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26章 如实上报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第26章 如实上报

作者:盛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7 00:28:00 来源:小说旗

“卑职领命,感谢大人宽恕!”

杜寒见状再不多言语,弯腰行礼致谢。

“话虽如此,你虽说建议欠佳,但出发点是顾虑大军安危,本官也不至于苛责到底,你的功绩我会如实上报朝廷,如何论赏由上面判定,眼下先退下歇息。

日后我自会另行考量再寻你!”

话语完毕,袁崇焕转身离去,其余随侍之人连忙躬身送别。

杜寒借此刻偷眼一看,才确认袁崇焕确实身材短小,约莫也就一米六上下模样。

杜寒突然记起关于袁崇焕的一则评价,据说出自明末知名人物张岱。

张岱提到袁崇焕“身材短小却精力充沛,形似猴子,性格极为急躁”

然而当杜寒真正见到袁崇焕时,却发现古人描述有些言过其实。

袁崇焕虽然个子不高,但面貌并不丑陋,仅仅是一张普通的脸而已。

杜寒感觉他的容貌倒与安南人有几分相似。

离开大堂之后,徐敷奏派人核验并确认了首级,并简单说了些鼓励话语便转身离去了,他手持黄台鸡的小骑弓率先离去。

“寒哥,就这么结束了?”

曹变蛟显然困惑不已,城内热烈欢迎与进入袁崇焕官署后的冷淡氛围形成了巨大反差,令人难以适应。

“你还有什么期待?方才袁兵备不是说了吗,功劳自然会向上汇报。

更何况如此众多的真奴首级,他岂会放弃上报的机会?放心便是。”

“也只能这样了。

这个袁蛮子确实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

曹变蛟苦笑着牵起战马,跟随杜寒走出了门。

众人共同朝驿馆前行,准备见上曹文诏一面。

徐敷奏在离开杜寒一众后抵达了后院,作为袁崇焕非常信赖的幕僚,袁崇焕到宁远任职未携带家属,所以他进出其住所较为随意。

“来看看这塘报吧!确实如同喻巡抚所言一般。”

袁崇焕正注视着塘报,看见徐敷奏进来即刻满脸欣喜地将塘报递给对方。

徐敷奏接过后认真浏览起来,至关键部分时不自觉朗读出口:“此役杀死建奴三百五十余名,收获八十五颗真正的奴首级……袁兵备!的确是大捷!”

“若是像塘报上记载的那样,这位杜寒也确实是位将才。”

袁崇焕接过徐敷奏交还的塘报,轻合后再慎重置于桌上,并轻轻拍了拍,接着拿起另一份塘报送予徐敷奏:“对于金启倧请求转移粮草这事儿,你有何看法?”

“兵备大人,属下同样认同金启jong之见。

不知您打算如何裁断呢?”

“哼!”

袁崇焕不满地冷哼一声,“金启倧不愿担责,在给山东布政使、辽东巡抚和我这边的塘报中有所表述,要非喻巡抚事先告知,我都毫不知情。”

袁崇焕没有立刻透露自己的思考,而徐敷奏也不敢追问细节,仅静静坐着等待他开口。

上午时分,辽东巡抚喻安性派从塔山来的信使通知了袁崇焕相关决定——金启jong提前派遣周通事向喻安性说明情况,并通报右屯取得战绩,同时将功劳部分划分予喻安性。

喻安性能担当辽东巡抚本身就属异类现象。

历来该职皆由较低品秩文官担任且并无兵权,军事事务隶属山东布政司管辖。

等到敌方占据辽东首府辽阳之后,辽东巡抚连固定驻点也失去踪影,在辽东各处辗转漂泊。

治下的居民如鸟兽四散逃离,使得辽东巡抚地位愈发黯淡无光。

这种情势之下,缺乏任何军权支持的辽东巡抚更谈何获得建立战功的机会,寄望由此升迁简直是奢望之事。

恰好在此时,金启jong派出的周同事接触到喻安性,顿时令喻安性心花怒放。

若能够分享这份丰功伟绩的一部分,自己晋升之路亦有望迈入新阶段。

要是协调得当甚至有机会逃离辽东这块是非漩涡之地。

于是,喻安性果断回应金启倧关于调配粮草的请求,二话不说便予以应允。

他自然清楚,袁崇焕同样有权决定右屯粮食的分配,而自己这一行为虽不算越权,却也可能让袁崇焕心生不满。

因此,喻安性特意派了信使将此事知会袁崇焕。

此举另有一番用意:若袁崇焕插手反对,至少喻安性能以曾经协助金启

为了避免辽东出现权力过度集中的情况,督师、总督和巡抚的职责多有交叉,形成了一种相互牵制的关系。

但这样的设置也带来了合作上的种种问题,内部的倾轧让局面变得复杂不堪。

孙承宗初到辽东时,他举荐了阎鸣泰担任辽东巡抚。

一开始两人关系尚佳,可在共同工作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小摩擦。

其实这种摩擦在所难免,不过阎鸣泰为人行事较真,他的应对方式并非寻求与孙承宗沟通化解矛盾,而是直接采取极端手段向朝廷递交辞呈。

他可能想通过这一招给孙承宗一点压力,但他显然低估了孙承宗的决心。

孙承宗一眼看穿其意图:好啊,你会写折子辞职施压?谁不会?随后孙承宗同样提交了一份辞呈,声明二人必须留一去一,这直接将一道单选题抛给了朝廷。

最终天启选择了信任孙承宗,安排阎鸣泰离职归隐。

接着担任辽东巡抚的是张凤翼。

未曾想到张凤翼性格偏于怯懦,面对无固定驻地办公的情况,当孙承宗提议前往宁远就职时,他却心生畏惧却又不敢明言自己胆怯,转而反对孙承宗的策略,并坚持主张全军退回山海关防线。

因为退回山海关曾由前任督师王在晋提出并有一定基础支持,故此张凤翼此番旧论再提后很快获得了不少人响应。

而在张凤翼阵营对面的,则仅有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副总兵茅元仪、宁远兵备袁崇焕、中军旗鼓官王则古、赞画鹿善继等少量人士鼎力相撑。

在此境地下,为避免更坏结果的发生,孙承宗无奈只能做出决定,指派袁崇焕驻守宁远以防万一,同时留任祖大寿、满桂以作辅助,其余部众则退回山海关。

这样,袁崇焕这才得以受命来到宁远任职。

其间徐敷奏作为幕僚随行,恰在此阶段因袁崇焕推荐而升任卫指挥佥事一职。

正当孙承宗殚精竭虑与辽东巡抚博弈时,他还尚未彻底摆平张凤翼间的纠葛,他又与辽东总督王象乾发生意见冲突。

早前孙承宗为对付建奴联合北方蒙古各部落,可蒙古谢虎部抵达后,竟至前屯实施抢掠行动。

当时参将赵率教丝毫不容这些行为,立即将参与掠夺之人捕获并斩杀四位。

然辽东总督王象乾对此不满,试图写信给兵部尚书董汉儒商议牺牲赵率教来换取蒙古部落谢虎部的安抚,此事被报知孙承宗,自是不会同意。

而且,让孙承宗更为恼火的是王象乾不事先征询他,独自先行赔付蒙古部落一千两银两。

孙承宗怒不可遏,即刻针对王象乾启动了弹劾流程要求上级部门主持公道,结果王象乾遭“病退”

撤职。

经历了几番人事波折之后,孙承宗清楚认识到,同一区域存在督师、总督和巡抚三个平行职位管理实属多余且严重妨碍工作协调。

因此,他向朝廷提议废止辽东总督之位。

不过该提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同。

权衡之下,孙承宗另提一个较为妥协性的请求——暂时停止委派新总督填补职位空缺,鉴于掣肘情况的确太显着。

这一次,朝廷认可了他的说法而暂未派人接管总督一职。

如此腾出精力后的孙承宗回头处理辽东巡抚张凤翼事务时,未再直接对其过强压制,而是在朝廷层面建议改辽东巡抚驻地于宁远城内。

既然你不能按我说的来做,那总得遵照朝廷旨意吧。

朝廷认为此项要求合情合理,随即批准了孙承宗的请求,这令他十分满意。

带着圣旨,孙承宗命张凤翼前往宁远赴任。

然而,张凤翼心中颇为不满:你孙承宗愿拼命自然无人阻拦,但为何偏偏要让我赴死?

既然你执意让我陷入险境,那我亦不会轻易放过你。

张凤翼虽然不擅领兵打仗,但在官场内斗中却颇有手段。

直接对抗孙承宗并非易事,他决定另辟蹊径,先拿孙承宗手下开刀。

于是,张凤翼广结同盟,纠集一批官员大力弹劾山海关总兵马世龙。

孙承宗一方当然反击,随着矛盾日益尖锐,局势愈发复杂,最终整个朝廷都被卷入其中。

张凤翼指控马世龙贪污受贿、杀人冒功,而孙承宗一方则指责张凤翼怯懦畏战、消极怠工。

辽东本已初步稳定的局面再度停滞。

大家各怀心思,整日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最后,孙承宗实在难以忍受,愤怒之下撰写了洋洋洒洒的奏章表达立场。

在这篇长文中,孙承宗将张凤翼及其同伙批驳得体无完肤,并直指他们为临阵脱逃之徒。

他更是宣称,自己虽不敢谈论百年大计,但也敢展望五年的局势变化,若所言有误,可处决孙承宗以平天下人心。

这份奏疏成功把张凤翼钉在了贪生怕死的耻辱柱上公开展示,张凤翼最终被迫以居丧为由暂时归隐。

表面上,孙承宗赢得一回合胜利,实则招惹了东林党全体。

因站在张凤翼一边的大都是东林党人士,如此一来,东林党等同被定义为一群胆小鬼。

很快,报复接踵而至。

你孙承宗不是驱逐辽东总督王象乾吗?我们便再推选一个继任者。

东林党立即上书天启皇帝,提议派遣党人吴用出任辽东总督。

洞悉东林党图谋的孙承宗立刻递交辞呈作为回应。

此时辽东战场局势紧张,天启帝无奈只能温和安抚,并未采纳东林党的建议。

张凤翼离任后,喻安性担任辽东巡抚,短短数日辽东已是三易其巡抚之职。

好在喻安性并不怯懦,未选择滞留山海关求安逸,而是奔赴塔山堡实地履责。

至此,孙承宗方能真正站稳脚跟,着手推行收复辽东的战略部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