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23章 鸿门斗智(二)

大谋谋天下 第23章 鸿门斗智(二)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然而,即便如此,张良深知项羽身边的范增为人老谋深算,一心想要除掉对项羽的一切潜在的威胁。他害怕范增会坚决要求项羽诛杀刘邦,到那时,即便刘邦示弱,恐怕也难以逃脱厄运。于是,张良决定以韩国司徒的身份,不惧危险,亲自深入这个如虎穴般危险的地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相机行事,谨慎而灵活地保护刘邦的安全。

第二天,天色微明,晨曦的微光透过淡淡的雾气洒在大地上。刘邦深知此次前往楚营凶险万分,但他又不得不来。于是,他只小心翼翼地带着张良、樊哙和百余名侍从,缓缓地向楚营进发。

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这一行人的命运而揪心。刘邦坐在马车上,面色略显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与不安。张良静静地坐在他身旁,目光坚定而冷静,仿佛给刘邦带来了一丝安慰。樊哙则手持长刀,威风凛凛地走在马车一侧,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那百余名侍从们也皆是神情严肃,紧紧跟随在刘邦身后,脚步整齐而有力。

当他们来到楚营时,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营帐周围布满了士兵,那森严的阵势让人不禁胆寒。

范增听闻刘邦要来向项羽请罪,立刻来到项羽面前。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冷峻与急切,郑重地对项羽说:“项羽啊,我仔细观察过刘邦,我觉得他可是有着非凡的气度啊。此人项背之间,隐隐散发着龙虎之气,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啊!而且,据我所知,他进入关中之后,可是做了很多让人意外的事情。他竟然封存了府库,对于关中的一切财物秋毫不取,一丝一毫都没有贪婪之心。对于秦宫的宫帏,他也丝毫不乱,没有丝毫要据为己有的意图。从这些种种迹象来看,他的志向必然是在天下啊!我料想,以他的这样的野心和谋略,日后必定会成为我们的巨大威胁。所以啊,我认为如今他既然来到了我们的地盘,不如就趁机将他诛杀了,这样也不必以后再花费精力去派兵攻打他,岂不是省去了许多麻烦?”

项羽听后,虽然之前听了项伯为刘邦的说情,心中也有了一些动摇。但他一向听惯了范增的话,对范增的谋略和分析向来是深信不疑,此刻便顺应着范增的话,轻轻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而后,项羽与范增开始暗中谋划起来。他们在营帐外悄悄地伏下了甲士,这些士兵们隐藏在营帐周围的暗处,犹如蓄势待发的猎豹。他们接到命令,以项羽摔杯为信号,一旦听到这信号,就要立刻蜂拥而出,将刘邦斩杀于当场。

刘邦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项羽面前,一见到项羽,他便赶忙走上前去,满脸堆笑地请罪说道:“臣啊,一直都与将军您齐心协力,共同攻秦啊!想当初,您英勇无畏地征战河北,那气势如洪水猛兽般汹涌,将秦军打得节节败退。而臣也不甘示弱,在河南与秦军奋力作战,亦是奋不顾身。臣也是九死一生,才得幸存!只是侥幸地比您先入了关,这才得以在这里重新见到将军您啊!”

他这可是既向项羽表明了自己的功绩,又与项羽套起了战友情深。

刘邦顿了顿,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继续说道:“想当初,臣与将军那可是义结金兰啊!我们的情谊深厚无比,如同那山川河流,坚不可摧。我怎么可能会有背叛将军的心思呢?况且啊,臣一直以来都受到上将军(指项梁)的悉心照拂,将军对我的恩情如同天高海深,臣深感项氏的恩德,只愁没有机会报答啊!我又岂会是那种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辈呢?臣对将军的这份情谊,那可是天地可鉴啊!”

刘邦说着,微微低下头,脸上露出屈辱又委屈的神色,继续说道:“而今啊,只是有小人在背后进谗言,导致将军与我之间产生了如此大的怨恨。臣实则是日夜都在盼望着将军的到来啊!如今这天下大局,纷繁复杂,唯有将军才有执牛耳的资格啊!将军您就如同那照亮天下的明灯,臣自然是唯将军马首是瞻的!”

项羽看到刘邦只带了百余从骑前来赴宴,那场面显得有些寒酸,而且刘邦一脸谦恭委屈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动容,动了“妇人之仁”。他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后脱口说道:“这都是沛公你的左司马曹无伤告诉我的。他说你要在关中称王,还让子婴为相呢。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如此对你啊!”

刘邦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在这关键时刻先入为主,巧妙地大打感情牌。他那一番话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诚恳的态度,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魔力,在项羽的心中悄然蔓延。他言辞恳切地诉说着自己与项羽过往的过往,从共同攻秦时的并肩作战,到义结金兰的情谊深厚,再到对项氏恩德铭记于心。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忠诚与信任,让项羽原本因范增话语而产生的杀意,在这一刻仿佛被一层薄雾所笼罩。

项羽何尝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心中清楚,刘邦依照楚王先前的约定,作为先行入关者称王,从规矩和道义上讲,并无任何非分之处。反观自己如今对刘邦的种种猜忌与逼迫,倒像是违反了当初的约定,显得不够义气。更何况,刘邦这一番言辞说得如此真切动人,全然一副完全在为项羽着想的样子,仿佛他的心中毫无私心杂念,只有对项羽的敬重与追随。项羽不禁为刘邦的真诚所打动,顿觉自己有些做法欠妥,心中涌起一丝歉意。

恰在这时,刘邦为了缓和气氛,进一步说道:“项王啊,您如今威风凛凛,乃是天下人心所向。我不过是有幸与您一同为这天下大业出一份力,何敢有什么不轨之心啊!今日您若能与我和睦相处,我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您成就大业,让您名垂青史!”

项羽听后,心中的那份歉然愈发强烈,他暗自思忖道:“我如今这般对待刘邦,实在是不妥。若是传出去,怕是会落得个失信于人的名声。”

于是,项羽索性设宴款留刘邦,邀请他一同共饮。营帐之中,摆满了丰盛的佳肴美酒,烛火摇曳,映照得营帐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项羽强打着精神,试图缓解刚才的尴尬气氛,笑着对刘邦说道:“沛公啊,今日咱们暂且抛却诸多不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刘邦连忙应和,脸上露出难得的轻松笑容,举杯说道:“项王盛情,沛公感激不尽!来,干了这杯!”

然而,这看似平和的宴席,实则暗潮涌动。席间,范增深知刘邦此前的种种表现已然让项羽心软,若不趁此时机除掉刘邦,日后必成大患。于是,他屡次抬眼望向项羽,目光中带着急切与示意。而后,又再三举起自己所佩戴的玉玦,那手中珍贵的玉玦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芒,意图十分明显——暗示项羽速速下定决心,斩杀刘邦。

然而,此时的项羽却陷入了纠结与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对刘邦的那番说辞,以及先前的种种情谊难以忘怀;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顾及范增的建议和当前的局势。从情理上讲,他觉得如此对待刘邦确实有些过意不去,杀掉刘邦无疑会背上不义的骂名。再加上他心中对刘邦的那份歉意,让他一再犹豫不决,只是默然不应,仿佛被无数道绳索束缚住了手脚,无法做出决断。

范增见项羽如此,心中焦急不已,暗自叹道:“项羽啊,你真是优柔寡断,这大好时机怎能错失!”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离开营帐,来到帐外。他目光如炬,在营帐外的人中快速搜索,很快就找到了勇士项庄。范增快步走到项庄面前,低声而严肃地嘱咐道:“项庄啊,如今形势紧迫,刘邦留不得!你且进去舞剑助兴,寻机杀掉他。这是关乎大局之事,你务必全力以赴啊!”项庄听后,郑重点头,握紧了手中的剑,随后大步流星地走进营帐。

项庄刚一入帐,便按照范增的授意,拔剑而出,开始舞起剑来。他的动作刚劲有力,剑刃在烛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然而,他剑法变幻莫测,看似在为众人舞剑助兴,实则在寻找着最佳的出剑时机,伺机对刘邦下手。

项伯一直密切地关注着营帐内的局势,他何等精明,立刻察觉到了范增想要杀刘邦的心思。此刻,他见项庄舞剑的招式越发凌厉,且隐隐朝着刘邦的方向逼近,心中不禁一凛。项伯深知此时若不及时阻止项庄,刘邦必有性命之忧。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当即拔剑出来,同样舞起了剑。项伯的剑法同样娴熟,他的身形灵动飘逸,在营帐内与项庄展开了激烈的对舞。

不仅如此,项伯在与项庄对舞的过程中,时刻留意着刘邦的位置,用自己的身体巧妙地护住刘邦,就好像为刘邦撑起了一把无形的保护伞,让项庄难以有机会靠近刘邦。

营帐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其余的宾客们察觉到了这剑拔弩张的气氛,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张良一直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深知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不容有丝毫懈怠。一看项庄舞剑,而项伯护住刘邦的形势,张良立刻明白过来,这是范增精心谋划的杀招啊!若不及时化解,刘邦必将遭遇不测。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快起身,匆匆忙忙地出帐,朝着樊哙所在的地方奔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命令樊哙速去护驾,一定要保护刘邦的安全!

樊哙本就性急如火,此刻听闻刘邦身处险境,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只见他二话不说,猛地站起身来,一把抄起身旁的宝剑,紧紧握在手中,那宝剑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紧接着,他一把抱起沉重的盾牌,犹如一头勇猛的雄狮,大步流星地朝着军门冲去。他的脚步沉重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能在地面砸出一个深坑。

来到军门处,守卫们还没来得及阻拦,樊哙便如一阵疾风般冲了过去。他就这么一路疾驰,直奔项羽所在的营帐而去。营帐内的烛光随着他的闯入而剧烈摇曳,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得纷纷转头看向门口。

樊哙站定后,两眼瞪得如铜铃一般大,怒视着项羽,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仿佛要将项羽生吞活剥。他的头发因愤怒而高高竖起,根根直立,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大有万夫不挡之勇。只见他冲着项羽就毫不留情地怒吼道:“沛公破秦那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啊!将军您如此英明,本应对沛公加以封赏才对。如今却听信那小人的馋言,竟然想要加害沛公,这天下哪有这等不讲道理的道理!您这样如何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啊!”

项羽正与刘邦宴饮,却不想突然闯进这么一个凶神恶煞之人,顿时心中凛然。他先是微微一怔,随后赶忙问道:“这是什么人?竟敢如此在我营帐中放肆!”

这时,一旁的张良赶忙上前,恭敬地回答道:“回将军,这是沛公的随从卫士樊哙。他在沛公身边多年,忠心耿耿,此次听闻沛公有危险,特来营帐护驾。”

项羽听后,目光在樊哙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不由露出了几分赞赏之色,说道:“是一条好汉,勇气可嘉!赏给他酒和猪腿,以慰其忠勇之心!”

项羽的话音刚落,左右的侍从便立刻恭敬地捧上一大杯酒和一条生猪腿。那酒杯在烛光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酒液在杯中荡漾,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而那生猪腿则散发着淡淡的肉香,油脂在灯光下泛着光泽。

樊哙却不为所动,他傲然挺立,大声说道:“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说罢,他一把接过侍从递过来的酒杯,猛地仰起头,一饮而尽。那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流入腹中,却丝毫没有让他有半分退缩之意。接着,他把生猪腿放在盾牌上,抽剑而出,“哐哐哐”地用剑切下肉块,随即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他吃生猪肉的样子豪迈无比,仿佛一切都无所谓,只沉浸在当下的愤怒与壮怀之中。

众人见状,皆是惊愕不已,纷纷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樊哙。而樊逵却毫不在意,继续旁若无人地吃着生猪肉,仿佛用如此来宣泄着心中的满腔怒火。

等樊哙吃得差不多了,张良见时机已到,便再次劝说道:“樊将军,将军对您如此厚爱,您不妨再饮几杯,以表感激之情。”

樊哙放下手中的盾牌和剑,缓缓站起身来,借题发挥地对项羽说道:“今日臣能在此,深知沛公之安危关乎天下大事。我虽只是一介武夫,但也明白忠义之道。将军您如此英名,却因一时之疑而欲加害忠诚之人,实在是不妥啊!如今这天下纷争不断,正需要将军您这样的豪杰以信义服人啊!您这疑心太重,恐怕会失了天下人心呐!”

樊哙的一番言辞慷慨激昂,句句铿锵有力,仿佛一道道闪电在营帐内划过。项羽一时竟被他这气势所震慑,心中原本的疑虑渐渐消散,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无言以对。

片刻之后,项羽缓过神来,只得招呼樊哙说:“坐!”

樊哙看准时机,乘势坐在张良与刘邦中间。他那庞大的身躯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仿佛在这三人之间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好便于在关键时刻保护刘邦,其目光始终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危险。

过了一会儿,营帐内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刘邦敏锐地察觉到项羽那原本炽热的杀意已然渐渐消散,当前的情势正在逐渐好转。他深知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赶忙借口说道:“今日这酒着实有些上头,喝多了有些难受,我得入厕小便一下。”说罢,便欲起身离开。

张良一直都在留意着刘邦的一举一动,此刻见他有此举动,心中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他赶忙招呼樊哙一同出帐,同时小声地对樊哙说道:“如今情势虽有所好转,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啊。你且护着沛公,尽快回去,切莫再有丝毫耽搁。”

樊哙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与警惕。他迅速站起身来,走到刘邦身旁,关切地问道:“沛公,您现在感觉如何?我来扶着您。”

刘邦微微摆了摆手,说道:“无妨,咱们快走。”

随后,两人便小心翼翼地朝着营帐外走去。而张良则深吸一口气,独自留了下来,准备继续留在营帐中应付这复杂的局面。

约莫一刻钟过去了,项羽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刘邦回来。他心中不禁犯起了疑惑,于是转头看向张良,开口问道:“张良啊,沛公怎么去了这么久还未回来,这其中可有什么缘故?”

张良见状,心中微微一怔,随即面不改色地假装出去看了一趟。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回到营帐中,回到项羽面前,恭敬地回复道:“回将军,沛公近日一直忙于军政大事,可谓是连日辛劳啊。今日又喝了些许酒,此刻只觉得浑身困乏无力,实在是难以支撑了。他便让人留下话要我转告将军,代他向您告辞了。”

项羽听后,先是微微颔首表示理解,紧接着又哂笑一声,说道:“唉,倒真是辛苦他了!不过,瞧他今日这酒量,还真不怎么样呢!”

张良闻此,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多作言语。

随后,张良也恭敬地向项羽告辞而去。在离去之前,他特意找到项伯,神色凝重地对他说道:“项伯啊,今日这事儿颇为棘手。你需小心范增,适才在营帐中你极力阻拦项庄斩杀沛公,他肯定会对你心生不满。你切莫再与他有过多的纠缠,以免他对你心生怨恨,以后会想方设法来加害于你!”

项伯听后,却满不在乎地说道:“无妨,你且放心吧。如今大哥项梁已不在人世,项羽就我这么一个叔叔了,我自然是相信他的为人,不可能听凭范增的话来对付我。”

张良微微皱了皱眉头,继续说道:“项伯,你可不要掉以轻心啊。虽然项羽此刻听信了您的话,但他心中的疑虑未必全消。你可回头再对项羽晓以大义,让他明白今日欲在酒席上加害沛公之事的不妥之处。如此一来,定能教范增弄得里外不是人,也算是缓解了些许压力吧。”

项伯听后,哈哈大笑道:“张良啊,你且宽心,在这楚营之中,我项伯自有分寸。再者说,项羽今日听了我关于沛公的那番话后,实乃已无诛杀之心了!范增即便心中不满,又能如何?”

张良见项伯如此自信,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得微微点头,随后转身离去。

其实,要说这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在鸿门宴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范增一心想要除掉刘邦这个眼中钉,却终究未能如愿。最终,在刘邦巧妙地借故脱身之后,范增竟愤然离席。离席之时,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当众骂了项羽一句:“竖子不足为谋!”那语气中充满了失望与愤怒。如此有失君臣之仪,这让项伯也为项羽感到愤慨不已。

反观这一场鸿门宴,张良以其大智大勇,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他不仅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地脱离了虎口,还使得项羽与范增之间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这日后若是再有什么风吹草动,这君臣之间的嫌隙,未必不会成为项羽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当然,后来轻易地用离间之计就灭了范增,也不得不说得益于在此打下的伏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