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10章 太公兵法(一)

大谋谋天下 第10章 太公兵法(一)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话说回来,自从张良在圯下受书之后,他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对知识的追求变得更加狂热。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日闭门读书。那座古老的庭院里,常常传出他朗朗的读书声,就像是一首悠扬的乐章,在空气中回荡。

张良读书十分专注,他的眼神中透着对知识的渴望。他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书桌上摊开放着黄石老人送给他那竹简,时不时拿起来,仔细研读上面的文字,沉浸在那些深奥的兵法谋略之中。

项伯呢,他在无事的时候就喜欢练练剑。他手持宝剑,在庭院里或者空旷的地方,尽情地挥舞着。宝剑在他的手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灵动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他的剑法娴熟而有力,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律。

有时候,项伯也会兴起,想去看看张良。当他来到张良的家时,却老是看到张良在那安静的房间里读书。张良的眼神紧紧地盯着书简,表情专注而认真,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项伯站在门口,看着张良的样子,心里虽然想和他打个招呼,聊聊天,但是又觉得张良正在专心读书,自己这个时候去打扰实在是有些不妥。

不过,项伯心中对于张良看的什么书还是非常好奇的。毕竟张良如此用功,那些书肯定是有着非凡之处。终于有一天,项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他走进了张良读书的房间,轻声问道:“贤弟啊,你看的什么书呀,竟然如此用功?”

张良听到项伯的询问,也没有瞒着他,抬起头来,微笑着说道:“项伯兄,我正在看的是《太公兵法》。这书中的兵法谋略十分精妙,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智慧,让人读来受益匪浅。”

项伯一听,心中虽然也很重视兵法,但他那性子和他的堂侄项羽很相近。他们都是那种充满热血和激情的人,只喜好练武,在武艺的世界里寻求快感。对于读书这种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兴趣。项伯听了张良的话,也只能悻悻地说道:“若是项梁在此,倒可与贤弟畅谈兵书!贤弟你如此醉心于兵法,定是有非凡的见解。愚兄我就驽钝了,对我来说,那些兵书就像是天书一样,根本看不进去哟!”

他的堂兄项梁,那可是一个在兵法方面有着极高造诣之人。项梁打小就受项燕的传授,项燕作为楚国的大将军,在兵法上的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项梁在项燕的影响下,读了不少兵书。虽然当时项梁还比较小,而项燕平时也十分忙碌,没有太多时间专门教导项梁,但是项梁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依然在兵法的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在兵法方面,项梁和张良就像是天上的繁星和地上的微光,二者判若云泥!

项燕战死沙场之后,他的孙子项羽便被交到了项梁的手中,由项梁统率并且教导。项梁深知项羽身负家族希望,也期望他能够继承项家的荣耀,在乱世之中建立起一番伟大的功业。

有一天,项梁把项羽叫到跟前,十分认真地问他:“羽儿啊,你长大了想要学习什么样的术法呢?”项羽那稚嫩却又充满坚定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情,毫不犹豫地答道:“我要学万人敌!”

项梁一听,心中暗喜,他觉得项羽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抱负。在他看来,“万人敌”这种境界是兵家最为高深的学问了。于是,项梁便打算教项羽读兵书,他觉得通过兵书的学习,项羽能够掌握排兵布阵的技巧,学会运用战略战术,从而真正成为那个能够以一敌万的大将军。

可是,让项梁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项羽根本就读不进兵书。每次项梁把兵书放在项羽的面前,项羽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感觉头晕目眩,仿佛那些文字都变成了一个个难以捉摸的怪物。他的心思完全不在兵书之上,反而只对舞动长戈感兴趣。他喜欢手持长戈,在空旷的地方尽情地挥舞,感受着长戈在他手中划破空气的那种畅快感觉。

项梁看到项羽这个样子,心中不禁有些无奈和失望。他皱着眉头,斥责项羽道:“羽儿啊,你这样怎么能继承我们项家的祖业呢?你难道不知道,在这乱世之中,若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将军,没有深厚的兵法谋略是绝对不行的。你如此不重视兵法的学习,又如何能够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呢?”

项羽却仰起头,眼神中透着无比的自信,毫不犹豫地答道:“叔父,你不必担忧。只要我一戈在手,我便觉得天下没有人敢与我为敌!在我看来,即使有数十万的敌军,在我的眼中也不过就像草芥一样渺小而已!”

项羽的这番话,让项梁听了之后,只能是苦笑不已。他知道项羽有着十足的勇气和自信,这是项羽的优点,但是缺乏兵法知识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缺陷。

不过,话说回来,项羽自小就显露出极高的练武天赋。他的身体仿佛是为了习武而生,有着超乎常人的力量。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虽然还是个小小的孩子,但是力量却已经大得惊人。即使是像项梁这样成年并且武艺高强的人,也很少能够打得过他呢。

见项羽确实不是学习兵法的那种材料,项梁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也只能作罢了。毕竟项羽有着独特的地方,他在武艺上的天赋也是不可忽视的。

而项伯呢,他一直以来都很佩服项梁。主要是因为项梁对兵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一点在项伯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在项家,项燕对兵法的精通是有目共睹的,而项梁能够深受项燕的器重,这就足以证明项梁的能力。

所以,当他看到张良不仅能够看懂兵书,而且对兵书中的谋略有着自己的见解的时候,他就更加钦佩起张良来。在他心中,张良就像是一个有着神秘智慧的智者,能够在那个充满战乱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通过兵书中的知识洞察先机,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能力。

话说这《太公兵法》,那可当真是天下间的一部奇书啊。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它曾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无数的军事家、谋略家所推崇。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朝代的更迭,这部奇书却渐渐失传于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从天空坠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谁能想到呢,在那玄之又玄的玄门之中,竟然保存着这部已经失传已久的《太公兵法》。这玄门,本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绝世的学问。而这部《太公兵法》能够在玄门留存下来,就像是一个被岁月尘封的宝藏,等待着有缘人去开启。

而那位传授《太公兵法》给张良的黄石老人,无疑也是奇人异士。他就像是从古老的神话中走来的人物,充满了神秘的气息。他对张良所说的预言,就像是一道道神秘的目光穿透重重迷雾,皆被应验了。那些预言仿佛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准确地指引着事情发展的方向。

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在他所着的《史记》的《留侯世家》结尾之时,也特意发表了这样的评论:“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司马迁作为一位严谨的史学家,一贯秉持着科学的态度,他认为学者们大多不相信鬼神之说,因为这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用理性去解释的。然而,当他说到留侯张良所见的老父赠书这件事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你看啊,刘邦在建立汉朝的道路上,多次陷入困境之中。比如说在鸿门宴上,刘邦面临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巨大危险;还有在彭城之战中,刘邦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但是每一次,都是张良凭借着他从黄石老人那里得到的《太公兵法》中的谋略,出其不意地想出计谋来帮助刘邦脱困。这种情况发生了一次又一次,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难道不能说这是上天有意派张良来帮助刘邦成就帝业吗?这其中仿佛有着一种超越常理的力量在发挥着作用,让司马迁这样严谨的人都觉得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据说啊,《太公兵法》乃是姜子牙所着的一部兵家经典之作。这姜子牙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晚年才遇到周文王这样求贤若渴的明主。

当周文王访贤归来,姜子牙在溪边垂钓等待多时后,终于见到了这位能够赏识自己才能的君主。周文王深知姜子牙的才能非凡,于是便问及了一系列关乎定国安邦以及用兵打仗之类的大事。姜子牙呢,将自己多年的所学、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治国方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详细地告知了周文王。而这些问答的内容,最终被整理记录下来,便形成了这部《太公兵法》。

这部书的成书年代实在是太过久远了。想当年,周室昌盛之时,各种典章制度、文化知识都集中于王室之中。姜子牙作为周王室的史官,能够在那一时期接触到各种各样珍贵的史料和军事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经过自己的整理和总结,创作出这样一部伟大的兵书。也许只有像老子那样的周王室史官,凭借着自己能够深入接触王室内部资料的机会,才有条件和能力接触到那些能够创作《太公兵法》的各种知识素材。

然而,时光流转,春秋之后,周王室渐渐衰微。这一过程就像是一艘曾经辉煌的大船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破损、沉没。周幽王在位时,政治**,民不聊生,最后竟然被犬戎所杀。随着都城镐京被狄人一把大火烧毁,整个周王室的尊严和威望彻底崩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史料必然也遭到了散佚。那些曾经存放于王室典库中的珍贵书籍,在战火纷飞和政权更迭中被烧毁、抢夺或者遗失,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

但有意思的是,以老子为宗的道家玄门却反而保存有这些奇书,这也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道家玄门向来重视对各种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他们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于各种经典典籍都有着敬畏之心。而且道家玄门自身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对于兵家着作这样蕴含着深刻智慧的书籍自然也会受到特别的关注。那些玄门中的智者们深知这些书籍的价值,所以才会小心翼翼地将《太公兵法》这样的奇书保存下来,使之不至于完全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说到《太公兵法》,它还有着其他的名字,又被称为《太公六韬》或者《六韬》。这部书的内容结构十分独特,它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成一篇,合并在一起共有六卷,所以才被命名为“六韬”。

整部《太公兵法》共包含六十一篇内容,字数将近二万字。这一部着作堪称是一部集远古军事思想之大成的经典之作。它的内容犹如浩瀚的海洋一般博大精深。从国家治理的根本理念到具体战争中的各种战术运用,从如何选拔和训练士兵,到如何利用地形和气象条件作战,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书中的思想更是精邃富赡,它蕴含着众多思想家们对于战争、政治、人性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