六部,又有枢密院。

相比起大宋,大周没有太祖杯酒释兵权,也没有太宗损伤几十万兵马,这让武将力量得以保存,文武双方也因此而泾渭分明。

文人以内阁掌管三司六部,统筹文官路,科举为主要晋升渠道。

武将以实权勋贵入主枢密院,统筹武将路,荫封和杀敌为主要晋升渠道。

武将勋贵成集团,代代皆有武将之首,令人忌惮。

为遏制武将,皇帝以文官任职武将的最高长官。

也即以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院枢相,从而遏制武将发展,防止武将有动乱之心。

这也就使得宰辅大相公达成了三位一体,权倾天下。

谈及军事,宰辅大相公是枢密院枢相。

谈及行政,宰辅大相公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谈及政务,宰辅大相公是内阁首辅。

三位一体,有古时“丞相”的风范。

权势过盛,就得制衡。

为免宰辅大相公权势过甚,又设内阁人数固定,一进一出,可称参知政事、参知副相,以达成行政制衡。

为免宰辅大相公结党,且内阁无人主动制衡,又拔高了御史台的官阶,设立台谏,左、右都御史皆为正二品,为内阁大学士之下一等一的存在,以便于弹劾,清净皇帝耳目。

为免宰辅大相公过多的触碰军权,百官之首一直都是坚定的文官党,蔑视武将,自然而然,武将也会主动监视宰辅大相公在枢密院的一举一动。

而皇帝,则是通过节制内阁入阁之人,让内阁文官分处不同派系,达成平衡。

因内阁与枢密院的缘故,导致历代宰辅大相公的权势相差甚大。

弱一些的也就六部尚书的水平,一如李迪大相公,史书记载:空有相位而无相权。

强一些的则是可镇压文武百官,一如将来宰执天下的韩章,妥妥的一把手。

这个一把手,指的不是文官的一把手,也不是指的文武百官的一把手,而是指的江山社稷的一把手。

哪怕算上了皇帝的权势,他也还是一把手。

特别是新帝与太后明争暗斗的那段时间,韩章就是唯一一个有资格影响大局的人物。

他帮谁,谁赢!

就是这么强势!

同理,富弼也是有真本事的人,一旦有了皇帝的鼎立支持,哪怕他达不到未来韩章的权势程度,也可以轻松镇压文武百官。

而有了权势的他,一旦反过来支持皇帝,那么关于过继宗室子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这是官家的算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