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25章 撤退回旧巢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第25章 撤退回旧巢

作者:盛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7 00:28:00 来源:小说旗

攻下辽东重镇辽阳后,那位将大本营从赫图阿拉迁到了辽阳,并将此地更名为东京,随即展开大规模建设加固城防。

然而不过数月之前,他却又弃守刚刚建起的新都东京,把后金的都城从辽阳转移到规模仅及其一半的沈阳。

当年他定都沈阳时,身为探子的杜寒曾前去侦察。

当时给出的公开理由是沈阳地处交通要冲,无论是西进攻打大明、北伐蒙古还是南下争雄都非常便利。

当时的杜寒并未深究,而如今穿越而来的杜寒一眼便知其中必有虚假。

凡熟悉辽东地形之人皆明白,作为出征四向的战略要地,辽阳在地理位置上比沈阳更有优势,这也是明代在此设立辽**指挥使司的原因。

事实上真正促使放弃辽阳的是孙承宗推行的步步蚕食战略。

天启二年,六十高龄的孙承宗主动请缨督师辽东。

三年间,他稳扎稳打几乎收复了辽河以西所有失地,明军防线向前推进两百余里,深入辽东腹心。

右屯由此成为前沿阵地。

面对孙承宗的步步紧逼,他认为辽阳距离明军战线过近,时刻存在被明军攻克的危险,这才决意将都城北迁至沈阳。

一旦局势不妙,这里便于撤退回旧巢赫图阿拉。

结果看来,虽然孙承宗的方略存在一定缺陷,但就目前而言,成效颇为显着。

只是待其养精蓄锐恢复实力后,情形可能又有改变。

受益于充足的钱粮供应,宁远的重建工作成果斐然。

仅仅三年时间,昔日遭受严重破坏的城池不仅得到修复,还变得更加坚固。

街市上的各类小商铺昭示着宁远日益繁盛的景象。

哪怕是短暂的繁荣也算得上是一种繁荣。

这些店铺门口总是围满好奇围观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幼都在伸长脖子看杜寒一行人,发出阵阵欢呼。

原本就有些狭仄的街道,到了两边都是店铺时更是拥挤不堪。

“哎呀……”

一位年轻女子被身后人群一挤,站立不稳向前跌去,差点跪倒在杜寒马前,幸而杜寒眼疾手快抓住她的袖子才免于摔倒。

不过她那双尖巧的小脚恰好踩在杜寒脚背上,这位看上去娇弱无比的姑娘一脚下去竟让杜寒脚背隐隐作痛。

“多谢将军。”

这女子脸蛋涨得通红道谢一句,身后一个看似丫鬟的小姑娘从人群中挤出扶着这位小姐离开。

且说这位女子确实颇有几分姿色,作为一个男人,杜寒自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引得一旁的曹变蛟不住嬉笑。

“你笑什么笑!还不滚到一边去!”

见曹变蛟一脸坏笑的模样,杜寒心里早知这家伙所想。

曹变蛟闻听,更是笑得厉害起来:

“哈哈哈,怎么着,寒哥真是相中人家了?要不兄弟去探探口风,打听这是哪家千金?不论成婚与否,包在我身上帮寒哥搞到手!”

“滚!”

杜寒边骂边伸手打了曹变蛟一下。

曹变蛟边躲闪边故意踮起脚尖朝着那姑娘离开的方向张望,似存心取笑杜寒一般。

不过玩笑归玩笑,杜寒初到此地,至今还未碰到穿越者必定遭遇的美女佳人,心中多少有点遗憾。

倒是杨林青和王俏长得一副美人胚子,只可惜年龄太小,要想长大成人还得等上一些时日。

看样子穿越必备女主情节,好像对杜寒不太适用呢。

方才那位姑娘容貌确实清秀,可杜寒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他唯一记住的,便是那尖细的鞋尖——因为脚上的疼痛实在让人难忘。

要说这一下是否引发了杜寒什么特殊的念头,怕是早被踩没了。

他对这种所谓的审美观并无好感,也无法理解为何那些士大夫会对这种奇异之美如此推崇。

在一片欢庆的人潮中,众人已来到袁崇焕官衙门前,围观者在士兵的驱散下渐渐散去。

杜寒一到,门卫士兵连问都没问就匆匆进去通传了。

显然,守城小卒早已先一步到了衙署,大家也都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多时,一个身穿指挥佥事正四品武将服饰的年轻人缓步走出大门。

这人不过二十五六的模样,面皮白净无须,模样颇为俊朗。

瞧见杜寒后,年轻人加快步伐走上前来,左臂往后一背,右手微微虚抬了一下:

“哪位是杜寒?”

一听问话,杜寒向前跨出左腿,左手搭在膝盖处,右腿自然单膝下跪行礼:“卑职杜寒,拜见将军!”

依据《大明会典》的规定,在各指挥使司、卫所中通行的军礼即为此式,名曰“屈一膝”

曹变蛟等人紧跟其后施礼。

毕竟人家为正四品武官,按照大明军规向其致意乃是应当之事,此乃对方辖区,怎敢违背规章。

即便杜寒为一名穿越人士,但仍需入乡随俗。

按现代规矩该怎样就是怎样,断无因这点小事而获“不敬”

罪名的道理。

若实在不愿屈膝,则需时时穿戴重甲,抱拳即可完事。

但非战争时期,炎夏身着盔甲实属无谓之举。

不信的话,您可以试试大夏天用棉被裹身晒太阳的感觉。

“很好!好一位壮士!”

年轻人态度颇为和善热情,双手伸出把杜寒搀扶起来,“我是宁远中军旗鼓官徐敷奏,袁兵备大人正在堂内候驾,请诸位随我来。”

徐敷奏举止谦逊,并无傲慢之处,声音悦耳动听,却带有一丝柔和之意,颇似后世某类歌手。

只不过少了些刚强,略显柔媚。

用如今的话讲,稍微有点女性化。

与赞画相似,旗鼓官大致类似于后世的参谋一职,区别在于前者由文官担任,后者由武官担任。

相当于长官手下的两位文武助手。

能够出任这一职位之人,想必深得主官信任。

徐敷奏既已成为袁崇焕的中军旗鼓官,可见他必然是袁崇焕的得力之人。

眼看就要见到袁崇焕,杜寒心中突然生起期待。

对于这个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极欲了解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然而在徐敷奏引导下步入大堂时,却没有看到袁崇焕迎候的身影。

直抵大堂门口,仍旧不见袁崇焕出现。

“请稍待片刻,我前去通报。”

到了大堂口,徐敷奏说完进入内部,随后出来领着杜寒和曹变蛟进入堂内。

而王鹏与一众随从仍留在外面等待。

桌案后坐着一位官员,身穿正四品文官服装,约莫四十余岁的样子。

杜寒知晓此人正是袁崇焕无疑。

可能身形矮小的缘故,袁崇焕坐在那里,被案几挡住大半个身躯,看起来格外瘦削。

脸颊凹陷下去,颧骨显得尤其高,下巴留有一撮山羊胡子。

随即,杜寒快步上前,单膝跪地向着袁崇焕恭敬行礼:“卑职右屯部内丁千总杜寒,参见兵备大人!”

“杜寒,是你吗?据守门士卒所言,你自右屯带回八十五颗真正的敌方首级,可否有塘报为凭?”

袁崇焕的话语平和,并未透出多少欢欣之意,这使得杜寒心中稍显疑惑。

孙承宗担任辽东督师以来,虽双方争斗不断,但依杜寒了解,此战所斩获的首级之数乃是空前,理应让袁崇焕激动欣喜,可其态度却颇为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冷淡,至今亦未让二人起身。

“塘报在此,请大人过目。”

杜寒将塘报取出举于手中,徐敷奏接过交予袁崇焕。

袁崇焕并未立刻细阅,而是先把袖口轻抖,方才伸手将塘报展开审视。

“毙敌三百八十多人,斩杀八十五颗真奴首级,诚为一场大捷。”

袁崇焕眼看过塘报,唇角微扬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在袁崇焕这份镇定语气中,杜寒猛然了悟,想必袁崇焕早已得知此事,因此表现得如此波澜不惊。

提前撤离右屯的一日行程中的周通事究竟去了何处,金启倧未向杜寒透露过详情,料想袁崇焕是从他处获取消息,而金启倧为何指使周通事先离开,杜寒难以捉摸。

毕竟经接触判断,金启倧似乎没有隐瞒自己的理由。

当杜寒低头暗忖时,袁崇焕业已阅毕塘报,抬起右手虚抬示意:“你们可以起来了。”

“多谢大人!”

两人随即站起立于旁侧,待无命令落座不敢擅自行动。

“杜寒,我闻你在劝说金通判转移右屯粮草?你打算把这些物资运到哪里去呢?”

袁崇焕语气温严厉色,顿时杜寒明白了他对己冷漠态度之因——原是对此传言不满,似欲兴师问罪。

“回大人,卑职曾俘虏一名建奴,系黄台鸡的亲卫骑兵,从其口中审知老敌正探查右屯宁远一带防情,意欲大规模进军。”

杜寒神态坦然,将早与曹变蛟商妥的故事又重述一遍,“且右屯粮草皆暴露于荒野之上,该地防守力量薄弱仅有千余人,即便征义兵助守也难抗大军来袭,故卑职向金通判提议先将这些粮草分散转移。”

袁崇焕面露严肃,厉声喝道:“自从孙督师驻足辽东以来,建奴连连败退再不敢正面对我军挑战,何至于会主动攻城?屯粮于右屯,实乃孙督师亲自拟定方略,就你区区一名小百户官,怎可妄断军国重事?”

听到这话杜寒还想辩解几句,“大人……”

然而还未开口袁崇焕一拍桌案手指向杜寒:“金启倧昏聩,本官却不糊糊涂!若非看在这数十颗头功的面子上,必然治罪于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