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22章 鸿门斗智(一)

大谋谋天下 第22章 鸿门斗智(一)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公元前206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项羽,这位以勇猛无畏而闻名遐迩的西楚霸王,率领着他那支项家军来到了巨鹿城下。

首先,项羽力争主动出击,以解赵国之围。而宋义却想坐收渔利,以待秦军与诸国义军战况而定,故意逡巡不前。项羽暴怒异常,以畏战名义斩杀了宋义,夺回了兵权。

然后,项羽使出破釜沉舟的决绝手段,全军只带三天干粮,渡河直袭秦军。

将被暴风雨撕裂的天空。项羽站在阵前,目光坚定而决绝,他深知破釜沉舟是此时唯一的生路,也是通往胜利的必然抉择。于是,他下达了这个震撼世人的命令:让士兵们把渡河的船只全部凿沉,锅釜等炊具全部砸毁,以此来断绝自己的后路,只留下一条路——向前,向着胜利迈进。

楚军将士们在项羽的鼓舞下,个个士气高昂,如同猛虎出笼。他们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冲向章邯所率领的秦军。当时,诸侯军皆畏缩不前,唯有三万楚军渡河过来后就悍不畏死地直扑秦军。三万楚军在秦军阵营中几进几出,势不可挡,一直追着秦军打。章邯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气势,一时乱了阵脚。

战场上,气氛凝重得如同即两军对垒,战场上喊杀声震天,血雾弥漫。项羽身先士卒,他的长枪如蛟龙出海,在秦军阵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秦军望风披靡。楚军将士们也个个奋勇杀敌,他们的热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终于一场激战之后,项羽成功击败了章邯。诸侯义军见秦军败相已露,才纷纷出击,赵国之围方解。

秦军初败,但尚有余力,仍有二十余万兵力。

而就在这战场上胜负并未完全分晓的时候,咸阳那座昔日辉煌却又如今腐朽的宫殿里,阴谋正在悄然滋生。赵高,这个贪婪而又阴险的宦官,在权力的**驱使下,不断地在秦二世耳边进谗言,竟斩杀了章邯全部家眷。章邯在战败的压力下,又有赵高在背后不断地逼迫陷害,无奈之下只能反叛秦朝。

军粮有限,项羽因消化不了秦军降兵,竟下令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兵。

就在这样的局势下,项羽于二月率领着诸侯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着函谷关进发。那是一支四十万人马组成的庞大军队,队伍连绵不绝,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他们一路威风凛凛,当抵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之时,这座古老的关隘仿佛也感受到了那扑面而来的威严气息。函谷关的守军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诸侯联军,心中不寒而栗,他们深知一场更为巨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项羽得知刘邦已率先入关,拿下咸阳的消息后,顿时怒火中烧。项羽自认为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大,在推翻秦朝的进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对于刘邦抢先攻入咸阳,他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

正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项羽恼怒不已之时,恰逢刘邦手下有一位名叫曹无伤的将领。曹无伤此人,或许是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又或许是想在项羽面前邀功讨好。他偷偷地向项羽密告,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得意与挑拨,说道:“沛公他可没安好心啊,在关中那是打算自己称王,独占这胜利的果实呢。”

同年十二月,寒冬的凛冽之气笼罩着大地,然而这冰冷的季节却并未能阻挡项羽那愤怒的脚步。只见项羽率领着他那威震四方的大军势如破竹,以排山倒海之势攻破函谷关。函谷关那坚固的城门在他们强大的攻势下轰然倒塌,曾经的防御在此时变得如同纸糊一般脆弱。

随后,项羽的大军一路前行,进驻到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一带。那连绵的营帐如同密密麻麻的蚁丘,数不胜数,营帐中散发着凛凛的肃杀之气,仿佛一头饥饿已久的猛虎找到了猎物一般,对刘邦的部队形成虎视眈眈之势。

再说在刘邦军中的张良,他本是奉韩王之命前来护送沛公入关的。张良深知此时的局势如同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

项伯可一直把张良当作救命恩人的。他深知项羽即将对刘邦发动进攻,一想到张良在刘邦军中,难免会受到殃及,项伯便心急如焚。

在那项羽大军决定攻打刘邦的前夜,四周一片死寂,黑暗如同一张巨大的幕布笼罩着大地。项伯悄悄骑上他的坐骑,马蹄在寂静的夜里发出轻微的“嗒嗒”声,他快马加鞭地朝着刘邦的军营赶去,只为能够提前告知张良这个万分紧急的消息。

当项伯来到刘邦军帐找到张良时,他神色匆匆,赶忙把项羽即将进攻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张良,随后又焦急地说道:“如今这局面,沛公的军队恐怕难以抵挡楚军。你留在这儿怕是要受到牵连,你还是和我一同赶紧潜逃吧。”

张良听后,轻轻摇了摇头。他缓缓说道:“我张良是奉韩王之命,送沛公入关的。如今沛公正身处这万分危难的境地,我若是就这样悄悄逃走,这实在是不合道义的事情。所以我必须去向他辞行之后再走。”

说完,张良便毫不犹豫地起身,朝着刘邦的营帐走去。

此时的刘邦,正在营帐中焦急地踱步,他深知自己目前的处境极为危险,却又苦无良策。张良来到刘邦营帐之中,见刘邦那焦虑的神情,心中也明白了几分。他赶忙把项伯所说的一五一十、毫无遗漏地告诉了刘邦。

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犹如遭受雷击一般,顿时大惊失色,连忙问道:“子房啊,这可如何是好啊?这项羽的军队威名远扬,若真的打起来,我们的军队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啊?”

张良反问道刘邦:“你好好估量估量,凭借我们现在这点兵力,能抵挡住项羽那气势汹汹的进攻吗?”

刘邦听后,沉默良久。他的脑海中思绪万千,心中明白自己与项羽在军事力量上的巨大差距,过了许久,他无奈地说道:“确实不能啊。现在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呢?这简直就是陷入绝境了啊。”

在那局势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的时刻,张良冷静地给刘邦出了一个暂时应对的策略:“现在项羽的叔父项伯正在我的帐中,您去告诉项伯,就说我们一直对项王怀着赤胆忠心,那忠心如同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来不敢有哪怕一丝一毫背叛项王的念头。就这样让项伯回去向项羽求情,好歹先稳住项王的军队。至于后续的事宜,咱们就根据具体情况再灵活应对。并且,您还可以先把自己的军队引到远处躲起来,让项羽的军队打不着我们,以后就好办些了。”

刘邦听后,微微皱起眉头,一想目前也只能如此了,就急切地问道:“项伯和你,谁的年龄大呀?”

张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项伯比我年长几岁。”

于是,刘邦微微颔首,神情中带着几分诚恳与急切,对张良说道:“你替我把项伯请进来吧,我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热情地款待他。”

张良听后,赶忙应了声,便转身走出营帐,去请项伯来与刘邦一叙。

在张良的热情感召下,项伯缓缓走进了刘邦的营帐。刘邦见状,立刻笑容满面地走上前去,亲自拿起酒壶,动作娴熟而恭敬地为项伯斟满酒。而后,刘邦举起酒杯,满脸堆笑地说道:“今日能与项将军相聚在此,实乃幸事啊!我敬您一杯,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酒液在酒杯中荡漾着,仿佛也映照出刘邦那略显局促的心境。

趁着项伯酒劲上来,刘邦又满脸堆笑地说道:“不知项兄儿子如今可曾娶亲呀?如果令郎没有成家,我女儿虽非绝色,但也还算乖巧懂事。我想,不如让我把我的女儿也许配给你的儿子,咱们从此就成了儿女亲家,这也算是有缘呐!”

项伯是个老实耿直人,立即就应承下来。就这样,刘邦与项伯顺利地结为了儿女亲家。

当项伯酒至酣畅,双颊泛红,眼神中也有了几分迷离的时候,刘邦开始表演起了他的苦情戏码来。

刘邦满脸委屈地说道:“您也知道的,当我在领兵入关以后啊,那是严令将士们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啊!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那些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街边的贩夫走卒,我都吩咐手下要好好保护,绝不能有侵犯。而且啊,我还让吏民们都登记造册,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那些府库里存放的财物,我更是严加封存,就像守护着稀世珍宝一般。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专门等待项羽将军大驾光临来接收啊!”

刘邦顿了顿,稍微停歇了一下,接着说道:“至于那函谷关,我在那儿驻兵把守,也不是要抗拒你们的!您想想,如今这局势动荡不安,盗贼匪寇那是四处横行啊。那些有异心的诸侯兵马,也是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伺机而动。再加上这世事难测,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非常之事啊!所以啊,我才不得不派将士们把守函谷关。那守关的将士们啊,就如同忠诚的卫士,日日夜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的就是防止那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啊!”

刘邦边说边用手比划着,那神情仿佛是一个受了天大冤枉的孩子。他继续说道:“我在这里守着啊,那是日夜盼望着项羽将军早日到来啊!我日思夜想,脑海中全是项羽将军那威风凛凛的身影。您说我怎么敢有反叛之心呢?您可一定要相信我,我要是敢背叛项羽将军,那就是遭天打雷劈啊!只是啊,这军事形势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我当时也是形势所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刘邦那一番声情并茂、苦情交加的表演过后,项伯不禁心中动容,觉得刘邦真的是受冤枉了!要是眼睁睁地看着刘邦就这样被项羽处罚,那可就是天大的罪过了。他赶忙认真地交代刘邦:“我回去与项羽说明清楚你的情况。不过你呢,明天一定还是要早一点亲自来向项羽谢罪啊!千万别迟到了,不然项将军生气了,后果那可不堪设想啊!”

项伯心急如焚,连夜策马疾驰,马蹄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如急促的鼓点敲打着人们紧张的心弦。他的身影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在夜色中飞速前行,一路疾驰赶往鸿门。

抵达项羽营帐后,项伯顾不上疲惫,赶忙找到项羽,将刘邦的一番说辞一字不漏地转告给了项羽。他的脸上带着恳切的神情,一边说着,一边不时地观察着项羽的脸色,试图揣摩着项羽的心思。

“项王啊,刘邦他确实没有背叛您的意思啊。他自从进入关中后,对百姓秋毫无犯,还把吏民都登记造册,府库财产也都严加封存,一直都在等着您去接收呢。他派将士把守函谷关,也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和有异心的诸侯兵马窜入啊!他还说,自己早于您入关,实在是迫不得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灭秦有功,又丝毫没有反叛之心,我们若错杀了他,那就太不守道义了!”项伯极力地疏通,试图为刘邦说尽好话。

项羽听后,原本那如燃烧的火焰般的怒火渐渐有所减弱,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也在项伯的百般劝说下,有了一丝缓和的迹象。

第二天,晨光初现,天空还透着一丝朦胧的雾气。刘邦早早地起身,坐在营帐之中,眉头紧锁,满脸皆是忧虑之色。他深知此次前往鸿门,就如同进入虎口做客,危机四伏。然而,他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逃避,若是不去,岂不是坐实了项羽对他的怀疑,届时项羽必然会大军压境,追杀自己,恐怕自己连这一方立足之地都难以保留。刘邦陷入了前前后后、左右为难的境地,犹如置身于荆棘丛中,找不到出路。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张良站了出来。他对形势有着清晰而透彻的认识,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于是,他精辟地向刘邦分析了项羽其人。“沛公啊,您要知道,项羽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您灭秦可是有功的啊!您一路西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为的是推翻秦朝的腐朽统治。而您如今又没有犯下什么大的过错。若是项羽当着天下诸侯的面诛杀您,那些诸侯会怎么想?他们必定会心寒啊!这人心一旦寒了,就如同被浇过水的大火,难以再燃起。"

“您想想看,若诸侯都对项羽离心离德,不再信赖他、支持他,那他可就失了人心啊!人心向背,可是决定一场战争乃至天下局势走向的关键啊!到那个时候,天下必然陷入大乱,天下大乱的话,项羽即便有再强大的军队,想要重新平定,那也是难如登天啊!他之所以对您心存芥蒂,无非是因为当初楚怀王的那句约定,说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所以啊,您此次前去鸿门,最好是谦卑地俯首称臣,把姿态放低一些。表示愿意让项羽来定夺天下势力的划分,表现出您对他的尊崇与顺从。您态度若是能放好些,说不定项羽还会念在旧情的份上,顾念您往日的功绩,手下留情呢。”

张良的分析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刘邦心中那片迷茫的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