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 第124章 四大发明

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第124章 四大发明

作者:般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5 01:39:31 来源:小说旗

【最后,就算是真的把版刻好了,刻好的木板也很不好储藏,又大又笨重,还是木头的。所以这个办法弊端非常明显,哪怕是有了雕版印刷这种技术,也只能说是进了一步,还需要改进。】

那些跟印刷这一行业有了解的人,对此很是同意,确实,天幕说的是对的,刻版的弊端十分明显。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博主说着就拿出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印章跟纸张。一边拿一边说,有的时候事情真的是就差那么一点点灵感。】

【印章的出现甚至是比雕版印刷还要早,可印章在古代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象征,大的到政府用的皇帝印章,各部印章,小到仅仅代表私人的个人姓名印章,层出不穷。】

【博主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印章盖到纸上,之后挨着第一个印章连着盖了好几个,展示给大家看。】

天幕下有不少人都很聪明,虽然博主用的是同一个印章印的,但一下子就让这些人反应过来了,是啊,就像刚才博主盖印章一样,刻出很多一个字印章,之后按照文章的字排列,以后要是想印别的文章,也不用再印了,直接换印章顺序就好了。

【大家看这个印章,这个就是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术史上一次重大革命。】

【活字印刷,实现刻好所有字的单字印章,之后用尺寸相符的分割好的底托上,底托就是一个木盒,里面用木板分成一列列的,之后印刷的时候把字按列放进去。】

【而活字印刷的材料也比木板有所改进,用的是胶泥,这样的材料在印刷时可以用手段给字章固定住,用过后还可以把字章给卸下来,比只是单纯排好不固定字章效果更好。】

印刷术基本已经说明白了,听起来不难,没有印刷术的朝代都安排下去准备要建设印刷书籍的地方,而更多用雕版印刷的朝代,也纷纷按照活字印刷的方法改进印刷技术。

【下一个,指南针。】

【指南针呢,在我国的历史很久远,传说皇帝时期就有叫“司南”的东西,就是指南针最早的雏形。后来经历了很多的更新迭代,越来越轻便易携。】

【大家可能觉得,这东西不就是一个指方向的东西吗?为什么是四大发明之一呢?】

【这个是因为指南针的原理是磁场,只要不改变磁场,那指南针就会一直指向正确的方向,而想要通过改变磁场改变指南针方向几乎是人力不可能做到的。】

【这一点或许放在平时不值什么,可若是出海航行,穿越沙漠,穿越森林等等,一个能确定方向的指南针可就很重要了。茫茫大海茫茫沙漠的情况下,人是不太能确定方向的,在这时指南针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大航海时代里,很多航海家都靠着指南针确定方向进行航行,可以说指南针是推进大航海时代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个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家都是一听就过了。

【第四个,火药,这个可得好好说说。】

【火药,一种改变了人类战争格局的发明。】

【最开始的火药,起源于那些方士,炼丹术士们。】

【大家都知道,古代封建迷信,信那些炼丹什么的说法,甚至有些人还说什么吃丹药能够长生不老一类的,但其实都是假的。】

【最出名的受害人就是政哥,他到了后期,应该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没做完,孩子也没有争气的,放心不下他的大秦帝国,所以就寻求长生之法,相信这些东西,却被这些东西毒害了。】

【这些古代的各种丹药,很多都是重金属一类的东西,吃了不但对身体无益,还会毒害身体,而若是好一些的呢,就是草木练成的丹药,吃了以后对身体的影响没有重金属中毒那么严重,但也没有什么吃了就长生不老的好处。】

【按历史记录来说,政哥吃有毒的丹药,还能一天肝上百斤奏折,跟后妃留下那么多儿女,最后还能活接近五十岁,身体底子应该是不差的,若是没有这些丹药,政哥努努力活个七十岁应该是没问题。】

嬴政现在已经不气了,心态平和了,之前天幕就提及了他的寿命,此时他再次见到这个话题,已经不想那么多了,现在只是想要避免错误延长自己寿命而已,以后不再吃丹药了,多多保养身子也就罢了。

还有这个火药,他要再看看这个火药的介绍,若是可以,那就把那些方士炼丹术士什么的都赶去研究火药就是了。

【但讲真的,这个事,不能全怨术士蒙骗,也不能说政哥在此事上做了愚昧决策,古代人是真信这些,当然,不排除有人借这些神神鬼鬼的骗人,但也有很多人是真的觉得这个事真的。】

【不仅是秦始皇那个时期,整个封建史上都信这些,始皇,汉武,甚至晚年李世民都爱信这些神神鬼鬼的,到了秦朝后上千年的明朝,还有出名的“道士皇帝”,他一个皇帝甚至自己动手炼丹。所以还是古人的思想不开化,不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导致的。】

这话给朱元璋创了一个趔趄,什么玩意?大明?道士皇帝?一个皇帝怎么还搞这些玩意呢。

秦始皇听到这话,感觉被安慰到了,心里也是好受些。

【好啦,说回火药。最早的火药雏形是道士们炼丹时的“炸炉”。但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偶尔炸炉,但炸炉这种东西嘛,大家都知道,最开始的时候炸炉就是个概率事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炼什么丹药的时候就炸了,不是人力能控制的。】

【后来,经过多次实践,他们总结出一个规律,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着火的药”,就叫火药,后来这个方子传到了西方,因为点火后迅速爆炸生成黑色烟焰,西方国家称之为黑火药。】

【这个就是初代火药的雏形,但大家也看到了,这些火药对于炼丹没有什么作用,还易燃易炸,后来,这个方子被传到那些将军元帅一类武将那里,他们认识到这个方子的意义,把火药用在了军事上,成了战场上的大杀器。】

这一段话里说了火药的方子,系统知道火药这种东西在古代社会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特意处理了一下,只有特定的人能够听到,还特意弄了个字幕给那些能听到的人提醒。

那些还没有火药的朝代,帝王们看到这个解释,也是松了一口气,看天幕说的,火药是能改变战争格局的,再加上天幕还说火药最开始是炸炉来的,他们或多或少了解过一些炸炉什么的,他们多少了解一些炸炉的威力,一听就知道火药不是简单的事,好在天幕没放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

【有了这个开始后,火药在战争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火药配方也有所改进,改的比之前的更安全,还有用火药的火器,也是越来越精密,鸟铳,神机大炮,炸药包等等都是后来渐渐改进出来的火器。】

【之后的一段,是博主分享的画面,一些纪录片什么的,展示的是这些早期的简单枪支,大炮,火药基础构造跟威力。介绍了最早期的版本后还介绍了一下这些东西产生之后各朝代的一步一步改进。】

这一段系统也是跟之前火药方子一样,只让特定的人看到,系统不想扰乱社会。

最兴奋的人无疑是秦皇汉武唐太宗这些火器还没发展起来的时代的皇帝,这东西他们是真没有啊,天幕说的虽然不是很详尽,但基本原理什么的都有,安排工匠什么的去研究,想要研究出来问题是不大的。

尤其是“打击匈奴爱好者”汉武帝,一切能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东西他都是喜欢的,火器这个东西更是提升战斗力的大杀器,自然是正中他的心思。

而已经有火器的朝代,也收获颇丰,看到了好多新的技术,都着手改造手里的火器跟火药。

【除了上面提到的最大影响用于战争,火药的应用还有很多,过年过节时扎的爆竹烟花,也是火药造的。总之,火药是一个人类文明史上很重要的发明创造,不仅仅是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改变了战争格局,把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带到了热武器时代。】

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穆嘉又动动手翻到下一个视频。

视频标题:【杂交水稻之父,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天幕下的人们看到这个标题,先是很震惊,什么叫“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上一个跟这个挂点钩的,还是秦始皇,震惊后又注意到“杂交水稻”,水稻很多人都知道,可“杂交”是个什么东西呢。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种地,此时涉及到粮食,很多人都仔细看起来。

【本期视频我们来讲讲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

【应该是上天的安排,袁隆平生来就是属于大地的农神,早年他获得过汉口赛区男子百米游泳比赛的冠军,还获得过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后来他上了大学后他还报名过参加空军,

可袁隆平生来就属于大地,阴差阳错下,他既没有成为一个游泳健将,站上游泳比赛的领奖台,也没有成为一个保家卫国的空军,水里跟天空都不是他的最终归属地,他是属于大地的。】

【他早年生活的年代并不算特别好,他的采访里说到过,说现在环境已经好了很多了,很多人都没见过之前环境不好时有很多人都被饿死,他经历了那时候粮食短缺的饥荒年代,见了太多人间疾苦,就发下了一个宏愿,他要让世间再也没有饿死的人。】

看到袁隆平发下这么大的宏愿,大家先是震惊,震惊后又掀起了激烈的讨论。

“让世间再无饿死的人。”朱元璋又念叨了一遍这句话,毫无疑问,在所有帝王里,他绝对是对这句话最有感触的一个,他见过太多的饿死冻死的人,就连他的父母亲人,也都是被饿死的,他是最知道亲人被饿死是多么痛彻心扉,若是这个袁隆平真的能让世间再无饿死的人,那真的是功德无量,若是真的能做到,那他这个做皇帝带头给他立庙祭祀。

而其他的皇帝,虽然不是跟朱元璋一样的感同身受,可大方向的想法是一样的,若是有人真的能解决天下人的吃饭问题,那他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功德无量。

而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百姓们,自然是所有人都十分希望能有足够的粮食让天下再无饿死的人的,可希望归希望,对于袁隆平能不能做到却有人信有人不信,信的人觉得天幕既然这么郑重的说出来,还说什么凡人之躯比肩神明,那必然是成了的,可不信的人也不少,毕竟这个事还真是难度很大。

【袁隆平立下大志后就读于农业学校,十分努力,参与各种研究,学习各种知识。】

【大家都知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指望的是粮食亩产,而且这个粮食只是亩产多还不行,还得能稳定的繁殖留种,就是说首先要产量要稳定,不能一年高产下一年又产量不高,其次留种也要顾及到,要方便留种下一年再种。】

这话大家都觉得很对,天幕说的是呢,要真的解决天下人吃饭问题,让天下再无人饿死,这个粮食是必须要符合这些要求,不然是不行的,可就是因为这个,这个问题才格外难办,这些要求哪那么容易满足啊。

【袁隆平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符合这个要求的植物,或者是暂时不符合,但经过改良有可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农作物。】

【很快,试验田里的水稻进入了袁隆平的视野,袁隆平敏锐的意识到,水稻很有可能是后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