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83章 成立基层办事员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83章 成立基层办事员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一、选苗(开篇场景)

平安县独立团团部的老槐树下,李云龙正用马鞭抽打着磨盘,鞭梢在青石上抽出道道白痕。\"一百个?你当老子是开杂货铺的?\"他瞪着陈长安,胡子茬上还沾着昨夜的炒面渣,\"识字的兵全团凑不出十个!\"

陈长安没接话,从文件包里抽出一张名单。纸页在晨风中哗啦作响,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圈像散落的火星。\"这是各连指导员推荐的苗子,\"他指着某个被圈了三次的名字,\"比如这个王有田,参军前在药铺当学徒,能认八百个字。\"

\"那小子?\"李云龙突然咧嘴笑了,\"上次端炮楼,他装鬼子医官混进去,把伪军营长唬得一愣一愣的!\"马鞭突然指向院墙外——十几个战士正围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那人手里捧着本破旧的《本草纲目》,脚边晒着刚采的草药。

马蹄声由远及近。陈旅长勒住缰绳时,马鞍上挂着的布袋里露出算盘的一角。\"人我带来了,\"他翻身下马,布袋里哗啦作响,\"抗大分校的三十七个'秀才',外加......\"突然压低声音,\"五个改造好的保长。\"

李云龙的马鞭僵在半空。陈长安注意到,旅长说\"保长\"时,那个叫王有田的小战士悄悄攥紧了手中的药书。

二、淬火(训练场景)

临时教室设在关帝庙里。褪色的幔帐下,一百零八个年轻人挤在长条板凳上,有人膝盖上摊着账本,有人腰间别着驳壳枪。陈长安刚在黑板上写下\"合理负担\"四个字,后排就传来鼾声——是个额角带疤的机枪手。

\"醒醒!\"王有田捅了捅同伴,\"该学打算盘了!\" 机枪手揉着眼睛嘟囔:\"老子会算这个就行......\"拍了拍怀里的轻机枪。

门帘突然被掀开。李云龙拎着个五花大绑的汉子闯进来,像扔麻袋似的把人掼在讲台上。\"现场教学!\"他踹了俘虏一脚,\"这王八蛋是赵家沟的维持会会计,今天教教你们怎么查假账!\"

陈长安看见:

戴眼镜的抗大学生立刻掏出笔记本;

机枪手悄悄把枪口对准俘虏的后背;

那个当过保长的学员却缩了缩身子,把算盘往袖子里藏了藏。

\"看好了!\"陈长安翻开账本,手指点住某处墨迹,\"鬼子收粮每亩三斗,他记五斗。\"又翻到一页,\"这笔'鞋袜费',实际是给姘头买银镯子的钱。\"俘虏突然剧烈颤抖起来。

\"首长......\"王有田突然举手,\"能不能用这个法子查药铺的账?我爹当年......\" \"能。\"陈长安把账本塞给他,\"但记住,我们是去救人的,不是当账房先生。\"

庙外传来急促的哨音。李云龙一把扯起俘虏:\"下课!有情况!\"临走前却回头吼了嗓子,\"明早操练前,每人交一份《假如我是村长》!\"

三、扎根(工作实践)

赵家祠堂的戏台上,王有田正给老乡们讲解减租减息政策。他左手举着政策手册,右手捏着根银针——刚给张大娘扎完治腰疼的穴位。台下坐着裹小脚的老太太、叼旱烟的老汉,还有几个探头探脑的半大孩子。

\"二五减租就是说......\"王有田突然卡壳了。他看见人群最后排站着个穿长衫的中年人,那是赵家米行的账房先生,正阴着脸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就是说一百斤粮少交二十五斤!\"机枪手突然跳上台,枪托往地上一杵,\"谁要是敢多收......\"他哗啦拉开枪栓,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当晚的总结会上,陈长安用铅笔敲着记录本:\"今天有两起违规:李二牛恐吓群众,王有田回避斗争。\"他翻开下一页,\"但也有人做得好——前保长老周调解了王、李两家的宅基地纠纷,用的还是《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油灯突然爆了个灯花。陈长安抬头,看见老周正用袖子擦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红得厉害。\"首长,我......\"这个曾经帮着鬼子收粮的胖子哽咽着,\"今天那两家孩子,喊我'周叔'......\"

院墙外突然传来嘈杂声。哨兵冲进来报告:\"西村地主赵阎王带着家丁闹事,说我们的人挑拨佃户!\"

四、风暴(冲突升级)

火把将打谷场照得通明。赵阎王拄着文明棍,身后二十多个家丁举着梭镖。陈长安注意到,老头子的绸褂子下隐约露出枪套的轮廓。

\"陈特派员!\"赵阎王拱手作揖,声音却像刀刮铁锅,\"老朽按祖制收租,何来'剥削'一说?\"他突然从袖中抖出张发黄的纸,\"这地契可是乾隆年间的!\"

人群骚动起来。有些佃户开始往后退,有个老太太甚至跪下磕头。陈长安刚要开口,王有田突然挤到前面:\"赵老爷!您家三少爷在北平念医科,去年写信说要'悬壶济世'......\"他举起那本《本草纲目》,\"可您收的租子,害得多少人家孩子没药吃?\"

赵阎王的文明棍突然扬起。家丁们哗地散开,梭镖在火光中闪着寒光。陈长安的手按在枪套上,却看见老周颤巍巍地站了出来。

\"赵东家......\"前保长的声音像风中残烛,\"民国二十六年发大水,您打开粮仓时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账本,\"可现在粮仓里的老鼠,都比佃户家的孩子吃得饱啊!\"

账本在人群中传阅。有识字的大声念出来:\"'三月廿八,收李寡妇抵债幼女一名,折粮六斗'......\"念着念着声音就变了调。

赵阎王的脸色越来越青。突然,他猛地拔出手枪——却听见\"咔嚓\"一声脆响。机枪手的枪口顶住了他太阳穴:\"老子现在就能毙了你,按《惩治汉奸条例》第二条!\"

\"放下枪。\"陈长安按住机枪手的肩膀,\"带乡亲们去粮仓——按《边区减租减息条例》第四章,现场分粮!\"

五、抽穗(章节结尾)

分粮持续到后半夜。陈长安坐在祠堂门槛上,看着王有田给孩子们发窝头。小战士的白毛巾已经成了灰毛巾,却还在给咳嗽的老汉拍背。

\"首长......\"老周蹲过来,递上个粗瓷碗,\"赵家地窖里找到的。\"碗里是发霉的契约,泡在煤油里还没点燃。

陈长安接过碗,突然听见歌声。打谷场上,分了粮的佃户们正跟着抗大学生学唱《团结就是力量》。调子起得七零八落,却比鲁艺合唱团更有生气。

机枪手满头大汗地挤过来:\"报告!赵阎王押送团部途中企图逃跑,被我......\" \"知道了。\"陈长安打断他,\"写份检讨,明天开始跟老周学调解纠纷。\"

月光下,他翻开通讯员刚送来的花名册。一百零八个名字后面,已经密密麻麻记满了工作日志:\"调解纠纷47起组织识字班12个查出黑地800亩\"......墨迹未干的最新一条是:\"王有田小组发展农会会员33人\"。

远处山梁上,早起的老乡已经开始往地里送粪。陈长安想起李云龙昨晚的醉话:\"老子带兵打仗十几年,头回见着拿算盘比拿枪还管用的......\"

第一缕晨光照在祠堂的匾额上,\"耕读传家\"四个鎏金大字正在褪色。而门槛旁的石缝里,不知谁种下的南瓜苗,已经蹿出了两片新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