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63章 后勤2理发的难

三线情怀 第63章 后勤2理发的难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常永梅满心欢喜,她爱的人都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了她。

清晨,麻三田天还没亮就醒了,随后又与她亲密一番,结束后穿衣离开。

不一会儿,赵福田也来了,再次与她缠绵,这次坚持了四分多钟才结束。

常永梅亲了一下老公,温柔地说:“看来真的见好了 。”

常永梅沉浸在快乐之中时,佟铁山却在惦记着牲口。

他来到生产队的牲口棚,查看刚刚买回来的马和牛。

建筑队成立后,经唐主任同意,大队开具了介绍信,安排人员前往内蒙采购牲口。

这次采购的资金,是生产队给工厂拉脚挣来的,最终买了两匹马、四头牛。

采购人员赶了一夜的路,天不亮时,疲惫不堪地赶着牲口回来了。

他们先把牲口安置进棚里,然后去了佟铁山家。

佟铁山看着这些满脸倦容的采购人员,询问了采购的情况,之后让他们回家休息,自己则来到牲口棚查看。

“八叔,吃了没?”佟铁山向饲养员八叔打招呼。

八叔回答道:“吃了,队长。”

“好,您老看看刚送来的那几头牲口怎么样?”

“中,不错,马一公一母,牛三母一公。”

佟铁山走过去,摸着马鬃,满意地说:“中,这毛黑中发亮,这马膘肥体壮,不错。”

又看了看牛,接着说,“这牛骨架大,好好饲养肯定有劲。”

他看着这些大牲口,满心欢喜,既希望它们能为队里多出力,又盼着它们能繁衍后代,便问道:“这牲口什么时候配种?”

“马最好每年春季配种,这牛啥时候都行,只要母牛发情就能配。”

“那好,能配的时候就安排配种,省得花钱去外地买。”

佟铁山离开牲口棚回到家,取出自行车前往公社汇报情况。

汇报完后,他到公社供销社找主任批了五包前门烟,带着烟回到了大队部。

此时,队部院里裴同国带着三个人正在制作大车车架子。

前几天,采购人员去内蒙的时候,裴同国找到宋东方说:“找几个人看看能不能帮着打几副车架子。”

宋东方爽快地说:“好办,安排酒菜。”

晚上,宋东方、王绍一、康永新、裴同国来到佟铁山家,几人喝着小酒,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佟铁山分烟的时候,李春雨正在思考后勤的问题。

后勤科长是个资历很深的人,但身体不好,家也还没搬过来,时常回奎龙养病,后勤的事务基本都交给了李春雨。

这段时间,机关领导搬走了,团结街的办公平房分给了后勤。

后勤终于可以认真地考虑如何保障三线的后勤工作了。

李春雨站在平房前,思绪万千。

三线建设初期,指挥部成立了后勤筹备组,三线的后勤和城里的后勤不同,它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筹备组下设了很多单位,由于当时“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所有事务都以生产优先,后勤保障能力较弱,部分工作至今都还没开展起来。

就拿浴池来说,几千人生活在这条大沟里,却只有几个车间有浴池,职工洗澡还算方便,但家属洗澡就非常困难了。

想洗澡就得跑远路去车间,还经常因为锅炉坏了或者人太多而白跑一趟。

夏天还好些,到了冬天,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想干干净净地过年,矛盾就愈发突出,骂街、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除了洗澡难,缝纫和修鞋的问题也很突出。

以前在市里,这样的合作社很多,大家做件衣服、修个鞋都很方便。

可到了这山沟里就不行了,会做衣服的人还能自己动手,小孩子的衣服可以拿大人的改一改勉强穿,但要是想做件好看、精致点的衣服就没办法了;修鞋也是一样,自己做的布鞋坏了还能自己补补,可皮鞋、翻毛劳保鞋坏了,能自己修的人就不多了。

还有理发也让人发愁。

前几天,就因为理发排队有人插队,职工之间还打了一架。

理发这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是门手艺。

以前在城里,街巷到处都是理发匠,大家都没把这当回事,进沟的时候也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没有成立理发店。

有些同志家里有理发工具,就左邻右舍互相帮忙剃一下。

宋东方会理发,也有理发工具,他喜欢给大家理发,所以领导之前都没为理发的事情操过心。

但其他职工家属就没这么幸运了,以前建设三大队的服务社有理发的,可近几个月三大队服务社的部分人员去了其他地方,暂停了对厂里职工的服务。

好在赵村有一家剃头铺,不过这是公社的集体单位,只有一名剃头匠。

赵村剃头铺每天工作八小时,和工厂的工作时间一样,剃头匠不休星期日,休星期三。

每到星期日,来理发排队的人就特别多。

周山、吴权周日闲来无事,去找高文革、李风顺玩,得知李风顺和哥哥李雷顺一大早去赵村排队理发,便也跟了过去。

李风顺排在哥哥身后,他后面是于志歧,两人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今天一见面就聊得热火朝天。

这时,周山、吴权、高文革来了,李风顺以为他们也是来理发的,便让他们赶紧排队。

高文革连忙说:“我们不理发,就是他们找你玩,非要来这儿。”

于志歧身后有个人听到了,嘟囔道:“这群孩子真是闲得没事干,星期天干点啥不好,跑这鬼地方来。”

周山听了心里不高兴,反驳道:“你说的什么话,我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关你什么事?”

于志歧笑了起来,问李风顺:“这是谁啊?”

李风顺便逐一给他们做了介绍。介绍完后,于志歧身后那人问高文革:“你小子是计划老高的儿子吧?”

“对,我爸叫高丰收。”高文革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

于志歧回过头说:“对,逯哥,这小子就叫李风顺,就是我跟你讲的那个敢上石嘴岩的李风顺。”

“哦!”那人应了一声。

“李风顺,这位是逯贺林,你该叫叔,他和高文革他爸是一个单位的。”

逯贺林连忙说:“别叫叔,叫哥,我管李科长叫叔。”

大家认识之后,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石嘴岩。

排队的人大多守规矩,但也有例外。

当时十多个人在排队,第二名和第三名突然打了起来。

原来是第二名招呼一位刚到的人站到自己前面插队,插队的人还没站稳,第三名见状,推了第二名一把,怒声说:“不许插队!”

第二名不甘示弱,立刻反推回去,这一下用力过猛,第三名被推倒在地。

第三名恼羞成怒,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起身就朝第二名砸去,第二名顿时血流满面。

受伤的人前往保卫科报案,保卫科让打人者检讨,并承担了医疗费,打人者给了被打者五元钱,双方这才达成和解。

这场冲突导致排队的人少了几个,李风顺在中午下班前顺利理完发。

周山他们没玩多久,就各自回家吃饭去了。

虽说打架这事不算大,却也不容忽视。

第二天,候焕东来到办公楼汇报此事。

谢云旺坐在沙发上,听完后眉头紧皱,问道:“打架的这两个人,是不是来自不同地方?”

“没错,一个是从老厂来的,一个是横向调动过来的。”候焕东回答。

“这就对了。”谢云旺接着说,“我发现职工家属总爱分山头,你是哪儿来的,他是哪儿来的,总觉得从保东来的就高人一等,这可不对。

咱们虽然是从保东来,但往前追溯,参加工作时也不是保东的人,这么区分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这两人都是保东来的,打架就没事了?不行,必须加以引导。”

领导在意的并非单纯的打架事件,而是背后的拉帮结派问题。

三线建设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倘若分成几派不同的势力,那还怎么谈团结、谋发展?

想到这儿,谢云旺打电话叫刘海福过来。

刘海福来到办公室后,谢云旺向他说明了情况,强调道:“政工部门要介入此事,跟同志们讲清楚,坚决不能搞山头主义。”

正说着,宋东方进来了,他也是为这件事而来。

宋东方说:“昨天老侯打电话跟我讲了理发时打人的事,这背后既有山头主义的问题,也反映出理发难的困境,我们得一并想办法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