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35章 补齐四库全书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35章 补齐四库全书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嘉庆十年·春·紫禁城御书房

暖阁外桃花初绽,柳絮如棉絮般飘落在翡翠瓦当间,却难掩嘉庆帝眉间的凝重。案头《明史·食货志》摊开在“万历间粮价异变”篇,朱笔圈注的“人相食”三字旁,贴着直隶总督新呈的《畿南粮价波动图》,曲线走势竟与明末灾年隐隐相似。

“传纪晓岚即刻进宫。”嘉庆帝将冷透的碧螺春推至案边,目光扫过墙上新挂的《各省民生安全度对比表》——这是从江南“数据房”送来的改良版,用不同颜色标注各省粮价、赋税、民讼数据,恰似他推行的“数据治世”在文化领域的延伸。

盏茶工夫,纪晓岚的青衫身影出现在暖阁外。年逾七旬的老臣虽步伐略显蹒跚,手中仍抱着半函《四库全书》残稿,封面“禁毁”二字的火漆印尚未完全揭去。“臣参见皇上,春日安泰。”

嘉庆帝亲手扶起纪晓岚,指尖触到对方袖口的补丁——这是刻意保留的清贵之风,恰合他提倡的“汉臣风骨”。“纪爱卿,朕命你重启《四库全书》未刊文献整理,重点在万历至崇祯年间的荒政典籍。”他指了指案头新收的南洋侨商献书,“尤其《农政全书》闽粤刻本、《明季北略》暹罗抄本,需提取‘明末粮价波动曲线’‘番薯推广年谱’等实用篇目。”

纪晓岚的镜片闪过微光,他自然知晓这些典籍曾因“违碍”被禁,此刻却成了皇帝眼中的“治世镜鉴”。“陛下,《明季北略》多记闯贼之事,恐启士林议论……”

“朕要的不是褒贬,是‘以史为镜’。”嘉庆帝翻开《番薯种植考》残页,上面侨商手绘的南洋引种路线图清晰可见,“当年陈振龙从吕宋引种番薯,救闽中百姓于饥荒,此等经世之学,为何要禁?着你编印《治世镜鉴》,专录‘粮价调控’‘荒政十策’,下发各州县,附《各省粮价对比表》,让地方官知道‘数据之术,古已有之’。”

老臣的胡须微微颤动,忽然想起十年前查办文字狱时,自己亲手焚毁的诸多典籍。如今皇帝却要从故纸堆中寻治国良策,可谓“以**为药石”。“臣遵旨。”他瞥见案头《日知录》抄本,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句旁,嘉庆帝用朱笔圈改为“保万民之天下”,旁边还粘着《满汉官员协作章程》的草稿。

“明日孔庙春祭,”嘉庆帝取出御制《满汉一体诏》,绢面上满汉两种文字并列,“朕命你与庄亲王共同宣读,满臣读满文,汉臣读汉文,最后合诵‘保万民之天下’。”他指了指窗外正在修缮的“汉学数据馆”,工匠们正将“荒政”“河工”“漕运”等木牌悬于飞檐下,“馆中藏书按实用类目分架,再设‘数据舆图’室,让士子们知道,考据之学亦可通今。”

纪晓岚忽然明白,皇帝所谓“汉学复兴”,并非简单的修书刻经,而是要将汉家典籍中的实用之学,与满朝推行的数据治世相结合。当他看到《治世镜鉴》样稿中,“明末粮价曲线”与“嘉庆朝粮价对比表”并列时,终于确信,这场始于典籍的革新,终将成为满汉融合的新纽带。

是夜,御书房的烛光映着“汉学数据馆”的蓝图,嘉庆帝在《设立数据型士大夫培养诏》中写道:“我朝士大夫,勿以‘训诂’为终,当以‘经世’为归。汉籍之妙,在‘格物致知’;满俗之优,在‘务实求效’,二者合流,方为治国大道。”笔尖划过“满汉一体”四字,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阮元从南洋带回的《天工开物》抄本,里面的土法制盐图正在两淮盐场试验——文化的复兴,从来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的算筹上,敲打出新的韵律。

次日孔庙,晨钟暮鼓中,庄亲王绵课的满文宣读与纪晓岚的汉文吟诵此起彼伏,最终在“保万民之天下”的合诵中归于一体。祭典完毕,嘉庆帝望着碑林中满汉双语的《治世镜鉴》碑刻,见有举子围聚抄录“明末粮价波动曲线”,忽然对身旁的戴衢亨道:“当年修《四库全书》,毁书三千,如今收书于海外,整理于禁毁,这一毁一收之间,才是真正的王朝自信。”

春风拂过孔庙的苍松,将“保万民之天下”的余音送入云霄。在“汉学数据馆”的工地上,工匠们正将《九章算术》的算筹图刻上廊柱,与满文的“数据”二字相映成趣——这个春日启动的文化革新,恰似一场盛大的春耕,在满汉交融的土壤里,播下“以史为基,以数为用”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的岁月里,生长出属于大清的治世之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