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23章 川楚陕前线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23章 川楚陕前线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嘉庆五年正月十五,襄阳城外的中军帐里,勒保的帅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案头堆着七省督抚的《军需急报》:“湖广欠火药十万斤,陕西缺棉衣五万件,河南马料仅够十日——”他的佩刀重重劈在《平贼粮饷图》上,刀刃在“白莲教活动区”划出深痕,“再算不清粮草,二十万大军要喝西北风!”

数据房吏员们抱着算盘挤在火塘旁,羊皮纸上的“四柱清册”被火光映得通红。李煌的官服还带着京师的寒气,他刚随八百里加急赶到,袖口的火漆腰牌上凝着冰碴:“大人,数据房已启动‘战时核饷法’——”算盘在膝头打得山响,“火药按‘每兵日耗三钱’计,现有库存可支撑二十七日;棉衣缺口需调江南织局囤货,走汉水漕运四日可达。”

帐外传来战马的嘶鸣,陈阿福的短辫上挂着冰棱,抱着新制的“火器校准仪”闯帐:“健锐营的抬枪炸膛率两成五,”他展开《火器损耗表》,“问题出在枪管壁厚不均——按算学馆的‘圆周等分法’,每寸管壁打三孔测厚,不合格者熔毁重铸。”

勒保的目光落在“战马膘情分级图”上,绿色区域代表膘分七分以上,黄色代表五分以下:“河南送来的战马,膘分不足五分者竟占三成!”他抽出嘉庆帝亲批的《骑兵养马例》,“每膘分低一分,马每日少行十里——数据房算过,这样的战马追贼,半日就落单。”

数据房吏员们分三组核计:一组算“火药运输安全系数”(山路结冰路段需减载两成),二组算“棉衣分配优先级”(伤兵营先补,战兵次之),三组算“马料调度路线”(从蒙古调草,走山西官道可省两日)。李煌特别标注:“所有数据用《九章算术》密语传递,防止贼军截获。”

更鼓敲过三声,陈阿福的“枪管测厚法”见效:“合格枪管占比从六成增至八成五,”他的算盘停在“炸膛率”条目,“再给枪托加刻算珠纹防滑,射击精度可增一成。”勒保摸着新枪的算珠纹,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数据房见过的“火器标准化手册”——原来皇帝早就在为战事储备算学武器。

千里之外的北京,嘉庆帝盯着《湖广军资速递图》,每个驿站节点都标着“算学吏驻点”:“让襄阳数据房每日卯时、申时两次核饷,”他对传讯吏说,“战马膘分、火器合格率、棉衣发放数,必须用算珠图直观呈现——朕要在养心殿看见前线的算盘响。”

三日后,首批改良抬枪运抵襄阳,枪管上的算珠纹在阳光下闪烁。勒保亲自校射,十枪中靶八枪,较从前增四成:“陈师傅这算学,比火药还能炸贼营!”他展开数据房送来的“贼军动向热力图”,红点密集处标着“粮草囤积地”,正是算学吏通过“难民口供 商队轨迹”推算而出。

数据房的《军需治理日志》记下:

- 算学吏每日核饷拨动算盘八万次,修正调度方案十三处

- 火器合格率提升两成五,战马膘分达标率从四成增至七成

- 棉衣运输时间缩短三日,冻伤减员率降六成

嘉庆帝翻阅日志,特别标注“李煌风雪核饷”一条:“战时数据房,就是朕的‘算学先锋营’。”他知道,当每粒火药、每匹战马、每件棉衣都在算盘上清晰可循,二十万大军的后勤线,就变成了一条用算珠串起的钢铁补给链。

这一晚,襄阳前线的算学吏们仍在核账,算盘声混着远处的炮火,在风雪中形成独特的战歌。陈阿福蹲在篝火旁,用算盘核计着明日的火器生产:“按这个效率,旬日可增枪三千杆——”他不知道,自己此刻拨动的算珠,正为平贼战役敲响胜利的前奏。

从此,大清的军营里,算盘声与号角声齐名。算学吏们用算珠丈量每一寸战线,用公式计算每一次冲锋,让数据成为比刀枪更锋利的武器。当白莲教的喽啰们看见清军火器上的算珠纹,他们不知道,那不是装饰,而是数据治世在战场上投下的第一缕曙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