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 第125章 杂交水稻之父

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第125章 杂交水稻之父

作者:般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5 01:39:31 来源:小说旗

【他在农校的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形状很特殊的水稻,这一株水稻的稻穗比其他水稻的稻穗更饱满,是天然的杂交水稻。】

【那什么是杂交水稻呢?在说这个之前,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植物的授粉。】

【很少有人注意到,果树并不是每朵花最后都能结出果实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里面有雌蕊跟雄蕊之分。】

【有些植物,是自花授粉,就是这一朵花的花蕊里面已经含雌蕊跟雄蕊,在这朵花还没开之前,雄蕊跟雌蕊已经在花里提前完成了授粉,而之后呢,这朵花就会产生胚胎,孕育成果实,种子一类的东西,完成繁衍任务。】

【也就是说,自花授粉的植物,不出意外的话,开花后就不用授粉了,已经完成了。】

【但也有些植物,并不是自花授粉,这样的植物,可能是一朵花里也会有雌雄两种花蕊,但开花前并不授粉,而是开花后靠蜜蜂一类的昆虫,或是其他授粉手段,把一朵花的雄蕊花粉传播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完成授粉,也可能直接分成雄花跟雌花,一朵花只有雄蕊或雌蕊。】

【但无论怎样,一般情况下,只有授完粉的雌蕊才能长出种子或果实,完成繁衍任务。而水稻,自然情况下是自花授粉的。袁隆平发现的这株水稻是偶然,是不寻常的意外,是天然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觉得,这个发现是一个突破口,以前大家都以为,水稻是没有杂交优势的,说白话就是,大家都不觉得让水稻杂交是个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袁隆平却怀疑这个理论,他觉得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

天幕这个解释并不是很复杂,虽然把花拿过来让大家分雌蕊雄蕊还是分不明白,可大家还是听明白了这个原理,理解起来不难,也知道了什么是杂交水稻。

可大家理解归理解,天幕说的也很明白了,水稻自然环境下是自花授粉,就算袁老是对的,水稻有杂交优势,要是想要研究出杂交水稻也是任重道远啊。

【可只有想法不行,就像审案讲证据一样,不能光凭一张嘴,科学研究的最基础逻辑就是有了猜想后要设计实验验证,袁隆平也不含糊,说干就干,他组织了实验,尝试了水稻杂交,把水稻雄花去除后人工授粉。】

【大家也都知道,农作物实验这种东西嘛,有了种子还不算完,还得种下去看长成什么样才能有结论,每次实验都要经历漫长的生长周期,可袁隆平一坚持就是好几年。】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袁隆平种了数年稻子,又是去雄蕊人工授粉,又是在上万株稻穗里检查的,最后推翻了传统的理论,推论了水稻有杂交优势,并提出了培养杂交水稻的“三系法”理论。】

有些人觉得,袁老的研究这时候取得了重大进展,可那些科研大佬们都知道,这个研究任重而道远呢,现在只能说是证明了杂交水稻这个方向没错,并拿出了理论,下一步才是这个研究里最重要也是最有难度的,那就是“三系法”理论的实践。

【可到了此时,袁老的“三系法”只是理论,科学界依然有很多人觉得水稻没有杂交优势,很多人都不看好袁老的研究,依旧有很多人对袁老冷嘲热讽,不仅仅是这会,袁老的研究没成之前,各种对他的质疑就没停过。】

【1966年,袁老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布,引起重视,支持他研究的有,冷嘲热讽的也有,1967年,水稻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可就在隔年,1968年,袁老带着团队培育了七百株实验用的秧苗,种在试验田里,结果五月全部被毁,袁隆平伤心欲绝,可他不肯放弃,最后只在废井里找到残存的几株秧苗。】

【可惜,1968年时科技并不发达,办案手段很有限,监控系统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虽然大家都很痛心,可这个事最后成了悬案,一直也没有查出个结果。】

“混账,”秦始皇气得脸红,“这些人真是,不学习袁隆平那样为社会做贡献也就算了,还暗戳戳搞这种事。”始皇帝越想越气,最后破口大骂,骂了还觉得不解气,甚至带了杀意,“最可气的就是,后世的掌权者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让干这种恶事的人逃了,若是落到朕手里,不五马分尸不足以解恨。”

另个时空,朱元璋比秦始皇还生气,他最知道粮食多重要,若是因为这些人导致原本能解决所有人吃饭问题的粮食出了问题,把这些人千刀万剐都不足以偿还。若落到他手里,罪魁祸首必须剥皮萱草,还有九族也不用要了。

所有人都忿忿不平,把能想的脏话都骂出来了,粮食研究成功了那就是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恶毒。

可一些人气愤过后开始思考另一个事,这事很不对劲啊,为什么会有人在此时下手呢?

平民百姓?为官的?从商的?从利益角度来说没有任何阶层的都没有理由干这种事啊,袁隆平的研究就是个农业研究,根本不是那一类研究成了以后商业价值巨大的研究,想不通啊想不通。

这个恶**件,不像是涉及到利益啊,倒像是处于讨厌,恶心人,见不得人好一类的心理进行的泄愤报复。

一时间,大家又是骂干这种事的人,又是才猜测这个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可无论怎么猜测,这个事也没有定论。

【袁老遭受到实验田被毁,很多人不是很认可他的研究等挫折后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更努力的研究,他倾尽心血培育种子跟幼苗,还为了有更好的实验环境,先后走了好几个省市。】

【可袁隆平的研究并不顺利。杂交水稻的研究无论怎么调整就是不顺利,袁老经历了几次失败后,把目光放在了实验苗跟野生苗上,他认为目前的实验不顺利是因为目前所有的材料都是实验田里的实验苗,要研究还是要用野生的稻子。】

【袁老也很幸运,他跟团队坚持不懈的寻找,终于,他找到了“野败”,就是野生的雄性不育株,“野败”的出现打开了研究的缺口,之后袁老先后攻破数个科研难关,水稻产量持续走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