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69章 煤铁之盟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69章 煤铁之盟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陈长安用绒布轻轻擦拭着那把锃亮的手枪,每一个零件都泛着幽蓝的光泽。这不是普通的武器,而是一件\"展品\"——专门为今天的特殊客人准备的。

\"真要给他们看这个?\"王铁山蹲在旁边,眉头皱成个\"川\"字,\"这可是咱们最好的手艺,万一被学去......\"

\"就是要让他们看。\"陈长安将最后一个零件组装到位,扳机发出清脆的\"咔嗒\"声,\"不看点真东西,阎老西怎么舍得拿钨矿来换?\"

山洞外传来马蹄声和嘈杂的人声。陈长安深吸一口气,将手枪放进铺着红绸的木盒里。今天这场会面非同小可——晋绥军派来了以军工署总工程师郑国栋为首的代表团,名义上是\"交流经验\",实则是评估八路军的军工实力,为阎锡山的\"武器换资源\"计划提供依据。

\"记住,\"政委昨晚特意叮嘱,\"既要展示实力,又不能泄露核心机密。阎锡山可是出了名的'技术扒手'。\"

陈长安整理了下洗得发白的军装,大步走向洞口。阳光刺得他眯起眼,只见十几匹高头大马停在空地上,为首的是一位穿着考究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正被李云龙等人簇拥着走来。

\"这位就是我们的军工专家陈长安同志。\"政委介绍道,\"兵工厂的技术工作都由他负责。\"

郑国栋上下打量着陈长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这个在晋绥军高层口中\"神乎其技\"的八路工程师,竟是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手上连个老茧都没有,更像是个教书先生。

\"久仰陈工程师大名。\"郑国栋拱手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听说贵部自制的步枪已经不输汉阳造?\"

陈长安微微一笑:\"郑总工过奖了,我们不过是土法上马,勉强能用而已。请随我来,带您看看我们的'土作坊'。\"

郑国栋的眼镜片上反射着炼钢炉的火焰,脸上的惊讶越来越掩饰不住。这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土作坊\",竟然拥有完整的冶炼、锻造、机加工生产线!虽然设备简陋,但工艺流程井然有序,工人们操作熟练,完全不亚于太原兵工署的正规军工厂。

\"这是......\"郑国栋停在一台奇怪的机床前,机器正在切削枪管膛线,但与传统拉线机不同,这把刀具是旋转着前进的。

\"简易旋风铣。\"陈长安解释道,\"传统拉线法一天只能加工三根枪管,这个工艺一小时就能完成一根。\"

郑国栋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刀具的运动轨迹。作为留德归来的军工专家,他一眼就看出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用连续旋转切削代替直线拉削,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更惊人的是,八路军竟然在缺乏精密机床的条件下,用卡车发动机和自制的齿轮箱实现了这种加工方式!

\"陈工程师,\"郑国栋的声音有些发颤,\"这种工艺是你们独创的?\"

\"算是因地制宜的改良吧。\"陈长安轻描淡写地说,故意忽略了这个技术实际上来自他穿越前的知识储备。

参观团来到组装区,只见工人们正在将各种零件组装成完整的步枪。郑国栋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不同工人组装的步枪似乎有些差异,有的枪管较长,有的较短,甚至枪机结构也不尽相同。

\"这是......\"

\"模块化设计。\"陈长安拿起一支刚组装好的步枪,轻轻一拧就卸下了枪管,\"同一种枪机可以适配不同口径和长度的枪管,根据作战需要快速更换。\"

他演示着如何在一分钟内将一支标准步枪改装成短管卡宾枪,又展示了如何更换枪机组件以发射不同口径的弹药。郑国栋的眼睛越瞪越大,这种设计理念在欧洲都算前沿,八路军竟然已经投入实战应用!

\"不可思议......\"郑国栋喃喃自语,\"阎长官要是知道......\"

陈长安与政委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晋绥军认识到八路军的军工技术价值,但又摸不透全部底细。

\"郑总工,这边请。\"陈长安引导参观团走向最后一个区域,\"有些小玩意儿,想请您指点一二。\"

谈判桌上的气氛比预想的还要紧张。晋绥军代表团团长、阎锡山的心腹爱将楚溪春板着脸,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桌面。

\"每月三十吨无烟煤,已经是阎长官格外开恩了。\"他冷冷地说,\"按这个价码,贵部至少得提供两百支步枪,外加五门迫击炮。\"

李云龙一听就炸了:\"放屁!三十吨煤就想换这么多武器?你当老子是开善堂的?\"

政委按住李云龙,不慌不忙地说:\"楚师长,您也看到了我们的生产工艺。一支铁驴步枪的成本相当于晋造六五式的三倍,更不要说迫击炮了。\"

\"那你们开个价。\"楚溪春眯起眼睛。

陈长安突然开口:\"不如先看看这个?\"他将那个红绸木盒推到桌子中央。

楚溪春疑惑地打开盒子,一把精美的手枪静静躺在里面。不同于常见的驳壳枪或撸子,这把枪线条流畅,结构紧凑,枪身上还刻着精细的防滑纹。

\"这是......\"

\"7.63毫米自卫手枪。\"陈长安介绍道,\"弹匣容量八发,有效射程五十米,全重仅0.8公斤。\"

楚溪春拿起手枪,惊讶地发现它比看起来轻巧得多,握持感极佳。他试着瞄准窗外的一棵树,扳机力度适中,准星清晰可见。

\"能试射吗?\"

\"请便。\"

楚溪春走到院中,对着三十米外的树干连开三枪。枪声清脆后坐力小,三发子弹呈品字形钉在树干上,散布不超过五厘米。

\"好枪!\"楚溪春忍不住赞叹,\"比德国毛瑟还顺手!\"

\"这把是样品。\"陈长安微笑着说,\"如果合作愉快,每月可以额外提供十把,专供晋绥军高级军官使用。\"

楚溪春抚摸着枪身,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他清楚这种精致武器的价值——不仅是实战性能,更是身份的象征。阎锡山那些心腹将领们为了这样一把配枪,恐怕争破头都愿意。

\"煤可以加到五十吨。\"楚溪春突然说,\"但我要二十把手枪,下个月就要。\"

政委假装犹豫:\"这......产能恐怕......\"

\"再加半吨钨矿砂。\"楚溪春加码道,\"阎长官刚在静乐开了新矿。\"

陈长安心头一跳。钨矿!这正是他们最急需的战略物资,有了它就能尝试制造炮管和穿甲弹了!但他表面上仍保持着平静:\"钨矿砂纯度如何?\"

\"65%以上。\"楚溪春得意地说,\"全山西最好的矿脉。\"

谈判突然加速了。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八路军每月提供一百五十支步枪、三门迫击炮和十五把手枪;晋绥军则提供五十吨优质无烟煤和半吨钨矿砂,外加通行证确保运输安全。

\"合作愉快。\"楚溪春起身握手,突然压低声音,\"阎长官还有个小请求......\"

郑国栋在笔记本上疯狂地记录着,时不时推一下滑落的眼镜。他正在参观模块化步枪的生产线,这种设计理念对他冲击太大了。

\"所以,同一种枪机可以适配7.92和6.5两种口径?\"他追问道。

\"不止。\"陈长安拿起一个枪机组件,\"通过更换闭锁块和抽壳钩,理论上可以兼容任何直筒式枪弹。我们正在试验7.62毫米的俄式弹。\"

郑国栋的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长痕。这种灵活性意味着八路军可以根据缴获的弹药随时调整武器配置,再也不用担心弹药供应问题!相比之下,晋绥军那些只能使用特定口径的武器显得如此僵化。

\"陈工程师,恕我直言,\"郑国栋突然压低声音,\"这些技术...都是你们自己研发的?\"

陈长安笑而不答,转而指向一台正在加工枪托的铣床:\"这台设备是用日军卡车变速箱改造的,转速可调范围比普通铣床还宽。\"

郑国栋识趣地没再追问,但心中的震撼越来越强烈。这个看似简陋的兵工厂,处处透露着惊人的创造力。那些被欧洲军工界视为前沿的理念,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武器;那些需要精密机床才能加工的部件,八路军用土法改造的设备就实现了量产!

\"太原兵工署有德国进口的全套设备,\"他忍不住感慨,\"可生产出来的武器还不如你们的精巧实用。\"

陈长安听出了话中的酸涩,适时递出橄榄枝:\"如果合作顺利,我们可以考虑技术交流。比如...模块化设计的图纸换你们的高碳钢冶炼配方?\"

郑国栋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恐怕得阎长官首肯......\"

\"不急。\"陈长安拍拍他的肩膀,\"来,看看我们的弹药生产线。\"

阎锡山把玩着那把精致的手枪,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他特意叫来摄影师,以省主席办公室为背景,摆出各种威武的持枪姿势拍照。

\"好枪!真是好枪!\"阎锡山爱不释手,\"比德国货还顺手!\"

楚溪春恭敬地站在一旁:\"八路军的兵工厂确实有些门道。那个姓陈的工程师,看起来文弱,手上功夫了得。\"

\"查清楚底细没有?\"阎锡山突然放下手枪,眼神锐利,\"是不是共党派去苏联学过技术的?\"

\"据说是北平来的大学生,具体背景不详。\"楚溪春汇报道,\"但郑国栋说,此人技术理念极为超前,有些设计连德国都没有。\"

阎锡山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他精于算计的头脑正在飞速运转:与八路军合作既能增强晋绥军的装备,又能获取先进技术,可谓一举两得。但风险同样巨大——万一养虎为患怎么办?

\"钨矿给少量即可,关键配方绝不能外泄。\"他最终下令,\"另外,派几个机灵的学徒混进八路军兵工厂,能学多少是多少。\"

\"那...八路要的技术交换?\"

\"给点皮毛应付一下。\"阎锡山冷笑,\"真当老夫是冤大头?\"

他再次举起手枪瞄准窗外,却没有注意到枪身上一个几乎不可见的微小标记——那是陈长安特意刻下的防伪标识,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清。这个标记将成为未来识别\"真假合作\"的关键证据。

李云龙蹲在煤堆旁,抓起一把乌黑发亮的煤块,在手里掂了掂。

\"好煤!\"他咧嘴一笑,\"比咱根据地那破煤强多了,烧起来肯定带劲!\"

陈长安检查着另一批货物——十几个密封的铁桶,里面装着珍贵的钨矿砂。他用磁铁测试了样品,满意地点点头。纯度确实不错,杂质很少,冶炼难度会大大降低。

\"老李,这批货到手,咱们就能试制平射炮了。\"陈长安难掩兴奋,\"钨钢炮管比普通钢耐热得多,连续射击不用担心变形。\"

李云龙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能打穿鬼子坦克不?\"

\"理论上,100米内可以击穿30毫米均质钢装甲。\"

\"好!\"李云龙一拍大腿,\"下回碰上鬼子铁王八,非得给它开几个窟窿不可!\"

运输队开始装车,民兵们小心翼翼地将钨矿砂藏进特制的夹层车厢里,上面覆盖着普通货物作伪装。晋绥军开具的通行证就揣在领队怀里,这是穿越封锁线的护身符。

\"陈技术员,\"政委走过来低声道,\"阎锡山答应派几个技术工人来'学习',你怎么看?\"

陈长安早有准备:\"正好缺几个干粗活的。核心工序我会安排可靠的人手,让他们看的都是已经准备淘汰的技术。\"

政委赞许地点点头:\"对了,模块化步枪的图纸准备好了吗?\"

\"准备了三套。\"陈长安狡黠地眨眨眼,\"第一套是简化版,第二套有细微错误,第三套才是完整版...看阎老西诚意到哪一步了。\"

远处传来汽笛声,一列火车缓缓驶过。那是正太线上的日军运输车,满载着从山西掠夺的煤炭和矿石,却不知道它们中的一部分,很快就会变成指向侵略者的枪炮。

陈长安望着远去的列车,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在这个煤与铁交织的舞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战争才刚刚开始。而胜利的天平,正在一点点向中**民倾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