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六章大儒扬名!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六章大儒扬名!

作者:花雪飘飘飞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5-02 11:20: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昭点了点头。

官家的算计,他自然也看得出来。

只是,官家忘却了一点。

皇帝子嗣早夭,直至壮年仍无社稷继承人。

这个锅,实在是太骇人,富弼也很难顶住。

除非,富弼不在乎生后之名,欲做那“遗臭万年”的孤臣。

封建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皇帝无子,臣子天然就该关心皇嗣的问题。

为此,哪怕冒犯天颜也在所不惜,可以谅解。

这一点,后世的皇帝也注定是持以支持的态度。

后世的皇帝都注定支持“君王要早日解决皇嗣”的问题,富弼要是铁了心反着干,那就注定成为反面教材,遗臭万年是真不夸张。

而事实证明,一个本就无子,养望五六十年的老臣,最在乎的就是身后之名。

一如当今官家渐渐在乎起身后之名一样。

富弼,注定不可能跟官家站在一条线上。

当然,这也不一定就是官家的考虑欠缺妥当,也有可能是官家别无选择。

劝官家解决社稷继承人,稳固江山大统,已然成了这些年的第一要务。

无论哪个宰辅大相公上位都会是劝谏立嗣的主力,与其如此,不如选一个有相似痛处的旧臣上位,好歹还有机会动之以情。

“老师书信一封,是要借一借富大人擢升的东风,乘势而起?”江昭斟酌了一会儿,就猜到了老师的想法。

“正是。”韩章点头。

官家有官家的算计,臣子也有臣子的算计。

这一次,他打算撘一撘“顺风车”,借用富弼是庆历旧臣的身份,乘势而起,起复召回。

诚然,富弼的起复与其庆历旧臣的身份没什么关系。

但,富弼身上始终是有着这么一道标签。

起码,在不知情的百姓眼里,富弼就是庆历旧臣!

他是庆历旧臣,官家擢升了他,擢升了庆历旧臣!

也就是说,富弼的擢升,一定程度可以试探民意,试探黎民百姓对庆历旧臣的擢升一事是否敏感。

要是民间没有太大震动,那官家再简拔一位庆历旧臣,也不是不行吧?

这就是韩章“顺风车”擢升谋划。

但凡民间震动不是太狠,“庆历旧臣”的污点就不再那么黑,书信一封送入汴京大内,谈及旧事,叙君臣之谊。

官家若是尚且念及旧情,自会乘势简拔于他。

江昭了然,这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自古贬谪官员,大多数都被迫任命,难以东山再起。

可韩章实在是不一样。

他太年轻了!

彼时位列台阁,他才三十七岁,哪怕贬谪了六年,也才四十三岁,正是精力充沛的时期。

意志、经验、政治手段都是巅峰期。

一般来说,宦海一途,六十岁以前,都算得上“年轻”。

韩章才四十三岁,怎么可能认命?

好不容易有了个机会,自然是得拼命一试。

要是这一次不把握住机会,他要想再度起复,怕是得等到新皇登基,拉拢前朝老臣才会再有机会。

怎么可能安心等候?

“这一封信,送到汴京你祖父的手上。”

韩章又递了一封信过去。

作为官居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江志实权名望都不低,因御史的身份缘故,更是可直达御前谈话,举荐他人。

一定程度上,江志还代表了谏官的意见,这很重要。

谏官不一定能成事,但一定擅长坏事。

江志代表了谏官意见,意味着一旦官家有了简拔之心,谏官不会从中作梗。

江昭点头。

“这五封,送予五路大儒,为你扬名。”韩章语重心长的说道:“昭儿,要是我不成,以你声名远扬,也可淡化拜师的影响。”

师徒二人,一荣共荣,韩章是倾力为弟子算计。

花费一些曾经的人情,请大儒扬名,哪怕自己不能起复召回,弟子为官仍有前程。

这事,江昭不好发表意见,只能点头。

恍惚间,他望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欧阳修!

这就是韩章的影响力。

扬州官吏都只重点注目于韩章的虎落平阳,只注目于韩章表面的官位落差,却并不理解“阁老”二字代表的影响力。

哪怕只上位了一天,那也是阁老,证明其曾经的影响力足以让他位列台阁。

更别说是三十七岁的阁老!

哪怕真的不能起复,韩章认识的都是顶级大佬,虎落平阳也完全不缺为弟子铺路的本事。

“这三封,送予故友。”韩章一脸的追忆,眼中闪过一丝哀意,叹道:“这几年,恩师晏殊,一路奔波,已是六十有余,送一封信慰问吧。

范仲淹一直都是赴任的路上,筠州、颖州、荆州、几地赶来赶去,屁股没坐热就又赶路。上次他来信,说是生了大病,庆历新政,怎么着也得有人扛事,他怕是很难起复召回。”

江昭了然。

无论官家怎么淡化庆历新政的影响,怎么试探民意,都不可免却一件事情。

那就是,庆历新政的确是没有成功。

新政之事,以范仲淹为核心,韩章和富弼是主持者。

至于晏殊,则是那段时间的宰辅大相公,也有间接参与,因此而遭殃。

新政失败,就得有人承担主要责任,哪怕乘势而起,官家也有擢升之心,也不可避免主持新政的三人起码得有一人不能起复召回。

一旦三人都起复召回,那事情的性质可就彻底不一样。

如今,富弼已经起复召回,晏殊年事已高,且曾是官家的老师,官家若是在乎名声,就不可能让他背锅,韩章则是正直壮年,正是经验丰富、思路清晰、精力丰沛的时候,处于治政的巅峰期。

相比之下,范仲淹的位置很尴尬,年纪不是最长,不容易得到体谅,也不是最小,精力不够充沛,身体还不好,又是新政的核心人物。

范仲淹,注定难以重回庙堂。

“这一封,送予富弼。”富弼作为未来的宰辅大相公,他的意见很重要。

“这几封,送到汴京一些高官的手上。”韩章又递了几封信过去。

有人就有利益之争,而一个人注定斗不过一堆人,进而衍生派系之争。

大周文官派系,素来传承久远,顶层的文官圈子就那么些人,是以欲入阁者多有归属的“派系”,一些派系甚至是太祖、太宗时期就存在,绵延传续。

恰好,韩章的老师是晏殊,上一任的百官之首!

他是晏殊真正意义上的弟子,传承自太宗时期的名相寇准一系,若是不出意外,晏殊退下以后,他就是下一任的党魁。

可惜,两人皆是遭了殃。

好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晏殊遭了殃,但庆历新政名义上的主持者并没有他,却是让派系得以残喘。

官家仁慈,也并未实施清算之事。

是以,哪怕晏殊致仕、韩章遭贬,哪怕派系官员都遭到了政敌打压,余留的庙堂势力也仍是不浅,尚有辗转余地。

韩章一旦起势,注定一呼百应,顷刻间又是一尊庙堂上的巨无霸。

江昭收着信,顺势瞅了一眼,几封信送予的官位最高的人是文彦博,阁老之一。

这位也是主张改革的改革派,但那时文彦博并未入阁,也就没资格担任庆历新政的主持者,因此也就并未遭到清算。

不过,韩章与文彦博并不是一个派系的人物,双方只能算是朋友。

除了文彦博,官位最高的应属礼部左侍郎王尧臣,这位倒是韩章一系的人。

正三品!

江昭沉吟道:“弟子的母亲出身江宁海氏,外祖父是正三品的太常寺卿,于朝中应该也能说上几句话。既是涉及恩师起复召回之事,万万不可放松,不若让家母书信一封,一同送往汴京。”

江昭的生母名为海惜蕊,乃是江宁海氏嫡女,海氏一族世代簪缨,五世翰林,人脉资源都不浅。

“也好,也好。”韩章点头,欣慰一笑,起身望向窗外。

饶是他,也不免心中悸动。

这一次,他既有传世佳话,又有清流御史支持,党羽上谏,要是这都不能成......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