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59章 改立太子风波(二)

大谋谋天下 第59章 改立太子风波(二)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刘邦做出了一个看似令人意外的决定——叫太子刘盈领兵去抗击英布。实际上,这恐怕也只能算是他一时之气话而已。

刘邦心里如同明镜一般,自己那太子刘盈究竟有几斤几两,他心里就更清楚不过了。刘盈虽说贵为太子,平日里也心怀壮志,试图在这纷繁复杂的朝堂和天下格局中崭露头角,然而,他在领兵作战这方面却着实是缺乏经验和功绩的。毕竟,他生长于相对安逸的宫廷之中,未曾真正经历过那些残酷血腥的战场洗礼,行兵打仗的诸多策略和实际指挥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帝王所需的高度。

况且,消灭英布,这可绝对是关系到大汉江山社稷的国之大事,关乎着天下的安定与繁荣。对于此,刘邦向来都是极为重视,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回想起之前的局势,韩信和彭越这两位曾经与自己一同征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先后被他以各种理由或削弱或消灭。这其中的缘由,自是一言难尽,但无疑都在巩固他所建立的这片江山。而陈豨之乱,也在刘邦的精心谋划下,基本上算是得到妥善解决了。

可这英布,却好似是心腹中最后那根扎得极深的硬刺,让他心急如焚。英布武力高强,野心勃勃,其麾下的军队也是作战勇猛,在大汉的疆土上横行无忌。如今,只有彻底平定英布之叛,才能真正让大汉的江山安稳下来。面对如此棘手的难题,刘邦又怎会真的就要逼着尚未成熟历练的刘盈去平叛英布呢?这不过是他在那情绪激动之时说出的气话罢了。

然而,刘邦此举绝非毫无深意,他借此来好好地敲打了一顿众将。只见他站在朝堂之上,目光严厉地扫视着一众将领,随后便是一通怒不可遏的乱骂。那话语间,满是指责与愤懑,大致意思就是,这些平日里骄横跋扈的骄兵悍将们,平日里只认他刘邦一人可以统率,除了他,连太子的权威都不买账,如此这般,以后又怎么能将大汉的安危和未来全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呢?

这一番臭骂,让这些平日里性子火暴、不可一世的众将们瞬间都默不作声了。他们深知,眼前这位刘邦,虽然此刻身体抱恙,但其威严和手段依旧让人胆寒。的确,若真让他们跟着那在战场经验和军事才能上都颇有不足的太子刘盈去攻打英布,他们心里谁都不情愿啊!毕竟英布可是个相当难缠的对手,面对这样一个强劲的敌人,他们自然希望能由更有能力、更靠谱的将领统领,才能确保战局的有利和自身的安全。

但话又说回来,刘邦把他们骂成这副模样,似乎又有些不太公平,有点冤枉他们了。这些将领们,在跟随刘邦征战天下的岁月里,哪一个不是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在无数次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的能力虽各有长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在保卫大汉江山、建立汉室基业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不过,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个看似脾气暴躁却又有着卓越智慧和远见卓识的刘邦时不时地冤枉着他们、责骂着他们。所以,此刻面对刘邦的责骂,他们只是以集体沉默来表示都在认真听着刘邦训话。

待刘邦骂完众将后,又故作无奈地玩儿起哀兵必胜的老把戏来。只见他微微叹息,摆出一副极为为难的姿态,说自己如今也是没得办法啊,这身上的病痛让他力不从心,可面对关乎天下安危的英布之乱,他实在不忍心坐视不理,只能强忍着病痛,带着大家一起去御驾亲征了。

众将们听了刘邦这番话,心里想得也正是这般道理。他们深知此次英布之乱的严峻性,也明白刘邦这么做皆是出于对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的忧虑。再看刘邦,那病恹恹的模样确实尽显憔悴,但目光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于是,众将纷纷表示,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皇上肝脑涂地、效犬马之劳,誓必消灭英布,还天下一个太平。

看到众将们态度如此坚决,刘邦的内心也稍稍安定了些。然而,他也从这次的朝堂纷争和众人的反应中看得出来,想要让文武众臣都毫无保留地支持服从太子刘盈,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无疑在刘邦本就因病痛而疲惫不堪的心头又增添了几分忧虑,更加加重了他对身后事的担忧。

不过,那一向对刘邦无比尊崇和忠心的樊哙,此时如此热心地串联众将进谏,倒是引起了刘邦的高度注意。樊哙,这位昔日的兄弟伙,和刘邦在往昔的岁月里共同历经无数风雨,情同手足。现如今,他既是刘邦的连襟,又是手握重权的大臣,地位举足轻重。在这等关键时刻,他的行为举止,自然不能不让刘邦上心。

以樊哙那直肠子和大老粗的性格,向来都是直来直去,心中所想都会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他肯定是想不到要如此精心地联络众将一起来进谏这件事嘛!毕竟当年刘邦在秦宫中享受温柔乡时,樊哙也曾只身闯进来,为了大局考虑,毫不客气地把刘邦吼了一通而已。而现在他的这种做法,背后必然是有人在授意的!而这个幕后的主使,刘邦心里隐隐约约已经猜到了,肯定就是吕后嘛!

吕后向来心思缜密,行事手段极强,在后宫和朝堂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今太子刘盈的未来牵动着吕家的荣辱兴衰,她怎会坐视刘盈面临这一艰难的局面而不出手相助呢?

为了以防吕后在背后操纵局势,危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刘邦临死前暗中命令陈平,若有机会,一定要想方设法除掉樊哙。陈平接到命令后,自然是心领神会,想要寻找合适的时机行事。然而,世事难料,命运却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就在陈平等人逐步谋划,试图实施这个计划之时,天下局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吕逐渐野心膨胀,妄图篡夺刘家天下。而到陈平和周勃等人最终除去诸吕时,樊哙却已然寿终正寝了,这场隐藏在权力斗争背后的阴谋也就只能中途而废了 。

在那风云变幻的大汉初期,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仿佛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漩涡和暗涌。吕后与刘邦之间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犹如春雨浸润大地,虽悄无声息,却在不经意间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格局。

樊哙被吕后指使,串联诸将进谏此事,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那看似安宁的湖面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在刘邦心中更是激起了千层浪。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意味。那些被吕后串联的诸将,平日里在朝堂之上各司其职,与刘邦的关系或深或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朝堂局势产生影响。

这一事件让刘邦开始深深地怀疑,吕后在朝廷中必定拉拢了不少大臣。尤其是那些和他一起从沛县出来闯荡江湖的弟兄伙些,他们之间有着共同奋斗的岁月和难以磨灭的情谊。曾经,他们一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生死边缘徘徊,彼此扶持,从未有过半点猜忌。那些一同与项羽分兵作战的日子,一同在营帐中谋划战略的夜晚,还有那无数次彼此信任的眼神交汇,都见证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那时,大家都把吕雉当作嫂子般看待,平日里彼此之间关系极为融洽,素来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份情谊就像陈酿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醇厚。然而,正因这份情谊深厚且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吕后只要稍施手段,这些人的立场便很可能发生动摇。毕竟,他们大多在朝廷和军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如今这个局势愈发复杂的大汉王朝,权力的争夺如同暗中涌动的潮水,时刻冲击着每一个人。刘邦深知这些人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是他征战天下的重要助力,更是他保卫大汉基业的关键力量。面对这复杂多变的局势,他不得不开始警觉起来,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时刻警惕着周围可能出现危险。

于是,刘邦开始思考如何去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的真实立场和忠诚度。他决定,如他在听了张良所讲《太公兵法》后所想的那样,对这些曾经与他一同披荆斩棘的兄弟们进行一番试探。他想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考验,如同透过迷雾去探寻真相一般,看清这些兄弟在关键时刻到底会不会被威逼利诱,是否会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这边。

而在这试探的名单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萧何。在刘邦的阵营中,萧何的地位特殊且至关重要。他不仅足智多谋,如同刘邦身边的智囊,为大汉的建立出谋划策,更是在后勤保障等方面立下了赫赫功劳,犹如大汉的定海神针。

刘邦出征攻打英布前,萧何自然也像往常一样前来送行。以往,每逢此等场合,两人与众弟兄围坐在一起,或谈笑风生,或慷慨激昂地讨论着未来的计划。那温馨而融洽的气氛,仿佛能驱散一切寒冷和忧愁,让人为之动容。

然而这一次,却显得格格不入。刘邦站在营帐前,目光望向传来脚步声的方向,看着萧何缓缓走来。那平日里温和的面容此刻却显得有些阴沉,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阴影。他故意怠慢冷落萧何,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漠。甚至在萧何走近时,他特地转过身来,对着萧何冷哼了一声后说道:“这回我去九江打英布去了,你萧大人在京城里可得好好干好各方面的工作!”

本来,刘邦这话说得倒也没啥毛病。毕竟萧何身为丞相,掌管着整个京城的大小事务,繁杂而重要,他肩负着保卫京城和维护局势稳定的重任,有责任把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可此时,配上他那冷漠得近乎陌生的表情,这与他往日那随和宽厚、处处关心兄弟的风格就大相径庭了,显得十分阴阳怪气起来!就好像他们之间多年的情谊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萧何完全不明白刘邦何意。他站在那里,心中满是疑惑和不安,总觉得刘邦对他有看法。那股寒意似乎从刘邦的眼神中直接蔓延到了他的心底,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回到家中,萧何思绪纷纷,久久无法平静。他反复思索着自己近日来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中找到刘邦态度转变的原因。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平日里兢兢业业,一心只为刘邦和萧家的荣耀奔波,为何如今会落得如此境地。

于是,他便找了个机会,悄悄避开其他人,来到了张良的住处。在一片静谧的角落,他拉上张良走进了一处更为静谧的偏殿,那里仿佛能隔绝外界的所有喧嚣。

一进去,萧何便小声而焦虑地向张良问询:“子房,皇上这回对我这么客气,到底是咋一回事儿啊?”那声音中透露出的无助和困惑,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张良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仿佛早已洞悉一切。他看着萧何那疑惑不解的表情,缓缓说道:“皇上不是对你的工作不满意,而是太满意了!萧大人若继续如此下去,恐怕皇上就要对不起你啰!”

萧何听闻此言,更是大惑不解,他愣愣地望着张良,那眼神中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切地希望从张良口中得到答案。

张良便详细地向他剖析着局势,指出如今萧何在京城威望日盛,功绩卓着,就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难免会有“功高震主”的可能性。刘邦可能是对他不是太放心,才会有这般反常的举动。

萧何听后,顿时恍然大悟,恍若从一场迷雾中清醒过来。他的额头不禁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他连忙焦急地问张良:“那我该怎么办呢?”那急切的眼神中,透露出他此刻的焦虑和不安。

张良浅笑着说道:“那还不简单!反污己身即可!萧大人你这回就趁皇上外出征讨英布之机,做点儿事出来让他放心呗!”

萧何心领神会,他深深地点了点头,那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决然和坚定。他微微躬身,作揖谢过张良后,便转身离去。此时的他,心中已然有了明确的计划。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在刘邦外出平叛期间,做出一番能让刘邦安心的事情,来证明自己并非一心只在于朝堂权力之争上,从而来消弭刘邦心中的疑虑,守护住他们之间多年的情谊和大汉的基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