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岐黄手记 > 第69章 脉力强弱判正气盛衰*

岐黄手记 第69章 脉力强弱判正气盛衰*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5:44:01 来源:小说旗

第69章 脉力强弱判正气盛衰

仁济堂中医馆的铜制香炉飘着沉水香,苏怀瑾刚在陈雨薇的随访记录上签完字,就见肿瘤科主任推着轮椅进来,轮椅上的中年女性裹着厚围巾,像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落叶。

“苏医生,这位是胃癌术后患者,”肿瘤科主任递过病历,“王秀英,56岁,术后三个月,血红蛋白98g\/L,白蛋白32g\/L,西医建议输营养液,但患者拒绝。”

苏怀瑾蹲下身子,看见王秀英面色苍白如纸,指甲泛着青紫色,唇角还有化疗后的溃疡。“阿姨最近吃得下东西吗?”她轻声询问,指尖搭上寸口——脉弱而缓,重按几乎触不到搏动,像浸了水的棉线。

“喝口水都泛酸,”王秀英声音沙哑,掀起围巾露出手术疤痕,“看见肉汤就想吐,夜里睡觉盗汗,枕头能拧出水来。”舌象分析仪显示舌质淡白胖大,苔薄白而水滑,齿痕从舌边蔓延到中央。

程野抱着营养评估报告进来,显示器上ALb 32g\/L的数值闪烁着红色警示:“体脂率18%,骨骼肌量低于正常值20%,符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断。”他调出脉象图,“弱脉细小而软,《濒湖脉学》说‘弱脉主虚,阳气虚衰’。”

“脉力反映正气盛衰,”苏怀瑾翻开《黄帝内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阿姨术后脾胃气虚,就像粮仓空了,气血没了源头。”她转向患者儿子,“脉弱不是简单补血,得先让脾胃能消化吸收。”

儿子眉头紧锁,掏出手机里的补药订单:“吃了一个月阿胶糕,拉肚子拉了半个月,西医说胃黏膜还没恢复。”苏怀瑾扫了眼订单,阿胶制品占满屏幕:“阿胶滋腻碍胃,阿姨现在就像干涸的河床,直接灌大水会决堤,得先松土引水。”

她指向《本草纲目》红参条目:“用红参片6g另炖,九蒸九晒的熟地15g,这两味药经过炮制,补而不燥。”又翻开《景岳全书》:“‘善补者,必于阴中求阳’,熟地配红参,就像给脾胃装了台小水泵,慢慢把气血泵起来。”

王秀英突然咳嗽,手背上的留置针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苏怀瑾趁机观察:气短声低、动则汗出,正是《金匮要略》中“虚劳里急”的典型表现。“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她在处方上写下,“加炒白术15g、茯苓20g,先健脾胃,再补气血。”

“红参要单独炖40分钟,”苏怀瑾向患者儿子演示,“熟地用黄酒蒸制九次,晒九次,《本草蒙筌》说这样‘黑如漆,味如饴’,脾胃弱的人也能吸收。”她特意注明,“汤药分四次温服,每次200ml,就像给 starving 的胃做‘少食多餐’。”

程野递过FSmp配方建议,封面上印着“肿瘤术后特医食品”:“这是专门设计的高蛋白配方,含短肽和膳食纤维,配合中药能提高吸收效率。”他指着墙上的《脾胃论》,“‘胃为水谷之海’,保护胃气是康复的第一步。”

儿子仍有疑虑:“中医能让白蛋白升上去吗?西医说再低就要输人血白蛋白了。”苏怀瑾笑道:“您看阿姨的脉,现在弱得像快熄灭的灯芯,我们先添点灯油,让火苗慢慢旺起来。西医的营养液是‘外援’,中医是帮身体自己‘造血’。”

药房老周捧着红参片过来,半透明的切片泛着琥珀色光泽:“苏医生,这批长白山红参,蒸制时加了麦芽糖,甜度适中,皂苷含量1.2%,符合药典标准。”他又展示熟地,“每蒸一次加10ml黄酒,红外测温控制在90c,环烯醚萜苷保存率85%。”

苏怀瑾点头:“《雷公炮炙论》说‘熟地蒸如乌漆,自然味甘’,现代工艺让药效更稳定。”她转向王秀英,“喝完药可能会觉得肚子暖暖的,别担心,这是胃气在恢复,就像久旱的土地迎来第一场春雨。”

三天后复诊,王秀英的面色稍有红润,能喝下小半碗小米粥。苏怀瑾搭脉后调整处方:“加山药15g、莲子10g,《本草纲目》说‘山药健脾补虚,莲子养心安神’,帮脾胃搭把手。”

这时,病房门口出现个穿白大褂的身影,胸前挂着tS集团的工作牌:“王女士家属吗?我们新推出的‘肿瘤康复芯片’能直接补充氨基酸,临床显示白蛋白提升率30%……”

儿子的手不自觉地摸向口袋里的tS宣传册,苏怀瑾注意到王秀英腕部若隐若现的蓝色纹路——又是tS的产品。“抱歉,患者现在需要自然康复,”她挡在两人之间,“任何外来干预都可能干扰脾胃自我修复。”

tS推销员离开后,儿子低声说:“他们说中医太慢,芯片能直接激活细胞……”苏怀瑾看着王秀英虚弱的脉象,想起陈雨薇的甲亢治疗:“细胞激活就像拔苗助长,您母亲的脾胃需要自己学会消化,而不是永远依赖外力。”

暮色染黄了诊室的窗棂,苏怀瑾刚要下班,护士站传来消息:“有位腹型肥胖患者,bapwV 1800cm\/s,颈动脉斑块形成,脉管硬得像钢筋。”她望着王秀英逐渐有力的脉象,想起《黄帝内经》“脉者,血之府”的教诲。

“先做动态血压和内脏脂肪ct,”她对程野说,“准备血府逐瘀汤,桃仁用燀制法,川牛膝酒炙。”转身时,王秀英正在喝第二煎的药汤,红参的甘苦混着熟地的醇厚,在诊室里萦绕。

苏怀瑾知道,从弱脉到硬脉,从正气盛衰到痰瘀胶结,中医的脉诊就像一把多刃刀,既能辨虚损,也能察实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