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13章 榴弹2树立青工典型

三线情怀 第113章 榴弹2树立青工典型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胜利街的新楼又顺利验收了一批。

与此同时,镀锌车间与弹尾生产厂房也成功通过验收。

至此,设备搬迁和东华留守人员的搬家工作全面步入正轨,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来来往往,搬运着各种设备与物资,喧嚣声、指挥声交织在一起。

承担着生产自制设备以及主要工装重任的机加车间,此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任务繁重程度超乎想象。

这一年来,加班加点成了工人们的工作常态。

每当夜幕降临,机床前依旧灯火通明,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床,一件件精密的零部件在他们手中诞生。

完成加工制作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拿起钳子、板子等工具,奔赴现场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为生产线的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现场安装调试工作高效、有序地推进,机加车间特意成立了三个专业小队。

一队肩负着弹尾生产线组线工作的重任,他们深入生产线的各个环节,精心地将每一个设备部件连接起来,确保生产线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二队专注于镀锌设备的安装调试,面对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精密的设备仪器,他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安装与调试工作;

三队则全身心投入到工具车间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中。

各小队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贾飞龙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仔细地盘算着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

弓锯机的加工与组装任务还剩下23台尚未完成,每一台未完成的弓锯机都像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铣点铆槽机虽然已经完成组装,但在调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技术人员正在全力排查故障;

工序间链式传送机的生产已接近尾声,不过后续的调试与优化工作仍需谨慎对待;

弹尾车间烘干室的安装组线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贾飞龙反复核算,不算弓锯机的话,非标设备共有17类34台套,而目前完成计划的进度仅为55%,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车间调度胡守义一人承担着三个单位的安装组建工作,每天都在三个单位之间来回奔波,忙得脚不沾地。

他不仅要协调各单位的人员调配、物资供应,还要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工作强度之大令人咋舌。

由于他实在分身乏术,车间的调度工作几乎陷入了无人负责的困境,这无疑给本就紧张的生产任务增添了更多的压力。

贾飞龙深知,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就在这时,马明庆的身影突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贾飞龙刚调入机加车间时就听闻过马明庆。

这小伙子平日里沉默寡言,性格内敛,但干起活来却踏实肯干,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铣工组长似乎对马明庆并不十分认可,每次向上级汇报工作时,既没有提及过他的优点,也没有对他提出过批评,态度模棱两可。

然而,贾飞龙并不完全依赖组长的评价,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每天在厂房里巡查时,他都能看到马明庆忙碌的身影。

起初,贾飞龙对马明庆的工作方式和能力还心存疑虑,心想这年轻人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明庆的努力和付出逐渐打动了他。

马明庆的背上总是布满了层层汗碱,那是他辛勤劳作的见证;

他抱着沉重的工件时,脸上会流下一串串豆大的汗珠,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总是坚定地说自己不累。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贾飞龙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打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年轻人。

尽管马明庆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身上难免散发着汗水与疲劳混合的酸臭味,但他出色的工作能力无疑是车间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贾飞龙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他。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贾飞龙终于萌生了树立青工典型的想法。

他认为,马明庆正是那个可以成为榜样的人选,通过树立他为典型,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工人积极进取,为车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天,贾飞龙在上班途中,脑海里还在不停地思索着这件事。

突然,旁边一位骑车的人热情地喊道:“老领导,下周到你们那儿检查政工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啊!”

贾飞龙回过神来,笑着回应道:“好啊,欢迎欢迎!”

回到办公室后,贾飞龙坐下来,拿起政工部门下发的必学材料,认真地学习并做起了笔记。

其中一段文字深深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他反复研读着这段经典,心中不禁联想到车间里的工作和人员管理。

他意识到,“知人善任”是多么的重要,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管理之道吗?

目前,车间最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位正直且能力出众的人,将其树为典型,委以重任,从而引导年轻工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而这个人,非马明庆莫属。

想到这里,贾飞龙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了“马明庆”三个字。

与此同时,马明庆之前的种种表现也如潮水般涌上他的心头。

那次车间组织的劳动竞赛,马明庆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一举斩获工时第一名的佳绩。

然而,在颁奖前夕,却有人在背后议论纷纷,提及马明庆出身平凡,暗示他不配获得这份荣誉。

贾飞龙得知后,态度坚决地表示:“评价一个人,关键要看他自身的表现,而不是出身背景。我们要给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人应有的认可和奖励。”

在贾飞龙的坚持下,马明庆身披象征荣誉的红绶带,站在了领奖台上。

那一刻,马明庆的眼中闪烁着激动和自豪的光芒。

自那之后,马明庆工作起来愈发干劲十足,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他起早贪黑,每天总是最早来到车间,最晚离开。

为了按时完成工厂下达的100mm加榴弹生产线自制设备部件加工以及J44 - 55b底传动双动拉伸压力机零件的艰巨任务,他甚至干脆以车间为家,住在了机床旁。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废寝忘食,每月完成的工时总量远远超出第二名一倍还多。

他的努力和付出大家有目共睹。

有一天,一位工友半开玩笑地称呼他为“三线铁人”,这个称号从此便在车间里流传开来。

成为了马明庆努力工作的象征。

贾飞龙将马明庆的努力和成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不久后,他便提拔马明庆担任铣工组副组长,希望他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身兼先进模范与副组长双重身份的马明庆,工作起来更加积极主动。

他的工具箱里,常常放着从家里带来的窝窝头和咸菜,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他连吃饭都尽量节省时间。

由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农活和其他事务他根本无暇顾及。

起初,他的父亲对此颇有怨言,觉得儿子太不顾家了。

但随着马明庆获得越来越多的荣誉,还当上了副组长,父亲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从最初的反对变成了全力支持。

有时候马明庆一连几天不回家,父亲便会亲自带着干粮,送到车间机台旁。

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父亲的眼中满是欣慰和自豪。

回想起这些,贾飞龙的内心满是感慨和欣慰。

他再次拿起笔,在本子上重重地写下“马明庆!!!”

三个醒目的感叹号,这不仅是对马明庆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随后,贾飞龙起身前往铣工组。

此时的铣工组显得有些冷清,大部分工人都支援钳工去参加建线组装工作了,只有马明庆和三名铣工还坚守在岗位上。

只见马明庆熟练地穿梭在两台铣床之间,他先将这台铣床的部件精准地夹好,然后仔细地调整好进刀量,紧接着又迅速跑到另一台铣床前,开始进行工件加工。

他的动作娴熟而流畅,每一个操作都充满了自信和专注。

待两台铣床都实现自动进刀后,马明庆才抽空来到工具箱旁,拿起上次因获得第一名而奖励的茶缸,准备喝口水,稍作休息。

就在这时,他抬眼看见了贾飞龙,赶忙放下手中的茶缸,恭敬地问道:“主任,找我有事吧?”

“对,有事。”

贾飞龙微笑着看着马明庆,“目前车间任务非常繁重,人员和任务安排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希望你能帮我分担一些担子。”

马明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主任,没问题,您尽管吩咐,让我干什么都行。”

“好!从明天起,你协助调度工作。铣工的任务也很艰巨,所以忙完调度后,你还得干半天铣工的活儿。你放心,我会按两倍计算你的工时,这是对你努力工作的认可和回报。”

与马明庆谈完后,贾飞龙又派人把胡守义找了回来。

他告诉胡守义,给他安排了一个助手,也就是马明庆,希望能帮他分摊一下工作压力。

他叮嘱胡守义要认真地指导马明庆,将一部分工作交给他负责,让他尽快熟悉调度工作。

胡守义虽然嘴上应道:“明白。”

但回到办公室准备资料时,他的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小子工作态度没得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他平时沉默寡言,一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人,真能胜任调度这份需要沟通协调能力的工作吗?

就在胡守义满心疑虑地琢磨着这件事时,一个徒弟走进了办公室。

徒弟看到他愁眉不展的样子,便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得知领导的安排后,徒弟满不在乎地说:“嗨,师傅,领导都决定了,您就别操心了。他要是不行,跟您有啥关系?他干不好,不更显得您有能力嘛!”

徒弟的话虽然有些功利和片面,但也不无道理。

胡守义仔细一想,觉得徒弟说得也对,领导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安排,自己就应该积极配合。

于是,他按照主任的要求,将铣工调度工作安排给了马明庆。

一周后,他又把车工调度工作也交给了马明庆。

一个月后,除了钳工调度工作,其他调度工作基本都由马明庆负责了。

马明庆的工作变得异常忙碌,每天都要给组长开会安排工作。

由于他刚刚接触调度工作,经验不足,一些安排难免存在不合理之处,引起了部分工人的不满和抱怨。

马明庆意识到问题后,本想及时做出调整和改正。

然而,贾飞龙却制止了他,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方向上的大问题,你不说我也会让你改。但一些小错误、小不足,我不建议你马上改。你刚担任调度,大家都在看着你,要是一遇到问题和意见就改,别人会质疑你的能力和权威性。当然,你也要不断学习,在安排工作前要反复研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力争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贾飞龙的这番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马明庆前行的道路。

他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在之后的工作中,马明庆牢记领导的教诲,不断努力学习,积累经验。

他认真研究每一项工作任务,与各小组组长和工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逐渐优化工作安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各项安排越来越合理到位,工序流程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生产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

车间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贾飞龙对马明庆的表现非常满意,便向谢云旺汇报了此事。

他称赞马明庆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建议工厂进一步培养,同时提议提拔胡守义为副主任。

领导表示,干部提拔的事情需要全面考量、统一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