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33章 恩怨2周山回老家

三线情怀 第133章 恩怨2周山回老家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在三线这边,刘长明的父亲正忙着适应新环境,四处走走看看。

与此同时,周山则跟着妈妈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同行的还有姚丹梅,她是王国庆的小姨子。

周妈妈和姚丹梅的姐姐在同一个单位,平日里关系十分要好。

得知周妈妈要回老家,姚丹梅的姐姐便跟周妈妈说,她妹妹也要回奎龙,而且凭借王国庆弟弟在火车上当乘警的便利,姚丹梅坐火车不用买票,让周妈妈和她妹妹一道走。

周妈妈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这可省下不少钱呢。

周山姥爷的家在北面的塔下县,位于这个小县的一个小村子里。

早些年东北七省时期,这个县归奎龙管辖,后来省份重新划分,就被分到了另一个省的另一个市。

周妈妈说:“刚建国那会儿号召大家进城,支援军工建设,县里去保东厂的有四十多人。拨白旗运动时,家庭出身富农及以上的,好多都被清退回去了。后来又因为城里粮食供应紧张,一部分人主动回了村,最后能留在城里的少之又少。”

就这样一路聊着,他们来到了火车站。

周妈妈买了站台票,三人走进候车室。

很快,天色暗了下来,周妈妈从最边上的布包里拿出两个大饭盒,热情地招呼姚丹梅吃饺子。

姚丹梅推辞道:“不饿!”

周山站在椅子旁,眼巴巴地看着饺子,又瞧了瞧姚丹梅,说道:“姨,吃吧,这饺子可香了。”

周妈妈也在一旁劝了十多回,姚丹梅这才拿起其中一个饭盒,吃了起来。

周山和妈妈则吃另一个饭盒里的饺子,没一会儿,两盒饺子就被吃得一干二净。

收拾好饭盒,又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开始检票了。

候车室里人潮涌动,大家你推我搡,乱作一团。

周山他们瞅准时机,趁乱挤了进去。

到了站台,按照姚丹梅的要求,他们走了好长一段路,来到站台南头才停下脚步。

周妈妈放下包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带的东西实在太多,累得她够呛。

姚丹梅看着地上堆成小山似的东西,说道:“于姐,你带的东西也太多了,多亏找了人,要不然就你这些东西,超重都得买票!”

大家一边说着话,一边翘首等待火车的到来。

姚丹梅今年17岁,为了逃避下乡,初二就装病辍学,从奎龙跑到了姐姐家。

她身姿高挑挺拔,身高足有1米7,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面庞修长,一双眼睛大而明亮,上眼眶天然呈现出独特的三角形轮廓,为她的眼神添了几分锐利之感。

而她的眼仁并非常见的圆润模样,倒像是纺锤一般,两端稍尖,形状独特,在灵动流转间,透着别样的韵致 。

或许是因为这双眼睛,又或许是性格使然,她看东西时总是微微向上瞟,有人打趣说她就像一匹仰头看天、不肯低头吃草的母马。

姚丹梅来到锦东后,觉得这里很不错,便央求姐夫帮忙。

王国庆无奈,只好找奎龙的同事,帮她办了假档案。

1973年初,还不到15周岁的她就进了大集体单位。

家里人都劝她再等等,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进国营单位,可她性子急,总担心错失机会。

火车缓缓驶来,停稳后,两名火车工作人员走了下来。

姚丹梅眼尖,一眼就看到了他们,赶忙喊道:“哥!”

原来是王国庆的弟弟和另一名列车员。

他们带着周山他们走过两节车厢,来到了最后的第13节车厢。

车厢里人满为患,座位上坐满了人,地上也或站或坐着许多乘客。

王国庆的弟弟走上前去,跟靠列车员室那排椅子上的两位乘客打了声招呼,让他们站起来,安排姚丹梅和周妈妈坐下。

这两位乘客是王国庆弟弟的同事,之前受他所托,帮忙占了这两个座位。

周妈妈感激得不行,嘴里的谢谢说了一遍又一遍。

他们走后,周妈妈开始整理物品。

她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上面的行李架已经摆满,无奈之下,只好把物品塞进椅子下面。

周山和妈妈挤在一个座位上。

又过了一会儿,王国庆的弟弟再次出现。

“哎,妹子,哥请你吃饭去。”

“吃过了。”

“吃过了也跟我走吧,刚才巧了,和我同班的那位同事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在上个站下车了,这不,空出个地方,你可以去那儿睡一觉。”

“那可太好了!”

“当然好了,早知道有这好事,就不让我的那两位哥们站着了,不过也好,成全这娘俩了。”

周妈妈见姚丹梅要走,心里有点不踏实,问道:“我在这儿没事吧?”

“放心吧!我跟列车员说好了,你就听列车员的安排就行。”

王国庆的弟弟低下头,小声地跟周妈妈叮嘱了一番。

姚丹梅走后,周山和妈妈的空间一下子大了起来,坐着也舒服多了。

又过了一会儿,列车长带着人过来查票。

周妈妈紧张得立马站起身,想要躲起来。

列车员见状,赶紧走过来,轻轻地把周妈妈按回座位上,然后站在旁边大声喊道:“别睡觉了,把票拿出来检票。”

列车长逐一检查车票,走到周妈妈这儿时,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便抬腿迈了过去,列车员紧随其后。

不一会儿,检票结束,列车长返回时看都没看周妈妈一眼,径直走了。

周妈妈那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或许是刚才太过紧张,周妈妈脑门上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她站起身,抬手用衣袖擦了擦额头,又反手轻轻敲打着腰眼。

靠着椅边坐在门口地上的一位老头见状,开口说道:“大妹子,坐久了腰痛吧?”

“也不全是坐久了,背的东西太多,累的。”

“捶腰用处不大,得按腿才行。”

“按腿?怎么按?”

旁边座位上一位乘客可能也正被腰痛困扰,急忙问道。

老头坐在地上,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耐心地讲解:“用手掌紧贴小腿迎面骨,手指按压内外侧,这样可以缓解腰痛。”

“按得有点疼。”旁边那人按照老头说的方法,用手按压着,一边按一边说道。

周妈妈看了看,也坐下来,学着开始按。

老头接着说:“我以前腰也总痛,后来自己琢磨出来的这个办法。小腿里侧有地机、漏谷、三阴交、商丘等穴位,外侧有昆仑、悬钟、阳辅、光明、外丘等穴位。我当时就想着按一按说不定有用,这不,长期坚持下来,感觉效果还真不错!”

“这有什么道理吗?”

“道理我也说不太清,你看昆仑穴能治坐骨神经痛、腰背痛,按说应该有用。但悬钟穴是管中风的,按说跟腰痛没关系……”

“这几个穴位都在什么位置啊?”

“昆仑穴在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悬钟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阳辅穴……”

周山听着他们谈论穴位,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清晨4点,妈妈叫醒了周山,让他赶紧整理物品,准备下车。

4点26分,塔下车站到了。

列车员打开车门,乘客们纷纷下车。

周妈妈偷偷地问列车员该怎么出站,列车员说:“我只管车上的事,车站的事儿我可管不着,怎么出站你们自己想办法。”

火车开走了,有票的乘客朝着车站出站口走去。

周妈妈站在站台,一时没了主意。

一位同样像是没票的妇女看到了,说道:“没票吧?往后走,再走两里路就能走出围栏,从边上可以出去。”

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周妈妈背着、提着包裹,周山也背起一个大包,拎着两个小包,跟着这位妇女走。

可能这位妇女带的东西少,走得快,没一会儿就没影了。

周山和妈妈带的东西太多,走得很慢。

在黑暗中,他们踩着冰雪反射的微光,沿着铁路的围栏,艰难地前行。

走了许久,终于走了出去。

下了路基,走进白茫茫的农田里。

下雪后的田埂高低不平,不时让他们的脚绊一下。

又走了好一会儿,天微微泛起了白光。

这时,周妈妈发现走岔路了,只好掉头,朝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周妈妈忍不住骂了好几回,还嘟囔着这些东西还不如喂狗了。

周山感觉自己的棉衣都被汗水湿透了,脸上汗水不停地流,拎着包裹的手也越发觉得沉重。

他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怎么刚开始不觉得重,现在却感觉沉得要命呢。

周妈妈心疼地说:“给我一个包吧。” “不用,我能拿得动。”

周山没有把包给妈妈,因为他看到妈妈身上背的、手里提的包裹更多、更大。

他们走回围栏口,终于看到了那条沿着围栏的小路。

可能走的人太多了,小路上的冰雪已经被踩没了。

周山心想,刚才可能就是因为这里没有冰雪反光,妈妈才错过了这条路。

他本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但看到妈妈一脸的愤怒,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又走了2里多路,绕过火车站,他们来到了火车站边上的客运站。

买好票,在等车的时候,周妈妈从包裹里拿出饼,又拿着茶缸去茶水点打水。

临走前,还特意嘱咐周山一定要看好东西。

妈妈去打水了,周山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地上那一堆包裹。

只要有人走近,他就会有意靠过去,不让对方靠近包裹。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看到周山尽责的模样,不禁表扬了他几句。

吃完饭,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只听有人喊道:“去后围子的,有去后围子方向的旅客请上车,客车就要出发了!”

排队的人不算多,有一个人排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们大包小裹的,便问道:“看你们像是从外地来的?”

“是啊,回家过年,坐了一夜火车。”

“不对呀,去后围子的车第一趟天不亮就走了,就是为了接那趟火车的旅客,你们怎么没坐那趟,坐了第二趟呢?”

“有点别的事儿,耽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