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覃仁忠与陈娟淑 > 第154章 结不结婚讨老婆

覃仁忠与陈娟淑 第154章 结不结婚讨老婆

作者:山村笔耕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5 11:35:13 来源:小说旗

生产队已成为过去,田地承包到了一家一户。这下陈娟淑就可以带着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甩开膀子和双手大干了。

陈娟淑与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三口人一共承包分得了四亩多稻田,还分得了一亩多旱地!

四亩多田地全部种上粮食,而且是早稻晚稻全种上粮食,一亩旱地种五谷杂粮养猪养鸡。

不但粮食够吃,还养猪养鸡。加上行医治病有一定的收入,粮食吃不了,行医又有收入,猪鸡大了卖也是收入。

因此从田地一到户,陈娟淑就年年吃完用完都是有剩余的。

不过,陈娟淑的胃口历来都是很大,又爱未语缪谋,遇早修沟。总想着有更多更大的剩余,实现粮钱自由,不愁用吃,不用愁穿,不用愁用。

这和她的生活阅历有关,尤其又以她嫁入贾家那样的地方大户最为有关联。

在还未嫁贾家之前,陈娟淑不知道贫穷的可怜和可耻。嫁入贾家以后她这才知道,原来贫穷是那样的可怜,又可悲又可耻。

一场大雨天灾,不但把她家的房屋给淋倒,还把爷爷奶奶给压死在里面,家具日用尽失。

又要销埋爷爷奶奶,又要建房屋,还得置办家具日常日用。父母不得不把祖上留下来的几亩田地都给卖掉。

从那时起她的家除了,有两间卖田地新建起来的茅草屋,还有一头老得不能再老的黄母牛。

就再也没有别的了,十多岁的她,春天与父母租田地来种粮食,冬天与父母上山打柴烧炭卖。

烧炭砍柴辛苦随时被刀割,和荆棘弄破手弄伤脚不说。还得把炭挑到一二十里以外的镇上卖,又还得低三下四求着人家和他们买炭。

一年忙到头连糊口都紧张,那种艰难困苦无以用言语来表述。

漏屋偏遭连夜雨,爸爸用牛摔断脚,兄弟被母亲摔断手。

不是老天悲悯得忠哥哥,还有他的爸爸覃犹德的帮助,又才得以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不然的话,她的家不卖儿卖女,就得外出逃荒要饭。

这也是陈娟淑得知她的忠哥哥旧病复发,敢冒天下之大韪,不顾一切连夜送医送药给她的忠哥哥治疗的原因。

她不能与她的忠哥哥,同行同坐同止同息成为夫妻,也想让她的忠哥哥健康长寿。

自从嫁入贾家那样的地方豪门大户,她不但来个彻底大翻身,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上人生活。

而且就连她的娘家人,也跟着是过上衣食无忧生活。

不能不说“贫穷自在,富贵耽忧”是前人说了的反话。再怎么说富贵都比贫穷要好得多,至少富贵可以左右自己的衣食住行。

当然了陈娟淑想尽快地做到富足有剩余,她最先想列的是两个继子即将面要娶媳妇。

她还想让两个继子给她养老送终呢,陈娟淑能不最先考虑到给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娶媳妇的么?

两个继子娶了媳妇又还得生孩子,光凭四亩田地耕种粮食。还有一亩旱地种五谷杂粮,怎么可能够逐步添丁加口,大大一家人吃的与用的?

因此,陈娟淑除了自己行医治病,又带着两个继子耕种四五亩田地以外,还带着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开荒。

陈娟淑带着两个继子,不但在有水的地方开荒种水稻,还去没水的地方开荒种上五谷杂粮。

“妈,种田粮食够吃,你又行医治病有钱够用。还去开那么多的荒干来吗,不是没事找事情做,叫花子背米自己讨得来找累的吗?”

继母陈娟淑带着他们兄弟两个,今天去河滩边开荒种上水稻。

明天带着他们兄弟两个,去山坡上开荒种上五谷杂粮。又养猪鸡,一天都不给歇着。

杨援朝和杨环朝就提异议道,言下之意应该满足,不想苦干大干快上了。

“怎么这么多的话,什么叫花子背米自己讨得来累的?你们自己讲,你们现在多少岁了?结不结婚讨老婆?”

“一要结婚想讨老婆拿什么来讨,不得给彩礼置办婚房什么的啰?不做去哪要钱来用的?讨了老婆又得生孩子,生了孩子要吃要穿要送读书。不做拿什么来养老婆养孩子,过上好生活的?”

听继母陈娟淑这样说,如“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援朝和杨环朝这才不做声。

他们兄弟俩今年一个刚满二十岁,一个刚满十八岁。正是上也雄赳赳气昂昂,下也雄赳赳气昂昂的青春年纪。

能不想着老婆孩子热床上,呼风呼雨的么?

想,他们实在是太想娶媳妇了,做梦都在娶媳妇呢!

想娶媳妇,不大干快上哪要钱来娶媳妇?不大干快上又去哪要钱来养儿育女,现在的家也仅仅解决温饱呐!

而且那个时候的农村人都结婚得早,二十岁,十八岁都算大龄了,不结婚就得订婚。

否则一翻水一翻鱼,同一帮大小的姑娘都嫁了,就得打棍。

因此,杨援朝和杨环朝接受了,继母陈娟淑的批评。

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地跟着继母陈娟淑干。耕田种地继母走先,他们兄弟两个就跟后。

继母陈娟淑去开荒,他们兄弟俩跟走。

有病人找到家里来,继母看病,兄弟俩个,一个帮砍药,一个煮吃做家务。

左邻右舍,一队人见了无不称他们一家够发狠够拼的!

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经过母子三个人的努力,他们开得了五六亩水田,荒地有一二十亩。

开荒得的五六亩水田,加上分得的承包田,有十亩田种水稻。不但完成公购粮第一,而且卖余粮也是一乡最多的人家。

一二十亩早地种五谷杂粮,留一部分养猪养鸡外,剩下的拿丢市场卖那又是钱。

行医治病,猪鸡大了卖,卖购粮余粮,卖五谷杂粮,卖猪鸡都有收入。

由于他们家当年是全乡卖余粮最多的一户人家,上级还奖励给他们家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

人心向富,富裕历来都是一块金字招牌。只要你一富裕,就会有姑娘主动送上门来求亲。

这不,很快就有一个姑娘,上门来向老大杨援朝求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