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浊流滚滚 > 第2章 祭祖母荒野坟前 诉衷肠以书祭奠

浊流滚滚 第2章 祭祖母荒野坟前 诉衷肠以书祭奠

作者:泾河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00:24:57 来源:小说旗

天地复转载循环,世态万千汇人间。

挥笔来把人生探,悲欢离合一线穿。

乱世众生苦相连,求生漂泊天地远。

人生路上多迷茫, 母女演绎情凄惨。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山梁尖的那边,面朝日出的山凹处,传了过来。鞭炮声中,又夹杂升起在半空里的独炮声,在这寂静荒野的山梁上,显得异常的响亮,真有能把整个山梁唤醒的意思。

张家堡的人们,听到这早晨清脆的炮声,惊得一头雾水。在这弹丸之地的张家堡,大小事都是人人皆知。这没娶媳妇没上梁的,放什么炮?人们不约而同出门来,并伸长脖子,向炮声响起的地方望去,希望能找到答案,都想探究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张家堡地处山梁的顶端上,站在山头边沿上,就能直视泾河。也能清晰的听到泾河的流水声。到了经河岸边,那流水的声音更是震耳欲聋。附近的山梁上的人们都知道,张家堡也就是张家庄。实际上张家堡和张家庄是一个山梁顶端,分岔上的两个自然村。张家堡只有一户人家,而张家庄却有着五六十户人家,由于张家堡的名声和地位,从而取代了张家庄。所以外边的人们只知道张家堡,而没人知道张家庄。

年过七旬的张铭阳,走出自己的大门站在路边,掏出烟袋点着烟斗,看见走过来的邻居的上门女婿刘奇,便阴阳怪气的说道:“这响炮的地方,好像在墓地,这谁大清早,是看他先人去了,还是吓他先人去了?人死了都不让他先人灵魂安宁。”在他看来,老先人定的规矩,都被现在人,弄乱的不成样子了,墓地是随便放炮的地方吗?尤其是这大清早,多不吉利。他教书多年,现已退休在家,教师爷那套条条框框的观念,在他心中根深蒂固,没法动摇,所以对现在新事物,都看不惯。

家门中的人,大多数都不理他,因为他自负清高,认为自己是教师爷,有着高人一等的地位,谁也看不到眼里去。实际上,没人理他主要原因,是因他的人品,他瞧不起别人,别人更瞧不起他。人再有学识才能,没有好的品行,必然注定被人蔑视。他自认清高,也只是个人心理作用,也许这一切,都是由他性情决定,跟他的知识,才能没有多大关系。

邻居上门女婿刘奇经常逗他,和他说些闲话,刘奇用嘲弄的口气说道:“教师爷,是你两个妹子连同侄儿、侄女回来了,吓你先人哩,你不赶紧去看看?你先人被惊醒没?”

早晨,刘奇在路边,看见路边停了一辆车,车上下来一行人去墓地,乡里乡党自然认得,回话给张铭阳,堵住张铭阳的嘴。

张铭阳听了,半信半疑看着,感觉邻居没有骗他的样子。心里想着,两个妹妹肯定是铭芳、铭莹,侄儿、侄女便是春江、春蕾,那是弟弟张铭仁家的子女,难道是她从城里回家祭祖来了?他迈着步子向墓地走去,想看个究竟,这个刘奇是否在骗他。

及距离墓地的上方,远远的就看见了,几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两个妹子已不再年轻,已步入老年,侄儿年轻帅气、侄女风吹着飘逸黑发,一身素白,特别显眼,身影里彰显着漂亮与美丽,事实证实了,还真是她们,回来祭奠自己的奶奶了。

张铭阳在那里,远远地看着,不想上前去打扰她们,更准确的说,他没有胆量和勇气面对自己的妹妹和侄儿、侄女。因为这位被祭奠的人,就是养育过自己的人,在那个年代,他曾深深的伤害过她,以至于和亲人们之间,留下难以弥合的伤痕。尽管自己在没人的时候,去过坟前,哭诉过,忏悔过,可当着妹妹的面,依然拉不下脸来。一朝犯错,千古留痕,过后弥补,为时已晚。正所谓,天下没有后悔药可卖,他只能远远观望,眼睛里露出混浊的光。尽管他们距离不远,他的脚步停在了原地,心里跨不过这道坎,脚步也就跨越不了这一步。

在墓地,明芳、铭莹姊妹俩,也远远的看见,有人站在远处相望,她们不用猜想,也知道那个人是谁。她们没有理会,也不去招呼,当年没有走通道路,现在走也没了意义,所以,她们也不想再去走了,也不想揭开记忆的伤疤,过去的事就让过去吧。春蕾、春江也在忙自己的事,根本没注意到这个人的存在。

墓地在东方山梁的凹陷处的一片地里,也是经过了张家堡,以前的老财主张青山,请来能看穴算命的先生,再三斟酌,最后定夺的结果。张家堡的后辈们,遵循这个规律。他们的老一辈,去世后就永久的躺在这里,于是就有了许多,平地里拱起的坟头。每个坟头仿佛告诉后辈,先辈们曾经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

张铭芳,张铭莹,姐妹俩在母亲去世后,很少回娘家,今天在侄女春蕾的鼓动下,一起回娘家祭奠母亲。她们虔诚的跪到坟前,叩头祭拜,杂草丛生的地上,铺着一层绿地毯,就像为她祭奠母亲跪拜而作的准备。

一阵炮声后,张春蕾点着烧纸,几个人同时,把大把的阴票子,往烧着的纸上撒落,张春蕾嘴里念叨着:“奶奶,我看你来了,你在那边过得好吗?你在病床上,给我讲诉了你一生的故事,我都记录了下来,写成一本书,现在给你送来。你仔细的看看,有不对的地方,托梦给我,我好改正。”她脸上露着虔诚,眼中含着泪光。

墓壁前,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清风似乎懂得祭拜人的心情,吹翻着书页,就像奶奶在翻看着,浏览着一样。

张春蕾心里想,书送到天上去,奶奶才能看到。于是她把书拿过来,一页一页撕开,投到火堆上,书和烧纸那袅袅青烟,在空中盘旋着,飞向天空,就像急匆匆找奶奶去了一样。天地间有这样的信使,相信奶奶一定能收得到,看得见,心里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回忆前辈艰辛史,明白世间做人难。

虔诚祭奠老祖母,坟前焚书了心愿。

张春蕾看着火苗和炊烟,眼里泪珠忍不住滚落下来,晶莹的泪珠里,奶奶病床前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现,虽然十年过去了,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切是那么清晰与真实,奶奶那熟悉而善良的面容,对着她露着微笑,似乎有没有说完的话,对自己欲言又止。……

奶奶叫韩金珠,去世那年已经八十四岁,艰辛的生活和过度的操劳,使她落下一头白发。虽然岁月摧残使她留下病态的身体,但这没有影响她,做事雷厉风行的性格,反而显得她干练,很有精气神。在儿女面前,是那么坚强,那么自信,那么有主导地位,在儿女心里,永远都没有人能取代。

也许是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也许是岁月的洗礼,使她的刚强身体,渐渐的没了抵抗力,那年腊月临近年关,经不住寒流袭击的奶奶,倒在了病床上。

张春蕾抓住奶奶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说:“奶奶,你好好养病,现在医学发达,什么病都能看,你这是感冒了,又不是什么大病,吃点药就好了。”春蕾安慰着奶奶。

奶奶摇摇头说:“我老了,该下世了,人活百岁难免一死,我也该给你们年轻人腾地了。人活在世上,就像庄稼一样 ,一茬一茬的活着,该长得时候长,该收的时候收,到了秋天,就该死了,我这就到了该死的时候了,奶奶能想得通。”奶奶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奶奶的身体好,吃点药就没什么事了,奶奶能活一百岁。”张春蕾想尽量给奶奶宽心。

奶奶苦笑的摇摇头说:“我也想活一百岁,我也想多陪陪你们,可我的身子骨,不争气呀。以后你们就要靠自己了,你们的后代要靠你,奶奶是指望不上了,就是强活着,也是给你们添麻烦,成为一家人的累赘,还是早早的走了省心。”什么时候,奶奶都不想连累别人,对自己的儿孙,都是一样的心理。

“奶奶,咱们不说这不开心的事了,奶奶说说你的过去,你一生肯定经历的事很多,你都经历过什么?能给我讲讲吗?我想听听你的过去。”张春蕾为了把奶奶从伤感情绪中调整过来,便转开了话题,也就是想和奶奶多说话,调整一下奶奶低落的情绪。

奶奶长长的叹了口气说:“提起奶奶的过去,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呀。奶奶一生,经过风雨,受过委屈,走过的路,就像沟里的吃水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从四岁逃难离家,进了韩家,也算是娇生惯养,后来嫁到了人人羡慕的张家,要说是该享福了,没想到却遇到不少坎坷,倒是受了不少罪,最后走到少吃没喝的穷困地步,直到你爸成家,才摆脱贫困。你爸小时候,日子非常煎熬,奶奶是一半女人,一半男人,活不饶人,还要劳心,说起那时,那是一肚子的苦水,一腔的心酸。奶奶不想提起过去,提起过去,就有着流不干的眼泪,那是伤心难过的过去,不愿回想的过去呀。”奶奶说着,眼里涌出泪花,眼望远处,就像看着她走过的路一样。

张春蕾连忙给奶奶擦着眼泪,安慰奶奶道:“奶奶,你别难过,一切已经过去了。你慢慢给我说说,就当我们聊天,让我知道你过去,是怎样走过来的,也就明白,奶奶究竟受了多少苦?”张春蕾看着奶奶沉思的样子,就给奶奶端来一杯水,坐在奶奶身边,细听奶奶的诉说,说实在的,她对奶奶的过去,充满着好奇,就想以探究竟。

奶奶开始回忆,一会说的痛哭流涕,一会说慷慨激昂。她的一生,就像泾河之水,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暗流激荡。可她始终有着一个坚强的信念:不论多么艰难,都要坚强的活下去,把儿女养大。就是这一信念和责任,激励着她,顶着风雨,默默前行,踏着坎坷,坚韧不屈,直到完成了她的责任。

二十多天过去了,张春蕾每天都听着奶奶,讲述她过去,她陪着奶奶流泪,陪着奶奶伤心,陪着奶奶高兴,陪着奶奶激动。虽然只有不到一个月,可她就像,陪奶奶走过了奶奶一生一样,她品尝了奶奶的心酸,领略了奶奶的艰难。

奶奶躺在病床上,抓住孙女春蕾的手,语重心长的说:“春蕾呀,在咱们家,你上了大学,也算是最有学识的人了,你太爷爷在世的时候,干过大事,那是有名有声。你爷爷很平常,仅仅只做过保安队长。你继爷爷虽是个农民,也活得有声有色,受人敬仰。你爸很幸运,就是因为我当年多了一个心眼,让你爸被推荐,进了城当了工人。幸好你爸很争气,没让我的心血白花。奶奶给你讲了许多,都是奶奶的亲身经历。这世上,人难活、情难舍、事难做、路难走。艰难的路上,只有靠自己走,父母也陪不了你一辈子。就像你,一个女孩,以后找个好人家,有个好依靠的男人,才能过得好。不过现在好多了,你们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不像奶奶那样受罪了。在医院这些天,是奶奶最开心的时间,因为有你陪我这么多天,奶奶很知足。”张春蕾的双手,感到奶奶的颤抖,发自内心的颤抖。

听着奶奶的话,张春蕾异常的激动,她很庆幸自己在这寒假之际,有时间陪着奶奶。特别有意义的是,能听完奶奶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一个女人坎坷苦难的一生。

她早些年就听说了,当年,推荐父亲进厂的事,那时候,别人那是凭着根红苗正,理所当然的推荐。而父亲则有着奶奶成份影响,低人一等的条件,被排在门外。奶奶为了让父亲摆脱成分的困扰,硬是把继爷爷的成分和好出身的光环,绑在了父亲的身上。又找了人,送去一条料子裤,和一件的确良上衣,通过走后门,让父亲离开家,去当了工人。走出山村的父亲,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厂中,认真学习,任劳任怨,积极肯干,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广大同事的好评。

又通过同事的穿针引线,与同厂的女工结成姻缘,也就是自己的母亲,也就有了她一家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父亲从一个学徒工,做到了车间主任,最后做到了工厂副经理的地位,家里才有了今天这个局面。

春蕾小时候,爸爸就经常给她灌输着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这些,她心里清清楚楚。

“奶奶,我听了你的讲述,感觉你很了不起,很伟大,奶奶。”张春蕾紧紧的依偎在奶奶怀抱,奶奶也像哄小孩一样,紧紧的抱着孙女,婆孙俩很满足的享受着天伦之乐。

“春蕾,奶奶有个心愿,你要替奶奶完成。”奶奶浑浊的眼睛,露出期望的眼光。

“奶奶,有啥事你快告诉我,你放心,我一定替你办到。”春蕾抬起头,看着奶奶,毫不犹豫的说,她不能让奶奶失望。

奶奶缓了一会说:“我愧对你的太奶奶,我百年后,你回老家看我,别忘了,在泾河边去,祭奠你的太奶奶,我怕我到阴曹地府找不到她,你替我给她上根香烧点钱,就算是赎我的罪过,顺便给你的继爷爷,也去上上香,他一个人去得孤独,你们别把他忘了。”奶奶说着,眼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好像心中有着千斤重担,需要有人承担一样。

“奶奶,你放心吧,这些我一定办到。”春蕾连忙给奶奶擦着眼泪。奶奶听到孙女的回答,就像把她的重担,交给孙女一般,身子忽然轻松了许多,她又一次把春蕾抱在怀里。春蕾也明白奶奶说的继爷爷,因为,父亲曾经领着她,在泾河边祭奠过继爷爷。

在入院后,在未满一月的一个晚上,儿孙的呼唤,没有把奶奶叫醒,奶奶终因心衰,心脏停止了跳动,闭上了她的双眼,永远离开了她的亲人,走完了她的一生。爸爸跪在奶奶遗体前,哭得站不起身来,奶奶的离去,仿佛抽走他的心灵支柱,使他身体软瘫难以站立。一家人,浸泡在哭祭奶奶的泪水中,巨大的悲痛,笼罩在一家人的头顶,久久不能散去。

妈妈,妈妈,你怎忍心,抛下儿女,独自一人去天涯。

妈妈,妈妈,你匆匆而去,未曾告诉,去往天堂家在哪?

妈妈,妈妈,天地之远,你能否听到,儿女倾诉心里话?

妈妈,妈妈,养育之恩,未能尽孝,跪洒泪水难表达。

爸爸慢慢抬起头,两眼泪水如同泾河浊流翻腾而下,他滞呆的看着远方,泪水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世,又似乎做着一个梦。………

只见人们在大雨里奔跑,正在搬着自己的粮食和家具。原来是天下大雨,昨天晚上,一声惊天动地雷声过后,阴面山坡上出现了一个大裂缝,如同雷公唤醒了地神,地神听到天庭召唤,冲破大地束缚,留下一道裂缝而去。山坡上流下的洪水,带着震耳欲聋轰鸣声,顺着地缝灌了进去,很快土山坡整体滑塌下去,直接把流水的河道给堵塞了,雨水形成洪流汹涌而下,河道内部,迅速蓄水。

山坡上住着五家人,就是一个老者和他四个儿子。老者年近八十,领着几个儿子,坚守着老辈留下的沟坡地,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儿子劝父亲搬到平原村子里去,老人不愿,说这里离地近,耕作方便,所以一家人都住在这里。老者听惯了电闪雷鸣,老天爷发威谁也没有办法,他坐在炕头上吸烟,也根本没当回事。当感觉到地动山摇,又听到坍塌的轰鸣声的时候,老者心里只有想法,这又不知道是哪里坍塌了,老者觉得不安,出门观看情况。一道闪电,大地都被照亮,他看着熟悉的地形,一切都是原样,没有感觉有其他什么异样。回头看着顺沟坡打的一排窑洞,那是自己带着儿子们辛勤奋斗的结果,他给每个孩子安的家,窑洞没有一个亮灯,他们都安然入睡,没有被这异样震动而惊醒。也许他们听到雷声,感受到大地的震动,心里觉得,自己人老几辈都住在阳面山坡,且在高处,不可能发生其他意外,老天爷要下雨随你便,水会流,不可能把山沟给灌满吧?

大雨下了一夜,终于天明了,没有瞌睡的老者,第一个走出家门,他要看看到底是哪里坍塌了,有无危险?晚上没看明白,他要给孩子们操心,他们一个个瞌睡多,这下雨天,各个都在睡懒觉。

老者出门,惊奇的发现,不知哪里冒出这么多水,把门前边小沟都填满了,马上就要淹到自家窑洞了。他吃惊的呐喊起来:“快起来,发大水了,快要淹到窑洞了。”老者喊声惊醒了一家人,他们出门后看到水,顿时慌乱了,呐喊声一片,都在冒雨开始自救,不顾一切的把自家值钱的东西和粮食,抢着往外边高处转移,粮食可是一家人生活的保证,不能被水给淹没了,麦粒见水那就被漂浮起来,跟水走了,辛苦一年的粮食,不能打了水漂,在他们的心里是能救多少是多少,所以他们根本顾不了别人,只能自己顾自己。

老者看着其他人都起来了,他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小儿子,住在山坡的最低处,水淹第一个就是他,别人不用管,先救小儿子,他扑到小儿子门口,奋力的拍打着门。

年轻人瞌睡大,只听到呼喊,根本没有感觉到危险来临,夫妻俩下炕只觉得脚下有水,鞋都被水漂走了。小伙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远离河边的半山坡的窑洞,竟然被水给淹没了,他心中纳闷,院子低,门前有沟,水怎么会进窑洞?

小伙打开门,只见门外一片汪洋,只听到父亲呐喊道:“发大水了,快把粮食往外搬,这水还在上涨,能救一点是一点。”听到父亲命令般的口气,夫妻俩迅速找袋子在水中装粮,父亲帮忙,想把圈放在窑洞里边,芦苇席囤里的粮食转移出去。开始水位低,小伙扛着袋子往外跑,可上涨的水,不给他们多余的时间,没多一会,水就上到膝盖,走路也不方便了,可他们就想多抢点粮食,奋力的拼搏着。当水已涨过膝盖,快淹没土炕了,紧张中媳妇,想到了炕上的孩子,她慌忙把自己三个月大的孩子,抱着放在和面的大瓦盆里让水漂着。外边下着雨,她慌忙把自己红布衫,盖在盆子上边,为孩子挡着雨,她就想多拿点东西,自己一手拉着盆子,一手抱着在炕上的被子往外转移。

由于水淹没了出入路面,女人只能凭着感觉走在以前的老路上,谁料她慌乱中一脚踏空,落入深水中,她双手在水中拼命的击打,想告诉身后的丈夫,让他来救自己。

跟在后边丈夫,看到媳妇落入深水区,慌忙丢掉肩上的粮袋,呐喊了一声,去拉媳妇,正在此时,垮塌的山体,被水冲垮,整体向下滑去,被蓄聚的水也跟着奔流而下。男人眼看就要拉着媳妇,结果水往下流动,双双被水带走了,放孩子盆子,一起也跟着流水漂走了。

老者听到儿子喊媳妇声音,忙冲出门来,看着水退去,却不见了小儿一家人,远远看着盖着红衣盆子,跟着水流走了。老人两腿发软,坐在泥地里。老者捶打着胸脯,后悔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先该把人逃出去,救什么粮食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就这样降在这个普通的家庭。

老人在大雨中,大声哭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媳妇,我的孙子呀,老天爷,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呀?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呀。”嚎啕的大哭声,响彻了整个山沟。自己没想到他住在这远离村庄的山沟,不想和他人引起纷争,却受到了这意想不到的惩罚。

一家人看着水退了,就听到老人的哭声,一起扑到老四家的门口,不见了老四一家人,听到老人的喊声,才明白老四一家,被水冲走了,这么大的水,这还在那里找人去?顿时一家人都坐在雨地里,大声哭泣开了,天降灾难就在这瞬间发生了。

真是 天降灾祸难抵防,睡在家里遭祸殃。

本是幸福一家人,顷刻家破人又亡。

“爸爸,爸爸,你怎么了?你不要吓我们。”春蕾、春江摇动着父亲,并呐喊着。

处在痴呆恍惚中的父亲给叫醒了,他站起身来,环视了一周看到妻子,含泪说道:“妈把我养大真不容易,那是一把泪水,一碗饭,啥罪都受了。妈心性要强,硬是在困苦中,独自撑家,把我养大。这几年日子好了,多么希望他老人家能多享几天福,可老天偏偏不随人愿,病魔把她带走。人都要走这条路,我们谁也改变不了这个自然规律,既然改变不了,就让我们要给他老人家,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就当是对她一生的总结,这样,才不辜负她老人家辛苦的养育了我。”

母亲和奶奶相处很融洽,受着父亲的感染,母亲对着爸爸说:“你有这个想法,我很赞成,婆婆待我如亲闺女,我也要像对待亲妈一样待她,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咱们也应该给后辈儿女做个表率,孝敬父母的表率。”妈妈表明态度,给爸爸增添了信心。

养儿送终,这不就是每个人养儿的宗旨吗?爸爸就想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为了祭奠奶奶,爸爸给奶奶举行了送葬仪式,目的就是让奶奶去往天堂的路上,走的更舒心,更体面一点。

爸爸声声泪下,跪拜着给奶奶灵堂送上了献饭,横溢的泪水,难以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不舍。纯朴的情感,博得乡党,亲戚们流下感动的泪水。

奶奶,去往天堂的路上,请带上儿孙们的关怀和思念,请你放心,我们会生活的更好。

在旁边观看的乡亲中,有着抱着孩子的女人,抹着眼泪,对身旁乡党说道:“你看人家养的这娃,多孝顺,对他妈多好,做过的事情,人都能看在眼里,亲生的又能怎样?人就要养这有良心的娃。”爸爸的身世,曾在村子闹得沸沸扬扬,人们都知道,父亲也明白。

另一个应道:“唉,人无后眼,怎能知道养的是怎么一个人?她养的老大是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吗?白眼狼一个,这个小的有良心,心底好,你看人家现在这样排场,就是做给乡亲看得。人家老太婆,德行好才有好报。我看还是亲闺女好,你看两个亲闺女哭得,难过成啥了?没人扶就站不住了。”说着指着两个姑姑,她们说的是大姑铭芳和和小姑铭莹。

“我看铭仁那个媳妇,哭得和亲女儿一样难过,人家怎么就遇上了这样好的媳妇。人活在世上,有儿没女不行,有女没儿也不行。就得有儿有女,有养老的,有哭着送老的,这样才算完整。”抱孩子的女人说着自己的看法,道出自己心里话。

两个人说的热闹,被母亲和两个姑姑的哭声淹没了。

亲人的悲声,有一种把奶奶呼唤回来的感觉,对待奶奶的离去,我们伤痛的心情,只能用泪水来表达,唯独用这一种传情的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对待奶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亲人远去永不还,泪水抛洒送亲远。

灯火照亮天国路,愿奶天堂把身安。

送葬的队伍,沉重的脚步,挥洒的泪水,永久的思念,一切仿佛都凝固在对亲人的怀念当中,刻在了心灵深处,成为永久的烙印。

张春蕾抱着奶奶的遗像,流着眼泪,心里在呼唤:奶奶,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思念您。

……

燃烧的冥币,烧着张春蕾的手,把她从回忆中惊醒过来,她又回到现实当中。春雷擦干自己的泪珠,看着墓碑上尘土,她掏出自己的手绢,仔细的擦了起来,奶奶一生爱干净,要合奶奶的心愿,墓碑必须擦干净。以前回来,站在奶奶的墓碑前,春蕾都有一种负罪感,认为没有完成奶奶的心愿,总想着,应该把奶奶的一生写本书,告诉后辈,我们能有今天,和奶奶艰辛的养育是分不开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后辈儿孙莫忘恩。

大学几年忙于学习,顾不上回顾奶奶的过去。上班后,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晚上坐在桌前,当聚精会神之时,眼皮沉重,抬不起来,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体力劳动者,想做脑力劳动者的事,真比登天还难。通过奋斗,终于坐到了办公桌前,有了面对电脑的机会。可每天的工作还是满满的,闲暇时间很少,一切未能如愿。人也许就是这样,因为有头脑,有记忆,那些刻骨铭心的事情,会在脑海里记一辈子,终生都难以忘怀。而这些淡淡的记忆,往往会因某种诱发,而在脑海里浮现。看似远久,无关轻重,可它却能左右人的思想,促使人付出实际行动,奶奶的故事就是如此。春蕾便下了决心,如有空闲时间,便开始回忆,一点一滴的汇聚,并记录在电脑上。

今天终于如愿,历经八年,一本述说奶奶一生的书,终于送到奶奶面前,就算是给奶奶一个交代,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心灵安慰,虽然迟迟的来到,最终还是实现了愿望。

张春蕾对着墓碑,高声的呐喊到:“奶奶,我就想用炮声惊醒你,让你看看孙女送给你的礼物,我们还会抽空回来看您的,您的恩情,我们会牢牢的记在心里。”

呼喊声在山梁上飘荡,飘荡……没有半点回音,我想奶奶肯定在天上看着我们,把所有一切,全部接收走了。

祭奠奶奶结束,张春蕾给两个姑姑说道:“今天回家来,我还要替奶奶完成一个心愿。”

两个姑姑都不知道,奶奶还给孙女留有心愿,大姑铭芳忙问道:“什么心愿?你奶奶没告诉我,却告诉你?”铭芳心中疑惑,提出问题。

“奶奶心愿就是,在她百年后,我们回来看她,别忘了在泾河边,给太奶奶上香祭奠,顺便再给继爷爷烧点纸祭奠一番。”春蕾给两个姑姑说道。

二姑铭莹,迟疑的看着大姑铭芳,眼神里有着一种询问,铭芳无可告知的摇摇头,表示不清楚。两个姑姑有点迷糊,不明白为何母亲把这个愿望留给孙女?而没留给自己?

大姑铭芳心里想,母亲留下的心愿,她们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她们不愿跟着母亲,到泾河边祭奠奶奶。可母亲呵斥着她们,让她们必须跟着自己去。在她们的心里,对自己的奶奶没有一点好感,小时候的阴影,永久的留在心里。奶奶对母亲很苛刻,她们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结到现在还没有打开。这时,似乎明白其中的缘由,母亲是个明白人,知道把这个愿望留给女儿,怕她们有心结,不能替自己完成,而是留给孙女的春蕾。

这时,大姑姑铭芳对着春蕾说道:“你奶奶就是心善,她婆婆对她可是够凶够狠的,到死还给她背了一身恶名,她没记着对她的坏,死去了还要孝敬她,真让人不能理解。”

春蕾看着两个姑姑说道:“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奶奶去世前告诉我的,她的婆婆,我们的太奶奶,就是奶奶的亲生妈妈。”

两个姑姑,顿时睁大眼睛,相互看着对方,不相信春蕾的话,小姑铭莹,对着春蕾说:“春蕾,这事你可不要乱说,我们怎么不知道?”

“这是真的,奶奶告诉我的,我回家给你们一人一本书,你们仔细的看看就知道。这书里说的,就是奶奶给我讲了她的一生,好好看看就明白了。”

两个姑姑无语了,没有再说什么,就领着春蕾,去往泾河边。当年,母亲领着她们去过泾河岸边,祭奠奶奶的地方,她们再清楚不过了。长大成人后,继父又在泾河遇难,她们随着母亲,有着更多机会,来到泾河边祭奠。只是祭奠的地方,却是多了一个地方,一个是奶奶,一个是继父。

她们一行,来到泾河边那个大石边,大姑铭芳看着那块大石头,眼前仿佛浮现出,自己小时候站在旁边,看着母亲跪在那里大声痛哭的场景。今天总算是明白,母亲当时痛哭的真正的含义。让她们不能理解的是,母亲怎么到去世,都没有告诉她们实情,而告诉了自己的孙女,难道对女儿有着隔阂不成。

春蕾看着两个姑姑有点疑惑,就对他们说道:“其实奶奶,根本没有打算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就想带进坟墓。临终,和我诉说她的过去的时候,才说出多年压在心头的事情。临去世前,她把心中那个愿望,寄托在我的身上,让我替她完成唯一的愿望。”

两个姑姑,这时似乎明白了,没再追问,也许母亲怕她们心中有阴影,不去完成。

春蕾取出准备好的香,不知怎么插在石头上。大姑铭芳记得妈妈,当年就是在河边抓来沙子,把香插在上边,现在,大姑也照着妈妈当年的样,也用手抓来沙子,让春蕾把香插在沙堆上边,看着春蕾点着香,两姑姑跪在地上,学着母亲当年的样子,难以抑制的泪水,飞洒纵横,她们虔诚的跪拜自己的奶奶。她们做梦都想不到,一直在她们心中那个最可恶的奶奶,竟然还是自己的亲外婆,有着双层亲人的光环,这是多么大的落差啊,不是春蕾说明,她们真是相信不了。

春蕾大声对着泾河喊道:“奶奶,你找见太奶奶没有?你们母女,要忘掉在人间之间的隔阂真心相处。我们今天来祭奠你们,希望你们母女在那边过得好,不要再闹误会。”春蕾的喊声和泾河的波涛声相融,向天堂亲人送去。

祭奠完太奶奶,春蕾她们又来到另一处,祭奠继爷爷。春蕾只听父亲说过继爷爷,父亲的命就是继爷爷救的,她们一家人能有后来这一切,那是继爷爷的功劳。救命和养育之恩,那是没齿难忘啊。春蕾再一次向河水,高声呐喊:“奶奶,我来替你完成了你的愿望,替你祭奠太奶奶,也祭奠了继爷爷,你放心吧。”他们看着滚滚泾河流水,似乎看到了奶奶在向她招手微笑,波涛之声,就像奶奶给她们回答的声音一样。

奶奶的故事,像泾河的流水,在脑海奔流着,在心胸翻腾着……

滔滔泾河浊流水,难冲世间不了情。

追逐岁月入大海,黄土依旧绿山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