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80年我回来了 > 第14章 家庭经济分析

1980年我回来了 第14章 家庭经济分析

作者:旺木之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5 17:54:16 来源:小说旗

小学三年级的课本只有语文和数学两本,沈梦石迅速地将语文课本从头到尾翻了一遍,但令他失望的是,书中只是一些生字和简单的组词练习。沈梦石活了这么多年,如果连小学三年级的生字都不认识,那他确实未免有些白活了。看完语文书后,他又拿起数学课本翻了一遍,结果发现比语文书还要快就看完了。对于沈梦石来说,这些知识实在是太简单了,毕竟他一辈子都在做会计工作,对基本的算术和数学知识早已驾轻就熟。他在心中琢磨着是否应该跳级到中学,因为如果继续留在小学的话,还有三个学年要读,这无疑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经历,甚至比他前世的会计工作还要令人感到疲惫和痛苦。

带着这些对未来应该如何选择的彷徨沈梦石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后,已经是第二日的清晨。秋日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显得格外通透,洒在屋内,带来一丝温暖。虽然空气中还残留着晨露,带来微微的凉意,但这种凉意却让人感到精神焕发,仿佛一夜的好眠已经让沈梦石的头脑变得清醒了许多。今天是星期二,沈梦石的父亲将一如往常地去上班,但因为今天是爸爸出差回来后第一天去上班,所以不用像往常那样那么早出发,这让沈梦石早起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和决定一些事情。沈梦石趁着这个机会,打算利用上午的时间好好和父亲聊聊有关开修车铺的事情。于是,他早早地吃完早饭,耐心地等待着家里的其他成员陆续离开。上学的姐姐、妹妹和哥哥也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拿上书本,一个个从家门走出,准备迎接新的一天。沈梦石在看到父亲给自行车打气准备去上班的时候,便主动上前,礼貌地将父亲拉回到东屋。沈梦石的父亲一进屋,便留意到了儿子不同于以往的表情,心想儿子今天可能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他说,于是便没有多做阻拦,坐了下来,等待儿子开口。

沈梦石没有着急说出是什么事,而是熟练的拿出家里的茶具,先沏了一壶茶,然后拿出三个杯子,给爸妈分别倒了一杯茶后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才坐下娓娓道来。

“爸爸,你的月工资是23元,加上出差补助每月大概10元,所以你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33元。妈妈每天糊火柴盒,一个月大概收入6元,所以咱们家一个月的总收入大概是39元钱。家里每个月的粮、菜、油、副食等的开销在20元,我们姐弟四人的学杂花销每月10元,还有人情往来和老人的赡养支出,每个月家里几乎就剩不下什么钱了,对吧!”沈爸爸听后默默的点了点头,沈妈妈在一旁也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此时小大人似的小儿子。沈梦石得到爸爸的点头回应后,又继续说道:“随着我们姐弟四人逐渐长大,家里的开销会越来越大。比如我们四个的饭量会增加很多,现在咱家为了我们几个都能吃饱饭,你和妈妈已经付出了能做到的一切,以后你们只会更加的劳累。我们小时候是小的捡大的衣服穿就行了,可这总有一个年龄区分的,我们几个孩子再大一点,此法就行不通了。另外就是姐姐上初二了,学习成绩也很好,考上高中甚至大学都有可能,那时候需要的钱就会更多了。”

沈梦石继续解释道:“而我们家将要面临这些情况的时候,单靠你和妈妈的付出已经很难填补上这些未来可预见的经济窟窿。并且谁也不敢保证不会有意外的发生,而当各种突发情况发生时,我们家也就该提前有些应急的准备,上述的情况,单靠你们的收入已经难以应对,未来将发生什么我们都无法预见,但有句俗语可以借鉴那就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有钱度过荒年。”所以我们家应该再增加一条稳固的经济来源,为今后将要面临更大的开销早做准备。”

爸爸审视了几眼沈梦石说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咱家的收入来了?”沈梦石在心里已经早有预案,所以对爸爸问题对答如流。”我身体太弱了,同学和家附近的小朋友都不爱和我玩,都怕不小心把我胳膊给拉脱臼了,上回妈妈领我去前院成伯端胳膊时,成伯说脱臼的原因是小孩子的营养没跟上,平时多喝些牛奶,多吃些肉蛋就不会这样了。可咱家哪有多余的钱买牛奶和肉蛋呢!所以几天我就在琢磨,怎么能让咱家多挣点钱,没想到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挣钱的路子。”

哦,沈爸爸吃惊的看着沈梦石,“你想到了什么法子能让咱家多挣点钱?”随着沈爸爸的这句话出口,沈梦石在心中悄悄给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他想出的法子是开一个修车铺,专门修理自行车。这个想法看似简单,却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诸多细节。

嗯,修理自行车确实是可以挣到钱的,但问题是咱家没有条件开这样的店铺,而且也没有人有时间去修车。针对这两个问题,沈梦石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法。首先说修车人员的问题,二舅家的大表哥许家军今年已经19岁了,与其让他在生产队里干农活,不如让他来城里修车。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他的工作问题,还能给二舅家带来额外的收入,这修车的工作总比在家务农强吧!所以修车人员的问题就解决了。

再说开修车铺的事,这需要从修车率来说起。街道办的集体企业性质的修车铺,是按月固定工资给修车师傅开工资的,无论修车师傅干得多还是少,工资都一样每月27元钱,而一个修车铺一个月也就收入50多块钱,除去修车师傅的工资27元,街道最后的收益也就30元左右。而修车师傅因为是固定工资,所以缺乏主动积极性,只会尽量磨洋工,不出活。因此,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所有的修车铺前都挤满了需要修车的人,因为大家都想早点到厂或到家。但由于修车铺忙不过来,有些等不及的就只能推车回家或推车上班。而修车铺一旦过了早晚高峰期,修车的人就少了很多,修车铺又变得空闲起来。

所以,沈梦石认为,我们的切入点就在这里。既然修车师傅给街道带来的收益只有30元左右,那我们就和街道谈这个问题,我们与街道合作办一个修车铺,每个月不管我们收入是多还是少,都交给街道50元,街道也不用付修车师傅的工资,就相当于街道每个月都能保证收入50元,爸爸,你说街道会答应这个条件吗?沈爸爸摸了摸下巴点点头说道:“要我是街道主任的话,我肯定会同意这个条件,可每月交给街道50元,我们还能剩下什么?”“你放心吧!我们剩的只会比街道更多。”

我们挣得比街道还多?这怎么可能?”沈梦石微笑着对爸妈解释道,开始发挥他当会计的强项——算账。首先,就拿最基本的补车胎来算吧!通常情况下,补一个轮胎大约需要10分钟,可以吧!这样的话,一个小时就能补6个轮胎,而补一个轮胎的收费标准是1角钱。如果在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每天每个时段都补三个小时的话,那么每小时就能收费1元8角钱。剩下五个小时,师傅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对于那些因为排队时间过长而无法及时补胎的顾客,只需留下地址和姓名,我们的修车师傅就可以在空闲时间错开高峰时段上门服务。

这样估算下来,按照每小时修理3辆自行车来计算,5个小时最少也能收1元5角钱。这样一天算下来,至少能挣3元3角钱。一个月下来,按照30天计算,就是99元,这还是只按最低的补胎收费算的。那些需要更换零件的活计,收费自然更高,通常每次可以挣2、3角钱甚至更多,而且这些活计往往比补胎还要节省时间。这样一来,每月收入肯定能超过100元。通过这样的详细计算,沈梦石向爸妈展示了他们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提供上门服务,确实能够实现更高的收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