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豪门风云沈氏家族的荣耀与征途 > 豪门风第485章 稻香新纪

2029年7月23日,长安首都的量子通讯频道被一则特殊请求刷屏。全息屏幕上,湘城6000平的高品质别墅区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琥珀光,稻田环绕的庭院里,袁老一家围坐在传统竹制茶桌旁,背后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新伊甸-2星球的生态数据。

“沈总理,我们想在新伊甸-2建造‘稻香城’。”袁老扶了扶老花镜,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身后的全息投影切换成一片金色麦浪,那是地球上最后一片传统水稻试验田,“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回忆,但新的星球或许能让水稻文明焕发新生。”

我立即召集沈氏集团核心团队。沈明远调出新伊甸-2的土地资源图,手指在北美大陆与欧洲板块之间的广袤平原上轻点:“这里有一片未开发的三角洲,土壤检测显示富含有机质,水源充沛,非常适合农业城邦的建设。”苏睛补充道:“不过,星球的生态系统极为敏感,大规模农业开发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袁老的全息影像突然放大,展示出一个透明的生态舱模型:“我们研发了‘量子共生农场’系统。每一株水稻都配备纳米传感器,实时监测生长状态;稻田里养殖经过基因编辑的‘净水鱼’,它们既能清除害虫,又能净化水质。”他调出实验数据,在模拟环境中,这套系统能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8%,同时减少80%的农药使用。

建造过程堪称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沈舒的游戏公司开发出《稻香建造师》VR平台,全球玩家可以在线参与设计。有人提议将湘式吊脚楼与量子浮空技术结合,打造立体稻田;有人建议用全息投影重现“锄禾日当午”的农耕场景,作为生态教育基地。最终,一座以“梯田”为灵感的螺旋状城市拔地而起,每一层都是功能完备的生态农场,最顶端则是袁老的水稻基因库。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当第一批水稻秧苗移栽后,新伊甸-2的特殊紫外线导致稻叶出现灼伤。袁老带领团队连夜攻关,从地球古文明中汲取灵感,结合量子材料学,研发出“纳米稻衣”——一种超薄透明的防护膜,既能过滤有害光线,又能让水稻进行光合作用。

更棘手的是文化传承问题。袁老的孙女袁小禾在全息会议上哽咽:“这里的孩子们从未见过真正的耕牛,听不懂‘阡陌交通’的诗意。”为此,沈氏集团在稻香城中心建造了“农耕文明博物馆”,馆内不仅陈列着老式犁耙、蓑衣,还通过VR技术还原了地球上的春耕秋收场景。当孩子们戴上量子眼镜,就能“穿越”回古代,亲手体验插秧、打谷的乐趣。

2029年深秋,稻香城迎来首次丰收。金黄色的稻穗压弯了量子支架,空气中弥漫着久违的稻香。袁老站在最高层的观景台上,望着下方忙碌的人群,眼中满是欣慰:“当年在地球上,我们追求‘禾下乘凉梦’;如今在新伊甸-2,这个梦想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庆功宴上,来自不同星球的移民齐聚一堂。法国厨师用量子烹饪技术将新伊甸-2的香料与稻香城的稻米结合,创造出全新的风味;德国工程师展示了能在稻田里自主巡逻的“机械稻草人”;A国的艺术家则以稻穗为灵感,创作了巨型全息雕塑。

夜幕降临,稻香城的量子灯塔亮起暖黄色的光,与稻田里的萤火交相辉映。袁老的孙子抱着一把传统木吉他,弹唱起改编版的《稻香》:“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歌声在夜空中回荡,这里不再只是一个农业城邦,更是人类文明在星际迁徙中,对根与未来的深情守望。而沈氏集团,将继续守护这份跨越时空的稻香记忆,让古老的农耕智慧在新的星球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