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57章 陈豨造反(四)

大谋谋天下 第57章 陈豨造反(四)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汉高帝十一年春正月(公元前196年2月19日~3月20日),旧楚王韩信在长安谋反的密谋不慎被告发。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吕后听闻此事后,心急如焚,她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以及他麾下的兵力,一旦他起兵谋反,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她决定召韩信入宫,商讨对策。

然而,吕后又担心韩信和他的党羽会有所察觉而有所防备,届时召他们入宫恐生变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吕后和高明的萧何合谋,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们对外宣称,有人从刘邦那里回来报告,陈豨已经彻底败亡。这一消息让朝廷上下一片欢腾,众人纷纷入宫庆贺。萧何深知韩信的性格,又考虑到他与自己往日的情谊,于是亲自上门去请韩信。

韩信一直对萧何心存感激。回想起当初自己在汉中被刘邦冷落闲置时,心中满是无奈与无聊。而萧何却注意到了他这个被埋没的人才,与他倾心交谈,讨论兵法谋略,让韩信感受到了被看重和理解的温暖。后来,韩信心灰意冷,打算逃走回中原寻找其他机会,是萧何在月下冒着风险亲自将他追回,还力排众议将他举荐给了刘邦。正是由于萧何的举荐,韩信才得以一展所长,如大鹏展翅,飞黄腾达。

萧何又一向以老实厚道着称,韩信深信他不会欺骗自己。再加上萧何地位尊崇,他的话语在韩信心中具有极高的分量。所以,当萧何亲自来请他一同入宫庆贺陈豨败亡时,韩信便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觉得刘邦已击败陈豨的消息必定是真实的。他怀着对萧何的敬重和信任,带着几分感慨,不由自主地随萧何一起进了宫。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正是一张精心设计的陷阱。韩信踏入宫门后,最终落入了吕后与萧何设下的死局,被杀死在长乐宫的钟室之中。

刘邦答应过韩信不死于男人之手与兵器之下,可这一诺并没有保住韩信的性命。吕后为了巧妙地完成任务,命人将韩信装入麻袋之中,然后令一群宫女们用槌衣裳棒狠狠捶打。可怜一代兵仙,就这样凄惨地死去,这死法着实窝囊得很,让人不禁为之叹息。

一代军事奇才,本应是战场上的传奇,却因谋反的罪名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汉高帝十一年春天(公元前196年2月19日~5月18日),北方大地,春寒料峭,战云密布。韩王信不甘心之前的失败,再次与匈奴骑兵联袂入侵,他们一路驰骋,最终驻扎在了参合县,严阵以待,与汉军遥遥对峙。参合县的山川之间,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肃杀的气氛,双方的军队如两座钢铁巨城,相互对视,剑拔弩张。

太尉周勃肩负着重任,经由太原郡浩浩荡荡地进军征讨代地。这支雄师劲旅一路风尘仆仆,士气高昂。当他们抵达韩王信的旧都马邑时,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马邑城高大坚固,城内防守森严,韩王信的军队凭借着城池的地势和坚固的城墙,苦苦坚守。

周勃深知此地的重要性,若不拿下马邑,将对整个战局产生不利影响。于是,他下令发起一轮又一轮猛烈的进攻。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交错纷飞,汉军士兵们奋勇向前,毫不畏惧。然而,马邑城的防守异常坚固,韩王信的军队拼死抵抗,使得周勃的军队久攻不下。

久攻无果之下,周勃心中燃起了怒火,为了一举破城,他下达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屠城。一时间,马邑城陷入了无尽的恐怖之中。所部士卒们如凶猛的野兽般冲入城中,见人便杀。鲜血染红了街道,尸体堆积如山,那凄惨的景象仿佛使整个马邑都笼罩在一片血雾之中。

在这场血腥的屠城中,士卒们意外地杀死了陈豨的将军马絺。这一意外的收获,让汉军的士气大为振奋。随后,周勃的军队兵锋一转,在楼烦与代王陈豨、韩王信、赵王赵利的部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激战。

战场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陈豨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周勃的军队士气高涨,作战勇猛。在周勃的亲自指挥下,汉军逐渐占据了上风。战场上,刀剑相交,呐喊声此起彼伏。最终,汉军大破敌军,活捉了陈豨的将领宋最、雁门郡守圂。

汉军乘胜追击,转攻云中郡。云中郡的守将遬、丞相箕肆、将军勋见汉军势如破竹,抵挡不住,纷纷被擒获。紧接着,汉军势如破竹,一举平定了雁门郡的十七县和云中郡的十二县。

这一系列的胜利,让周勃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他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果敢的决策,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一代名将的风范,自此,一代名将周勃声名远扬,崛起于汉朝的朝堂之上。

与此同时,左丞相樊哙也在战场上战功赫赫。他在广昌与尹潘军展开激战,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终大破尹潜建军,俘虏了綦毋卬于无终县。随后,樊哙又马不停蹄地在代郡南边与陈豨别将匈奴人与王黄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汉军在樊哙的指挥下,士气高昂,奋勇作战,最终成功击破了敌军。随后,樊哙乘势转攻韩王信军队于参合,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军团所部将军柴武斩杀了韩王信,为此次战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齐相国傅宽也在此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随军攻打陈豨,起初归属太尉周勃指挥,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傅宽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后来,他以齐相国身份代替左丞相樊哙指挥攻打陈豨,进一步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汉高帝十一年夏天(公元前196年5月19日~8月15日),局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梁王彭越因其与梁国太仆之间存在矛盾,这一矛盾在梁国不断发酵,最终,梁国太仆上告彭越谋反。

刘邦听闻此事后,大为震怒。再加上彭越在之前讨伐陈豨时,多次不听从朝廷的调令,擅自行动,这让刘邦对他的行为极为不满。

于是,刘邦听闻此事后龙颜大怒,决定派人逮捕彭越,将他贬为庶民。

刘邦原本是将彭越流放蜀地青衣县。然而,命运的齿轮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意外的转动。彭越在押解去蜀地的途中偶然遇到了吕后。

此时的彭越,满心的惊恐和不安,他苦苦哀求吕后为他求情,言辞恳切,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吕后听闻彭越的请求后,心中暗自盘算起来。她顺水推舟,把彭越带回了长安。

回到长安后,吕后面对刘邦,故作忧心忡忡地说道:“彭越乃一代枭雄,本就是盗匪出身,此人在战场上凶悍无比,连项羽都对他无可奈何啊。你如今把他流放到蜀地去,只怕会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呐!依我看,不如直接杀了他,以绝后患。”

刘邦听了吕后的话,心中不禁一阵感慨。他原本以为彭越即便有再大的野心,在被流放之后也难以再掀起波澜,却没想到吕后竟如此狠辣,手段之狠辣让他深感震惊。

由此,刘邦心中不禁泛起了对未来的担忧。太子刘盈生性仁厚,他害怕吕后会借此机会,将太子的权力架空,甚至可能会对刘盈不利。从此以后,刘邦的心中,便多了一丝对刘盈未来的忧虑和警觉,时刻留意着朝堂局势的变化。

在西汉初期那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因吕后的中途介入,一场血腥的悲剧在彭越身上悄然上演,最终令他落得个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凄惨结局。

彭越身为梁王,本是刘邦麾下的得力悍将,却在刘邦讨伐陈豨的过程中,因诸多缘由逐渐失宠。吕后一直对彭越心怀猜忌,此次她决然中途插手,意图置彭越于死地。

彭越先是被刘邦下令贬为庶民,但这远未满足吕后的狠辣心肠。她亲自出面,以强硬且不容置疑的姿态,要求刘邦将彭越彻底铲除。刘邦无奈之下,只能顺应吕后的意愿。

于是,彭越的命运就此被改写。他被带到洛阳的闹市口,遭受了极其残忍的刑罚。刽子手们残忍地将他斩杀后,按照吕后的授意,竟将彭越的尸体做成了肉酱,并分发给了各地的诸侯。这血腥而恐怖的举动,犹如一道晴天霹雳,震惊了朝野上下。

淮南王英布听闻彭越的遭遇,大为震惊与惊恐。他深知刘邦此举背后的深意,意识到自己身为异姓王同样身处岌岌可危的境地。为了自身的安全,英布秘密集结军队,加强了边境的警戒,时刻防备邻国郡县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时光流转,汉高帝十一年秋天(公元前196年8月16日~11月11日),局势再度紧张起来。刘邦不顾自身病痛,毅然决然地从南面邯郸出发,亲自率军攻击陈豨的军队。与此同时,燕王卢绾亦率领自己麾下的士兵,从东北方向迅猛出击,对陈豨发起进攻。

汉高帝十一年七月(公元前196年8月16日~9月13日),一场更为激烈的叛乱在淮南王英布处爆发。英布突然起兵造反,展现出其果敢且决绝的一面。他迅速采取军事行动,向东进兵,一路势如破竹,攻杀荆王刘贾,无情地吞并了荆王的领地。

英布的攻势迅猛,楚王刘交措手不及,只得仓皇向北逃亡至薛县。刘邦闻听此信,深知局势的严峻性,毅然决定带病亲征,统领大军前来讨伐叛乱的英布。

汉高帝十二年十月(公元前196年11月12日~12月11日),在会甀这片战场上,刘邦与英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经过不懈奋战,刘邦终于击败英布,使其仓皇逃走。

然而,逃亡途中的英布并未完全摆脱困境。他受到当时长沙王吴臣之子吴回的诱骗,轻信其言,毫无防备地前往赴约。结果,英布不慎中了圈套,最终命丧于番阳。

另一边,周勃军团在灵丘再次对陈豨发起猛烈攻击。周勃久经沙场,指挥有方,他带领士兵们浴血奋战,成功将陈豨的军队击溃。在这场激战中,陈豨的参谋长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等重要将领纷纷被俘获,代郡的九个县也因此得到平定。

樊哙军团在横谷(今河北省蔚县西北)同样表现出色。他们与陈豨的匈奴骑兵部队遭遇后,毫不畏惧,迅速展开战斗。樊哙军团凭借着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战术技巧,成功击溃敌军。在这场交锋中,将军赵既被斩杀,代国丞相冯梁、郡守孙奋、大将王黄(后被将军刘泽擒获)、将军大将一位、太仆解福等十人被成功俘虏。与诸将携手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平定代地乡邑七十三个。

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王黄、曼丘臣的部下那些被悬赏通缉之人,皆纷纷落网,被活捉归案。至此,陈豨的军队因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最终彻底溃败。

刘邦在历经重重战事之后,终于回到洛阳。望着这片历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他满心感慨。他说:“代郡地处常山的北面,赵国却从山南来管控它,实在是距离太过遥远了,难以做到有效统治啊。”

于是,刘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封儿子刘恒(薄姬之子,后成为汉文帝),立其为代王。刘恒最初的定都之地为晋阳,而后又将其改为中都。自此,代郡、雁门郡都成为了代国的属地。同时,他任命傅宽代替陈豨原有的职务,让其以代相的身份前往边疆,指挥将士们戍守边疆。

汉高帝十二年冬天(公元前196年11月12日~前195年2月8日),樊哙所部将士郎中公孙耳在灵丘一带再次展开追击行动。他带领士兵们不畏严寒,风餐露宿,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将陈豨斩首。

至此,历经无数战火与残酷斗争,异姓王之中仅剩下刘邦的发小卢绾还在。

卢绾自小与刘邦交好,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他也因这层关系,被封为燕王,得以在燕国享受富贵荣华。然而,此时的他心中却满是忧虑与不安。

因为他深知,刘邦一旦驾崩,新帝刘盈生性仁厚,而吕后权力渐盛,自己日后绝无好果子吃。于是,卢绾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开始谋划起寻求匈奴保护的计划,妄图在这种两难的局势中,为自己寻得一丝生机。

汉十一年秋天,陈豨在代地起兵反叛,高祖刘邦为了平定叛乱,亲自挥师邯郸。燕王卢绾身为高祖的亲信,自是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从东北部出兵,对陈豨展开攻击。

与此同时,陈豨见势不妙,深知难以抵抗汉军与卢绾的联军,于是便派王黄前往匈奴寻求援助,妄图借助匈奴的兵力来扭转战局。

卢绾审时度势,他考虑到若匈奴出兵援助陈豨,自己将面临两方夹击的困境。于是,他心生一计,特派自己的心腹张胜作为密探前往匈奴。

张胜临行之前,卢绾对他千叮万嘱:“你在进入匈奴王庭后,只需告诉他们,陈豨的军队已经完全被我们击垮,让他们相信我们已经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匈奴必定不敢贸然出兵,他们不会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事而徒增伤亡。”

然而,世事难料,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卢绾的预料。张胜抵达匈奴后,无意间偶遇了在匈奴避难的原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荼之子深知局势复杂,且素与卢绾不合,他抓住机会,对张胜进行了劝说:“你如今在燕国备受重用,正是因为你熟悉匈奴的习性。但你要知道,汉王之所以与你合作,是为了共同对抗陈豨这个叛徒。但等陈豨一除,汉王必定会秋后算账,把目标指向你所在的燕国。你若有远见,此时便应按兵不动,暗中与匈奴联合,给自己留条后路,这才是明智之举!”

张胜听闻此言,心中犹如惊雷炸响。他深知张胜所言极是,自己的命运犹如悬于悬崖之上的丝线,随时可能断裂。经过一番思索,张胜终于决定背叛卢绾。

他返回燕国后,在朝堂之上声泪俱下地向卢绾诉说着自己的无奈与动机:“大王,此次我前往匈奴,本是为了阻止他们出兵援助陈豨。但在与匈奴使者交流过程中,我意外得知一个惊天阴谋。匈奴意图在陈豨被平定后,趁乱大举进攻燕国。我为了燕国的未来,不得不假意投降匈奴,以获取更多情报,助力大王抵御外敌啊!”

卢绾听信了张胜的狡辩,心中虽有所怀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这个与自己交情匪浅的党羽。

张胜继续留在匈奴阵营,充当双方之间的间谍,为卢绾传递情报。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张胜的秘密逐渐被揭露。

后来,陈豨的副将因畏惧汉军的声势,最终选择投靠汉王。面对汉军的压力,他供出了张胜叛变一事,使得卢绾的阴谋难以再掩人耳目。

卢绾得知张胜的背叛行为后,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他深知自己若不及时行动,必将面临灭顶之灾。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卢绾决定带上自己的家眷老小,匆忙赶赴匈奴。

在匈奴境内,卢绾虽然暂时获得庇护,但内心的恐惧与不甘始终折磨着他。一年多的时间,他如同一叶在狂风中飘摇的扁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故土。然而,最终,卢绾依然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在异国他乡默默度过了余生,终老于那片陌生的土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