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72章 祭奠1老劳模

三线情怀 第172章 祭奠1老劳模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风吹残叶寒蝉怯,雪打白花冢墓洁。

松翠碑凉声泪俱,竹黄影断痛哀绝。

跳珠点点飞天外,玄液滴滴入梦蝶。

把酒三杯天亦老,恩情万里断相约。

鹅毛大雪像撕碎的棉絮,没完没了地砸向大地。

安得志蜷缩在医院的病床上,剧烈的咳嗽震得铁架床 “吱呀” 作响,指缝间渗出的血沫染红了雪白的枕巾。

窗外,积雪早已没过膝盖,救护车的轮胎深陷雪中,刺耳的警笛声被风雪吞噬得一干二净。

“安工,您挺住!”

护士长握着他冰凉的手,泪水在护目镜后打转。

这位在三线建设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老工程师,此刻连呼吸都成了奢侈。

他的肺叶像被虫蛀的棉絮,每一次喘息都伴随着拉风箱般的声响。

大雪封路的第五天,厂领导们踩着没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医院。

口罩上结满白霜的宋东方,颤抖着展开红头文件:“经上级批准,授予安得志同志三线建设头等功臣称号!”

病床上的安得志微微睁开浑浊的双眼,干枯的手指动了动,似乎想触碰那份荣誉,却永远定格在半空。

工厂的文件上工整地写着:

安得志,生于旧社会,卒于建设新征程,享年 56 岁。

人们不会忘记,建厂初期,他背着测量仪攀爬陡峭的山崖;

家属区建设时,他在泥浆里指挥施工;

青年点落成前,他亲自搬着沉重的砖块往返于山间。

“为革命不怕年迈疾病绕,建三线何惧浑身筋骨断!”

他的豪言壮语,如今还回荡在三线的山谷间,却再也唤不回那个不知疲倦的身影。

平顶后山又添了一座新坟,石碑上的 “部级劳模” 字样,在风雪中闪着冷冽的光。

与此同时,于志歧正被牙痛折磨得坐立难安。

腮帮子肿得老高的他,颤抖着在纸上写下 “妹妹!灾?” 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程菊香心疼地给他敷上热毛巾,轻声安慰:“别瞎想,你妹妹们都是有福之人。”

可当道路疏通,消息传来 —— 大妹妹再度怀孕,二妹妹未婚先孕,于志歧只觉眼前一黑,直接住进了医院。

他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这都是何苦啊……”

寒风呼啸的傍晚,庞丙江踩着自行车,车筐里装着一沓黄纸,在雪地上留下歪歪扭扭的车辙。

平顶后山上,积雪覆盖的墓碑泛着冷光,他蹲在李文化的墓前,火柴擦出的火星在风中明灭:“爸,天冷了,买件厚实的棉衣吧。” 纸钱燃烧的青烟裹着灰烬,被风吹得七零八落,仿佛老人的叹息。

回到家,李建芬盯着他冻红的耳朵,语气带着质问:“到底去哪了?广场的人都看见你了!”

庞丙江支吾着道出实情,却换来妻子的眼泪:“我也是他女儿,为什么不让我去?”

他把妻子搂进怀里,轻声解释:“墓地阴气重,你身子弱……”

可李建芬整夜辗转难眠,梦里全是父亲的身影,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班,同事们的安慰声在耳边嗡嗡作响,却暖不了她的心。

这场大雪仿佛唤醒了人们心底的思念。

傍晚,通往平顶后山的小路上,陆陆续续出现提着竹篮的身影。

更多人在十字路口画个白圈,黄纸燃烧的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庞。

周山看着妈妈拿出皱巴巴的黄纸,学着水浒好汉的腔调打趣:“这纸比草纸还糙!”

妈妈轻轻拍了下他的头:“别瞎说,这是给你爷爷奶奶送钱的。”

在妈妈的指导下,周山用崭新的十元钞票在黄纸上仔细按压,每一下都带着疑惑:“这样就能当钱花?”

“地下的人就认这个。”

妈妈边说边把黄纸裁成四份,郑重地写上地址和姓名,“以后这活儿就交给你了。”

厂里关于烧纸的议论此起彼伏。

有人问严淑真为何没去,她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苦笑道:“等孩子平安出生再说吧。”

周山拉着李风顺追问:“魏得全收不到寒衣,会不会来找?”

李风顺挠着头,望着阴沉的天空:“谁知道呢,这事儿,说不清楚……”

夜幕降临,吴权家的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一家人围着火炉说笑,全然没有烧纸的打算。

而在三线厂的角落,佟铁山裹着厚厚的棉袄,怀里揣着纸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祖坟。

他小心翼翼地在坟前点燃黄纸,火苗映亮他布满皱纹的脸,火光照耀下,墓碑上祖先的名字仿佛也有了温度。

雪仍在下,风仍在刮,可这点点火光,却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夜,也慰藉着那些在另一个世界的灵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