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岐黄手记 > 第75章 脉随情志变疏肝解郁

岐黄手记 第75章 脉随情志变疏肝解郁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5:44:01 来源:小说旗

第75章 脉随情志变疏肝解郁

仁济堂中医馆的铜制风铃在晨风中轻响,苏怀瑾刚整理完李淑兰的随访记录,就见候诊区角落缩着个穿黑色大衣的女孩。她戴着黑色毛线帽,围巾几乎遮住半张脸,指尖反复摩挲着抗抑郁药瓶,发出细碎的响声。

“苏医生,27岁,张小雨,”护士小林低声递过病历,“诊断中度抑郁半年,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后恶心呕吐,西医建议联合中医治疗。”苏怀瑾抬头,看见女孩眼神空洞,眉间紧锁如拧成一团的丝线。

“最近睡得好吗?”苏怀瑾轻声询问,指尖搭上寸口——脉弦细而数,如按琴弦,符合《中医诊断学》“弦脉主病,诸痛与郁”的记载。张小雨沉默良久,突然哽咽:“每晚噩梦不断,梦见被无数代码困住,醒了就心跳加速。”

舌象分析仪显示舌质红,苔薄黄,边尖有明显瘀点。“是不是总觉得胸口堵?喜欢叹气?”苏怀瑾继续追问,女孩机械地点头:“领导说我效率低,可我敲代码时手都是抖的……”

程野抱着心理评估报告进来,hAmd量表评分24分:“西医诊断抑郁发作,中医属于‘郁证’,肝气郁结化火。”他调出脉象图,“弦脉张力高,像绷紧的琴弦,符合《黄帝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的病机。”

“您的脉像被揉乱的琴弦,”苏怀瑾递过温茶,“长期压力大,肝气没法舒展,就像电脑后台程序疯狂运行,耗光了内存。”她翻开《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先让肝气顺畅,情绪才能平复。”

张小雨突然掏出手机,屏幕上是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说明:“吃了两周,每天吐三次,比抑郁还难受。”苏怀瑾扫过药物说明书:“西药是抑制神经递质,您的脾胃虚弱,承受不了苦寒之性。中医用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比西药温和。”

“中药能治心病?”女孩的声音带着怀疑,“我试过冥想、运动,都没用……”苏怀瑾点头:“您的舌尖红、脉弦数,是肝郁化火伤阴,就像手机电池快没电时反而发烫,我们先给情绪‘降温’,再补阴液。”

“丹栀逍遥散加减,”苏怀瑾写下处方,“柴胡10g(北柴胡,皂苷含量≥0.8%)、丹皮9g(炒至微焦)、栀子9g(炒栀子)。”她特意注明,“配合耳穴压豆,神门、肝、心区贴王不留行籽。”

程野递过耳穴贴示意图:“每天按压三次,每次3分钟,符合2019版《中医神志病指南》。”他指着墙上的《针灸大成》,“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贴压神门能调节自主神经。”

张小雨盯着处方:“这些药要吃多久?会像西药一样依赖吗?”苏怀瑾笑道:“中药是帮您理顺情绪的‘交通警察’,肝气顺畅了就可以停药。就像堵车时交警疏导,路通了自然不需要一直指挥。”

药房老周捧着炒丹皮过来,棕红色饮片带着焦香:“苏医生,这批丹皮来自安徽,炒炭法炮制,丹皮酚含量3.2%,符合药典要求。”他对比生丹皮与炒丹皮:“生品清热力强,炒后入血分,适合郁火伤阴证。”

“煎药时加薄荷3g后下,”苏怀瑾解释,“《本草纲目》说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帮柴胡透解郁热。”她看着张小雨手腕的自杀手环,“配合每周两次心理咨询,中医调身体,心理调认知,双管齐下。”

三天后复诊,张小雨进门时围巾往下扯了扯,露出略微红润的面色:“恶心少了,但还是高兴不起来。”苏怀瑾搭脉,弦象稍缓,数象未减:“郁火在退,但阴液还没补上,加麦冬15g、五味子6g。”

这时,诊室门突然被撞开,张小雨的母亲冲进来:“你们开的什么药?我女儿昨天停了西药,整夜睡不着!”她举着手机,屏幕上是百度贴吧的“中医无效论”帖子。

苏怀瑾调出电子处方系统:“我们明确写着‘西药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擅自停药会反跳。”她递给对方《知情同意书》,“上面注明联合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需要循序渐进。”

程野递过hAmd量表:“评分降到20分,说明中药已起效,突然停药才是复发主因。”张小雨低头搓手:“妈,我觉得中药比西药舒服,让我试试吧……”母亲的手顿在半空,渐渐握紧了女儿的手。

暮色漫进诊室,苏怀瑾刚安抚好张小雨母女,护士站传来消息:“有个暴食症患者,右关脉滑数有力,吃播博主,胃撑得像气球。”她望着窗外的霓虹灯,想起《黄帝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教诲。

张小雨的耳穴贴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丹栀逍遥散的药香混着薄荷的清凉,在诊室里萦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