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废物宿主成长记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包子老太重生后(完)

“明日你妹子们都回来。”李秀兰盛了碗粥推过去,瓷勺磕在缺口处发出清响,还是那只补过七次的搪瓷缸,“让翠兰也来,灶房缺把新笤帚。”

陈伟猛地抬头,眼里浮起水光。

他想起上个月在粮管所,看见娘攥着离婚书站在太阳底下,蓝布衫白得像新雪,突然懂了当年暴雨里那根柏木房梁,从来不是爹扛回来的,是娘用血痕浸透的蓝布衫,自己挣来的天。

月上槐树时,陈苏的身影在窗纸上晃了晃。

李秀兰擦着手从灶房出来,看见她倚着老槐树,指尖掠过银铃发出细碎的响——那串被她留在树杈上的凤冠银铃,不知何时被陈豪用铁丝穿成了风铃。

“我的任务完成了。”陈苏的声音像晨雾般淡,“你看,他们几个的目光,终于从算计房梁转向了你的鬓角白发。”

李秀兰摸了摸鬓角的白丝,笑了:“其实你没教我什么,不过是让我想起,当年在花轿里攥紧剪刀时,刀刃上的光。”

她望向东厢房,陈豪正就着煤油灯写作业,作业本下压着半块水果糖,“孩子们不是不爱,是从前的我,把自己活成了房梁上的补丁,让他们忘了,补丁底下,是能自己挣来青砖的手。”

陈苏的身影渐渐透明,最后化作片槐叶,落在石桌上的搪瓷缸旁。

李秀兰捡起叶子,看见叶脉里映着三十年前的自己——那个在泥水里扛房梁的新妇,终于在今日的月光里,与此刻数着青砖的妇人,重叠成同一个影子。

子夜时分,李秀兰翻出压在箱底的蓝布衫,领口的补丁被她拆了,换了块新裁的月白棉布。

针脚歪歪扭扭,却比当年婆婆教的更利落——就像她现在给孩子们盛粥时,会先给自己添半勺稠的,就像她收着陈伟送来的新麦粥时,会把缺角的搪瓷缸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院外传来夜风掠过银铃的清响,这一次,她没像三十年前那样掉泪。

老槐树的影子在砖地上摇晃,那些被偷走的青砖,被剜去的房梁,终究在岁月里长成了新的根须。

而她攥着剪刀的手,此刻正握着根银针,在月白棉布上,慢慢绣出朵初开的茉莉——不是为了谁的盖头,而是为了让自己看见,这双能扛房梁的手,也能绣出属于自己的晨光。

1990年惊蛰,李秀兰在窗台摆了七盆茉莉。

瓷盆是陈雨用奖金换的,盆底歪歪扭扭刻着“李记”——仿的是她爹当年烧砖的窑号,只不过这回,砖窑砌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

陈红抱着第三个孙子来的时候,怀里还揣着新晒的槐叶茶。

“虎娃他爹把西厢房的漏雨处补了,”她摸着窗台上的茉莉,叶片上凝着晨露,“用的是您当年存的柏木方子,说要给孙子们搭个爬满葡萄的架子。”

李秀兰看着外孙子拽着陈伟的裤脚喊“姥爷”,男人蹲下身时,军绿色衬衫领口露出道淡红的疤——去年冬天替她去镇上换粮,摔在结冰的坡上留的。

晌午炊烟起时,陈彩的二八杠自行车碾过青砖路,车把上挂着两串银铃。

“娘,尝尝我新学的茉莉酥。”她掀开竹篮,雪白的酥皮沾着碎花瓣,“照着您账本第三页的法子,糖放了双份——”

话到一半突然笑了,如今那本烧了的账本,早变成孩子们各自抄在笔记本里的“持家经”,只是每一页末尾,都多了句“给娘留半碗”。

陈豪蹲在槐树下给砖缝填新土,三十七块刻着“李记”的青砖在墙角码成小塔,砖缝里钻出的蒲公英,比胡翠萍家院子里的开得更旺。

“娘,等我考上县中学,”他举着半块水果糖跑过来,糖纸是陈雨从上海带回来的花玻璃纸,“每周都回来给您挑水。”

李秀兰摸着他袖口新补的补丁——是王翠兰昨夜送来的,针脚细密得能看见“李”字的起笔。

黄昏收衣裳时,李秀兰看见晾衣绳上挂着件月白衬衫,领口绣着朵半开的茉莉。

陈伟站在院门口,手里攥着从粮管所捎来的奶糖:“翠兰说,您该穿点鲜亮的。”

糖纸在风里响得像当年的凤冠银铃,而那串被陈豪穿在槐树上的银铃,此刻正晃出细碎的光,映着王翠兰躲在门后的身影——她手里攥着把新笤帚,柄上缠着李秀兰去年送她的红毛线。

子夜,李秀兰摸着枕边的搪瓷缸入睡。

缺口处的茉莉花瓣早化作经年的渍印,却比任何新瓷都暖。

窗台上的茉莉开了第一朵,香息漫过三十年前的花轿、十年前的离婚书,漫过那些被拆走的青砖与补过七次的缸沿,最终落在她腕间——那里戴着串银铃手链,是陈苏离开时留的,却在某个清晨突然变成了真,风一吹,便有清泠的响。

春分那日,老槐树抽出新叶。

李秀兰蹲在砖地上数蚂蚁,突然听见头顶有东西落下。

抬头看时,是片带着齿痕的槐叶——不知哪个孙辈咬着玩的,叶脉间竟天然形成个“家”字。

她笑了,把叶子夹进陈豪的课本,就像当年把碎瓷片塞进陈大山手里那样果断,却又比那时多了份柔软。

远处传来王翠兰的喊声,说镇上照相馆的人来了。

孩子们簇拥着她坐在槐树下,阳光透过新叶在蓝布衫上洒下光斑。

李秀兰望着镜头,突然想起陈苏消失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真正的重生,不是攥紧剪刀,而是让刀刃长成开花的枝。”

快门按下的瞬间,她看见陈伟悄悄把王翠兰往自己身边拉了拉,陈彩正给陈雨别歪了的头巾,陈豪举着半块水果糖逗弄侄孙,而砖墙上的“李记”青砖,正被新爬的葡萄藤慢慢缠绕。

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摇晃,像极了三十年前她在花轿里看见的第一缕晨光——这一次,光里没有眼泪,只有满树即将绽放的槐花,和属于她自己的,崭新的年轮。

“任务完成,请宿主准备脱离任务小世界。”

机械音在识海里炸开的瞬间,陈苏指尖几乎是颤抖着戳向悬浮界面的“确认”键。

白光裹挟着槐花香与瓷罐碰撞的脆响涌来,再睁开眼时,掌心已陷进自家沙发的亚麻布料里——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却不像小世界里那床补丁棉被,总混着灶膛的烟火气。

她狠狠喘了两口气,后背的冷汗浸透了睡衣。

小世界里的整整187天,她终于从1985年的北方小院挣脱出来。

那个总把“过日子”挂在嘴边的李秀兰,那个攥着剪刀却仍要给丈夫留半碗稠粥的女人,此刻化作脑海里浮动的光影,连鬓角的白发都清晰得刺目。

“再也不接这种任务了。”陈苏扯过沙发靠垫按在脸上, 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怨气。

系统说这是难度低报酬不错的任务,可谁能想到,最难攻克的不是年代局限,而是李秀兰刻进骨髓的“奉献型人格”?

多少次她站在槐树底下,看着李秀兰把新蒸的窝头塞进陈大山手里,指甲都快掐进掌心——明明都递出离婚书了,怎么还惦记着给负心汉留粮?

最险的一次是在公社门口,李秀兰攥着碎瓷片说“裂缝里长不出新日子”,转身却要把唯一的棉鞋塞给陈雨。

陈苏几乎是半透明的状态贴在她耳边吼:“你前世是怎么死的?儿女们在你病床前数拆迁款!”

这话刚落,眼前就闪过小世界规则的警告红光,她不得不紧急调取“隔壁村王桂芳重生后抛夫开小卖部”的全息影像,才让李秀兰攥紧鞋跟的手顿了顿。

更别提那些深夜在灶台前的“特训”。

陈苏举着虚拟投影,让李秀兰看21世纪女性博主的“自我关怀”视频,从“先给自己盛稠粥”到“拆了补丁换月白新布”,每一步都像在撬一块生锈的铁门栓。

有回李秀兰摸着新绣的茉莉袖口掉眼泪,她以为又要前功尽弃,却听见女人喃喃:“原来针脚歪歪扭扭也能好看。”

陈苏打开系统面板,查看个人信息,

姓名:陈苏

年龄:十八岁

性别:女

体质:50

容貌:145

智力:142

精神力:

修炼功法:炼魂诀五级。

技能:中级厨艺(15\/100),初级中医80\/100,初级种植进度98\/100,中级符文99\/100,中级阵法58\/100,中级炼丹28\/100,中级炼器60\/100,初级机关术85\/100。

积分:

任务点:5

功德点:

信仰力:

物品:任务世界绑定卡一张(可绑定任意一个中级及以下的小世界,绑定后宿主可任意来回穷梭)

陈苏盯着光屏,突然笑出声,这一趟任务虽然憋屈但是收获着实颇丰。

陈苏看向系统商城,眼睛在各种商品间扫过。

突然,一本散发着神秘光芒的古籍吸引了她,上面写着“高级灵魂净化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