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04章 水库2水库开工建设

三线情怀 第104章 水库2水库开工建设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荒石沟两侧的山峦并不高耸,从山脚攀爬至山顶,不过三四十米的距离。

这条椭圆形的山坳东高西低,地势落差极小。

水利小分队经过勘察后认为,在西山口修筑堤坝、建设水库,不仅工程规模较小,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建设周期也能大幅缩短。

这一方案得到了小分队的一致认可,上级领导也批准通过,甚至省去了繁琐的可行性分析环节。

唐立波当机立断,宣布项目正式启动,并将任务交付给佟铁山。佟铁山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进驻现场。

一时间,搭建工棚、插立红旗、书写标语等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展开。

这边刚安排妥当,唐立波便拉着佟铁山前往厂办公楼,向谢云旺和宋东方寻求支援。

次日,王国庆带着杜开海抵达施工现场。

王国庆曾在保华农场参与过水库修建工程,然而,保华农场的水库与程屯水塘类似,都是在平地上向下挖掘而成,像这种在峡口处修筑拦水坝、拦蓄洪水的水库,他还是头一回接触。

但宋东方态度坚决,要求王国庆务必提供帮助。

无奈之下,王国庆只好拉上杜开海来到工地。

他们找来相关专业书籍,边学边研究,实地勘察后提出先修路的建议。

经测量,大家发现将现有的小路拓宽即可满足需求,不仅距离短,费用也较低。

公社方面同意了这一修路方案。

施工人员忙着修路时,王国庆、杜开海与县水利技术人员聚在一起,深入研究、细致测绘,精心绘制蓝图。

很快,一幅幅设计图挂满了工棚。

按照设计图规划,这座水库平均长度达800米,平均宽度为60米,平均蓄水高度约6米,最大库容可达72万立方米。

西山口处的坝底宽10米,坝顶宽0.4米,呈等腰梯形。

水坝计划建筑高度为25米,底部宽阔,顶部收窄。

考虑到施工便利性,采用踏道施工法,最下层基石宽达10米,由多块花岗岩拼接搭砌而成;第二层两边各留出约0.1米宽的踏步台,以此类推,逐步抬高坝体。

在坝高7米处,修建三处放水涵洞,并安装节制闸。

在输水建筑设计环节,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在空中架设渠道引水;二是通过地下管道引水。

唐立波询问佟铁山的意见,佟铁山建议采用地下管道引水.

他解释道:“高架引水建设难度太大,咱们之前又没有相关经验,尤其是跨越河道时,技术人员说困难重重。我觉得地下引水比较可行,主要是借鉴三线厂铺设水源管道的方法。挖沟下管,过河时进行加固处理,再用水泥浇灌,施工相对容易。而且三线厂还有剩余的大水泥管子和铸铁管子,不过还得向他们求援。”

技术人员补充道:“从虹吸现象原理来看,我们可以在草尖岭下坡处建一个小型蓄水池,采用抽水的方式解决高坡用水问题,这样建设成本低,速度也快。要是后续还需要向更远处输水,也能从这个蓄水池向外延伸。”

唐立波听后,点头表示赞同。

回到办公室后,他安排人准备了酒菜,邀请谢云旺、宋东方等人前来商议。

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讨论方案,最终一致认可地下管道引水的方案。

谢云旺也同意将三线水源项目剩余的水泥管子和铸铁管子赠送给公社,用于水库输水工程建设。

这边众人在席间商议,那边技术人员也没闲着,继续完善设计图纸。

完成挡水、输水部分的设计后,技术人员又着手设计泄水坝。

泄水坝呈扇形,位于水坝顶部,坝上还修建了齿墙,齿墙垛口之间的距离为0.3米。

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被一一挂在了工棚墙上。

随后,公社召开了施工誓师大会。

佟铁山在会上强调:“唐主任反复叮嘱我们,‘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项工程,虽说总体砌筑方量不算多,但意义重大。水库建成后,程屯附近大队的生产生活用水就有了保障,遇上大旱之年,它能发挥巨大作用,提供充足水源。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百年大计的理念,质量上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是质量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大家想想,水坝一旦被冲垮,别说是程屯的土地和房屋,就连我们自己的脑袋都可能保不住……所以,质量是关键,谁要是在这方面偷奸耍滑,我绝不轻饶!”

唐立波也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最后郑重宣布:工程开工!

施工队伍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先是清理山皮和坝基。

为确保坝体基础稳固,施工人员将土石一直挖到岩石层。

技术人员检查验收,确认基础合格后,用钢筋水泥对12.5米宽、1.5米深的基坑进行封底处理,随后用巨石一层一层精心砌筑。

当砌到规定高度时,开始修建放水涵洞。

左边涵洞的出口连接水泥管,顺坡跨越河道,一直延伸到对面的蓄水池;另外两个出口则用大石头砌筑散水坡,防止长期水流冲刷形成大坑。

三个节制闸室从第十四层台阶处开始建造。

工厂也伸出援手,支援了三辆车,包括吊车和砂石车。

虽然车辆只能行驶到离坝基百米外的路边,但大大减轻了施工运输的压力。

三线厂的司机们怀着建设家园的热忱,与施工队的社员们并肩作战,一同上下班。

施工现场材料众多,为了确保夜间安全,走路有些瘸的靳武利来到这里担任值班员。

生产队给他记两份工分,让他住在工地,白天、晚上连续值班。

夜幕降临,工地上一片寂静,只有工棚内透出昏黄的灯光。

靳武利是这里的固定值班人员,另一位值班人员则由其他人轮流担任。

佟铁山特意交代工地食堂,每天晚上多准备两份饭菜,这样一来,靳武利和另一位值班人员的早餐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白天值班任务相对轻松,主要是看护工棚里的物资,外面的情况无需操心。

有人来领取棚内物资时,值班人员便代为发放;要是没有领取需求,便可以稍作休息。

靳武利对待工作格外认真负责,即便白天行动不便,拄着棍子也要在工棚附近走上两遍。

到了晚上,他和另一位值班人员分上、下夜轮流巡查。

此前,夜里总有小偷觊觎工地上的水泥和钢材,好在靳武利二人警惕性高,小偷多次作案都未能得逞,久而久之,小偷们便不再来了。

唐立波得知此事后,特意表扬了靳武利,鼓励他继续好好干。

靳武利听到领导的表扬,激动得热泪盈眶。

解放之后,这可是他第一次得到唐立波的称赞。

砌筑水坝所需的石料采自程屯东山采石场,这个采石场原本是为铁路建设而开设的。

这里的石头质地优良,属于玄武岩中的花岗岩。

公社组织劳动力,在确保铁路建设用料的基础上,扩大了开采区域,从而保证了水库工程的石料供应。

工厂支援的汽车沿着修好的道路,将石料运送到西山口的路边,施工队再利用工厂支援的卷扬机,把石头拉到砌筑地点附近。

那些最小的石头都重达600斤,施工人员搭建脚手架,借助斤不落往上拽,同时用撬棍撬动,想尽各种办法,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唐立波来到施工现场,看到社员们为了让石头完美压缝,又是拽又是撬,个个满头大汗,深受感动。

他当即要求公社领导及职能人员都到工地参加劳动,以此鼓舞社员们的干劲。

公社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兰春红也响应号召来到了工地。

她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但发挥自身优势,负责用大喇叭进行宣传。

兰春红年纪轻轻,却是公社里第一个写大字报的“革命干将”。

1967年,正在上初二的她写了第一张大字报,一下子打破了公社往日的沉闷,让这里变得热闹起来。

兰春红的大舅在市里工作,她去市里时,看到满街的大字报、游行队伍和串联活动,内心十分激动。

回到公社后,她便照着样子写了一张大字报,对学校校长展开批斗。

她的这一举动点燃了农村人的“造反”热情,许多公社纷纷效仿,她也因此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

县革委会领导敏锐地抓住这个典型,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进程中,兰春红得到了重视与认可,不久后便当上了公社妇联副主任,后来更是主持妇联工作(上级尚未任命正职主任)。

兰春红长相出众,五官端正。

此时,她站在大喇叭前,朗读**的文章:“同志们,在县革委会的正确指导下,在公社革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广大社员的积极参与下,水库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我们要借着文革的强劲东风,建设好我们的新农村……”

“同志们,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舵手的最高指示。**教导我们说:‘在发展的问题上,目前不是批评冒进的问题。说现在合作社的发展超过了实际可能,超过了群众的觉悟水平,这是不对的。中国的情况是:由于人口众多,已耕的土地不足(全国平均每人只有三亩田地,南方各省很多地方每人只有一亩田,或几分田)时有灾荒(每年都有大批的农田,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水、旱、风、霜、雹、虫的灾害)和经营方法落后,以致广大农民的生活,虽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比较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为改善,但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仍然有困难,许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的农民只占比较的少数,因此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她在读到括号内容时,总会特意说道:“括号起、括号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