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礼堂里,璀璨的水晶吊灯洒下明亮且柔和的光,将猩红色地毯映照得格外夺目。地毯从礼堂入口蜿蜒至讲台之下,宛如一条涌动的红色长河。祁同伟步伐稳健地走向讲台,他锃亮的皮鞋与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每一次触碰,清脆声响便在宽敞寂静的礼堂里悠悠回荡。台下,全省组织系统的负责人整齐就座,身着深色西装,神色专注。礼堂后排,一些被临时通知列席的年轻干部代表零星而坐,个个神情紧张又满怀期待。他们手中崭新的笔记本,扉页上烫金的 “汉东省干部培训” 字样,在灯光下散发着庄重的光泽,似乎在默默诉说即将开启的干部培养计划意义非凡。
“同志们,” 祁同伟抬手把讲话稿轻轻放在讲台上,目光如锐利的探照灯,缓缓扫过前排那些鬓角染霜的老干部,“我审阅某县统计报表时,发现 35 岁以下科级干部占比竟不足 12%,那一刻,我的心像被沉甸甸的石头压住,满是忧虑。” 说完,他侧身熟练翻开身旁的文件夹,抽出一张制作精良的数据图表。投影仪启动,柱状图清晰投射在礼堂前方的巨大幕布上,图表里鲜明的对比数据,像一记记警钟,重重敲在每位与会者心头。“大家看,” 祁同伟伸出手指,指向图表关键数据,声音低沉却有力,“我们的干部队伍,正毫无征兆地面临严峻的断层危机。若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长此以往,必将给汉东省的长远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建国听后,下意识微微调整坐姿,眉头轻皱,脑海迅速回想起上个月常委会的场景。当时,祁同伟正是凭借这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在激烈讨论与博弈中,成功说服半数常委,为 “青苗计划” 的初步推进打下基础。此刻,祁同伟声音陡然拔高,如洪钟般在礼堂回响:“我郑重强调,青苗计划绝不是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从今年起,每个市直部门必须无条件拿出 3 个正科级岗位,用于定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同时,县委书记手中的年轻干部推荐名额,将直接与当地绩效考核紧密挂钩。绩效考核成绩优异的,推荐名额相应增加;反之则削减。务必让每位县委书记深刻认识到,培养年轻干部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额外任务,而是关乎地方发展大局的核心职责。” 这话像一阵强劲东风,瞬间让后排几个年轻干部精神一振,他们不自觉挺直腰板,眼中闪烁兴奋与期待的光芒,仿佛看到机遇之门正缓缓打开。然而,前排几位资历深的局长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深长,轻轻挪动座椅,低声交流着只有彼此能听见的话语,似乎对计划的实施有所保留。
这时,坐在第三排的省人社厅副厅长缓缓举手,打破短暂平静。他起身,神色关切,语气带着担忧:“祁书记,基层工作繁杂琐碎、千头万绪,年轻干部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提拔,会不会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出错,进而影响基层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话音刚落,礼堂原本安静的氛围被打破,人们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与此同时,礼堂的空调发出轻微嗡鸣声,仿佛在为这场激烈讨论增添别样背景音。祁同伟听后,不慌不忙摘下眼镜,从上衣口袋掏出洁白手帕,仔细擦拭镜片。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像有无形力量,让全场瞬间陷入短暂而凝重的沉默。所有人静静注视着祁同伟,等待他的回应。祁同伟重新戴上擦拭干净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出鞘利刃,锐利坚定:“回溯到 1982 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全国率先公开招聘干部。当时,社会各界质疑声铺天盖地,远比我们现在面临的声音强烈。然而,正是那些怀揣理想与激情、被外界视为‘不安分’的年轻人,勇敢喊出‘时间就是金钱’这句振聋发聩的口号,一举撕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口子,为特区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他缓缓走下讲台,迈着稳健步伐,沿过道中央前行,边走边说:“同志们,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急需的,绝不是只会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执行者,而是能在政策空白处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精准填出答案的破题人。我明确要求,青苗计划的首批入选人员,必须有在信访局轮岗锻炼的经历,亲身体验过基层矛盾的复杂尖锐;还要深度参与过征地拆迁等棘手工作,切实了解民生疾苦与发展难题。因为我们都清楚,温室里培育不出能抵御狂风暴雨的参天大树,只有让年轻干部在艰苦复杂环境中经受磨砺,才能真正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这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坐在礼堂角落的信访局副局长,不由自主微微点头,眼神流露出认同与欣慰。原来,上个月他刚向祁同伟提交过一份关于年轻干部轮岗的详细建议报告,此刻听到祁同伟如此重视并提及相关内容,内心感慨万千。
动员会结束后,祁同伟径直来到贵宾室,召见组织部长。贵宾室装修典雅庄重,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厚重的红木茶几,茶几上一套精致茶具,正散发着铁观音特有的浓郁香气,袅袅热气在空气中升腾,为略显严肃的空间增添了一丝柔和氛围。祁同伟轻轻坐下,伸手翻开面前的《青苗计划实施细则》草案,目光快速扫过页面,随后拿起红笔,在 “选拔标准” 章节重重画了个醒目的圈:“在业务能力这一栏,我觉得应降低‘学历背景’这一指标的权重,放到最后考量。近期我了解到,某市报上来的初步候选名单,清一色是名牌大学的选调生。名牌大学教育资源优质,这些选调生知识储备扎实,但干部选拔不能只看学历。我们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过硬、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组织部长听后,迅速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准备详细记录祁同伟的指示。这时,祁同伟却突然起身,踱步到窗边。他轻轻拉开窗帘一角,向外望去,只见省委大院小径上,几名年轻公务员抱着厚厚的文件匆匆走过。此时正值午后,明媚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将他们年轻有活力的身影拉得很长。祁同伟目光中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片刻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少见的感慨:“上个月我去基层调研,遇到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乡镇女干部。她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她带领当地村民利用互联网平台直播卖山货,仅三个月就成功让村集体收入翻了三倍。这样的干部,既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又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寻觅和培养的优秀苗子。我们的选拔标准,应向这些在基层一线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倾斜,让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选拔标准讨论会三天后如期召开。会议室内气氛紧张严肃,与会人员围坐在椭圆形会议桌前,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一份详细的选拔标准草案。看到 “政治素养” 一项的具体细则时,纪委书记眉头轻皱,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神情专注严肃地说:“祁书记,关于‘重大事件中的表现’这一考核指标,实际操作中该怎么精准量化?量化标准要是不够严谨科学,很可能给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影响整个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所有人目光齐刷刷聚焦在祁同伟身上,等待他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祁同伟没有立刻回应,不紧不慢从身旁文件袋里掏出一叠剪报,这些剪报都来自今年抗洪期间的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他把几张照片小心地平铺在会议桌上,照片中,一位镇党委副书记的身影格外显眼。只见他身着沾满泥泞的雨衣,连续七天坚守在抗洪堤坝上,嗓子喊到沙哑几乎说不出话,仍用手势奋力指挥抢险工作,眼神透着坚定与执着。祁同伟伸出手指,重重敲在照片上,发出 “咚咚” 声响,语气坚定地说:“大家仔细看看这位同志,面对如此严峻的自然灾害,他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这样的干部,政治素养还用通过复杂的量化打分评判吗?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制定考核标准,不能只局限于冰冷的数字和条文,更要关注干部在关键时刻的实际表现,注重那些能真正体现党性原则和为民情怀的行为。”
然而,争议并未就此平息。讨论 “群众基础” 的考核方式时,宣传部长微微清了清嗓子,提出异议:“祁书记,就目前实际情况看,问卷调查这种考核方式弊端很大,容易被人为操纵。基层开展测评工作时,不少地方存在提前打招呼、拉票贿选等不良现象,导致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祁同伟听完,微微往后靠在椅背上,目光像扫描仪,缓缓扫过参会的每一个人。片刻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既然这样,那我们换个思路,把考核权直接交给真正的群众。我提议,每个候选人都要参加‘田间答辩’——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村口晒谷场,当着全村老百姓的面,现场回答乡村发展的各类难题。让群众用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给候选人的群众基础打分。这样既能有效避免人为操纵,又能切实检验候选人对基层工作的了解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个别出心裁的提议像颗重磅炸弹,瞬间在会议室引发轩然大波。不少人露出惊讶表情,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组织部长迅速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快速记录祁同伟的重要指示。大家议论时,祁同伟又补充道:“不仅如此,整个答辩过程要全程录像。表现优异、案例典型的答辩,我们要精心制作成教学片,在全省范围广泛播放。我们开展青苗计划,不只是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风向标,让全省干部清楚认识到,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党和人民真正需要的,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和价值取向才值得肯定和推广。”
随着选拔工作深入推进,各种声音开始在省委大院悄悄蔓延。有人私下议论,说祁同伟大力推行青苗计划,实际是借机培养 “自己人”,扩充自己的政治势力;也有人猜测,某些候选人背后有特定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手段运作,企图在选拔中谋取私利。这些传闻像一片片乌云,逐渐笼罩在省委大院上空,给整个选拔工作带来微妙而紧张的氛围。祁同伟在党委会上听到这些不实传闻时,只是轻蔑地冷笑一声,眼中闪过愤怒与不屑:“要是正常的干部培养工作都能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人肆意歪曲抹黑,只能说明这些人内心阴暗,心里有鬼。他们害怕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干部崭露头角,害怕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冲击。” 他一边说,一边把一摞厚厚的举报信重重推到会议桌上,神情严肃地说:“这些匿名举报信,我一概不看。但我郑重要求纪委部门,严格按既定程序,对每封举报信反映的问题深入细致调查核实。举报内容属实,涉及人员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不管是谁,身处什么职位,都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是经调查发现是恶意中伤、造谣污蔑,同样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绝不能让这种歪风邪气在干部队伍里滋生蔓延。”
笔试在省党校考场有条不紊地进行。考场内,整齐排列的课桌上放着考生的文具和试卷,整个考场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在试卷上摩挲的沙沙声。祁同伟头戴鸭舌帽,身着便装,混在巡考人员中,不动声色地在考场悄悄观察。他脚步轻盈,目光敏锐,仔细审视每位考生的答题状态。走到一名考生身旁时,不经意瞥见该考生在论述题中写下:“基层治理要敢于打破路径依赖,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这句话像一道亮光,瞬间吸引祁同伟的目光。他微微停下脚步,眼神流露出赞赏,随后不动声色在该考生的准考证号上画了个小圈。这个细微动作,被一直跟随其后的秘书敏锐捕捉到。当晚,就有人通过内部渠道迅速查到,这个考生原是从街道办借调到发改委的普通科员,平时工作中就因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备受同事称赞。
面试阶段的情景模拟题引发广泛热议。其中一道题是:“假设你所在地区正开展环保整治工作,但实施过程中引发群体**件,你怎么妥善处理这一危机?” 不少候选人按传统思维模式和套路回答:“首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维持秩序,安抚群众情绪,然后进一步调查事件原因,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然而,一位年轻的环保局科长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我认为,环保整治工作不能只靠事后应急处理,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我们应提前建立企业环保整改帮扶机制,整治工作开展前,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他们在环保整改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并积极提供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避免群体**件发生。” 这个新颖务实的回答,让祁同伟眼前一亮。他当场决定,把该考生的面试视频精心剪辑制作,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播放,供其他干部学习借鉴,引导大家处理实际工作问题时,注重创新思维和源头治理。
公示名单公布前夜,祁同伟的办公室灯火通明,像黑夜里闪耀的灯塔。他独自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满候选人的考察材料。他神情专注,逐字逐句反复核对每份材料的细节,眼神透着坚定与审慎。在一份关于林夏女镇长的考察材料旁,他停顿许久,手中红笔在其名字旁重重标注了三个问号。林夏毕业于农业院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成功创造 “合作社 电商” 的全新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极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还引起央视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为汉东省的脱贫攻坚工作树立了榜样。然而,正因她工作成绩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导致举报信如雪片般飞向纪委部门。这些举报信中,不乏恶意中伤、歪曲事实的内容,企图阻碍林夏进一步发展。
“祁书记,林夏同志的举报材料多,涉及问题也复杂。您看,我们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下她的提拔事宜?” 组织部长站在一旁,看着密密麻麻的举报材料,语气带着担忧和犹豫。祁同伟听后,微微抬头,目光透过窗户望向窗外深邃寂静的夜空。片刻后,缓缓转身,伸手从桌上烟盒抽出一支香烟,点燃深吸一口,烟灰轻轻落在考察报告上。他眼神坚定自信:“查,必须一查到底。所有举报内容都要深入细致核实。我始终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心里有公平秤。林夏同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举报,就轻易否定一个优秀干部的努力和付出。只要她问心无愧,我们就一定要为她撑腰,给她公正评价和应有的发展机会。”
当首批 37 名青苗计划入选者的名单正式张贴在省委公告栏时,整个省委大院都沸腾了。人们纷纷驻足围观,仔细查看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有人注意到,这份名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