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 第150章 工业区里的破局时刻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第150章 工业区里的破局时刻

作者:上班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8 19:48:42 来源:小说旗

省委车队那一排黑色轿车,如同威严的巨兽,鱼贯驶入老牌工业区。车轮重重压过坑洼不平的柏油路,沉闷的声响在这片衰败之地不断回荡,扬起的灰尘仿若团团厚重的迷雾,久久悬在空中,迟迟不肯散去。坐在后排的祁同伟,身着熨烫得极为笔挺的衬衫,领口处的风纪扣紧扣着,一丝不苟,尽显他平日里严谨的行事风格。此刻,他眉头微微皱起,手指下意识地在身旁皮质座椅扶手上轻轻敲击,节奏时快时慢,透露出内心深处正进行着的激烈思索与隐隐忧虑。

车窗外,往昔繁华不再的景象如同一幅幅褪色的旧画,接连闪过。锈迹斑斑的厂房恰似风烛残年、摇摇欲坠的老人,在岁月无情的侵蚀下苟延残喘。管道上大片的油漆已然剥落,裸露出暗红色的铁锈,恰似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沧桑。那台歪斜停在空地上的起重机,起重臂无力地低垂着,仿佛定格在了某个未完成的工作瞬间,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往昔的忙碌与当下的落寞。当车辆稳稳停在 1958 机械厂门口时,祁同伟伸手接过秘书递来的安全帽,帽檐上 “安全生产” 四个大字,因长久的磨损,早已模糊不清,这一细微之处,宛如精准的特写镜头,让他对工业区当下严峻的现状,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知。

“祁书记,这儿可是咱们汉东最早的机械制造基地啊!” 陪同的工信局局长满脸热忱,一边小跑着跟上祁同伟的步伐,一边急切地介绍着,脚下的皮鞋重重踩过碎石子,发出 “咯吱咯吱” 的刺耳声响,在这片寂静的厂区格外突兀。“想当年鼎盛时期,职工人数多达三万多,那场面,热火朝天,机器轰鸣声昼夜不停。可如今……” 局长的声音陡然低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喉咙,他无奈地伸手指向旁边那片杂草丛生的篮球场,篮板上的白漆早已斑驳不堪,犹如一幅历经沧桑的古旧画作,篮筐歪歪斜斜地挂在锈迹斑斑的铁架上,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孤独地叹息。此刻,几只流浪猫正慵懒地躺在篮球场上晒太阳,为这片荒芜之地更添了几分凄凉的意味。

祁同伟沿着厂区主干道稳步前行,每一步都迈得沉稳有力,鞋底不时碾过碎裂的玻璃碴,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对往昔辉煌的声声叩问。在一间废弃的车间门口,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那扇半开着的门。风,好似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穿过残破的窗户呼啸而入,肆意地卷起地上的塑料布,发出 “哗啦哗啦” 的巨大声响,在空旷的车间内不断回响。祁同伟缓缓弯腰,捡起一块躺在地上的生锈齿轮,齿轮边缘布满密密麻麻的磨损痕迹,沉甸甸的重量落在掌心,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沉重。“这些设备如今还能正常运转吗?” 他微微转头,目光如电,直直地看向身旁的厂长,声音低沉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厂长微微一愣,下意识地搓着衣角,脸上浮现出一抹尴尬又无奈的笑容,嗫嚅着说道:“前两年的时候,还能勉强维持运转,可到了现在……” 厂长的话还未说完,祁同伟已然抬脚,大步走进了车间。

昏暗的车间内,机油和铁锈混合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让人几欲作呕。几缕阳光艰难地透过破损的屋顶缝隙洒下,在空气中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照亮了悬浮其中的无数尘埃,它们好似在跳着一场无声且迷茫的舞蹈。祁同伟的目光如探照灯般,缓缓扫过堆积如山的半成品,那些半成品在岁月的尘封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随后,他的目光落在墙角那台结满蛛网的数控机床之上,机床表面布满灰尘和锈迹,仿佛是一座被遗忘的历史遗迹。“这可是德国进口的先进设备啊。” 祁同伟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与感慨,他伸出手,轻轻拂去机床上的灰尘,指尖瞬间沾满黑色的污渍,“当年为了引进它,咱们可是花了大价钱,耗费了不少外汇,可如今却沦落成了一堆废铁。” 他的声音虽不高,但在这片寂静的车间内,却如同洪钟般响亮,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心头一震,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压力。

回到临时搭建的会议室,祁同伟轻轻翻开桌上的汇报材料,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室内格外清晰。投影仪将工业区规划图投射在斑驳的墙面上,那些线条和标注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各位同志,” 祁同伟拿起激光笔,笔身的金属质感在灯光下闪烁着冷光,他用激光笔指着图上密密麻麻的区域,声音沉稳而有力,“大家看看,全省一共有 17 个传统工业区,咱们汉东就占了 6 个。要是还继续按照老路子走下去,我敢断言,再过五年,这些地方就会变成城市的一道道伤疤,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累赘。” 他的目光如利剑般,迅速扫过参会的每一位人员,有人正低头认真记录,笔尖在纸上飞速滑动;有人则面露难色,眉头紧锁,显然在为未来的发展担忧。“产业规划绝不能各自为政,搞小圈子、小团体,区域协调发展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就如同这张规划图,” 他微微提高音量,用笔尖重重地敲了敲屏幕,发出清脆的声响,“机械制造区、物流配套区、生活服务区,这几个区域要紧密配合,像精密齿轮一样严丝合缝地咬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就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站起身来,声音略显沙哑地说道:“祁书记,您说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关键问题是,钱从哪儿来呢?设备更新、土地平整,哪一项不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那可都是天文数字啊。” 老工程师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脸上满是焦虑与无奈。祁同伟往后轻轻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眼神深邃而坚定:“资金的问题,省委已经高度重视,目前正在和国家开发银行积极对接,相信很快就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在我看来,相比资金,人的问题更为关键,也更让我担忧。” 他微微顿了顿,伸手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文件,纸张在空气中划过一道弧线,“大家不妨看看这个,某区上报的改造方案,竟然还在一味地提扩大传统产能。这哪里是什么升级改造,简直就是给工业区宣判了死刑,把我们往绝路上逼。”

会议结束后,祁同伟单独留下了组织部长。两人并肩站在厂区围墙边,远处那根高耸的烟囱早已不再冒烟,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孤独地矗立在灰蒙蒙的天空下,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兴衰变迁。“张明的事情,目前准备得怎么样了?” 祁同伟望着不远处正在拆除的旧厂房,起重机巨大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他的声音在嘈杂的背景音中显得格外沉稳。组织部长迅速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信息,“他在文创园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短短两年时间,就把一个破败的老园区打造成了全省闻名的文创地标。不过……” 组织部长犹豫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有些老同志觉得他太过年轻,资历尚浅,担心他难以承担起如此重要的职责。”

祁同伟猛地转身,眼神坚定如炬,直视着组织部长的眼睛:“资历这东西,可不是靠时间熬出来的,而是靠真本事挣来的。如今的汉东,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的是像张明这样,能够打破常规思维,把破旧厂房变成充满活力的创意空间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守着老账本,故步自封的‘账房先生’。”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烟盒,手指轻轻摩挲着烟盒的边缘,正准备抽出一支烟时,突然想起这里是禁烟区,于是又无奈地随手把烟盒塞了回去,“你回去之后,抓紧时间准备详细的材料,下一次常委会上,我亲自来向大家解释。”

一周后的省委常委会上,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压抑,空调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凝重气息。祁同伟将张明的履历表一份份分发下去,彩色照片上,张明穿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站在文创园那色彩斑斓的涂鸦墙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各位领导,同志们,” 祁同伟清了清嗓子,用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桌子,发出清脆的声响,“当我们还在为谁更适合守着旧摊子争论不休的时候,张明已经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废弃的纺织厂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全省的网红打卡地。他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那股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劲头,以及对市场变化敏锐的洞察力。” 他的目光如利剑般,迅速扫过几位面露不悦的老同志,声音愈发坚定,“干部任用不能被那些陈旧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汉东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常委会最终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张明的任命。散会后,祁同伟在走廊里迎面遇到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伸手拍了拍祁同伟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步棋走得确实有些冒险啊,但不得不说,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新鲜血液来注入活力,打破僵局。” 祁同伟微微点头,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书记说得对,不破不立嘛。总要有人敢于先迈出这艰难的一步,为汉东的未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推动政企创新沙箱方案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在党委会上,当祁同伟详细介绍完方案后,某部门负责人立刻站起身来,神色严肃地提出反对意见:“祁书记,这种先试后报的做法,风险实在太大了。万一在试点过程中出了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他的话一出口,会议室里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纷纷投向祁同伟,等待着他的回应。

祁同伟缓缓站起身来,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窗边,静静地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街道。街道上,车辆如织,行人匆匆,城市的喧嚣声隐隐传来。片刻后,他缓缓转身,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参会者,声音沉稳有力:“同志们,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总是想着四平八稳、毫无风险。如果我们总是畏首畏尾,害怕承担责任,那我们就只能永远原地踏步,被时代的浪潮远远抛在后面。我们之所以要设立容错机制,就是要为那些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起一把保护伞,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放手去干。” 他微微提高音量,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大家不妨看看南方的那些省市,人家早已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跑出了老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再不加快脚步,奋起直追,恐怕连人家的尾灯都看不见了。”

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祁同伟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叠厚厚的调研资料,资料的纸张因为频繁翻阅,边角已经微微卷起。“大家请看,” 他将资料展示给众人,“这是新山水集团和高校合作的草案。经过我们多轮的沟通与协商,新山水集团愿意提供场地和资金,高校则负责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而我们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经过专业团队的评估,这个项目风险可控,而且前景十分可观。”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参会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鼓励,“汉东要想实现突围,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迫切需要这样的创新举措。我提议,先在三个工业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与权衡,会议最终通过了试点方案。走出会议室,祁同伟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点燃后深深地吸了一口。夕阳的余晖如同一层金色的薄纱,洒在远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也洒在他身后那片破旧的工业区上,为这片衰败的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烟灰在微风中轻轻飘落,祁同伟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