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10章 校场点兵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10章 校场点兵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四月初七,健锐营演武场的校军场上,铅灰色的鸟枪在春阳下泛着冷光。十六岁的新丁扣动扳机,枪管却发出“咔嗒”空响,子弹卡在内膛纹丝不动。嘉庆帝望着场中十之三卡壳的鸟枪,忽然想起前世在博物馆看见的“鸦片战争英军步枪”——同样的火绳枪,清军的卡壳率竟高出两倍。

“皇上,枪管内径公差太大,”管带富察承泰跪地禀报,手按剑柄的指节泛白,“匠人打制时全凭手感,尺寸不一。”他没敢说,这些鸟枪还是和珅当政时低价采购的次品。

陈阿福蹲在地上,用自制的铜制量规测量枪管:“内径差半分,弹丸自然难入。”他忽然抬头,望向观礼台上的嘉庆帝,袖口的“匠人甲等”徽记随动作闪过,“小人父亲曾在广州十三行见过红夷枪管,内壁刻着螺旋纹,射程远且少卡壳。”

嘉庆帝心中一动,前世学过的“膛线”知识浮现。他强压兴奋,指着陈阿福手中的量规:“你能制出统一尺寸的枪管?”

“需《天工开物·锤锻》里的兵器规制,”陈阿福的声音低下来,“父亲临终前说,那本书里记着‘枪管五十四分,弹丸五十二分’的铁律,可惜咱家的抄本在火灾中烧了……”

演武场的风掀起校旗,嘉庆帝望着远处练习骑射的旗兵,他们的箭术依旧精湛,却在火器时代落了后。“富察管带,”他忽然道,“从今日起,健锐营火器训练暂停,先查清楚每杆鸟枪的尺寸、制枪匠人、采购年份——数据房会制《兵器造册表》,缺一项,便拿你是问。”

富察承泰叩头时,看见皇帝眼中的锐意。这不是寻常的整军备武,而是要将兵器制造纳入数据监管。当陈阿福被召至御前,嘉庆帝从袖中掏出半幅残卷——正是查抄和珅冶铁坊所得的《天工开物·锤锻》片段,上面“枪管尺寸”的字迹虽模糊,却足以让匠人眼睛发亮。

“拿回去仔细参详,”嘉庆帝压低声音,“若能复原规制,匠人学堂任你挑徒弟——包括旗人子弟。”他知道,打破“旗人不事百工”的祖制,需用技术魅力而非政令强迫。

当夜,陈阿福在数据房的烛光下比对残卷,忽然发现父亲临终前念叨的“五十四分”,正是枪管内径的标准。他想起父亲被洋商轮船撞翻的渔船,想起自己在冶铁坊看见的活塞式鼓风炉,忽然明白:皇帝要的不是修补兵器,而是建立整套标准化的军工体系。

“陈师傅,这是直隶匠人分布图,”李煌递上图表,“河间府有三位老枪匠,善制火绳机簧。”他指着图上的红点,“数据房算过,集中匠人按统一规制打制,卡壳率能降六成。”

陈阿福的手在图上停顿,目光落在“匠人积分制”条款上:制枪合格一支记五分,可换冶铁坊身股。“李大人,”他忽然道,“能否在枪管刻上匠人名号?就像官窑瓷器的款识——打不好,匠人丢的不是积分,是脸面。”

嘉庆帝听闻此议,击节叫好:“好个‘匠人款识’!”他提笔在《兵器标准化条例》上批注,“每杆枪刻匠人编号、打制日期,若卡壳超三成,匠人罚俸;若命中率增五成,赏银百两。”这分明是后世的“质量追溯”制度,却用匠人荣誉与利益双驱动。

三日后,健锐营演武场再现。陈阿福改良的首批五十杆鸟枪排列整齐,枪管内壁的螺旋纹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新丁扣动扳机,铅弹呼啸着穿透三十步外的靶心——卡壳率从十之三降至十之一。

嘉庆帝摸着枪托上的“陈”字款识,对富察承泰说:“下月起,绿营也按此规制换枪,匠人从迁垦旗人中选——他们的子孙,不该只握鸟笼,该握能护国的枪。”他没说的是,前世的八旗正是因武器落后,在八里桥之战中惨败。

黄昏,陈阿福站在冶铁坊前,看着新制的枪管模具。父亲的遗像在火光中若隐若现,他忽然明白,皇帝要的不是某件兵器的改良,而是让每个匠人都成为数据治世的一环——就像算盘上的每颗珠子,看似微小,却能撑起整个算盘。

这一晚,数据房的吏员们在《兵器改良日志》上记下:“枪管内径统一为五十四分,弹丸五十二分,卡壳率降七成。”嘉庆帝望着窗外的星空,想起前世的“工业标准化”理论,忽然轻笑——当每杆枪的尺寸都刻在算筹上,当每个匠人都明白“数据即脸面”,大清的兵器,终将从“凭手感”走向“凭算盘”。

健锐营的灯火次第亮起,新枪的金属光泽映着匠人短辫上的护辫布。陈阿福摸着腰间的“兵器匠人”腰牌,上面的火漆印比任何官印都重——他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的,是一场用算盘与匠心铸造的军制革命,而这场革命的起点,正是那半幅残卷上的几个模糊字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