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左传游记 > 第12章 品味古文籍,隐公第五年

左传游记 第12章 品味古文籍,隐公第五年

作者:酸辣茄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4 01:54:02 来源:小说旗

早在前几日…

王嘉,就从他的那几位师兄妹还有老师左丘明一起,体验了农耕生活、亲自深田间地头辛勤耕耘,劳作与采摘的那份淳朴与快乐。

尤其是,有关于这锄头、还有青铜、铁质犁头、播种、水力器械等工具的使用,都不禁令他“眼前一亮”。

“哇…”

“这锄头知犁头,还有其他一系列浇水、播种器械的工具,虽然看上去没有后世犹如耧车、筒车、桔槔、曲辕犁等工具那般精致、功能鲜明多样。”

“但至少…也已经是初具成型,并且相当成熟,以至于可以成为后世创新体系的模板了。”

“看得出来,古人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呆板,反而与我们一样,也是在不断辛苦劳作实践,再结合自身的认知,从而实现一步又一步的创新。”

“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理应更加铭记这学无止境、开拓创新等珍贵的传统与伟大的精神。”

“并且…在合适的时间做出正确的事情,才对得起我们炎黄子孙的身份!”

在做完这番感慨后,紧接着,他又想到了些什么。

“嘿嘿…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亲自耕耘播种,虽说这地儿不大,但经过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也是忙碌了不少,出了一身的汗。”

“这下子…就又想起我曾经在山里与长辈们一同学习种植与采摘技艺的时光喽!”

没错,王嘉这小子,如同大家一样,一遇到让他觉得很眼熟的东西,他的脑海里总能调出与之相关的记忆,并抒发感慨来。

不得不说,与历史这个东西打交道,脑子里没有一个强大的记忆力以及能够自由连贯贯通各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是万万不行的。

只是,具备吃苦耐劳,潜心钻研,为人民服务等坚定的决心意念与精神,想必无论是身处什么职业,未来也都能干出番大事业来。

王嘉,他同时也是一位乐于向他人求教学习,并独立思考的孩子。

这不,就在几天前下田地里干完农活家务,并洗漱更衣完毕准备烹饪菜肴的时候,他还不忘向他的那几位师兄妹以及老师左丘明请教有关于畜牧以及六艺之类的知识,还贴心的准备了小册子随时记录下来有用的知识。

而他的老师左丘明还有他的那几位师兄妹,既然他如此勤奋好学的样子,也是十分热情的向他详细的讲解起这一系列知识。

几天后,也就是今天…

王嘉,和往常一样,在与他的那几位师兄们一同在书库里整理对应书籍。

只不过…同一件事,做的久了,如果缺乏热情,也一样会枯燥的。

于是乎,本着对知识狂热的渴求,王嘉在往常整理书籍的过程之余,便开始寻找一些先秦着作来读读。

并且,他还依靠着以前跟随各学科各系老师与教授所学习的古文知识,在不久之后,便开始品味古籍与文学经典。

“嗯…”

“常言道,“凡成大事者,必阅五经之书”。”

“不管这书房或大或小,藏书或多或少,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决定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一部分爱好读书的人而言的,并非是绝对的因素。”

“老师左公,据说酷爱读各国史书,以及先秦历朝历代文学,家中也是藏书颇多。”

“想必,在这之中,有不少都是能够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卷”。”

“现在,就趁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对我有用的古文经典。”

“反正…待我把这些着作名篇阅读完之后,再整理剩下的书也不迟。”

“好,就这么做吧。”

于是乎,王嘉便在原先整理各类书籍,贴上标签,并将它们摆放至不同的书架这一工作的同时,细心挑选珍贵古文着作。

果不其然,经过他的一番努力,他发了诸如《山海经》、《风》、《雅》、《颂》、《尚书》、《春秋》、《逸周书》等一系列着名的诗歌与文化典籍。

此刻,他还暗想着。

“呼…这还都只是一部分书的量。”

“要是再将其余部分的书都整理出来,想必能发现更多的古代着作。”

“今天…就先阅读一下这些着作吧,毕竟我之后还有其他的要事在身。”

“好吧…就让我先读读吧。”

没过半盏茶酒的功夫,王嘉便从他筛选出的最顶上的那几部竹简开始,从右往左依次认真读起。

一开始,都还挺顺利。

只不过,没过一会儿,他就遇到了许多令他不理解的话。

“虽尧在上,不能去民欲利之心,而能令其欲利不胜其好义也。虽桀在上,不能去民好义之心,而能令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这句话,把我绕的一愣一愣的啊。”

“还有这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这段话。”

“以及…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这些话,都让我挺懵逼的呀。”

“不行…我现在还理解不了其中深层的意思,得去请教请教我那几位师兄妹了。”

于是乎,王嘉便向他那几位师兄妹请教,并且还组建了互学互鉴小组,以便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只不过…搞了半天,他也没有彻底的弄明白。

没办法,为了不耽搁时间,他也只好先将这些竹简书籍以短暂的借阅方式借读,并在之后寻找机会向老师左丘明请教,以此来解答他心中的疑惑。

“唉…”

“好吧,现在看来…也只好跟师姐说一声,暂时把这几部借阅一下,再向丘明老师求教,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也许…丘明老师那样博学多才,一定能知晓这一切的。”

“好吧…在此之前,就先做正事吧。”

于是,在这之后不久,王嘉便找到了老师左丘明提到有关鲁隐公第五年内容的竹简草稿,并通过他先前阅读白话文《左氏春秋》的内容,运用头脑风暴情景再现法,以进入这《左传》的世界。

果不其然,在经过时间与空间的扭转波动与转换后。

此刻,王嘉便顺利的来到了《左传》所记述的世界。

而这一天,正好是在鲁隐公第五年的春天。

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诸如春天之时,鲁隐公观看捕鱼;夏天四月的时候,安葬卫桓公;秋天的时候,卫国的军队攻入郕国;而到了这九月,用来祭祀仲子神庙落成,初献用六行人舞羽。

邾国人、郑国人攻打宋国,同时有螟虫危害。

在冬天十二月辛巳到时候,公子去世。

与此同时,宋国人攻打郑国,包围长葛。

总之…在这一年,也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

此时,只见鲁隐公去了棠地去观看捕鱼。

与此同时,在沿河流小溪的一侧,还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捕鱼器具。

而且,身边似乎还有大臣为他讲解。

只是,在不远处,王嘉早就发现了这些捕鱼器具,还对此进行了猜测。

“这…”

“这些东西,看着像竹篓子又像竹篾之类的工具,难道是有什么特定的用途吗?”

“而且,还在这潺潺流动的溪流河边,难道是和水有关的?”

“呃…不会是和捕鱼有关吧?”

带着这个疑惑,王嘉便小心翼翼的挪动着小碎步,步步逼近,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他又想。

“早在之前,我曾与这鲁隐公多次见面,我还与他交了朋友。”

“这下子…他应该不会把我给忘了吧。”

于是乎…不多时,在他的这一观点的“鼓舞”下,王嘉愈发的大胆了起来。

可是,很快…他的行踪就被周围敏锐的兵士给发现了。

而在一旁的大臣,这也是将他视作了刺客与贼人,并不断大呼着要保护君上。

就在王嘉想到自己疏忽大意,即将要被抓走之时,这鲁隐公见他颇为熟悉,竟释放。

“不要抓他!”

“此人…寡人在先前,倒是认得几分。”

此话一出,可让周围的大臣给吓了个半死,先怕这突如其来的人是使用了什么巫术蛊术,以此迷惑了他们君上的双眼。

可这鲁隐公,却坚持他先前的看法,并让他留在一旁观看。

也算…是王嘉先前冒死求见没有白费功夫。

于是乎,王嘉,才得以安全着站在一旁静静的观看。

没过多久,只见这鲁隐公询问了有关法度与礼制等一系列问题。

“伯公,寡人且问你啊,你说这法度与礼制,还有威仪及其他事情,究竟是何物啊?”

“还有,寡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你能为寡人指点一二吗?”

不多时,大臣臧僖伯便恭敬的拱手朝鲁隐公行了大礼,随后便进谏说道。

“君上,卑臣以为…”

“凡是物品不能用来讲习祭祀和军事,他的材料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和兵器,国君您就不会对它有所举动。”

“国君您,可是要把百姓纳入法度与理智中去的人啊。”

“因此,讲习大事用来衡量法度的程度称作法度,选取材料用来发扬理智的光彩,称作礼制。”

“既然如此,那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的事情,咱们就可以称作乱乱政了。”

“恕卑臣多言,这乱政的次数多了,就会导致国家的国心军心,还有民心不稳,从而导致国家败亡。”

“因此,春狩夏苗,秋狝冬狩,这些都是在农闲的时候讲习军事的活动,每过三年演习一次。”

“而且,出发的时候,要整治好部队,回来的时候又得整顿一次。”

“完成这些事情后,再到宗庙去祭祀庆贺,清点车马、人员、器械及所获物品。”

“以此,便能彰显器物的文采,风轻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级的差阶,理清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就是讲习威仪。”

“鸟兽的肉不适用于祭祀,其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适用于制造军用器具,君上您就不去射杀它们,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制度啊。”

“至于那山林川泽之中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那是下等贱役的事,有关官员的职责,这不是君上您所应该过问的,也不是君上你所应该担心的事情。”

“这些事情,自然会有专职于他们的人去料理,君上您大可不必过多插手。”

此番话一出,鲁隐公那是既点头又称赞,在赞赏的同时,似乎还在回味理清这些话的意思。

“嗯,伯公…你所言极是啊。”

可是,王嘉呢,却听得云里雾里的。

直到后来思考了一会儿,才反应了过来。

“这…”

“虽然,这些涉及政事与军事,乃至国家大事等内容有些晦涩难懂,但至少通过比喻和对比,还有举例等一系列的手法,居然变得生动而且通俗易懂了起来。”

“古人…还真是聪明呀,居然这么早就知道如何使用一些手法来使表达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让他人能够更快的理解意思。”

“这僖伯所表达的意思,也真的是胸怀天下、利益十分深远广大啊。”

“鄙人实在是佩服…佩服…”

“就是不知,这春狩夏苗、秋狝冬狩这些东西具体是讲的是什么呢?刚才我也没有听懂。”

“没辙儿了,看来…也只好之后向我那和蔼可亲的老师左丘明请教了。”

此刻,正当王嘉有感而发的时候,鲁隐公却询问了他有何感受。

这下子,可把王嘉给惊着了。

不过后来…还好他懂得随机应变, 知道该怎样答复,以此给出较为合适的答案。

于是,鲁隐公在听了王嘉的这番话后,他也很高兴。

而王嘉…只是侥幸的笑了笑。

(暗想)“呵呵…还好我有些底子,并且反应够灵敏。”

“要不然,可真没准儿惹怒了这君上,我就得要受这牢狱之灾啊。”

“呼…可算是捡回来条小命儿。”

“世人都说这“伴君如伴虎”,一开始…俺还不知道这到底是指的什么意思。”

“直到今天,经过切身感受,我才是真正的体会到了。”

后来,只见鲁隐公看了看王嘉,然后便继续说道

“我要去巡视边境了。”

“王嘉小兄弟,你是否愿意与寡人一同前往啊?”

见鲁隐公这鲁国的一国之君如此盛情邀请,王嘉又岂有推脱之理?

于是乎,那之后,王嘉便跟随鲁隐公及一众大臣,前往棠地。

先前所见的景象,大概是迷雾中所显现的吧。

而现在所见到的景象,大抵才是真的。

在这棠地中,所陈列的渔具让人捕鱼而观赏,这让身为国君的鲁隐公很是开心。

只不过…由于大臣臧僖伯托病,所以就没有随从前往。

这下子,倒是让鲁隐公深感担忧。

还好,有王嘉以及一众大臣的安慰与劝诫,这才让他稍微舒坦了些。

对于这件事,这《春秋》中记载说。

“鲁隐公在棠地陈列捕鱼的器具”,是说鲁隐公此举不合乎礼法。

并且,棠地远离国都。

对于这一观点,王嘉他也是颇有见解。

“至于这礼法,还有法律、道德等一系列约束人行为的东西,其实本质上是灵活多变,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取舍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适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

“而《春秋》中所评价鲁隐公,仅仅是因为去了棠观看捕鱼的渔具和捕鱼,还有远离国都的原因这一件事儿,就被认为是不合乎礼法,我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当然…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观点看法,也不必一再强求要求一致,哈哈…”

再到后来,曲沃庄伯带领郑国人、邢国人攻打翼邑。

周天子派尹氏、武氏来帮助他。

虽说王嘉,通过头脑风暴情景再现法进入这《左传》的世界里感悟历史,只有短短的数日。

只不过…这连年发生的战事与战争,已经让他有所厌倦了。

“唉…自打进入了这春秋战国时期,这华夏大陆就战事四起、硝烟弥漫。”

“先是小国与小国打,然后变转变成大国和大国的战争,的确是有些突然啊。”

“打仗倒是不可怕,只是…就怕是百姓遭了殃。”

“唉…发生战争的动因,也许就是因为一些小摩擦所引起的。”

“如果说…世上有一日能终无战事,大家能和平相处,那该多好啊。”

“只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或许有些“艰难”啊,呵呵…”

想到这儿,王嘉他不禁苦笑几声,之后便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再到后来,晋鄂侯逃到随地。

夏天的时候,正式安葬卫桓公。

只是…这个时间与先前的时间对不上,所以引起了王嘉的猜测。

“好端端安葬一国君主,按照特定的日期下葬就可以了。”

“可是,这为啥又要推迟一些时日呢?”

“难道说…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吗?”

“唉…之后还是问一问俺老师左丘明吧。”

四月的时候,郑国人入侵了卫国放牧的地方。

王嘉见状,对郑国人这以蛮横无理的行为感到很是生气。

只不过到了后来,当他得知了这一做法是为了报复去年围攻郑东门这一战役,他内心的激动才缓解了不少。

之后,卫国人带领南燕**队攻打郑国。

而郑国的祭足、原繁、泄驾带领三军驻扎在南燕军前,派曼伯与子元偷偷领兵驻扎在南燕军后面。

燕国人害怕郑国的三军,却没有提防从制地到来的军队。

六月份的时候,郑国的曼伯与子元带着制人在北制打败了燕军。

这一系列操作,不禁让王嘉给看呆了。

“我去,这…这是什么情况?”

“怎么…怎么这局势变化如此迅速,还没有等我反应的过来,就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事情?”

“看来,这《书法》上所讲的行军要快,以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敌人的策略,的确是在战场上得到了运用。”

“也不知,在这其中,又运用了多少兵法谋略呢?”

“都是这几个国家军队的装束,虽然形制大同小异,但是都各有特色,也算是我本人大开眼界了吧。”

于是乎…王嘉这个小伙子,在一边暗想感慨着,一边默默的回想起了诸如《孙子兵法》等行军用兵之策的兵法来。

然而,君子呢,对这一事件又是颇有言论,他说:

“不防备意外,不可以作战。”

王嘉,也是表明了他对这件事的观点与看法。

曲沃,他背叛了周天子。

秋天的时候,周天子命令虢公讨伐曲沃,并在翼地立哀侯为晋国君。

眼见他那生气、愤怒,还有对此后悔和无可奈何的样子,真是让王嘉还有其他人感到可笑。

只不过…这周天子,还算是有点谋略的。

在卫国动乱的时候,郕国人侵略了卫国,所以卫国的军队攻入郕国。

九月的时候,仲子的神庙终于建成了。

而相关负责人,此刻打算在庙内献演一种名为《万》的先秦祭祀舞蹈。

鲁隐公,在这一个时候,向大臣众仲询问这执羽舞人的人数。

恰巧在这个时候,王嘉也获批站在一旁静静的观看。

并且,他对这一盛大的场面,也颇为感叹。

不多时,只见鲁隐公疑惑的问道。

“众仲啊,寡人暂且问你,这执羽舞人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啊?”

话音刚落,只见大臣众仲恭敬地向他拱手行礼,随后便回答道。

“启禀君上…”

“这天子用八行,诸侯应该用六行,而大夫则是应该用四行,士用二行,这些都是按照礼制,有标准的划分的。”

“舞蹈,是用来调节八音而传播八风的,所以从八行依次递减。”

听完这番话,鲁隐公遵循了他的意见。

于是,初献的时候,就用六行人舞羽,开始用六行舞人。

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王嘉又来到了新的地点。

恰巧此刻,宋国人掠取邾国的土地。

邾国人告诉郑国人说。

“听我说,郑国人,我请你们的君上对宋国报复解恨。”

“至于我邾国人,则是心甘情愿做向导。”

于是呢,郑国人便带领周天子的军队与邾**队会合,一同攻打宋国,进入了宋都的外城,用以报复去年宋国围攻郑国东门的战役。

这一系列战役打下来,不禁让王嘉直呼其用计用谋,兵法十分出众。

宋国派遣使者,以国君的名义来向鲁国告急。

从那焦急的语气和惶恐的神态里,不难看出事情的严重性。

鲁隐公听说郑国的军队攻入了宋国都城的外城,将要出兵求援。

一见这一情形,鲁隐公便询问使者说道。

“郑国的军队到达哪里了?”

一听这话,使者便恭敬的回答道。

“回禀君上,还没有到国都呢。”

这下子,可是让鲁隐公十分生气。

“好家伙…”

“原来你们宋国,才刚刚得知消息,还没有陷入危险的禁地啊。”

“如此说来,如果我鲁国派遣军队出击的话,岂不是就上了你们的当?”

之后,他便辞谢了使者,然后继续说道。

“.君王命寡人一起为宋国的危难忧虑,现今询问使者,寡人十分心切。”

“可…可使者却回答说‘郑国的军队还没有到达他们宋国的国都’,这让寡人听罢十分生气啊。”

“眼下,这件事就不是寡人所感知到的了。”

“现在…您,还是请回吧。”

见鲁隐公如此愤怒,又闭门谢客。

这来自宋国的使者,也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

而站在一旁围观的王嘉,也是对此深有感触。

冬天十二月辛巳的时候,这臧僖伯去世了。

鲁隐公见这件事情,内心那可是五味杂陈啊。

就在葬礼的现场,他沉重的说道。

“叔父对寡人有不满,寡人是万万不敢忘的。”

“但…叔父毕竟对寡人有恩,也是寡人的长辈,寡人岂能因为这小小的几件事情,就疏远了叔父您呢?”

“叔父您放心,寡人一定会按照最高的规格来为您举办葬礼的。”

于是乎,就按照原来的等级又加了一等,以便安葬他。

见此情形,在一旁的王嘉,也不禁赞叹鲁隐公的为人如此宽厚仁义,不计前嫌,值得后人学习。

在那之后,宋国人攻打了郑国,包围了长葛,以此来报复郑**队攻入都城外城的战役。

在后来过了不久,当王嘉从《左传》中鲁隐公第五年的世界里苏醒,回到现实中,他则是有了更多的见解,也有了颇多感慨。

当然,他也有了不少的问题。

于是,他在忙完了他的工作后,便又一次去老师左丘明工作的地方,请求老师为他答疑解惑。

这一次,除了回答先前的那两个问题外,王嘉还提出了很多他之前读过古籍名着中所不理解的问题,请求老师左丘明回答。

左丘明见状,那是既惊喜又开心,在一一为他回答完问题后,还决定号召他的那几个师兄妹,向他学习这种乐于学习,勤思善问的优良学习习惯。

而王嘉,这个耿直的小伙子,居然还主动帮助他的老师左丘明,查找相关的史书与文学资料,并拿来竹简亲自用毛笔使用大篆记录内容,以帮助他的老师左丘明编撰史书。

这鲁隐公第六年之旅,自然也就离王嘉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