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9章 晋商定策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9章 晋商定策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三月十五,渠家大院的青砖地上,三十六名晋商围坐在雕花圆桌旁,茶盏碰撞声混着算盘响。渠本翘捏着和珅当铺的地契,望着正厅中央的楠木算盘——那是嘉庆帝亲手带来的,算珠用和阗玉打磨,在春阳下泛着温润的光。

“官七商三,年息三分,”嘉庆帝的指尖划过算盘,玉珠相撞发出清响,“和府的冶铁坊、盐号、钱庄,折算官股七成,商股三成。”他忽然看向面色凝重的渠本翘,“渠先生怕官股独大?”

渠本翘的算盘在掌心转了半圈:“皇上,商股三成,可账目如何透明?”他想起和珅在世时的压榨,“若官老爷随意改账……”

“数据房会设‘商税监理科’,”嘉庆帝展开《官商合营章程》,黄纸边缘印着密纹火漆,“每笔进出银钱,分记官、商、数据房三联账,缺任何一联,银子便如断线的算盘珠——蹦跶不到谁的兜里。”

晋商们交头接耳,有人掏出自家账册比对。李煌适时呈上《商股分红测算图》,墨线清晰标着“官股获利七成用于军备,三成用于商路维护”。渠本翘忽然注意到,皇帝握算盘的手势与寻常账房不同,拇指与食指竟能同时拨动上下珠,速度快而不乱——那是失传已久的“九归算诀”。

“诸位看这冶铁坊,”嘉庆帝指向窗外的草图,“活塞式鼓风炉比寻常炉子快三成,数据房算过,年产能增万斤铁。”他忽然压低声音,“但缺商股的银子买炭,炉子再好也是废铁——你们出三成银,赚三成利,却保冶铁坊、盐号的商路畅通无阻。”

这话戳中了晋商的要害。他们早听说宣化府的旗民分治让铁器需求激增,却苦于官办铁坊效率低下。渠本翘盯着章程里的“匠人按产量计酬”条款,忽然想起自家钱庄里存着的《天工开物》残页——那是从和珅处抄来的冶铁秘术。

“皇上,”他终于开口,“商股能否世袭?子孙不肖,总不能让股本充公。”

嘉庆帝笑了,从袖中掏出“商股世袭令”:“可立契约,注明‘身股可传三代,银股可转他人’——就像你们晋商的票号,算筹算得清传承。”他故意用商帮熟知的“身股”“银股”概念,让这些老狐狸明白,新政策不是夺利,而是重新分利。

暮色漫进大院时,渠本翘的算盘终于敲定:“我渠家入冶铁坊商股,首期注银三十万两。”其他晋商见龙头首肯,纷纷掏出地契、银票。嘉庆帝看着案头堆积的文书,忽然对李煌说:“给每个商股发‘数据腰牌’,用密纹火漆刻上股本数目——既是凭证,也是通行证。”

深夜,渠本翘送皇帝出门,望着灯笼下的明黄衣角,忽然低声问:“皇上怎知商股需分‘身股’‘银股’?”

嘉庆帝停步,望着漫天星斗:“早年走西口时,见过商帮分账,”他胡诌了个经历,“算盘要算银钱,更要算人心——你们怕官欺商,我怕商乱市,不如用算筹搭座桥,让官商各走各的道,却共过一座桥。”

渠本翘愣住,这话暗合晋商“利以义制”的祖训。他忽然发现,皇帝腰间挂着的不是玉佩,而是一串算盘——那是匠人陈有福新制的“治世算盘”,每根刻着《九章算术》的公式。

七日后,当嘉庆帝的车辇驶入京城城门时,晨雾尚未散尽。

归程中,嘉庆帝摸着袖中准备的“商部规划图”,上面标着“汉口商港”“天津钱庄街”。他知道,今日的商股定策不是终点,而是将商业纳入数据治世的关键一步——当晋商的算盘与数据房的算珠共振,当商税成为国库的活水,大清的商路,才能真正四通八达。

这一晚,渠家大院的账房灯火通明,晋商们围着新领的“数据腰牌”议论纷纷。渠本翘对着《官商合营章程》上的火漆印发呆,忽然发现末页多了行小楷:“商道即世道,算盘通天下。”那字迹陌生,却力透纸背,像来自未来的预言。

而千里之外的北京,数据房的吏员们正在绘制“全国商路图”,每一个商股注入的红点,都将成为数据治世的基石。嘉庆帝望着紫禁城的琉璃瓦,想起前世看过的“晋商兴衰史”,忽然轻笑——这一次,算盘将为商帮刻下新的轨迹,不再是官商勾结的黑洞,而是数据治世的星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