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76章 道士下山

大谋谋天下 第76章 道士下山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在隋炀帝统治的大业年间,隋朝的统治舞台看似繁华壮丽,实则暗流涌动,一场巨大的社会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和积累。

隋炀帝好大喜功,一心想要在帝国的版图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印记,为此他发起了一系列旨在彰显国力、拓展疆域的浩大工程。他决定营建东都洛阳,那是一个宏伟的规划,城市布局仿照汉魏洛阳城,却又更加壮阔,街道宽阔、宫殿华丽,无数民夫被召集而来,为了这个工程挑灯夜战、辛勤劳作。同时,隋炀帝还将目光投向了对南方和北方的经略,他下令开发大运河,希望这条贯通南北的河流能够成为帝国的经济大动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各地的物资交流和文化融合。无数的人力和物力被投入到这场工程浩大的工程中,工地之上,人头攒动,机器轰鸣,日夜不绝。

此外,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隋炀帝又下令修筑长城。长城的修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无数的劳动力被召集到边疆,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忍受着风吹日晒,用自己的血汗筑起了这道古老的防线。

这些浩大的工程对于隋朝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在这 10 余年间,隋炀帝为了驱使这些工程顺利进行,先后 10 余次大规模地征发和扰动民力,每次征发的人数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累计参与人数不下 1000 万人次。这些被征发的民夫们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劳动,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体力消耗,还要应对疾病的侵袭和生活的无助。许多人不堪重负,最终死在了工地上,整个天下陷入了一片“死于役”的悲惨景象中。

然而,隋炀帝并未就此收手,他开始了自己的全国巡游之旅。他每年都会离开京城,前往各地游玩。在每一次的旅行当中,他都毫不吝啬钱财,而是肆意地大肆营造离宫。这些离宫的建造地点往往选取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耗费了大量的木材、石材和石材等建筑资源。为了建造这些离宫,许多地方的森林被砍伐殆尽,河流被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人工,这些工人的工资和生活费用也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使得财政支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除了营造离宫之外,隋炀帝在巡游的过程中也总是对地方进行大肆扰掠。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强行带走大量的人力物力,强迫当地的百姓为自己服务。这些百姓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劳役任务,还要为这些劳役提供各种物质保障。在掠夺之后,隋炀帝又毫不珍惜这些财物的价值,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大肆浪费。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正常秩序,使得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而且也让隋炀帝的形象在百姓心中一落千丈。

大业四年(608 年),隋炀帝还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北巡。他率领着自己的大军北巡长城,意图彰显帝国的威严和力量。然而,这次北上之旅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北巡的过程中,隋炀帝发现突厥的军队在长城一线频繁出没,对自己的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他决定发起对突厥的战争。

大业四年(608 年)三月,隋炀帝派遣大将军薛世雄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攻击突厥。薛世雄的军队到达了长城之外之后,便迅速展开了进攻。然而突厥的军队却已经严阵以待,双方的战争陷入了僵持状态。在这场战争中,隋军虽然有着强大的军力优势,但却并没有能够击败突厥军队从而夺回长城的控制权。

在经过一番激战之后,双方都没有办法获得胜利。最后这场战争以双方和谈破裂告终。薛世雄不得不率领着自己的残兵败将返回了长安。这次北巡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隋朝损失惨重,给财政和军事实力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业八年(612 年),隋炀帝还亲自率领大军征讨辽东。这次亲征的规模之大、耗费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隋军的军队数量达到了数十万人之多,他们在辽东半岛上与高丽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争持续了很久,最终却未能获得成功。在战斗的过程中,隋朝的军队损失惨重,不仅士兵们死伤众多,而且还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这次战争之后隋炀帝并没有放弃继续作战的念头。他于大业九年(613 年)再次亲征高丽。这一次他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采用了一种新的战略。然而战争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且再次遭遇失败使本就困难重重的隋王朝雪上加霜。这接连两次战争的巨大胜利和消耗无疑已经严重削弱了大隋帝国的国力与军队的士气,民间对隋炀帝这种盲目出征行为更是怨声载道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为以后隋末动乱时期埋下了伏笔。

就在这一片混乱和危机中,徐世绩已经十七岁了。他从小跟随自己的师父徐洪客一直在山西潞州的龙虎观修炼。徐洪客本身是一位很有道行的道士。在他的修行之路上,既精通道家经典文献从而能领悟出深邃哲理与生命智慧;又掌握着神奇的医术,能凭借着精湛医术为患者消除病痛带来健康和生机;更通晓兵法知识与策略,可指导军队如何在战场上以智取胜、出奇制胜。

此外,徐洪客对阴阳术数和占卜之术也有着深入研究。他能通过夜观星象、运用神秘预言等方式以预知未来和决策大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本领使徐洪客在当地声名远播,很多有需要求帮助的人都会慕名前来。

同时,徐洪客和徐茂公的父亲徐盖为宗亲。徐洪客与徐盖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在徐洪客多次见到少年徐茂公之后,徐洪客便觉不简单。因看出徐茂公命格出奇,资质甚佳,便主动要求请求徐盖将徐茂公收入门下,培养徐茂公为徒弟。

徐盖了解徐洪客的为人和其高深的道法能力、本领,也知道徐茂公自幼聪明伶俐并具有天赋。经过慎重考虑后,便欣然答应了徐洪客的请求。

从此,徐茂公便开始了他正式而跟随系统道家思想与技艺的修炼生涯。在师父徐洪客的悉心教导和徐茂公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徐茂公的进步飞快,技艺也日益成熟。到了十七岁时,他已尽得其师真传,尤其是医术造诣极高,简直无人能出其右。

徐茂公之医术境界之登峰造极,已令其师父徐洪客都自叹不如。他不仅对师傅过去所授医术知识了如指掌,而且在治病疗伤过程中展现出极高悟性,能够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对疑难杂症进行治疗,并时有创新。徐茂公完全可以在当地代替师父行医救人,并赢得了极高口碑,其仁心妙手惠及四方百姓。

也正是在大业六年的一天夜里,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压在世间万物之上。繁星点点,宛如镶嵌在这块绸缎上的璀璨宝石,神秘而深邃。徐洪客独自一人坐在龙虎观的静谧庭院中,双手背在身后,神色肃穆地仰望着星空。

他微微眯起双眼,目光穿透无尽的黑暗,试图探寻那遥远天际星辰背后所隐藏的天机。在这一片看似平静的星图中,帝星却显得格外黯淡,其光芒犹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徐洪客心中一惊,连忙取来卦象之具,准备一探究竟。

他精心摆弄着卦具,口中念念有词,每一个动作都严谨而庄重。随着卦象的逐渐成形,徐洪客的眉头也渐渐锁起,他感受到了一股压抑而沉重的力量扑面而来。

待一切停当,徐洪客的心中已然有了定数。他把徐茂公叫进了房间。徐茂公匆匆赶来,他知道师父此次占卜定有大事发生。

徐茂公进来之后,便恭恭敬敬地在徐洪客对面坐下。徐洪客缓缓地将卦相展示在徐茂公面前,然后用一种深沉而严肃的语气,将这卦中的含义对徐茂公一一作了详细讲解。徐茂公凝神倾听,他深知师父在玄门之道上的高深造诣,深知这卦相必定蕴含着重要的信息。作为师父的得意门生,他自己也是精通卦理之人,所以对师父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听着听着,他的心中逐渐涌起一股凛然之感,仿佛已经预感到未来的风云变幻、动荡不安。

徐洪客看着眼前自己悉心教导多年的徒儿,心中满是慈爱与期许。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对徐茂公说道:“茂公啊,为师经过了长时间的仔细斟酌与认真推算,得出了极为惊人的结论。据这卦象所示,明年天下将会开始陷入混乱,各地会逐渐出现不安定的因素;若再过七年,天下将会陷入真正的大乱之中,届时将会呈现出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而在这一切开始的地方,就在山东。那可是你的老家啊,茂公。“天下大乱,道士下山!”这是我玄门的祖训,历经了无数的岁月检验,每一代玄门弟子都要遵从。如今这一时刻即将到来,这是天命难违。而你,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非凡气质,命格出奇,而且经过为师这些年的倾囊相授,你的艺业已然大成。现在正是你下山历练的大好时机啊,在那里,你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天下苍生做出一番大作为!不过啊,孩子,师父亲自为你卜算,知道你所做的事情必然要经历诸多波折,但切记尽量不要牵涉你的家族。你回去后,最好能劝说你父亲早早地搬个家,以防祸端累及家人。你行道于江湖之上,最好是以方外之人的身份示人,这样既能保持你的神秘与超脱,又能在面对各种复杂局势时保全自身。至于卜算之术,孩子,此乃上天赐予的特殊能力,不可过度使用,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强行窥探过多,于你的阳寿是有极大损害的!为师已步入暮年,体力和精力均大不如前,精力实在有限,精力也跟不上这乱世的节奏了,所以这次就不趟这趟浑水了,一切就看你的造化了。”

徐茂公聚精会神地听着师父的这一番话语,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他的心间。听到此处,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师父,认真地点了点头。他深知师父这是对他寄予厚望,也是基于对未来局势的精准预判而做出的决定,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不会辜负师父的期望。

对于他而言,自己一直怀着少年人的雄心壮志,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他常常在龙虎观中,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想象着山外的广袤天地,想象着天下苍生,心中早就按捺不住想要去闯荡一番的热血。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徐茂公身上,他精神抖擞,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行装。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他与师父的深厚情谊和多年的修行回忆。徐茂公双膝跪地,双手合十,拜别了朝夕相处了十余年的师父。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师父的感激与不舍,又有对未来征程的坚定与期待。

在下山后,依照着师父的细心指点,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老家。

徐茂公的家族历史源远流长,世代为官且家境殷实。其曾祖父徐鹊曾任北魏濮阳郡守,祖父徐康是南齐谯郡太守。因此徐家积攒下来了极为丰厚的家底,据史籍记载,“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可见家资富饶,生活奢华。

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家族传承到了徐茂公父亲徐盖这一代的时候,徐盖生性善良且乐善好施,他始终认为,在他人遭遇苦难之时伸出援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何种关系,只要有贫苦之人需要帮助,徐盖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中的财物进行救济。

这样一来,尽管徐家的本意是传播善良与仁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复一日的慷慨施舍之下,家族的财富逐渐减少,家境也开始略显衰微。尽管失去了往日的极度富足,但徐家在当地的名声却越发显赫,人人都对徐盖的仁德之举赞不绝口。

徐茂公回到老家后,依据师父徐洪客所给的叮咛和建议,极力劝说父亲徐盖尽快带着全家人搬家。

徐盖听闻徐茂公的建议后,心中不禁感到些许的疑惑与纠结。毕竟这座祖宅承载着徐家世代的记忆和荣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然而,徐盖对徐洪客的占卜之术那是曾亲身见识过其神奇之处的,深知其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神秘的力量。且徐盖想到,依当前这天下承平表象下暗潮涌动的局势,若以后这一带真的爆发战乱,那熊熊燃烧的战火将会无情地吞噬一切,再大的家业,再显赫的声名,也都将化为乌有,很难确保能够长久保住。

经过一番艰难的权衡,徐盖意识到家安远比屋舍重要。于是,为了家人的安全与未来,他决定听从徐茂公的建议,举家搬到滑州卫南县(今河南浚县东南)去投靠一位亲戚。

故史籍有明确记载,徐家于隋朝末年,毅然决然地迁居到滑州卫南县。

可当决定下定开始准备搬家的时候,徐茂公却突发奇想,找了个照看祖坟的绝佳借口,请求能够留了下来。

徐盖心中满是担忧与挂念,尽管并不晓得徐茂公内心深处到底是打算要干什么,但又深知自己的儿子浑身是胆,武艺高强,一身本事了得,料想他也不会让自己操心挂牵,无需别人额外照顾。于是徐盖便依照儿子的请求,给他留下了足够生活的些许财物之后,便怀着对未知前路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憧憬,带着全家人安安心心地踏上了搬家的路途。

徐茂公依旧延续着自己一贯的风格,对于财物看得比较淡薄。他习惯了孑然一身轻,对于父亲留下来的那些财物并未太过珍视,而是想将其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他看着这些财物,心中没有丝毫的犹豫,又将其悉数拿出来救济了当地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

徐茂公的行为很快便在当地传开了。那些曾经受过他救济的百姓们无不对他感恩戴德,对他赞不绝口。大家都夸赞徐茂公是真正的活菩萨,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

于是,在短时间内,徐茂公便在当地那广袤的土地上迅速地获得了极好的名声,成为众人敬仰和赞颂的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