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93章 随秦王东征(二)

大谋谋天下 第93章 随秦王东征(二)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此时站了出来,他是一位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的谋士。他冷静地分析着当前局势,言辞恳切地对窦建德说:“天下如今处于大乱之时,各方势力相互割据混战,犹如一盘散沙。其中,唐占据着关西之地,关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为唐朝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兵源保障;郑得到河南这块富庶之地,河南乃中原腹地,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兵家必争之地;夏则雄踞河北,河北民风彪悍,百姓尚武,夏**队战斗力极强。在如今这个局势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三方势力相互制衡。

“然而,如今唐起兵攻打郑,从深秋到寒冬,唐军的兵力日益增多。反观郑国,其领土在这场战争中日益缩小,唐军的攻势愈发凶猛,郑国的力量在逐渐消耗。如今,郑国的许多城池已经被唐军攻占,其军队士气低落,粮草匮乏。如此下去,郑国必然难以支撑,最终走向灭亡。

“我们必须明白,倘若郑国灭亡,夏国在这中原局势中也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因为唐一旦消灭了郑,其势力必将大增,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我们夏国。所以,当下最好的策略是,放弃与王世充之前的仇怨,果断发兵去救援郑国。到时候,夏**队从外进行袭击,郑**队则从内部进行反攻,如此双管齐下,我们一定能给唐军沉重的打击,一举打败他们。

“唐军一旦退兵后,我们再慢慢观察局势的变化。如果郑国已经被战乱消耗得元气大伤,局势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可以趁势取得郑国。而后,将夏国与郑国的兵力合并,趁唐军长途作战而疲惫不堪之时,向他们发起总攻,夺取天下也并非没有可能啊!”窦建德听完刘彬的分析,觉得言辞有理,句句切中要害。他深知刘彬的建议十分具有战略眼光,若能按照此计行事,或许真的能改变天下的局势。于是,窦建德听从了刘彬的建议。

于是,窦建德立刻派人回复王世充,郑重地答应出师援救。他开始调集军队,筹备粮草,准备与唐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一场更为宏大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整个中原大地仿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这场风云激战而悸动 ,局势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各方势力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走向,因为它将决定着未来中原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战争陷入了胶着的紧张局势,局势愈发复杂多变,犹如一团乱麻,让人难以理清头绪。窦建德,这位夏国的统治者,站在战略的高度,深知若任由唐军继续以猛烈的攻势攻打洛阳,一旦洛阳城破,郑国覆灭,夏国必然也会受到牵连,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心里再清楚不过。洛阳,这座中原的重镇,其得失关乎着整个中原地区的战略平衡,而郑国作为夏国与唐朝之间的重要缓冲地带,一旦失去,夏国将直接暴露在唐军的兵锋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为了缓解洛阳当下岌岌可危的危局,窦建德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作为使者,前往唐军处,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场纷争。李大师,作为夏国的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口才出众,深谙外交之道。他肩负着窦建德的重托,带着和平的使命,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唐军营地的路途。一路上,李大师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与唐军进行谈判,如何说服唐军停止进攻洛阳,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稍有不慎,不仅无法完成使命,还可能引发唐军更强烈的敌意。

李世积,这位足智多谋的唐朝将领,此时也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深知此时的局势犹如一根紧绷到极致的弦,任何一个细微的决策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而影响到最终的胜负天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心生一计,悄悄授意李世民来个缓兵之计。李世积明白,当下唐军虽然在军事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洛阳城坚固,王世充也并非轻易可败,若能通过拖延时间,进一步消耗王世充的实力,同时等待更有利的战机,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当李大师等人抵达唐军营地后,唐军表面上做出了收留使者的友善态度,营帐内,士兵们热情地接待着李大师一行,为他们安排食宿,嘘寒问暖,营造出一种平和的氛围。然而,对于他们请求唐停止进攻洛阳的核心诉求,唐军却不予答复。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无疑给窦建德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觉得或许还有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转机,从而暂时放松了警惕。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背后,李世民却在暗中加紧了对洛阳的封锁。唐军在洛阳城周围增设岗哨,加强巡逻,断绝了洛阳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城内的王世充犹如被困在牢笼中的困兽,在粮草与援兵皆被阻隔的情况下,局势愈发危急,城内百姓和士兵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每天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时光悄然步入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这一年注定是局势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一年。为了在战场上给予王世充致命打击,李世民开始精心筹备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斗。他亲自在军中挑选了一千多名精锐骑兵,这些骑兵皆是从众多士兵中层层选拔出来的军中佼佼者,他们历经严格的训练,无论是骑射技艺、战斗技巧还是身体素质,都远超常人,个个身怀绝技、胆识过人。为了在战场上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同时展现出唐军的威严与气势,李世民下令将他们全部着黑衣黑甲,一时间,这支骑兵队伍威风凛凛,气势逼人,仿佛来自地狱的死神,令人望而生畏。

为了让这支部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李世民经过深思熟虑,将他们分为左右队,分别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这些威名赫赫的将领统领。秦叔宝,这位以武艺超群着称的猛将,战场上的他犹如猛虎下山,气势汹汹,手中长枪舞动,寒光闪烁,无人能挡;程知节,足智多谋,心思缜密,指挥作战时游刃有余,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士兵们突破困境;尉迟敬德,擅长骑射,箭术精湛,冲锋陷阵时锐不可当,他的勇猛和果敢让敌人闻风丧胆;翟长孙更是精通兵法,谋略过人,在战场上总能洞察敌人的弱点,制定出精准的作战计划。他们几位与李世民配合默契,相辅相成,犹如一个紧密协作的战斗机器,在战场上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

在之后的每次作战中,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亲自披上那身标志性的象征着威严与勇猛的黑甲,率领黑甲队作为先锋部队冲锋陷阵。战场上,只见他一马当先,手持利刃,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为之胆寒。他的勇猛和果敢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己方士兵前进的道路,指引着他们奋勇向前。在他的带领下,黑甲队的将士们士气高昂,如同猛虎般勇猛无畏,敌人在他们强大的气场下,唯有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这支部队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乘机进击,犹如一把锐利无比的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所到之处,敌军防线纷纷崩溃,他们成为了唐军战场上最具威慑力的一支力量。

而此时的战场局势同样瞬息万变、变幻莫测,犹如风云突变的天空,让人捉摸不透。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肩负着守护唐军战略要地的重任,他们带领着士兵们不辞辛劳地巡行营屯,日夜坚守岗位,以保障唐军的后勤补给与各营地之间的相互支援。后勤补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犹如生命的源泉,一旦断绝,军队将陷入瘫痪,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屈突通和窦轨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丝毫不敢懈怠,时刻保持着警惕。

然而,战争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在一次巡逻行进过程中,他们突然遭遇了王世充的军队。王世充,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他深知此时与唐军交锋的机会难得,一旦错过,可能再无翻身之日。于是,他果断下令军队发动进攻,企图一举突破唐军的防线,扭转当下的不利局势。

双方在狭小的空间里迅速陷入了一场激烈的混战,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由于这场遭遇战来得太过突然,唐军一时未能及时适应这场突发战斗的节奏,在交战过程中渐渐处于守势。王世充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唐军士兵们虽奋力抵抗,但无奈敌人攻势太猛,逐渐抵挡不住,最终失利。王世充见状,乘胜追击,企图扩大战果,他亲自率领军队,向唐军溃败的方向穷追不舍,试图将唐军一网打尽。

但李世民迅速做出了反应,他听到消息后,犹如离弦之箭,立即带领黑甲队风驰电掣般地赶来救援。黑甲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瞬间席卷战场,所到之处,飞沙走石。李世民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与王世充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他的身影在战场上格外醒目,手中利刃挥舞,寒光闪烁,每一次出手都能带走敌人的性命。在他的带领下,唐军士气大振,黑甲队的将士们个个奋勇当先,如猛虎扑食般攻击敌军。他们的勇猛和顽强让王世充的军队大为震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折,王世充的军队渐渐招架不住,阵脚大乱,最终大败。

这场战斗中,唐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们成功俘获了王世充的骑将葛彦璋,葛彦璋作为王世充军中的重要将领,武艺高强,作战经验丰富,他的被俘无疑给王世充的军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犹如折断了王世充的一只臂膀。不仅如此,唐军还俘虏歼灭了六千多敌人,战果颇丰。王世充在众将士的保护下,狼狈不堪地逃跑回城,他的脸上写满了沮丧和不甘,但此时他也只能无奈地回到洛阳城,试图重新整顿军队,抵御唐军的进一步进攻。

与此同时,一场围绕着粮草的重要较量也在悄然展开。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肩负着为洛阳城运送粮草的重任,洛阳城被唐军围困已久,城内粮草逐渐匮乏,急需补充物资,以确保城中的物资供应,支撑军队的日常消耗与作战准备。王玄应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和重要性,他率领几千人,小心翼翼地从虎牢运粮到洛阳,一路上,他如履薄冰,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生怕遭遇唐军的袭击。然而,他却不想这一路上并不太平,危险正悄然降临。

李世民,这位敏锐的军事家,早就察觉到了这个机会。他深知粮草对于王世充军队的重要性,一旦截断其粮草供应,洛阳城必将不攻自破。于是,他果断决定派出将军李君羡截击王玄应的运粮军。李君羡接到命令后,深知此次任务的重大责任,他带领军队迅速埋伏在运粮路线的重要位置,静静地等待着王玄应的运粮军到来。

当王玄应的运粮军毫无防备地进入李君羡的伏击圈后,李君羡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唐军如神兵天降,迅速发动攻击。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唐军如猛虎般冲向运粮军。李君羡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带领军中勇士们奋勇杀敌,他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自如,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王玄应的运粮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顿时阵脚大乱,被唐军打得节节败退。

李君羡越战越勇,毫不给王玄应喘息的机会。他指挥着唐军,对运粮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运粮军士兵们纷纷弃车而逃,粮草散落一地。最终,这场激烈的截击战中,唐军取得了胜利,王玄应大败而逃,仅只身逃脱虎口。而那批原本运往洛阳的粮草,也大多落入了唐军之手,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洛阳城中的危机,王世充的军队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这一场场战役,犹如一颗颗关键的棋子,让战争的天平逐渐向唐军倾斜,局势朝着有利于李世民的方向发展。每一场胜利都为唐军积累了更多的优势,也为最终决定天下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即将迎来最终的结局,而整个天下的命运,也将在这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被改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