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香骨未应春雪妒,屠龙才是要紧事 > 第437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2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太后临朝后办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要操心大齐百姓的碗饭。

太后的想法相当的朴素,她不在乎什么千古流芳,也不在乎她这一朝能出什么能臣,出什么了不得功绩。

她就要她的百姓都吃饱饭。

子民子民,当妈的就没有让孩子饿肚子的道理。

所以,香君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什么大齐的百姓如今会吃不饱饭,为什么每年那么多人要鬻儿卖女?

户部的官员愁的要命。

他们自然是知道百姓为什么吃不饱饭的,但是有的话能说么?

但太后娘娘就是这个性子,问了你就要答,答不出来,你就要滚。

不想滚,那顾大人自有百般手段,让你滚。

户部的官员只能硬着头皮给太后娘娘解释。

大齐实行的是推行屯田制,实际上是鼓励垦荒种地的,大齐刚刚建朝的时候,北方农户人均可得三十到五十亩地,南方因为人稠地狭,所以人均约为十到二十亩。

香君是了解民间吃饭的事儿的,疑惑道:“那也不少了,照说,人均四到五亩地,便可以维持温饱,不会挨饿了才是,这远远超过了啊。”

户部官员只能低头回答:“那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香君深吸一口气,“说话便一次说完,别给哀家在这里扭扭捏捏的,实在讨厌,你就说,地都去哪里了!”

户部官员自然是解释不明白,又是给香君扯历史,又是扯天灾,总之就是,这种情况,实在是无法避免,历朝历代都是这个样子的。

香君出师不利,心里实在是烦这群滚刀肉。

但是这回香君想要再找给自己办这件事的官员,却不像之前恩科的事情那么容易,这一回,无论她怎么利诱,大家却都不愿意替香君办这件事。

顾亭雪见娘娘气得嘴巴里面都生疮了,饭都吃不下,实在是心疼,便提议说:“不如,我去给娘娘找些下面真正办事的人,娘娘问问他们,兴许有些启发。”

“真正办事的是什么人?”

“比如说,税课司的吏员。”

税课司正式官员也不过是从九品的芝麻官,小吏则是不入流。

但这些人虽然没有品级,却在是地方实际管理税收工作的人,包括登记税户、核对账目、催缴税款等等。

这些人,怕是最明白朝廷真实的情况。

不过半个月,太极殿的西暖阁里就出现了顾亭雪找来的一位税吏。

香君看到这人,难得的露出了些惊讶的神情。

倒不是因为这人瘦骨嶙峋,而是因为哪有人见太后,穿得这么寒酸的?

不仅衣服上有补丁,就连脚上穿的也是一双草鞋。

但饶是如此落魄,看到尊贵的太后,这人却也极为淡定平静,没有丝毫的慌张,倒是让香君有些欣赏他了。

这人叫做李大仓,是顾亭雪从好不容易才找出来的“人才”。

李大仓父亲是个秀才,他却对读书没兴趣,也没有参加科举,但因为精通算学,所以做了税课司的一个小吏。

顾亭雪说,此人是个有大才的。

“你怎得穿得如此寒酸?难道是对哀家心有不敬?”香君故意问。

这李大仓倒是直接,直白地回禀:“回太后娘娘的话,草民对太后娘娘没有不敬之心。只是,咱们这些小吏的俸禄是极低的,月俸只有一、两石米,有时候,还发不下来。大多数底下的税吏,只能靠自私从税收中抽常例钱才能维持生计。我因为不抽常例钱,吃饱肚子已经很难了,自然是没办法再买华丽的衣衫。”

香君冷笑,“你是入京见哀家的,难道就没人给你弄几套干净的衣服么?少在这里糊弄哀家。”

“因为只有这样,太后娘娘才能知道,底下的小吏和百姓们,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

香君的神色终于软了下来。

“赐座吧。”

香君让人给李大仓赐座,又赐了茶,让他坐着慢慢说,今日,她有许多事情要问他。

李大仓在西暖阁里待了一上午,把香君想知道的事情,都详详细细地说了。

之所以百姓手上的田越来越少,是因为官绅和宗室通过“投献”“占田”来兼并土地,这才让自耕的百姓不断减少。

到延庆十五年,李大仓负责的区域里,百姓人均耕地已经不足三亩,想来天下其他地方也是差不多的。

李大仓来自江南,江南富庶,但百姓的日子却极为悲惨,自耕地的百姓只有两成,佃农占比高达八成。

大多数百姓都没有自己的土地,仅能租种地主的田亩或者官田。

地主多半都是乡绅或者退休官员,他们都可以免除赋税,这些地的税银是收不上来的。比如说,一个朝廷一品大员,一人就能免除一万亩的税收。

当然,说是免除一万亩,但是超过一万亩的,也不一定会交税。

因为他们这些人有的是法子逃税,比如说“飞洒”,就是将自己家的田,化整为零,分散道普通农户的田地里,这样自家就能少交税了。

听到此处,香君就知道,为什么那些官员们都在那里支支吾吾、避而不谈了。

他们就是最大的得利者。

“那佃户们呢?”香君又问。

“至于佃户们,若种地主的田,每年一般交一半的收成作为地租。”李大仓继续说道:“其实,若只是交一半,也就罢了,百姓也还能活得不错,但官绅地主还会通过放青苗钱的法子控制佃农。”

比如说,遇到个灾年,借粮时是“春借一石,秋还两石”。

若是连着几年遭灾,那欠下的粮食就还不清了,所以许多佃农都是世代负债的。

至于官田,官田的税租是民田的数倍,佃农需缴纳七成以上的收成,再加上中间贪墨的,他们实际所得更加的微薄。

但官田也算得上朝廷收入的一大来源。

可因为历年来,皇帝给各个藩王、功臣们赏的田越来越多,所以这收得上税的官田亩数也越来越少。

但每年,朝廷税收的要求又摆在那里,皇帝逼大臣,大臣逼小官,小官逼小吏。

底层的这些小吏,虽然没有功名,地位也比不上士绅,但是他们对百姓的影响力,却比那些有品级的官员大得多,因为他们才是直接与百姓接触的人。

但朝廷收不上税,小吏吃不上饭。

小吏吃不上饭,自然就要欺压百姓。

百姓被欺压,日子过得更加的恶劣,活不下就鬻儿卖女,来年能种地交税的百姓就更少。

小吏对剩下百姓的欺压就更严重,如此恶性循环。

朝廷越来越穷,百姓越来越惨。

最后百姓厌恶小吏、厌恶朝廷,民变就这么来了。

可实际上,真正的罪魁祸首却一直不在百姓,也不在小吏。

和李大仓聊了一日之后,香君回到昭临宫后,硬是一晚上没有睡着觉。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官员们都明显感觉到,今日的太后很不一样,那气势,像是要来杀人的。

但很快,官员们便放心了下来。

今日,太后娘娘尤其的和风细雨,她今日来是想推行一个新政,那就是减免天下三年的赋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