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番外第56章 京城工坊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番外第56章 京城工坊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咸丰三年腊月,北京铁仙会工坊砖墙上结着薄霜,炉火将王五身影锻得如青铜器般棱角分明。他用坩埚钳夹起新铸龙纹算筹,铜面五爪龙纹尚带铸模余热,指尖抚过第三节龙鳞时轻叩——那里藏着校准重心的微凹刻痕。「龙纹要让圣上心生敬畏,」他将算筹浸入棉油,看青烟裹住烛火,「但筹体轻重,须如茶客量茶般精准。」学徒小顺蹲身调风箱,火苗在其瞳孔跳动,映着王五围裙上的铁锚纹——既是铁仙会徽记,亦是对清廷的明面上的忠顺。

王五工序严守《皇朝礼器图式》,却在隐秘处藏匠心。新铸龙纹算筹外为黄铜,内藏「三七芯」:太行山苦竹经三蒸三晒去糖分,鱼胶固定于铜腔。竹芯外棉油层薄如蝉翼,冬防霉变夏抗形变。龙纹凹槽比规制浅半毫,余铜熔为配重嵌入筹底,使每筹重百五十克,误差不逾半铢。当监工赞叹「爪分五趾,威仪棣棣」时,王五袖中改良记录写得清楚:「竹承力,铜御形,误差自五分减至二分。」

巴夏礼私运的含硫黄铜在炉中泛青焰,王五却命铸为炮架校准器,表面刻西洋铁锚纹,实为密度测试仪。他以「试新铜」为名,将黄铜与苦竹熔铸「竹筋铜筹」:竹芯构骨,铜皮刻度,热胀率相差无几,竟比纯铜筹耐温差三十度。神机营试用时,此筹弹道误差缩四成,曾国藩战报隐晦称「铁仙算具精进」,却不知精进之基,是王五以漕帮棉油浸竹、巴夏礼防锈术换得的材料突破。

小顺调试算筹时皱眉:「师傅,坎宫刻度偏三分。」王五就烛火细观,龙纹阴影恰遮刻度,形成重影。「压模受力不均,」他取象牙尺轻敲筹背,「明日起,每压纹后加三校准——用此法。」指尖划过筹内孔「均输」二字(《九章算术》平衡术),小顺顿悟:师傅将算学公式藏于铭文,借「修正龙纹」行误差校准。此暗码后来流入湘军,竟成胡林翼整顿漕运算具的灵感源头。

冬至日,护城河冰厚三尺,王五奉旨演「周易破阵」。他命匠人在冰面布九宫格,龙纹算筹与传统铜筹分置,明里推演「坎宫镇水」,暗地记录材质导热数据。铁竹芯筹下冰融成均匀圆,纯铜筹周围冰裂如蛛网——前者导热匀,后者铅铜失衡致胀缩不均。咸丰帝远观,见王五持筹指点,冰面依次显「国泰民安」(匠人预伏木牌),龙颜大悦,赐黄马褂。王五叩首时,掌心握未刻龙纹的竹芯算珠——给小顺的无声奖赏。

肃顺密报终至。王五早将改良模具熔为香炉,炉身刻「万寿无疆」,炉腹以针尖刻算筹刻度与校准式,非侧光不可见。小顺看模具熔毁,眼底痛色一闪,王五淡道:「真算学不在铜铁,在这儿。」指太阳穴,又展《铁仙会算具改良录》,封面下藏《天工开物》注疏——改良方案早抄于古籍夹缝,随漕运传铁仙分舵。

修缮天坛时,王五登祈年殿藻井,将改良录藏入蟠龙藻井龙口。他于龙舌下方刻算筹图,算珠拨动方向暗合「工」字——天下匠人代代相传的符号,无关皇权,只问技艺。暮色漫过紫禁城,他立工坊门口,掌心竹芯算珠泛温润光,那是匠人的隐忍之光:不与龙纹争辉,却在每道刻度里,刻算学虔诚。如他教小顺语:「龙纹为筹皮,精度为筹骨,皮随圣意变,骨为匠人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