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64章 后勤3开会

三线情怀 第64章 后勤3开会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谢云旺听了宋东方的话,赞同地点点头,随后打电话叫袁国岭过来。

等人都到齐后,谢云旺接着说道:

“老宋说得对,理发的问题必须一并解决。

老宋,你和老袁负责解决理发难题;政工部门则从思想层面入手,解决大家如何看待困难以及怎样团结的问题。

我再强调一遍,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家要正确对待,对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要像亲人一样,相互包容、融合。

大家想想,要是那两个打架的人都来自老厂,还会打起来吗?肯定不会。”

刘海福点头表示认同,其实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昨天他就在现场,只是当着领导的面,他没好意思说。

回到科室后,刘海福叫来李云顺,把这项任务交给他,要求他写一份宣传材料,重点突出两点:

一是困难是暂时的,肯定会得到解决;

二是大家来自不同地方,要正确对待三线建设的战友,要知道以后都在这山沟里生活,用不了几十年,大家说不定都成亲戚了。

李云顺接到任务后,思索良久,却不知从何下笔。

回家吃晚饭时,他说起了这件事,两个弟弟抢着描述当时的情况。

说完后,李雷顺还提到当时李文化就在他前面。

李文化是党委委员、职工代表,也是劳动模范,大家都认识他。

他常说,从记事起就经历战乱和饥荒,解放前资本家的冷酷无情,让他对旧社会深恶痛绝。

到了保东后,军工厂的良好环境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工人待遇,让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和**才是他的大救星。

他对待工作满腔热忱,每天都主动加班,月月超额完成任务。

他的热情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厂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希望这样的同志越来越多,也希望保东能为抗美援朝前线部队生产出更多物资。

由于自身努力和领导关怀,1951年7月1日,刚到保东不久的李文化就被批准加入中国**,同年还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工作者,1952年又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

三线建设开始时,他第一批来到这里,是三线厂里为数不多的八级工。

李文化总是把**像章佩戴在胸前,**语录装在口袋里,天天学习《**选集》。

那天排队理发时,他正小声读着1960年第1版、1968年1月黑龙江第15次印刷的《**选集》第1316页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在国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特别是在南方各地用北平方式或者绥远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是这样。”

李雷顺排在后面,忍不住问道:“北平和绥远是哪儿?”

李文化放下书,回过头耐心解释:

“北平就是北京,解放前叫北平。绥远在内蒙古中南部,解放前有绥远省,解放后并入内蒙古了。”

他们正说着,前面突然打了起来。

李文化赶忙过去劝架,看到有人头破血流,他顾不上理发,扶着受伤的人去了卫生所。

李云顺去找李文化,想了解他的想法。到的时候,赵铁柱正带着同事给李文化理发。

李云顺说明来意后,李文化老师傅表示对打架一事难以理解,他觉得先建设后生活的方针是正确的,为这点小事打架实在不可理喻。

谈到老厂人员和外来人员的关系时,李文化说,他更不理解为什么会有矛盾,大家刚到保东的时候,也是来自五湖四海,怎么到了三线就不能和谐共处了呢?

政工部门的宣传引导文章下发后,在职工内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还需要进一步想办法。

宋东方和袁国岭把解决理发问题的任务交给了李春雨。

李春雨知道谁会理发,可找了几个人,人家都不愿意干,理由是国营单位的人不能干大集体妇女干的活。

没办法,李春雨只好让后勤采购了几套理发工具,在大集体找了两名妇女跟着学徒,还跟请来的师傅说,教会徒弟就可以回车间。

学了一段时间后,房间安排下来了。

袁国岭把一间安排成理发店,一间作为缝纫铺,一间当作修理铺,负责修鞋和修自行车,另外安排两间作为男浴室、一间作为女浴室。

袁国岭和李春雨研究房间分配的时候,孙加和多次来找他们。

孙加和是卫生保障组组长,刚来时,工厂只有她一位医生。

好在部队和建设三大队各有一位医生和护士,五个人分散在三处,勉强能满足看病、治病的需求。

部队撤回时,部队医生程玉林申请转业留在了三线。

程玉林本有机会回到城里,但为了孩子不用下乡,便请彭大军帮忙,最终转业到了锦东机械厂。

1971年,李建芬入厂,被分到医院当了护士。

这姑娘聪明又能干,孙加和特别喜欢她,常说她和她父亲李文化一样,工作认真,做事努力。

1971年末,县医药科安排乔明勋、勾生瑭两位医生,带着显微镜、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来医院协助工作。

袁国岭觉得孙加和提的建议有道理,于是拍板把第三栋楼用作医院,设立内科、外科、辅助科、药房、抢救室、住院室。考虑到实际情况,不单独设立挂号室和收款室,袁国岭决定让它们和后勤会计、出纳合并办公。

这样的分配,孙加和还是觉得不太够,还想多要些房间,可房间有限,也只能作罢。

安排完上述房间后,袁国岭看着最后一栋楼,对李春雨说:“没办法,办公室只能挤一挤了。”

李春雨回应道:“没问题,办公挤一挤可以。这样安排:一间库房,一间大集体及家属办办公室,一间会计、统计、出纳办公室,一间卫生组与房管组办公室,一间生活组与农场组办公室,一间领导及总务组办公室。”

袁国岭同意了这个方案,让李春雨抓紧安排搬入。

搬入新办公室后,李春雨组织开会。

总务组组长提出了文具、纸张、表格等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发放问题,也谈到了办公家具及被褥管理的困难,同时介绍了代管单位大集体及家属办的工作和人员情况.

房管员汇报了分房制度以及目前家属区已分配和未分配的情况,并提出要加强家属区分配管理和调控的建议.

卫生环境组组长就家属区垃圾管理及清运情况进行汇报,指出当前垃圾处理工作中的难点与挑战,同时提出厂区环境保障工作任务繁重,现有人员难以满足需求,急需增加人手。

单身管理员详细说明了单身人员数量及房间分配现状,并针对单身楼分配管理提出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优化分配流程,提升居住体验。

食堂管理员则聚焦大食堂伙食标准,提出调整建议,旨在让职工吃得更满意、更实惠。

农场组长分享了找地要地的想法,期望通过拓展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更好地为工厂供应新鲜食材。

生活组组长介绍了浴池、修鞋修车及缝纫、理发等生活服务项目的运营情况,提出生活物资采购储存管理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提出人手短缺的问题,希望能够补充人力,保障各项服务顺利开展。

李春雨认真听完各组汇报,微微眨了眨眼睛,随后开始发言。

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各组在各自工作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后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家属区管理方面,必须实现制度化,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调控工作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公平公正。

对于厂内外环境卫生工作,他同意增加人手,并要求总务组长从家属办调配人员,务必合理安排人力,同时对垃圾点的设立位置及清洁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力求营造整洁、卫生的厂区环境。

单身宿舍管理方面,李春雨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明确入住条件和入住标准,让单身职工清楚知晓入住要求;同时明确室内卫生标准及评比标准,通过定期评比,激发大家维护宿舍卫生的积极性。

大食堂伙食管理同样要规范化,制定详细的伙食管理制度,明确伙食标准,并要求伙食费用每月上墙公示,接受全体职工监督,保障职工的知情权。

在生活物资采购方面,李春雨指出需拓宽采购区域,主动寻找更多优质供应商,及时采购职工生活所需物资。

同时,要求在保证目前浴池及相关服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积极寻找合适场地,挖掘可储存十万斤菜的大窖,还要多建几间物资储存库房,提升物资储备能力,以应对不同季节的物资需求。

至于农场土地问题,他表示还需要集思广益,鼓励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探索更多可行途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