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岐黄手记 > 第68章 脉律快慢定寒热属性

岐黄手记 第68章 脉律快慢定寒热属性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5:44:01 来源:小说旗

仁济堂中医馆的木质百叶窗滤进细碎阳光,苏怀瑾刚在病历里写完李建国的随访记录,就听见候诊区传来指甲叩击桌面的哒哒声。抬头望去,穿米色西装的年轻女性正抓着椅子扶手,指尖微微发颤,腕部的心率手环正以红色闪烁——那是心率超过110次\/分的警示。

“陈雨薇,28岁,投行分析师,”护士小林递过甲功五项报告,纸页边缘还带着急诊的温热,“Ft3 12.5pmol\/L,tSh 0.1mIU\/L,西医诊断Graves病,甲巯咪唑吃了两周,心慌反而加重。”

苏怀瑾起身时,注意到对方眼睑微凸,面色潮红如涂了薄霞,说话时肩膀不自主地轻颤:“苏医生,我最近开会时突然心慌,笔都拿不住,心电图说窦性心动过速。”她撸起袖口,露出纤细的手腕,静脉在皮肤下清晰可见,像蓝色的蛛网。

指尖搭上寸口,脉率112次\/分,数而有力却重按中空,如同急流冲刷着裸露的河床。“每天睡几个小时?”苏怀瑾边问边观察舌苔,舌质红少苔,裂纹从舌尖延伸到舌根,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

“平均4小时吧,”陈雨薇苦笑道,掏出手机翻出聊天记录,“项目路演前通宵改ppt,咖啡当水喝,最近瘦了8斤,客户还以为我在减肥。”屏幕闪过tS健康App的推送:“检测到心率异常,建议服用‘心律平衡片’。”

程野抱着超声报告进来,显示器上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如蝴蝶展翅:“西医说免疫指标异常,建议放射性碘治疗。”他调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快心率135次\/分,符合中医‘心悸怔忡’范畴。”

“脉律快分虚实,”苏怀瑾用棉签在脉象图上画圈,“实热脉数有力,您的脉数而无力,像快没电的手机还在高速运转。”她翻开《景岳全书》,“‘阴虚者,因水亏于下,而虚火乘之’,熬夜耗伤肾阴,水不制火,心火就像脱缰的野马。”

陈雨薇从名牌手袋里掏出个小瓶:“同事给的栀子泡水,说能下火,喝了反而失眠,胃里烧得慌。”苏怀瑾接过一看,生栀子未经炒制,棱角分明如碎石:“生栀子苦寒伤胃,您该用炒栀子,《本草纲目》说‘炒焦除烦’,去其大寒之性。”

“开栀子豉汤合生脉饮,”苏怀瑾写下处方,笔尖在“炒栀子9g”上特意画了波浪线,“选茜草科植物,炒至表面焦黄色,减少对胃的刺激;五味子6g,收敛心气,就像给狂奔的野马套上缰绳。”

程野递过心率手环监测档案,封面上贴着“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管理”标签:“每天记录三次脉率,超过120次\/分及时联系我们。”他指着墙上的《黄帝内经》条文,“‘心主脉,脉舍神’,控制心率就是安定心神。”

陈雨薇盯着处方单,精致的眉毛拧成问号:“中医能控制甲亢?我怕变成‘大脖子病’。”苏怀瑾笑道:“您的问题在‘虚火’,就像手机电池快耗尽时反而耗电快,我们先补阴液,让虚火降下来,甲状腺自然会‘冷静’。”

药房老周捧着炒栀子过来,棕黄色的饮片带着焦香:“苏医生,这批栀子用武火炒3分钟,红外测温180c,挥发油减少30%,正适合虚热证。”他又展示五味子,“北五味子,果肉饱满,挥发油含量1.5%,符合药典标准。”

苏怀瑾点头:“《雷公炮炙论》早有‘栀子以甘草水浸一宿’的记载,现代炮制更精准。”她转向患者,“药要分两次温服,上午9点、下午3点,配合西药甲巯咪唑,但需间隔1小时,减少相互作用。”

想起陈雨薇手袋里的tS健康App,她补充:“暂时停用所有保健品,海带紫菜别碰,高碘会让甲状腺‘更兴奋’,就像给燃烧的火堆浇汽油。”

三天后复诊,陈雨薇的面色稍润,手颤减轻,但说话时仍带着焦虑:“昨晚加班到凌晨,心率又飙到120,手环一直报警。”苏怀瑾搭脉后调整处方:“加太子参15g,《本草从新》说‘太子参补气益阴’,比人参更温和。”

这时,诊室门被推开,穿白大褂的西医拿着会诊单进来:“陈小姐,放射性碘治疗排期到了,建议尽快决定。”陈雨薇下意识地握紧手环,目光在中西医之间游移。

“您的脉律比上次稳了,”苏怀瑾指着脉象图,“从‘数而无序’到‘数而有根’,说明虚火在退。”她转向西医,“目前甲功指标适合中西医结合,给中药两周时间,若无效再考虑放射性治疗。”

西医点头离开后,陈雨薇轻声问:“中医真的能治本吗?”苏怀瑾看着她腕部的tS手环,想起李建国的动脉弹性检测报告:“西医像灭火,中医像防火。您的甲状腺就像过载的发电机,我们先给电路降压,再慢慢检修。”

暮色降临,苏怀瑾刚要下班,护士站传来消息:“有位胃癌术后患者,血红蛋白98g\/L,脉弱得像蚊子咬,西医说要输营养液。”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想起《黄帝内经》“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的教诲。

陈雨薇的心率手环发出提示音,显示脉率102次\/分,苏怀瑾在病历中写下“脉律渐趋和缓”。

诊室里,陈雨薇正仔细阅读“避免高碘饮食”的医嘱,中药柜的沉郁气息混着炒栀子的焦香,提醒着苏怀瑾: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中医的脉诊智慧,依然是辨别寒热虚实的黄金标准。就像此刻案头的栀子豉汤,寒与热的配比,正演绎着中医最精妙的平衡艺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