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番第2章 僧王议政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番第2章 僧王议政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道光元年霜降次日,乾清门的铜狮被晨霜蒙成青灰色。绵志攥着《宗室积分制存亡折》站在品级山旁,袖中先帝赐的怀表硌着肋骨,表盖内侧的“算筹不止”四字像块烧红的炭。他看着僧格林沁的珊瑚顶戴在晨光中晃出红点——这位科尔沁亲王今年刚满三十,九岁袭爵时曾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过先帝亲赐的“草原算筹丈量仪”,那时他还踮着脚。

“奏事开始。”随侍太监的尖嗓音刺破冷雾。绵志刚跨出半步,就见内务府大臣禧恩抢先进言:“启禀皇上,汉阳铁厂私铸蒸汽机零件一案,经查属实......”

“禧恩!”绵志猛地抬头,看见陈有福被两名侍卫押着跪在丹墀下,前襟的机油渍已凝成黑痂,“那是军工改良件,有先帝承德松涛阁的朱批存档!”

道光帝斜倚在龙椅上,指尖敲着《内务府参奏折》:“朕记得嘉庆二十五年秋,松涛阁走水,烧了半屋子军工图。绵志,你说的‘存档’,莫不是烧成灰了?”殿内突然响起算盘声——那是户部尚书在核计铁厂停产后的铸钱收益。

僧格林沁跨前一步,腰间的蒙古刀坠饰撞击出脆响——这柄刀原是他父亲索特纳木多布斋的佩刀,刀柄还刻着嘉庆九年“草原算筹丈量法”签约时的蒙文誓词。“皇上明鉴!”他的靴跟碾碎阶前薄霜,“草场是祖宗的血地,岂能容算筹丈量?当年先父受先帝之命签了《草原承载力条约》,如今科尔沁的老人都说,那是用金马换了算筹!”

“住口!”绵志展开《八旗生计对比表》,黄纸在风中哗哗作响,“嘉庆四年,宗室月禄耗银二百一十七万两,占国库支出廿七;至嘉庆二十五年,积分制推行二十年,耗银降至三十三万两,占比五点二!这是算学吏们在宗人府地窖里核了十年的账!”

道光帝的目光扫过报表上的朱砂批注——那是先帝的字迹:“宗室若不事生产,终将如明之藩王,耗空国库”。他忽然想起昨日在懋勤殿,看见的那幅《嘉庆朝治世光谱图》,上面用七种颜色标注着改革年份的民生数据,其中“宗室自食其力率”的曲线在嘉庆二十五年达到峰值,像一道刺破云层的金线——那年僧格林沁刚及弱冠,在南苑校阅时因“满汉军功积分争议”被先帝罚抄《孙子算经》。

“十三爷真是好记性。”禧恩阴阳怪气地笑,“可如今旗人骂‘数据房算尽祖宗基业’的歌谣,都传到西直门了。再说那蒸汽机......”他从袖中掏出个粗制滥造的活塞环,“汉阳铁厂弄出这等歪瓜裂枣,还好意思提先帝?”

陈有福突然挣开侍卫,膝盖在青石板上磕出闷响:“这是按嘉庆朝《军工标准化手册》做的!只是没了松涛阁的‘承德参数’,没了葡萄牙技师的火耗配比......”他抬头望着龙椅,沟壑纵横的脸被晨光劈成明暗两半,“皇上可知,当年先帝在承德让奴才改良火漆印,光是试错就用了三百斤黄铜?您父亲当年在松涛阁看咱们敲制第一枚密纹火漆印时,还说‘算筹能刻进铜里,就能刻进人心’!”

殿外突然传来马嘶声,是健锐营换防的骑兵经过。绵志看见为首士兵胸前的军功牌挂反了,“满汉同功”的字样被压在腋下,露出背面模糊的“承德廿五”刻痕——那是僧格林沁的父亲去世那年,先帝特批的“满蒙汉一体军功制”。他忽然想起嘉庆十七年,索特纳木多布斋在科尔沁草原对儿子说的话:“算筹不是刀枪,但能算出草原的生路。”

“够了。”道光帝揉了揉眉心,目光掠过僧格林沁腰间的佩刀,那刀柄上的蒙文誓词已被磨得发亮,“宗室积分制......暂且留着,但需从宽议处。汉阳铁厂嘛,先停了军工,专铸铜钱。”他看见绵志欲言又止的模样,挥了挥手,“朕记得你有块先帝赐的算筹怀表,好好收着,别学那些工匠乱说话。”

退朝时,僧格林沁的随从故意撞翻绵志的文书箱,《道光元年旗人转业统计表》散落满地。绵志蹲身捡拾时,看见一张泛黄的纸片从表册间滑落——那是嘉庆九年,索特纳木多布斋在承德松涛阁用蒙文写的便签:“草场算筹丈量法,乃为子孙留活路”,落款处盖着九岁僧格林沁的小手印。

午初刻,数据房的算盘声比往日稀疏。陈有福蹲在檐下擦着蒸汽机零件,忽然哼起嘉庆朝的《工匠号子》:“算筹响,火漆亮,斤两不差半分毫......”小吏抱着《边疆赋税弹性表》经过,低声说:“方才看见禧恩的轿子进了宗人府,抬进去几箱西洋钟表——听说给僧王的侧福晋添了对翡翠镯子。”

绵志站在《嘉庆朝改革成果碑》前,用指尖描着“旗人自食其力率68%”的金漆字,发现“6”的右上角有道细痕——那是去年冬天,他用算筹刻下的记号。碑廊尽头的阴影里,有个身影匆匆闪过,怀里抱着的卷轴露出“盟旗草场”的字样,卷轴边缘的蒙文绳结样式,正是僧王府的独门纹样。

未时三刻,贝勒府传来消息:长子的《算学童生习算册》被人撕毁,书页散落在后园池塘里。绵志捞起泡烂的纸页,看见“亩产量换算公式”上爬着墨色的蛙卵,像极了数据房被篡改的《直隶旗地民地图》——那张图曾被僧格林沁的父亲用红笔圈注:“民地与旗地的边界,算筹量的不是土地,是人心。”

侧福晋捧着修补好的《宗室分红争议录》进来,书脊处粘着块碎玉——那是嘉庆帝赐给数据房的“权衡天下”玉牌残片。“爷,厨房煨了鹿肉粥。”她轻声说,“您昨儿写的‘宗室积分制若废’的奏稿,我夹在《八旗通志》里了——夹在‘索特纳木多布斋’那卷,里头还有他当年的算筹丈量日记。”

绵志忽然握住她的手,触到她掌心的老茧——那是抄录《草原承载力表》时,握算筹留下的痕迹。窗外传来打更声,不是寻常的“天干物燥”,而是低低的一句:“算筹将尽,人心难测。”

戌时,绵志摸黑走进数据房,点燃烛台。案头摆着封无名信,里面是半张《盟旗草场复旧计划书》,红笔圈着“废除算筹丈量,恢复传统放牧”的字句,落款处的蒙文印章模糊却眼熟——正是今日早朝时,僧格林沁腰间佩刀的同款纹样。他抽出先帝留下的铜制算盘,算珠间的满汉数字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忽然想起承德松涛阁的自鸣钟,每到整点就会报出“以数治世”的钟声,而九岁的僧格林沁曾跟着钟声,用奶声数算珠。

算盘拨到“宗室月禄耗银”一栏时,他猛地停住——算珠竟比昨日多了三枚。窗外的霜风卷着落叶扑在窗纸上,像是无数只手在敲打算筹,要将褪色的光谱重新拨亮,却不知当年在承德签了算筹条约的老亲王,若看见儿子如今撕毁算筹,会否用佩刀刻下新的算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