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68章 流动的钢铁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68章 流动的钢铁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五门!少一门免谈!\"

李云龙的大嗓门震得指挥部窗棂嗡嗡作响。他叉着腰站在桌前,粗糙的手指重重戳着那张物资调拨单,仿佛要在纸上戳出个洞来。

政委推了推眼镜,无奈地说:\"老李,三门是总部定的标准。三十里铁轨换三门迫击炮,各团都这样......\"

\"放屁!\"李云龙一挥手,\"丁伟上个月拆了二十里就换了三门!老子多拆了十里,凭啥不能多要两门?\"

陈长安坐在角落,强忍着没笑出声。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物资分配会议,没想到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李云龙式讨价还价\"。这个满脸风霜的团长像个市集上的精明商贩,为每一门炮、每一箱弹药据理力争。

\"那不一样。\"政委耐心解释,\"丁伟拆的是正太铁路主干线,铁轨质量好。你拆的是支线......\"

\"屁的质量!\"李云龙从兜里掏出块黑乎乎的金属拍在桌上,\"看看这钢口!比丁伟那批强多了!陈技术员,你给评评理!\"

突然被点名的陈长安一愣,在众人注视下走到桌前。他拿起那块金属——是块铁轨断面,断面呈现出细密的结晶纹路。用手指轻弹,发出清脆的金属音。

\"确实......质量很好。\"陈长安实话实说,\"含碳量适中,硫磷杂质少,是上好的枪管材料。\"

李云龙得意地昂起头:\"听见没?专家都说好!五门,少一门我立马带人把铁轨再铺回去!\"

政委和陈长安交换了个眼神。这当然是李云龙的虚张声势——那些铁轨现在恐怕已经进了炼钢炉,变成红彤彤的铁水了。

\"四门。\"政委妥协道,\"外加五十发炮弹。这是底线了。\"

李云龙的小眼睛滴溜溜转了两圈,突然咧嘴一笑:\"成交!不过炮弹得八十发,我那新编的炮班手生,得多练练。\"

就这样,独立团用三十里铁轨换来了四门迫击炮和八十发炮弹。签字画押时,李云龙笑得像个刚捡了金元宝的土财主,哪还有半点团长的威严。

\"陈技术员,下回有好东西,直接来找我老李!\"临走时,他神秘兮兮地凑到陈长安耳边说,\"我那还藏着几台鬼子发电机,比铁轨金贵多了......\"

陈长安望着李云龙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这个看似粗鲁的团长其实精明得很,他清楚知道每种物资的真实价值,更懂得如何最大化利用这些资源。

\"别被他唬住了。\"政委笑着拍拍陈长安的肩膀,\"李云龙这厮,砍价时喊得震天响,真打鬼子时从不含糊。今晚你就能听到他的'谢礼'了。\"

月黑风高夜,正太铁路平山段。

十几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摸到铁轨旁,领头的打了个手势,众人立刻分散开来。没有交谈,没有多余动作,每个人都像演练过千百次一样熟练。

铁镐撬起道钉的声响被呼啸的山风完美掩盖。很快,一段铁轨的一端被卸下固定,几个壮汉用粗木杠一撬,整段铁轨就像被抽掉骨头的蛇,软绵绵地从枕木上脱离。

\"快!\"领头的低声催促,\"再拆五百米就够数了!\"

远处突然传来火车的汽笛声,所有人立刻趴下隐蔽。探照灯的光柱扫过铁路线,在距离拆轨点不到两百米处掠过,竟没发现任何异常。

火车轰隆驶过,带起的风扑在战士们脸上。等最后一节车厢远去,他们又像地鼠般钻出来,继续拆卸作业。

这不是李云龙的独立团,而是丁伟的新二团。自从总部推出\"铁轨换武器\"的政策,各主力团都组建了专门的\"拆轨队\",在夜色掩护下疯狂拆卸日军铁路线。

\"团长,够三十米了。\"参谋长小声报告,\"要不要......\"

\"再拆二十米。\"丁伟蹲在路基下,眼睛盯着远处的炮楼,\"李云龙那小子换了四门炮,老子不能比他少。\"

战士们手脚麻利地继续作业。被拆下的铁轨很快被抬上独轮车,由等候多时的民兵运输队运往根据地。这些铁轨会被切割成小段,用骡马驮运,最后集中到几个秘密炼钢点。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丁伟终于下令收工。这一夜,新二团拆了近两里铁轨,足够换五门迫击炮了。

\"告诉老乡们,今晚拆李家洼那段。\"丁伟拍拍身上的土,\"那边铁轨枕木都是新的,陈技术员说含锰量高,炼出来的钢更韧。\"

参谋长记下指示,又补充道:\"李家洼离鬼子炮楼太近,要不要先......\"

\"不用。\"丁伟咧嘴一笑,\"李云龙今晚请他们吃炮弹,明天鬼子没空管铁路的事。\"

佐藤大尉狠狠地将战刀插进土里,刀身因用力过猛而微微颤动。他面前的路基上空空如也,本该铺设铁轨的地方只剩下光秃秃的枕木,像一排被拔光牙齿的牙龈。

\"八嘎!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了!\"佐藤怒吼道,脸上的刀疤因愤怒而涨得通红,\"整整三里铁轨,就这么消失了!\"

身后的士兵们噤若寒蝉。铁路守备队最近压力巨大,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连发三道训令,要求确保正太铁路畅通无阻。可现在,他们连铁轨都保不住。

\"报告!\"一个军曹小跑过来,\"发现搬运痕迹,支那人用的是独轮车,往山区方向去了。\"

佐藤拔出战刀,指向远处的村庄:\"搜!挨家挨户地搜!肯定藏在村里!\"

两个小时后,士兵们垂头丧气地回来报告:没有发现任何铁轨的踪迹。倒是在几个农户家里搜出了几段铁轨切割成的小块,但加起来还不到一米长。

\"愚蠢!\"佐藤气得浑身发抖,\"他们肯定有秘密冶炼点!去查,最近哪里有异常的烟雾!\"

军曹为难地说:\"阁下,山区农户家家都有铁匠炉,烟雾根本无法分辨......\"

佐藤突然冷静下来,眯起眼睛:\"上次抓到的土八路怎么说?\"

\"他说...说铁轨都变成枪了。\"军曹结结巴巴地报告,\"卑职以为他在胡说......\"

\"枪?\"佐藤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就凭那些土八路?用铁轨造枪?\"他轻蔑地摇摇头,\"帝国最先进的兵工厂都需要精密机床加工枪管,他们拿什么造?石头和木棍吗?\"

军曹不敢反驳,但心里隐约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最近几次扫荡中,八路军的火力明显增强了,不仅出现了自制的手榴弹,甚至还有了仿制的迫击炮......

\"加强铁路巡逻。\"佐藤收刀入鞘,\"特别是夜间,每公里安排一个岗哨。再发现铁轨丢失,全体切腹谢罪!\"

炼钢炉喷吐着炽热的火焰,将山洞映照得如同白昼。陈长安戴着自制的石棉手套,用长铁钩调整着炉内的坩埚位置。炉温已经升到1300度,铁轨碎片在坩埚中慢慢融化成橘红色的液体。

\"再加点石灰石。\"陈长安对助手喊道,\"硫含量还是偏高!\"

王铁山在一旁监督着浇铸工序。融化的钢水被倒入预热的模具中,形成粗制的枪管毛坯。这些毛坯经过初步冷却后,会被送到隔壁山洞进行精加工。

\"第七炉了。\"王铁山擦了把汗,黑乎乎的脸上只留下两道白印子,\"这批钢水成色不错,气泡少。\"

陈长安点点头,摘下手套检查刚冷却的毛坯。断口呈现均匀的灰白色,质地细腻,没有明显的杂质或气孔。比起之前用废旧铁器炼的钢,这批用铁轨炼制的钢材质量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含碳量0.3%左右,正好做枪管。\"陈长安满意地说,\"锰含量也比预期高,抗疲劳性能会更好。\"

王铁山听不懂这些术语,但他知道这批枪管肯定更耐用。上个月测试的第一批铁轨步枪,连续射击一百发都没出现膛线磨损,比用铁锅炼的强多了。

\"陈工!\"一个通信员匆匆跑来,\"李团长的'谢礼'到了!\"

陈长安跟着通信员走出山洞,只见空地上摆着四门崭新的迫击炮,旁边是几箱炮弹。更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两台汽油发动机和几箱工具。

\"李团长说,这是额外送的。\"通信员敬了个礼,\"昨晚他们用这批炮端掉了平山炮楼,缴获了不少好东西。\"

陈长安抚摸着迫击炮冰凉的炮管,心中感慨万千。这些武器是用铁轨换来的,而铁轨又将被制成更多武器,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日本人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用来掠夺中国资源的铁路,正变成抗日武装的武器来源。

\"告诉李团长,下批步枪优先供应独立团。\"陈长安对通信员说,\"另外,发动机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正准备扩建机床车间。\"

通信员刚走,又有人来报:丁伟团长的新二团昨晚拆了近三里铁轨,现在正往这边运送。陈长安赶紧组织人手准备接收。按照现在的炼钢速度,这批铁轨三天后就能变成枪管,一周内组装成步枪。

\"咱们这是把鬼子的血管接自己身上了。\"王铁山咧着嘴笑道,\"他们铺多少,咱拆多少,最后都变成打他们的子弹!\"

太原,日军第一军司令部。

筱冢义男中将面色阴沉地听着汇报,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参谋们大气都不敢出,会议室里只有那个倒霉的铁道部队参谋颤抖的声音。

\"...本月累计丢失铁轨十二公里,主要集中在正太线和平汉线支线...虽然及时修复,但运输效率下降了30%...\"

\"原因?\"筱冢义男冷冷地问。

参谋咽了口唾沫:\"初步判断是八路军有组织的破坏活动...他们似乎特别针对含锰量高的区段...\"

\"我不是问这个。\"筱冢义男突然提高音量,\"我是问,为什么抓不到人?为什么阻止不了?\"

参谋额头渗出冷汗:\"八路军行动诡秘,多在夜间作业...当地村民也参与掩护...我们增派了巡逻队,但铁路线太长...\"

\"愚蠢!\"筱冢义男猛地拍桌,\"铁轨不会自己长腿跑掉!那么多钢铁,他们肯定有集散地和加工点!给我查!\"

\"嗨依!\"参谋立正低头,\"航空侦察发现山区有几处可疑烟雾,可能是冶炼点...但...\"

\"但什么?\"

\"但规模太小,不像是能处理大量铁轨的样子...\"

筱冢义男走到墙上的地图前,凝视着标注铁轨丢失地点的红色标记。这些标记像瘟疫般沿着铁路线蔓延,而且越来越密集。更令他不安的是,最近几次交火中,八路军的装备明显改善了,甚至出现了制式统一的步枪。

一个可怕的猜想在他心中形成:难道八路军真的在用铁轨制造武器?但这怎么可能?没有现代工业基础,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靠什么完成这种转化?

\"通知特高课。\"他转身命令,\"派专业人员潜入调查,重点查找可能的兵工厂。另外,从满洲调两个铁道警备大队来,我要在铁路沿线每五百米设一个岗哨!\"

参谋们纷纷记录命令,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在绵延上千公里的铁路线上,这点兵力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八路军从来神出鬼没,等发现铁轨被盗时,那些钢铁恐怕早已变成了指向皇军的枪口...

兵工厂的装配线上,二十支崭新的步枪整齐排列,等待最后检验。赵大锤带着他的徒弟们正用游标卡尺逐一测量关键尺寸,合格的盖上蓝印,不合格的打回返工。

陈长安检查着刚下线的成品,满意地点点头。这批用铁轨钢制造的步枪质量稳定,精度测试全部达标。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月产量已经突破一百支,是三个月前的五倍。

\"陈工,你看这个。\"王铁山神秘兮兮地把他拉到一旁,从怀里掏出个布包。

陈长安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块乌黑发亮的金属,比铁轨钢沉重得多。

\"钨钢?\"陈长安惊讶地问,\"哪来的?\"

\"老李送来的。\"王铁山压低声音,\"说是从鬼子矿山搞到的,问咱们能不能做炮管用。\"

陈长安心头一跳。钨钢是制造火炮的关键材料,耐高温、抗磨损,如果能稳定获取,根据地就能尝试生产迫击炮甚至山炮了!

\"告诉李团长,有多少要多少!\"他兴奋地说,\"下次可以用这个直接换炮!\"

王铁山嘿嘿一笑:\"那老小子精着呢,说钨矿比铁轨金贵十倍,得用重炮换...\"

两人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喧哗声。走出去一看,原来是丁伟团长亲自押送铁轨来了,十几辆大车上堆满了切割整齐的铁轨段,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陈技术员!\"丁伟老远就招手,\"这回可是上等货!平汉线主干道的铁轨,德国进口的!\"

陈长安迎上去,检查着铁轨上的铭文。果然是克虏伯钢铁厂的标志,这种高品质钢含硫磷极低,是制造枪管的绝佳材料。

\"丁团长,这批能换六门迫击炮。\"陈长安爽快地说。

丁伟却摇摇头:\"这回不要炮。\"他凑近低声道,\"我想要能打炮楼的那种直射炮,老李说你们在试验...\"

陈长安会意,这是指他们仿制的37毫米平射炮。这种武器对固定工事特别有效,但生产工艺复杂,目前只试制了两门。

\"得加价。\"陈长安学着李云龙的口气说,\"至少再加两里铁轨。\"

丁伟大笑:\"成交!不过得等下周,我得先去拆够数!\"

看着丁伟风风火火离去的背影,陈长安突然意识到:这个\"铁轨换武器\"的计划已经超出了简单的物资交换,它正在改变整个根据地的作战方式。部队不再被动等待分配武器,而是主动出击获取资源,再换取最需要的装备。这种良性循环,正是抗日武装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下来的关键。

夕阳西下,运铁轨的车队缓缓驶离,而另一支队伍正从相反方向开来——那是领取新武器的部队代表。在这流动的钢铁中,陈长安看到了抗战必胜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