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82章 延圣地的决策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82章 延圣地的决策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一、春雷(开篇场景)

1941年的延安,三月的风依然带着刺骨的寒意。陈长安裹紧打着补丁的棉袄,站在杨家岭大礼堂外的老槐树下。这棵百年老树的枝干上还留着去年日军轰炸时的弹痕,此刻却在春风中抽出嫩绿的新芽。

\"陈干事!\"警卫员小跑过来,布鞋在黄土路上扬起细碎的烟尘,\"都到齐了,就等您了。\"

陈长安点点头,下意识摸了摸怀里那份文件。粗糙的麻纸边缘已经被他摩挲得起了毛边,这是他在马背上修改了十七遍的《敌后城市接管与干部培养计划》。远处传来骡马的嘶鸣声,一支运输队正沿着延河缓缓前行,驮着从山西前线运回的伤员。

\"等等。\"陈长安突然叫住警卫员,从口袋里掏出半截铅笔,在文件最后一页添了几行字。那是昨晚和敌工部老赵谈话时想到的新点子——关于如何甄别和使用伪政权中的技术人员。

礼堂门口,两个小战士正在修理松动的门板。陈长安注意到其中一人腰间别着的不是手榴弹,而是一套木工工具。

\"报告首长!\"娃娃脸的小战士慌忙立正,手里的刨刀差点掉落,\"我、我是抗大四期学员王振亚!\"

陈长安帮他接住工具,发现刨刀柄上刻着\"燕京大学\"四个小字。\"大学生?\" \"现在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少年挺起胸膛,棉军装下凸出的肋骨清晰可见。

礼堂内突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争论声。陈长安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二、沸腾的会场(军事会议)

浓重的烟草味扑面而来。三十多名干部围着长条木桌就座,桌上的搪瓷缸里飘着劣质茶叶的碎末。陈长安猫着腰溜到后排,发现李云龙正用刺刀在桌底刻字——\"李团长大战平安县\"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迹旁边,还画了面小旗子。

\"老陈!\"李云龙一把拽他坐下,胡子拉碴的脸凑过来,\"听说你要搞大动作?\"他粗糙的手指戳向陈长安怀里的文件,\"就这玩意儿?\"

\"......日军推行'囚笼政策',我们的根据地正在被分割蚕食!\"

\"必须打破这条封锁线!\"

\"我反对冒进!,没有稳固的群众基础,军事胜利只会是昙花一现!\"

争论声越来越激烈。陈长安的钢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时不时抬头看一眼争吵的干部们。

\"同志们!,听听基层同志的意见。陈长安同志,你来说说。\"

三、火种

陈长安站起来时,膝盖撞到了桌腿。他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自己身上,像无数盏探照灯。文件被汗水浸湿的掌心粘住了一页,他不得不小心地揭开。

\"《敌后城市接管与干部培养计划》,核心是'武装工作队'模式......\"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礼堂里显得异常清晰,\"每收复一个地区,立即派驻三支队伍:武装工作队、政权建设队、群众宣传队。\"

他翻开第二页,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的图表已经晕染开:\"以涉县试点为例,接管后三天内必须完成五件事:

一、公审汉奸;

二、分配敌伪财产;

三、组建民兵;

四、恢复集市;

五、开办冬学。\"

会场角落里突然传来冷笑:\"纸上谈兵!\"晋绥军联络官赵承绶捋着山羊胡,\"没有枪杆子,你那些花架子......\"

\"请看这个。\"陈长安从文件袋抽出一张照片,\"这是涉县接管第七天,老乡们自发护送的粮队。\"照片上,白发老汉手持红缨枪站在粮仓前,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火把。

接过照片,突然瞪大眼睛:\"这老汉......\" \"对,就是您当年在平江起义时救过的货郎张。\"陈长安又抽出一页纸,\"这是他儿子写的《公粮歌》,现在全县老乡都会唱。\"

“八路军粮一斤半,鬼子来了全抢光....,你打算怎么培养干部?\"

\"目前有三十七名知识青年在接受培训,但还远远不够......\"

\"太慢,敌人不会给我们时间。\"

陈长安感觉后背已经湿透。他翻开计划书最后一章:\"其实......有个应急办法。\"手指点在那行加粗的字迹上——《旧政权人员甄别使用办法》。

四、惊雷

会场顿时炸开了锅。 \"让保甲长管我们的根据地?!\" \"这是阶级投降主义!\"

陈长安站着没动。他捡起被撞落的文件,轻轻掸去上面的尘土。这个动作莫名让他想起父亲——那个在长沙大火中为抢救学校账本而丧生的老会计。

\"都安静!\"李云龙突然踹翻凳子,\"老子在涉县亲眼见过!那个被迫当保长的前私塾先生,现在带着学生帮咱们搞土改!\"他扯开衣领,露出脖颈处的伤疤,\"这枪眼是伪军打的,可给我带路端炮楼的就是他学生!\"

\"陈长安同志,你的干部培训班,规模扩大五倍。三个月?我给你三十天。\"粉笔头在空中划出弧线,\"第一期毕业生,要赶上夏季反扫荡!\"

陈长安眼前突然浮现出那个燕京大学的学生兵。他想说教材不够,想说教师紧缺,却在抬头时看见破旧棉衣袖口露出的手腕——那上面有道狰狞的伤疤,是湘江战役留下的。

\"保证完成任务!\"他听见自己说。

五、星火

散会时已是深夜。陈长安站在崖畔,远眺着延安零星的灯火。山下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那是被服厂的女工们在连夜赶制夏装。

\"给。\"李云龙递来一个粗瓷碗,地瓜烧的烈味扑面而来,\"你那计划书上沾的什么?\"他指着文件角上的暗红痕迹。

陈长安没回答。他想起半个月前那个雨夜,护送文件的三个学生兵在滹沱河遭遇日军巡逻队。十八岁的张明远把文件塞进石缝,自己引开敌人时中的那枪。血浸透了包文件的油布,怎么洗都留痕迹。

\"老陈,\"李云龙突然正经起来,\"你说......等抗战胜利了,咱们这些拿枪的该怎么办?\"

山风掠过崖边的野枣树,陈长安想起文件里夹着的那份名单。四十一个名字中,九个已经用红笔框了起来。他仰头灌下烈酒,喉头火辣辣地疼。

\"会有人接替我们。\"他指着远处后勤部的灯火,那个学生兵正在灯下修理桌椅,\"拿枪的手,迟早要学着拿笔。\"

第一颗晨星亮起来的时候,他们听见山脚下传来读书声——那是鲁艺学员在晨读。声音断断续续地飘上来,念的是《新xxx论》的段落。

李云龙突然笑了:\"得,又一批'火种'。\"他晃晃酒壶,\"敬火种。\"

陈长安举起碗。酒液在晨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像极了张明远牺牲前最后看见的那抹朝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