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56章 陈豨造反(三)

大谋谋天下 第56章 陈豨造反(三)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刘邦大军一路前行,来到了赵国的地界。此时,刘邦心中忧虑着与陈豨的战事,深知兵力的重要性,尤其是赵国这边的兵力。于是,他略作沉思后,问道:“周昌啊,本王问你,这赵国如今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壮士吗?”

周昌恭敬地行礼后,回答说:“回陛下,有的,目前有三个人,皆是武艺超群、气宇不凡之人。”

刘邦微微点头,接着又问道:“还有没有其他人?”

周昌思索片刻,回答道:“启禀陛下,还有一个,此人也颇具将才,勇猛果敢,赵地不少年轻人都对他颇为钦佩。”

刘邦听了,便说道:“那你即刻派人将这四个人带到我面前来,本王倒要亲自瞧瞧,是哪些壮士。”

不多时,周昌便将这四个人带到了刘邦面前。这四人个个身姿挺拔,神色略显青涩,一看便是年轻气盛之辈。

刘邦只见这四人都甚是年轻,脸上却带着些许年少轻狂与青涩。

刘邦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之火,他瞪大了眼睛,破口大骂道:“瞧瞧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子,年纪轻轻的,不知天高地厚,也敢来谈什么带兵打仗?本王一生征战沙场,见过多少真正的英雄豪杰,就凭你们这几个小娃娃,能有何本事带兵打仗?哼!”

刘邦这一番责骂,让四人顿时面如死灰,他们深知自己在这位纵横沙场的帝王面前,确实显得太过稚嫩。四个人惭愧难当,纷纷屈膝跪伏在地上,不敢有丝毫辩解。

刘邦骂归骂,心中却也明白,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能因为他们的年轻就否定他们的潜力。

于是,刘邦话锋一转,说道:“罢了,罢了。今日朕有赏赐给你们四人。”说罢,他大手一挥,说道:“朕各封给你们一千户的食邑,从今往后,你们就都是朝廷任命的将军了,带兵之事,便交予你们。”

听到刘邦的话,四人不解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与惊喜,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竟会因这番责骂而得到如此殊荣。待弄明白皇帝的意思后,四人心中激动不已,连忙行礼谢恩。

然而,刘邦封赏这四个人的事情,却引起了左右近臣的谏劝。

一位近臣恭敬地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奏道:“陛下,如今有不少人跟随您进入蜀郡、汉中郡,之后又随您征战李昌,立下赫赫战功。他们出生入死,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此功绩,却并未得到普遍封赏。而现在,这几位年轻人平日里并无太多出奇功绩,什么功劳也没有啊,而您却予以封赏。陛下,这是为何呢?恐怕会让朝堂之上有功之人寒了心呐。”

其他近臣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劝谏着。

刘邦听了,微微蹙眉,而后不屑地说道:“这就不是你们能懂的了!陈豨那厮反叛,如今邯郸以北全都被我们所占领。朕用紧急文告来征集天下各地的军队,可至今仍未有人到达。此时可用的兵力,就只剩下邯郸这一处了。朕何必要吝惜封给这四个人的四千户,而不用它来抚慰赵地的年轻人呢!他们现在虽然年轻,但能得到朕的封赏,日后必心怀感激,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啊!”

左右近臣听了,这才恍然大悟。

他们连忙应声说道:“对啊!皇上圣明!臣等刚才愚钝,未能领会陛下用意,还请陛下恕罪。如今听闻陛下解释,确见陛下深谋远虑,令人钦佩!”

刘邦听了近臣们的回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中也隐隐为这场战役的胜算多添了几分信心。

在那风云激荡的汉朝,张良与刘邦这对君臣,智慧与谋略的碰撞常常令人赞叹不已。此时,张良对于刘邦此次的种种举措,内心是满心的钦佩,由衷地在心底暗自称赞。他不禁回忆起往昔,初遇刘邦之时,曾听闻刘邦提及《太公兵法》中的诸多谋略,当时就觉得刘邦对其中的不少东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悟力,仿佛天生就能领会其精髓,如今看来,果真没有说错!

刘邦这边,还在专注地谋划着应对陈豨之乱的策略。他微微抬头,目光敏锐地看着周围的近臣,沉稳地问道:“陈豨的将领都有些什么人啊?”

近臣们赶忙恭敬地行礼,而后回答道:“陛下,陈豨麾下的将领主要有王黄和曼丘臣,此二人以前皆为商人。”

“商人?”刘邦听到这个回答,不禁微微一怔,而后沉吟了一下。他的眉头微微皱起,脑海中飞速地思索着。片刻之后,他眼中闪过一抹精芒,缓缓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应付他们了。”

说罢,刘邦微微颔首,随即下令:“各将领听令!现悬赏千金,重金求购陈豨的将领王黄、曼丘臣等人头。但凡能斩获此二人首级者,这千金之物定当不吝赏赐,绝不食言!”那洪亮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与此同时,刘邦又安排手下拿出了许多金钱,专门用来诱降陈豨的部将。他目光坚定,心中清楚,金钱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极具诱惑的力量。

这一举措很快便见成效,不少陈豨的部将看到如此丰厚的赏金和承诺,心中不禁泛起了动摇的念头,纷纷选择投降。

其实,这招刘邦并非初次使用,原来是他向张良和陈平学习得来的。犹记得当初除掉范增之时,刘邦便是巧妙地运用了金钱开道的策略,让对方阵营内部开始出现问题。而解白登之围时,他也曾用金钱来打乱匈奴的部署,可谓屡试不爽。

不过,刘邦在这次的谋划中,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考量,他没有选择去收买王黄与曼丘臣。他的想法很是敏锐且深谋远虑,他认为这二人原本商人出身,必是贪得无厌。这种贪婪之人的本性,往往是反复无常的,即便得到了好处,也很难真正心甘情愿地效命,甚至可能在利益和局势发生变化时,再次倒戈。而且,他们既然对利益如此贪恋,那么对部下显然就难以做到大方赏赐,如此一来,他们的部下必然不会对他们死心塌地的。

果然,时间不久,这一策略又如刘邦所料的那样奏效了。陈豨的部众因为将领的问题,军心开始松动,为刘邦的讨伐增添了不少有利因素。当然,刘邦这种“以利动人心”的策略,后世也多有效仿,比如后来蒋介石瓦解冯玉祥的西北军,也没少使这招。

张良静静地看着刘邦这一番操作,心中对刘邦的智谋赞叹不已,他轻轻地竖起了大拇指,眼中满是赞许之心。

刘邦在征集天下之兵的过程中,也曾向梁王彭越征兵。然而,梁王彭越却借口生病,未能如数派遣军队。只派出了将领卫胠带着一部分军队赶到了邯郸。这一行为让刘邦十分生气,他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彭越大概也是有二心的,否则为何连征兵之事都不能如实完成。

经此一事,刘邦那剪除异姓王的心思愈发坚定。他深知,在如今的局势下,任何一丝不安定因素都必须谨慎对待,而异姓王手握重兵,更是不容轻视。

刘邦依然积极地在邯郸讨伐陈豨等人,战事紧张进行中,此时陈豨的将领侯敞带领着一万多兵力,四处流动作战,妄图打乱刘邦的部署。而王黄则驻军在曲逆,看似稳固防守,实则在寻找着战机。

舞阳侯樊哙勇猛无比,他率领着大军奋勇向前,直捣陈豨与曼丘臣的军队。双方于襄国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樊哙身先士卒,冲锋在最前线,带领先锋部队最先登上城墙,破敌之门,成功突破敌军防线。而后,汉军势如破竹,一路征战,平定了清河郡、常山郡等地的二十七个县。

太仆夏侯婴也积极参与到了对陈豨部队的作战中,他无惧危险,陷阵杀敌,其英勇表现令人赞叹。曲逆侯陈平则以护军中尉的身份从军征战,他足智多谋,在战场上巧妙地为刘邦出谋划策,为战事的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持。御史大夫赵尧也一同随从刘邦出征,在各个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职责。

汉高帝十一年的冬天,寒风凛冽,战争的硝烟弥漫在各个城池之间。

这日,颍阴侯灌婴率领着一支精锐的汉军,来到了曲逆城下。城上的陈豨的丞相侯敞正严阵以待,但灌婴的军队训练有素,作战勇猛,他们奋勇地向前进攻。最终,灌婴成功击败了侯敞的部队。麾下士卒们在战斗中奋勇杀敌,斩杀了侯敞和五名特将,极大地鼓舞了汉军的士气。

与此同时,车骑将军靳歙统率着梁、赵、齐、燕、楚等诸侯国的车骑部队,分成多路,如猛虎下山一般,向陈豨的丞相侯敞的部队发起进攻。他们配合默契,攻势凶猛,将侯敞的部队击破,这使得陈豨方面的防御出现了巨大的缺口。而曲逆城的守军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最终投降。

陈豨的将领张春见形势危急,妄图通过渡过黄河,进攻聊城来获取一些战果,挽回局面。汉朝这边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出将军郭蒙与齐国的将领一同迎击。郭蒙和齐国将领率领军队勇敢作战,巧妙地布阵,最终把张春打得大败。

齐国相国曹参更是乘胜追击,在聊城与陈豨的将领张春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曹参指挥若定,汉军在战斗中奋勇杀敌,最终斩首一万多人,取得了一场关键的胜利。

打下曲逆县之后,灌婴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继续整军,然后带领军队平定了卢奴县、上曲阳县、安国县、安平县等周边城邑,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这片区域的统治,为后续继续讨伐陈豨的残余势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汉高帝十一年十二月(公元前196年1月21日~2月18日),汉朝与陈豨的叛乱激战正酣。在东垣县这片战略要地,陈豨的将领赵王后裔赵利肩负起守城的重任。他深知东垣县的重要性,此地犹如一颗坚固的棋子,掌控着局势的走向。因此,他整军备战,严阵以待,准备抵御汉军的进攻。

刘邦听闻赵利盘踞东垣,决心亲自出征攻打。他深知这场战役对于平定叛乱的关键意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东垣进发,一路尘烟滚滚,气势磅礴。

一个多月的激烈对峙后,战争的硝烟弥漫在东垣城的每一寸土地上。赵利久居城中,见汉军久攻不下,心中逐渐起了挑衅的念头。于是,他命手下士卒对刘邦进行辱骂。一时间,城中骂声四起,那些不堪入耳的言语如毒箭一般向刘邦射来。

刘邦听闻这些辱骂之词,心中顿时燃起了无尽的怒火。他双目圆睁,满脸怒容,握紧了拳头,大声下令道:“给朕猛攻,一定要踏平此城!让这些人知道朕的厉害!”在刘邦的严令之下,大军士气大振,开始疯狂地攻击东垣城。

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中,右丞相郦商(郦食其之子)和颍阴侯灌婴纷纷投身其中。郦商继承了其父的智谋与勇气,他在战场上足智多谋,巧妙地指挥着汉军,不断寻找赵利防线中的破绽。而灌婴则以其勇猛无畏的作战风格,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为汉军的进攻开辟道路。他们二人的加入,使得汉军的力量更加强大,攻势也愈发迅猛。

在汉军如潮水般的猛烈攻击下,东垣城的防御逐渐崩溃。终于,赵利看到大势已去,不得不率领残部投降。

东垣城投降后,刘邦下令对城中辱骂自己的士卒进行了严惩。凡是参与辱骂刘邦的士卒,一律在城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而对于那些没有参与辱骂但未能阻止的士卒,则处以黥刑,在脸上刺字。这一番举措,显示出刘邦的威严与决绝。

同时,为了彰显自己的战功和对这片土地的掌控,刘邦将东垣城改名为真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