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浊流滚滚 > 第70章 泾河渡密建通道 出嫁女娘家无望

浊流滚滚 第70章 泾河渡密建通道 出嫁女娘家无望

作者:泾河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00:24:57 来源:小说旗

自从张家堡在泾河上造船摆渡起,铜锁已干了二十多年了,这份工作,也就是大哥长锁给他安排的,他也由一个小伙变成中年人,摆渡的划板也不知换过多少个。在这个川流不息的河道上驾船,实际上也是件很危险的事情,船在河流上横行,一旦失控,船就会被冲走,船被冲到浪口也会翻船。驾船人就是靠着划板掌控者船,在遇发洪水的时候,千万不能划船,因水流湍急,人就掌控不了,船就有被冲走的危险,张铜锁也发生过被水冲走的事情。也是他有着经验,化险为夷,他也真是在浪尖上生活的人。

有次就是水涨流急,对岸回来的送油的伙计要回家,在岸边呐喊,铜锁看着急流,有点犹豫,可河对面的人,不停的催促着,喊着自己有急事,要赶紧回家。

铜锁就拼搏一把,当解开绳索,拼命的划到将要靠近对面时,船控制不住,被水冲着向下漂移,他也紧张了,拼命挥动着划板,可船就是控制不了,急速的顺水向下漂。

乘船的人在岸边着急呼喊着:“船跑了,船跑了,”希望能叫来人帮忙,可这河上哪有人来?就是来了,也只能看着船在水中漂,而没有办法,乘船的人在岸边往下追,铜锁在船上竭力挣扎,船被往下游冲走近百米,当离岸边近时,铜锁急忙把带绳索的铁锚抛出去,钩在岸边的石块上,才把船拉住,往下再有二百米就有浪口,也就有翻船的危险。乘船者拉着船,铜锁划着向上走到水面平稳的地方,才上来船,铜锁也是拼着命,把船划了回去,有了这次教训,后边他也是非常谨慎小心,这弄不好,就是船碎人亡,遗体难找。

张家堡在河东面的镇上有门面,但也不是天天过河送油。去往河东走亲戚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过河的人,有时几天也没有一个人,这种活路难以养家。于是铜锁便让兄弟长锁,给张国良说情,让在他家私人的占有的山坡上,也就是靠近河的山坡上,开了几亩荒地,来种庄稼,一边干着农活,摆渡就成了捎带活,也就免了工钱,张国良答应了。

他们就一直延续着这个规矩,多年后才有今天的局面。只要有人过河,站在河两岸高声呐喊:“过河了,我要过河了。”

每当铜锁听到,就会放下手里的活,去摆渡送人过河。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下沟,太阳跌窝后才回家,每天就上坡下沟来回跑。他不仅为自己种着庄稼,身上还背负着渡船的职责。

志远在山坡的路上,远远的就看见,有人在地里除草,他估计就是二叔张铜锁,他就顺路直接往地头走去。

开春后,阳坡面上,小麦苗已起身,铜锁上地除草了。志远走近打个招呼:“二叔,你忙着除草呢,我找你说几句话行吗?”

铜锁看见这来人,认了出来,连忙应道:“这不是韩家庄的二掌柜吗?你找我干啥?你这是要过河去?你去河东有啥事?”铜锁放下手里的锄头,迎了过来,铜锁在韩家庄,看过病,自然认识志远。

“二叔,我现在不是来过河,就是来告诉你,你闲的时候,在山坡上采采药,我来收,给你挣点零花钱。” 志远给他说明。

“那是好事,我闲暇时,就去山坡上转转,能挣钱,也就不闲浪费时间。”铜锁也高兴地答应着,山里人就是直爽,从不拐弯抹角。

“二叔呀,你坐在这里休息会,我有事相求。”志远拉着铜锁粗壮的胳膊,坐在路边。

“不用求,只要你二叔能办到的,尽管开口,你二叔没有别的本事,只有力气。”铜锁挥着手臂,爽朗的答应。

志远说道:“二叔,实话给你说吧,我现在不在韩家庄跟师傅了,在槐庆府药店当伙计,药店老板让我收药,我想去河东去收药材,有时还要带上帮忙的,这来回就得坐你的船,就想问你方便不?咋样收费?”

“哈,哈,哈,我当是什么事?这事不用求,我就是摇船的,你什么时候来,我就什么时候送你过河,保证耽误不了你的事。至于收费,那就免了吧,你一月能过几次河?以后给我捎点平价药就行。”铜锁笑着答应,认为是很平常的事。

李志远心里想,庄稼人老实心善,最反感的就是骗人。他认为铜锁也是明白事理,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值得相信他。要是骗他,可能就是适得其反,不如老实的告诉他内情,就别藏着掖着3,真心换信任,好发展他成为地下交通员。

他就如实地说:“二叔呀,我给你说实话,我想在你这个渡口来回接送人,那边是红区,这边是白区,现在兵荒马乱,渡口也成了是非之地,我接送人这事不能张扬,得悄悄的接送。那边通着红区,万一让人知道,说我通共,我就是跳进泾河也洗不清,那时说不准坐监狱,恐怕命都保不住,也会连累你。所以,你心里要清楚,这事是有风险的。并且你要给替我保密,别让任何人知道这回事,尤其是干着官差的,就像张魁这样的人。知道的人多,麻烦就大,风险也大。你看,我这收药,是不是兜里也揣几个钱?要是让有心眼的人知道,也就有麻烦了,你说打劫了怎么办?”志远坦诚说出了自己的用意。

铜锁听了,心里明白了志远的意思,点头答应道:“看你说的,二叔我,好人坏人还是分的清楚的。我相信你,也不会干什么坏事。我这只管来回送人,不管是谁?我也不问干什么?给你保密。啥时送你就给我说一声就成,我这里绝对出不了问题,你放心。”

听了铜锁的话,志远心里感到高兴,二叔就是老实纯粹,心底坦然,对人诚实,心无杂念。他紧紧的拉着铜锁的手,深深的说了声:“谢谢二叔,谢谢二叔。你这是做着一件有意义的大事情,等到咱们这边解放了,你就是大功臣,我一定上报,给你记功。”

铜锁脸上也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心里嘀咕着,我一个穷撑船的,也有人感谢,自己活的有了人格,受人尊重真好。听着以后还能记功,心里更觉得,自己做得事,意义非凡,自己必须万无一失的做好,应认事小,误人事大,二叔也就把这事吃定在心里。

李志远做通了二叔的工作,槐庆府秘密通道也就打开了,他的心也就放在肚里了。

真是: 走上救国光明道, 驱开迷雾曙光耀。

真心待人换诚信, 赤胆自有真情报。

娶过媳妇的张魁,在家里只待了几天,保安队就派人来招唤,因公务在身,他不得不去槐庆府保安队继续工作。

出嫁的金珠,在张家堡,感到很压抑,也很孤独,做梦都想回娘家。张魁不在,九先生怕女儿不习惯,就借机把金珠接回娘家。

金珠回到娘家,看着熟悉的环境,心情也就开朗起来。张花出门迎接,并高声打着招呼:“姐,你回来了。”她的声音,如同高音喇叭,向家里人传着信息。

老伴去接女儿,李梅花估摸着,女儿快回来了,早在里屋等着,听着儿媳声音,急忙从厨房走了出来,上前仔细看着女儿,就像一年没见似的,热情地说:“珠儿回来了,快进屋坐。”把金珠迎了进去。

金豆跑上前来,询问道:“姐姐,你给我带什么好吃的了?你是不是把我忘了?”

九先生训斥道:“你不知道念书,就知道吃,字写得怎么样了?”金豆做着鬼脸,他就根本不喜欢读书,更不愿写字。

金珠赶紧从包里掏出,从张家堡带来的点心,给金豆递了过去,她知道,进门必须先打发弟弟,要不,就不得安宁,金豆拿着点心,高兴的跑掉了。

母亲李梅花接过女儿手里的东西,让金珠进屋坐在炕沿上,亲切的说,“送你去的人回来说,他们婚事办得很简单,我听了一夜没有睡着,他们家里人对你好吧?婆婆没为难你吧?”她还是关心着女儿,觉得没办婚礼,就是看不起女儿。

金珠被问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低下头,没有回答。她怕母亲知道实情咽不下这口气,也就不敢实话实说,自己的事,不能再让母亲担心了。

看到女儿的模样,李梅花以为女儿不习惯婆家生活,又不好说出,只好打圆场的说:“唉,女儿家都要过这个坎,开始都很生疏,你聪明,又懂事,相信你能过得好,以后慢慢就好了。”金珠也没解释,母亲愿意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李梅花开始给女儿做饭,张花也没闲,前后跑着帮忙。九先生也准备一些干果,摆在桌上,就去忙自己的事去了。这些举动,让金珠感觉是:婚前和婚后大不一样,前边是主人,随便怎么都成,现在,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客人了,结婚出嫁,最大的改变,就是身份的改变。

张花给金珠说这说那,金珠只应着声,她的眼睛不由自主的向药房张望。张花明白金珠的心里,她凑近金珠的耳朵,小声说:“姐呀,你别看了,自从你出嫁,志远哥再也没有回来过,听说他去了槐庆府,他不再学医了。”

金珠的心,突然紧缩,气都出不来。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委曲求全做的让步,竟是今天这样的结果,志远哥也是辜负了自己的一片好心。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什么事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其中的变数,是任何人都难以掌控和揣摩。她回头看着把自己养大的母亲,此时也感觉生疏了许多,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一切都像演戏似的,她眼里的泪花,再也禁不住流了下来,她赶紧去擦眼泪,不想让父母看见。她心里不停的问自己:我到底做的对不对?结果又是什么?

实际上,事亦如此,木已成舟,她根本没能力改变事实,她心里只有一股无奈和失望,全家人的热情,此时,再也不能温暖她的心,她倒觉得有点虚情假意。

金珠在娘家住了几日,母亲李梅花便给她说道:“珠儿,你现在是张家堡的人了,在咱们家住上几日,散散心,缓缓神,就得回去,免得人家说闲话。做媳妇和做女儿不一样,要听婆婆管教,遇事要忍,顺应人家,和婆婆好好相处,也要和女婿好好过日子。你婆家可是大户人家,家规肯定少不了,你要听话懂事,别让人家笑话你没有教养。你以后如果被人看不起,咱们一家人都会跟着脸上无光的。”李梅花教育着女儿,让她怎么样做好媳妇。她的想法和做法,完全是传统观念,她觉得这是对女儿关心和爱护。

李梅花心里认为:作为父母亲,再爱女儿,也不能失了伦理,婆家才是女儿长久生活的地方,自己养育的阶段已经结束,现在只能割舍自己的爱,让女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

在金珠心里,母亲这是在下逐客令,在娘家已没了女儿时期的温暖,她慢慢的意识到,娘家已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婆家孤独,娘家空虚,此时她觉得没有一处,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她的眼泪,跟着母亲的话语,流淌下来。

李梅花看着金珠流泪,也跟着抹眼泪,并说道:“金珠,我把你养活这么大,心里也是舍不得你走,不是妈心狠,女人就是这么命苦,就得受这分离之苦,我当年也和你一样,就是这样过来的。想亲娘,泪水流,不知哪天是个头,不管怎么说,这条路必须自己走,不愿意也得走。娘家你现在得放下,婆家才是你永远生活的地方,你必须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跟妈不能比。在妈面前你可以任性,妈惯着你,婆婆面前就不一样,她不会惯着你,你不顺应婆婆,她就会给你甩脸色,甚子打你,你只有顺应着人家,才能过好生活。”

金珠已明白这个理,对母亲的话深有感触,她也知道母亲是为了她好,不是嫌弃她,而是想让她早点适应婆家生活。但她依然觉得心里难受,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毕竟她还有理智,已经领教过婆婆的凶相,她对母亲点点头,她没有说话,觉得说啥都是多余,立刻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婆家。

李梅花赶紧告知九先生,让他做好送女儿的准备,趁着金珠愿意,就把她送回婆家。九先生和老伴有着同样的心理,他去牵出马,备好车,在门口等着金珠。

李梅花把金珠送出门,看着老伴把女儿扶上车,她怕金珠看见,扭头抹了一把眼泪。九先生亲自送女儿回家,随着路的走远,韩家庄,消失在金珠的泪眼里,耳边只留下马蹄声。

而门口站立的李梅花,直看到马车消失在路边,她含着眼泪自言自语道:“珠儿,只要你过得好,有啥怨气就对着我撒吧,你以后会明白的。”她期盼女儿能明白。生活会教会人做事,每个人都在适应中找到自己的生活,金珠也是一样。

真是: 路漫漫,光阴悠,蹉跎岁月几多愁?

女命苦,泪长流,难挡孤独聚心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