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20章 梯田4缠线制电机

三线情怀 第120章 梯田4缠线制电机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在等待西部三线指挥部审批的这段时间里,贾飞龙坐在办公室,认真地给赵参谋写信汇报工作进展。

他详细介绍了刚刚收到的从老厂保东邮寄过来的、关于调查李沈德的相关信息。

自接到调查任务后,贾飞龙便第一时间与保东原组织科科长取得联系。

老科长对这件事极为重视,亲自出马,与保东劳资、档案、医院、老机加车间等多个单位的相关同志逐一沟通协调,经过一番努力,成功获取了部分关键资料。

保东寄来的信件中提到,1946年,人民军队顺利接管了保东,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前,工厂职工都是按照战士的标准进行管理的。

1948年秋天,保东医院接收了一批解放军伤员,其中就有李沈德。

当年的经手人找到了相关病志,根据伤员接收手续以及病志记载,这段历史与锦东档案中记录的内容十分接近。

李沈德伤好后,便留在了保东。

当年劳资经办人员和机加老主任出具了证明材料,并且还有当年工作日志的照相资料作为佐证。

贾飞龙让车间会计将这些证据进行照相,重新制作了一份,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信中,贾飞龙还写道,由于外委工作的需要,自己近期要前往迁滦县,他打算趁着这个机会,顺道去李沈德的老家深入了解一下情况,说不定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写完信后,贾飞龙小心翼翼地将信以及复制好的照相证据放入信封,交给车间会计,嘱咐其尽快寄出,同时告诉车间会计做好前往迁滦县的准备。

郭会计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乐开了花。

原来,郭会计的家就在迁滦县附近的乐城。

几个月前,她在和贾飞龙闲聊时,曾无意间提起过自己的老家。

没想到,这次竟然有机会顺路回家看看。

与此同时,贾飞龙忙着准备出差事宜,高丰收也没闲着,在机电车间忙得热火朝天。

高丰收调到机电车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之前参与会战,和大家长时间一起工作,彼此都很熟悉,工作开展得相对顺利。

车间主任同样是政工出身,他深信政治学习对于一个单位和个人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特意规定,每周四下午为党员干部学习时间。

这天又是星期四,上午,主任找到高丰收,两人简单碰了个头,商量了下午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下午,高丰收准时组织学习。

他翻开毛选,翻到921页,神情庄重地说:“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说完题目,便开始认真朗读起来:“关于工业品,陕甘宁边区决定在两年内,做到花、纱、布、铁、纸及其他很多用品的完全自给。原来根本没有或者出产很少的,要一概自种自给,完全不靠外面......”

读完后,高丰收合上书,看向主任。

主任猛吸了一口烟屁股,然后将烟屁股摁灭在桌上的铁烟灰缸里,,缓缓说道:“同志们,1945年1月,那时还处于抗战时期,主席高瞻远瞩,洞察全局,提出完全自给的主张,这说明了什么?这充分说明了完全自给的重要性。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情况,大家应该好好想想,为了实现三线的‘完全自给’,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说到这里,主任停顿了一下,重新卷了一根烟,点着后吸了两口。

“我前前后后想了好多天,前几天终于想明白了。我们可以尝试生产非标设备上的电机,干这个,也算是为完全自给贡献一份我们自己的力量。”

其实,生产电机这件事,前几天主任就和高丰收提过,高丰收为此还专门做了一番调查。

主任讲完后,高丰收接过话茬: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加深了认识,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对照主席的讲话,我认为主任说得非常正确,也十分有道理,我坚决支持。关于生产电机,我找过郑爱春师傅,郑师傅认为既然我们可以卷线修理电机,那么就具备生产电机的基础和能力......”

袁国富接着说道:“我师傅不是党员,今天没来参加会议,但去年他就提出过自己卷线干电机的想法,前一段时间,他还用废旧电机修复了一台呢。”

孙玺云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技术层面来讲,生产电机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关键在于部件的供应能不能得到保证,还有电机运行时间、运行过程中的过热等问题能不能有效解决…...”

技术人员们虽然没有人明确反对,但也提出了许多实际问题。

生产工人们则认为,这些问题可以在试制过程中逐步解决。

主任对工人们的观点表示认可。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国富负责牵头。另外,国富现在又担任调度,又兼任变电所班长,任务太重了,变电所的工作就让其他同志接手,你就专心当负责电机的研制工作。孙工负责把控质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对于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试制过程中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等试制成功后,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问题解决小组,专门攻克出现的质量问题。”

第二天,袁国富找到郑爱春,递上一盒“握手”牌香烟。

郑爱春接过烟,笑着说:“徒弟,是不是有事要找师傅帮忙啊?”

袁国富便把昨天学习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没问题,多大点事儿!”

郑爱春听完,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同时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安排采购绝缘漆、铜线等材料;第二,让主任安排两顿酒,一顿是干活前的开工酒,一顿是成功后的庆功酒。”

袁国富代表主任一一答应下来。

采购的物资很快到位,袁国富又安排两位喜欢打猎的工人登上后山,两名喜欢钓鱼的人去了水库。

两个多小时后,他们满载而归,带回来一只野鸡、一只野狸子和四条草鱼。

中午,大家在调度室摆开阵势,做了土豆炖野鸡、辣炒狸子肉、酱鱼,还拌了个白菜丝凉菜,配上散白酒,热热闹闹地喝起了开工酒。

喝完开工酒,郑爱春脸红红的,走路都有点晃悠。

但他还是径直来到自己的工具台前,搬出卷线机,摆放好后便开始工作。

他先在模具上垫好绝缘纸,然后熟练地开始卷线,一边卷,一边向围在旁边的工友们讲解电机的输入输出原理、导线连接方式、端子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证绝缘等知识。

不一会儿,线就卷好了。

进行完绝缘处理后,郑爱春走出厂房,朝着矿洞的方向走去。

机电车间位于仙女山下,西边与运输科相邻,东边紧挨着原机加车间的矿洞。

整个机电车间的布局像一个“品”字,“上面的口”是建在山坡上的变电所;

“下面西口”是一座低矮的厂房,办公室、内线组、后勤组都在这个厂房里;

“东口”是一座稍高一点的厂房,未安装的变压器及大型器件都存放在这里,机修组和外线组也在这个厂房工作,郑爱春的工具台就在这个厂房的最东头。

从厂房东门出去,爬个小坡便来到了矿洞,郑爱春在这里放了一张铁床,他平时总喜欢在这里午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郑爱春带领大家马不停蹄地推进后续工序。

他们小心翼翼地进行绝缘干燥处理,将每一个细节都把控得十分到位,确保电机内部的绝缘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随后,开始安装电器元件,每一个螺丝的紧固、每一条线路的连接都经过反复检查,力求精准无误。

完成接线连线后,大家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按下了启动按钮。

刹那间,电机发出沉稳而有力的嗡嗡声,缓缓转动起来,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多日的努力终于有了初步成果。

一周的测试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高丰收、孙玺云、袁国富亲自带人值班,密切监测电机的各项运行数据。

他们时刻关注着电机的转速、温度、电流等指标,不敢有丝毫懈怠。

经过一周的严苛测试,电机各项参数均符合标准,测试顺利合格。

车间主任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当即决定组织一场庆功宴。

宴会上,气氛热烈非凡,大家纷纷举杯,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功。

郑爱春和袁国富作为此次电机研制的关键人物,更是被众人频频敬酒,两人也来者不拒,喝了不少酒。

几杯酒下肚,郑爱春的脸上泛起了红晕,酒劲上头的他,为了显摆自己的能力,拍着胸脯,借着酒劲大声说道:“别停,就让这电机一直转,你们瞧好了,看看它到底能转多久。我可不是吹牛,就咱这电机,想让它转多久就能转多久!”

车间主任也沉浸在喜悦之中,端着酒杯,笑着应和道:“好,别停,就让它一直转,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