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浊流滚滚 > 第6章 孤独女窖中得救 娘失女痛断肝肠

浊流滚滚 第6章 孤独女窖中得救 娘失女痛断肝肠

作者:泾河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00:24:57 来源:小说旗

孤鸡岭山头向下几里路后,向东分成三条山梁,那就是三道梁。靠北的第一条北梁,蜿蜒曲长,有着十几里山路,才能到达有着原面很窄平原地,再向下走,那向北延伸的山头将南北距离拉长,使得原面积相应增大。因为这里有着较大的土地面积,使得这里形成了一个五六十户人家的大村庄,村庄处在面朝南的半圆形沟边上,人们就在这沟边,掏出蜂窝般的窑洞,一代又一代人,住在这窑洞里,繁衍生息。因村子里大多数人姓韩,所以人们叫他韩家庄。

他们的居住地,沿着沟边半圆形排开,借助沟沿高坎,打下窑洞,每两个或三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多数人的院落,都用山沟里长着长刺的野枣树做的篱笆墙,只有少数家境殷实的东家,筑有高大的土围墙。在窑洞顶上,基本都有打麦场,一年收获的小麦都在这里打碾,入仓。庄稼人世代传承,盘踞在这窑洞里,养家度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看着与世无争,实际上身上有着道道枷锁,被管控着,束缚着。

这些村庄,看似与外界隔绝,但又有着大路和外界相连接,给人有一种想甩掉,又甩不掉的感觉。地方虽然偏远,交通不便,但仍接受着县、乡、村的管理,是一个似乎被自然抛弃,而又遗忘不了的角落。

韩家庄村东边,有一家庄院,在这山村里特别醒目。一排五个大窑洞 ,窑洞前边,高大的土围墙中间,伫立着三间青瓦房,旁边是一个能行走马车大门,有着几排金色大铆钉的木头门上,盖有小瓦房样的门楼,这便是韩兴旺的家。

韩兴旺因他在本族兄弟排行老九,并有给牲口以及人能看病的能耐,所以人们称他九先生。在三道梁上,他的名字不为人知,而九先生的名号却是人人知晓,户户明了。

九先生兄弟三个,老大韩兴仁,老三韩兴盛。九先生虽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却掌管着家里的一切事务,老大对他也是维诺是从。三兄弟们各有担待,日子过得还算顺当,他家的光景,在这个村庄里,让人羡慕、垂涎。

三兄弟分别住在三个窑洞里,那三间青瓦房,其中一间是九先生行医,卖药的去处,另两间是商铺,经营着杂货、烟酒、农副产品。毕竟山梁上,牲口较少,看病成了副业,主要经营着商店。假如谁让他上门给牲口看病,他的商店也就自然关门歇业,专去看病,必定看病来钱要快得多。

山里人,虽然没有文化,但对自己大名,那是十分的讲究。刚出生,自己的父母给起一个乳名,那就是猫呀,狗呀,什么乱七八糟的名字都有。而到了大名,那是要按辈分排坊来,尤其是男孩,不能乱了规矩。自己父母起不了,那就要请族里,肚子里有墨水的先生,按照这个家族里,同辈牌坊名字的第一字,连续起来。有人喊名字,别人就知道你的辈分,整个家族都遵循着这个规律。就像韩家兄弟一样,名字都在一个“兴”字上,这就是老一辈留下的,匡正同族每个人辈分的规矩。

鸡叫的声音,把人们从梦中叫醒,九先生的窑洞里,早早的亮起麻油灯光,因为要去县城采购药材,再给商店进点货物。远在山乡的他,急于赶路,养成早早起身的习惯,只见他起身向西边窑洞喊了一声“山娃,套车”说罢,又回屋准备出门的东西。

山娃在韩家拉着长工,他在牲口窑里应着声,也没有墨迹,没一会就摸着黑,拉出一匹马来,在院子的车上,熟练的给马搭上套绳,动作很娴熟,一会儿就准备齐整,便在九先生窑洞门口喊到:“九叔,准备好了,可以走了,还有要带的什么,你说一声。”

“好,今天采购的东西多,不用带啥,赶紧赶路,别耽搁时间。”九先生在窑中应道。因路途遥远,在城里还要进货、进药,所以天还没明,他们就得走上去往槐庆府的路。

九先生出门,也是精心准备一番,夜影里只见他头戴礼帽,又带着眼镜,身上背着背搭,一手拿着长烟锅袋,真是不失先生的身份。

走起路也是精神十足,到车前把车辕杆上挂的火葽拉过来,放在烟锅头上,长长的吸了一口气,烟嘴里冒出青烟后,这才放开火葽,随即上了马车。随口问了一声:“土炮装好没?别忘了”

山娃回答道:“装好了,水和馍都带着,老规矩,又不是第一次出门。”马拉着车出了大门,山娃回头又将大门关上,便赶着马车上路了。走上大路,山娃脚下一跳,就坐在车辕上,马自行走在路的中央,山娃不用牵马缰,只手挥着鞭子就可,一副很神气的样子。

黎明前的黑暗,显得更暗,稍远处就看不见人影,东边不见曙光,马车上了路,院子的两条狗,前后来回跟着奔跑,不时的叫唤几声,就像提醒马要走好步子一样。黑夜的路上,看不见马车,却远远的看见火葽头上闪着火光,犹如一盏忽隐忽现的鬼火,在路上摇曳。马脖子的铃铛,叮当作响,告诉夜色里远方的行人,有车行走,结伴同行,又好像是招呼,黎明快点到来。

走过十里多地后,东边天边露出白色,天也渐渐的亮了,终于一轮红日在东边山顶露出圆脸,又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

光明来临,在马车上第一个显脸的人就是山娃,只见他黑脸大汉,浓眉大眼,身体很强壮,身上的老棉袄几处露着棉花,夜路太冷,他依旧穿在身上。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虽然人到中年,因没结过婚,人们把他还当小伙待。平常白天跟着老大老三干地里的庄稼活,晚上住在喂养牲口的窑洞,也就方便给牲口添草、喂料、饮水,还要抽空垫圈、起圈、干零活。九先生进城,他就跟着赶车,来回搬东西。

山娃看着天气晴朗,高兴的给九先生说道:“九叔,今天天空晴朗,出门办事,不受天气影响,适合赶路。”顺便把跟在旁边的狗,吆呼了一声,狗站着看了一下,明白人的意思,便掉头往回跑去,这狗真有灵性,天黑护着人,天亮就知道不需要它了。

九先生去掉礼帽,头伸出车棚,向外张望。天已放亮,九爷的长相,也映入眼帘,深墨色的眼镜,架在高跷的鼻梁上。实际上,在家平常戴老花镜,只是出门,打扮的要像一个先生的样子,而特意戴着墨镜来装饰,两副眼镜来回换着用。他取下眼镜,一对杏仁眼,显得炯炯有神,留着一撮山羊胡子,齐头短发,是当时流行的同款,脸塌陷下去,好像是几十天没有吃饭,饿的没了肌肉。虽然年纪仅仅五十多岁的他,看相貌显得老了许多。家里的田地,由大哥和三弟去耕种,还有山娃帮忙,他只管当好自己的先生,管好这个大家庭的钱袋,行使当家的权利就行。

九先生接着山娃的话说道:“天气不错,你把前几天上山采的药,切碎晒干没?天气好,别把药放霉了。”他出门也是担心自己的药材。

“九叔请放心,都收拾好了。”山娃回答道。这远离县城的三道梁,村庄稀疏,自然人烟也比较稀少,而早早赶着去县城的人,也是少之又少。野狼也是听到铃铛声,就远远地躲开,这些凶残的狼,也经不住赶车人带来独炮的惊吓。只有来回奔走的兔子和山鸡,在山路上乱窜外,山路上行走的马车,也显得很孤单。走出约二十多里,到了三梁合一的孤鸡岭的主路。

突然,行走的马停下,双蹄在地上乱刨,并嘶嘶长鸣起来,坐在车辕上的山娃,也吃了一惊,慌忙跳下车,拉住马的缰绳,向前观望着,寻找马受惊的原因。

坐在车内正在打盹的九先生,也被晃动的差点倒下身来,急忙喊着:“山娃,山娃,出什么事了?”平常可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山娃,看见远处路边,有三匹狼,在路边山崖下刨着土,一副发狂的样子。

“九叔,前边有狼,马受了惊吓,没事,我把狼赶走。”山娃回着话。

九先生撩起车前帘子,又探出戴着礼帽的头来,看着前边说道:“拉紧马缰绳,放一个土炮,把狼吓走就行了。”在这山路上 ,这样与狼相遇,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山娃便在车辕上挂着的包里,掏出核桃般大小圆球,上边有一个长长的捻子,又在车辕下取来火葽,把捻子点着,向狼那边抛去,土炮落在狼附近,“嗵”一声,正在刨土狼,听到炮声,以为是猎人的枪声,惊吓的四散逃走,站在远处,不甘心的回头张望,看见过来的马车,不得不放弃守候一夜的猎物慌忙逃串,眨眼间就消失在灌木丛中,山娃顺便掐灭火葽头,前边很快就到大道了,用不着火葽,节省着等到天黑再用。

车继续向前行走,经常在这唯一通向槐庆府的路上行走,山娃对路边情况很熟悉。心里想着,狼在那里刨土干什么呢?那里不是有个水窖嘛,他不由自主的,眼睛直盯着前边,车快走到狼刨土的附近,他就隐约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愈近声音愈明显。不好,是谁家孩子被狼叼到这里来了,他就给九先生说道:“九叔,谁家孩子被狼叼到这里,好像就在前边的窖里,我去看看。”

山娃把车停在水窖旁边,疾步跑到水窖前面,只见水窖周围,被狼刨出一个大缺口,比原来的直径大了一倍,孩子的哭声,正是从水窖里传出。

山娃呐喊着告诉九先生:“九叔,你快来看看,有个孩子在水窖里哭。”

听到山娃的呼声,九先生也急忙从车上下来,走了过来,只看见水窖里黑洞洞,别的什么也看不见,却清晰的听见孩子在水窖里,哭喊着叫着妈妈。

孩子怎么会在水窖里?这地方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半路也没人家,九先生心里泛起叽咕,细听了一下,给山娃说道:“听哭声好像是个小孩,这狼不会把孩子拖进水窖呀?这肯定是谁要害人,把人家娃拉来扔在水窖了。”他回头看着山娃问道:“你说这娃救还是不救?”

“看九叔说的,人命关天,怎能不救?何况还是个孩子?”三娃斩钉截铁的说。

“好,你去马车取绳来,下去把孩子救上来。”九先生指挥着,并向山娃发出了命令。

山娃取来了长绳,一头摔入窖里,一头让九先生握在手中,下了水窖。这水窖九先生和山娃都清楚,因为自己家就有,水窖深度一般两丈左右,窖筒直径不到三尺,窖筒上修有脚窝,可供人上下行走。为了蓄水量大,在水窖底部人为的修了直径超过六尺,高度也有着六尺高的葫芦形蓄水区。打水窖时,有梯子,供人上下行走,水窖落成后,就会去掉了梯子。所以,有水窖的人们心里都明白,掉在水窖里的人,不靠外界力量,自己是出不来的,九先生和山娃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山娃下到没了脚窝的时候,高声呐喊道:“九叔,拉紧绳,我要下去。”九先生拉紧绳索,山娃顺着绳索溜了下去,就落到窖底。

借着昏暗的光线,山娃看到,一个小女孩靠着窖壁站着,便对孩子说道:“孩子,别害怕,我救你出去。”把绳子绑在女孩的上腰,让她双手紧抓着绳子,低下头闭着眼,小心土流入眼睛。草草也照着所说的话,紧闭着双眼。

山娃向上喊了一声:“九叔,往上拉。”九先生用力的一点一点向上拉,孩子颤抖着抓住绳子,随着绳子的升起,身体向上飘去。

九先生使出浑身的力气,将小女孩拉了上来。只见女孩满身是土,蓬头垢面,脸上的泥土被眼泪冲成道道泪痕,眼睛周围已被摸得五花六道,她睁着黑幽幽的眼睛,看着陌生人,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眼神。

九先生让孩子坐在一边,解开绳子,放入窖里,拉着绳子,让山娃爬了上来。

山娃从水窖爬出后,九先生取下车上装水的葫芦,倒了点水,准备给女孩洗把脸,谁知女孩急忙接过葫芦,大口的喝起水来。喝过水,洗把脸后,女孩露出白净的脸来。只见孩子嘴唇干裂,眼神里泛着泪花。九先生凝视了一会,看着女孩没有受伤。为了赶路,他给孩子把身上的土弹了弹,就把女孩抱上车,便带着女孩去往县城,车继续向前赶路。

九先生坐稳后,心中疑惑,就问道:“孩子,叫什么名字?你一个人怎么会到这里?又怎么掉在水窖里去了?”他不明白,就问道。

“大爷,我饿。”女孩没有回答问话,泪兮兮的向九先生说道。

九先生带着责备的口味说:“你看我是老糊涂了吧,娃在水窖里不知饿了几天了?山娃,把馍拿出来,快给孩子吃点。”山娃每次去槐庆府,要走多半天的路,都会准备着几个馒头,并带着水葫芦,就是防备路上饿了,好填补肚子。听见九先生的话,连忙取出两个馒头,连同水葫芦一同递给九先生。

九先生把馍递给女孩,女孩慌忙从手中接过,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看着孩子的吃相,九先生说道:“孩子,慢慢吃别噎着,吃一口馍再喝一口水。”他心里想,孩子饿坏了,估计几天没吃东西了,现在只能给吃一个馒头,少喝点水,饥不猛食,渴不暴饮,会撑坏肚子的,九先生担心孩子会把持不住。

车在山路上行走,女孩吃完了一个馒头,喝了几口水后,情绪也稳定了下来。九先生这才又问道:“孩子,你几岁了?叫什么?怎么掉在水窖里去了?”

孩子看着面前这个老人,给自己吃馍有给喝水的,不像是个坏人,就胆子大了起来,伸出手,露出四个指头说:“我四岁了,叫草草,跟妈妈一块走的。路上有狼,狼来咬我,我被跟我们一块走的人,扔进黑洞里,在下边土流下来,把我的眼睛都糊住了,我爬到靠墙才能睁开眼,我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妈妈说来救我,怎么还不见妈妈来?你能带我去找妈妈吗?”孩子断断续续的说着,她听妈妈说是狼,便记下这个可恶动物的名字。

“好,好,我这就带你去找妈妈。”九先生应着孩子的话,问别的,孩子只是摇头,回答不清,就连妈妈去了哪里,也说不清。

九先生看到孩子两只大大的眼睛,泛着纯净的目光,模样也很可爱,他已步入老年,没有孩子,对孩子有着特殊的好感,今天救到孩子,也是一个缘分。九先生盯着孩子看着,越发觉得可爱,便起了收养之心。

他对山娃说道:“山娃,你看这孩子挺乖的,我也没个孩子,遇到这孩子,算是个缘分,也是老天的恩赐,这个孩子我就收养了,今天救孩子的事,回去别说出去,回家就说是逃难的送养的,听明白了吗?”九先生常去县城,对外边事也知一二,川里闹荒也有两年了,到处都能看到逃难的,他也不想在窖里救孩子的事传出去,让人把孩子认走了,自己就会空欢喜一场。

山娃高声答应着:“九叔仁义,收养孩子就是施善心,这是好事,你放心,我不会说出去的,咱养的孩子就和咱亲生的一样。”救了孩子,山娃心里也很高兴,在他心里这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事。

九先生看着草草说:“孩子,你叫草草这个名字不好听,我给你起个好听的名字好不好?”草草睁大眼睛看着这个老头,不知道他给自己起名是什么意思?她没有点头,也没有反对,直瞪瞪的看着他,她心里想,换了名字,妈妈找不到了怎么办?

九先生思量了半天,这老大的三个儿子叫金铃、金瓶、金财,女儿叫金玉、金簪,老三的三个女子叫金叶、金枝、金环。自己的女儿名字叫什么好呢?他斟酌好久才说:“叫金珠,韩金珠,这个名字富贵大气。”在他心里想,这孩子,一辈子绝对缺不了金银珠宝。用手摸着孩子的头说:“以后你的名字就叫金珠,你叫我大,喊大。”

在这饥饿干渴的路上,有人给吃一口,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不仅仅是好人,那就是恩人,至于喊什么都是应该的,她听话的连连喊着: “大…,大…。”孩子稚嫩的声音里,还没有明白“大”的含义,而在这叫声中,她的命运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车子一路颠簸向前,摇晃中,孩子吃饱后,有点迷糊,九先生怕碰着孩子,拉着孩子的手,让孩子坐在自己怀里,失去惊恐感,孩子在九先生的怀里安然的入睡了。

九先生抱着孩子在想,这一路上虽野狼出入,父母怎么能为了自己活命,把孩子丢进窖里?不管怎样,也不能丢了孩子,这样的父母,就是没有一点责任心。 回头又想,他们肯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天下没有这么狠心的妈,他长叹了一口气,唉,这就是命运呀。

差点丢掉性命的草草,在生活的激流中,被冲到一个陌生的岸边,这个岸边又给了她生的希望。就像是生命的种子,被水冲到有着泥土的地方,不管这片土地,是否贫瘠或肥沃,它都会生根发芽。受到惊吓、饥饿摧残的她,落到九先生的怀里,落到这个家庭,她生命的根,就在这里扎下了,她在这个未知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

真是: 扔进深渊疑无命,绝境得救又逢生。

孤女命运如浮萍,霎时漂流异乡中。

太阳在东边山尖冉冉升起,张管家转过来见玉芝,只见她眼窝发黑,眼睛泛红,分明是没睡好,和哭过的痕迹。没等玉芝说话,张管家先开口了,他说道:“晚上没睡好吧,哎,这个王掌柜真不是个东西,一大早他人就走了。你女儿的事,他刚才说给我了,我很生气,把他骂了一通,我已让人去救你的女儿了,二十多里地,骑马来回也得一个时辰,你就耐心的等着,山里的路远就是这样,着急上火不顶用,只能等去的人回来,你就能见到孩子了,你就放心吧。”

听说去救孩子了,玉芝的眼泪就往外涌,心里稍有安慰,觉得有了盼头,只能等着,她双拳紧紧的握着,像是给女儿鼓着劲,希望她能等到救她的人。对着张管家,不知说什么好,就像犯了错误的孩子,手都觉得没处放了。

张管家看着玉芝的神情,安慰道:“你已经到了我们这里,就放心吧,虽然我们这里是山里,但我们这里人很实在不欺负人,当面是什么,背后还是什么,也不算计人。等老太太起来后,我就去给说明你的来意,看老太太和二老爷商议的情况后再做决定。老太太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不会为难你的,吃过早饭我就来叫你,你去洗洗,那个时候,救孩子的人也就应该回来了,你就能看到孩子了。”

玉芝点着头,算是应答,张管家出去安排事务去了,玉芝着急的心,有所缓解,便耐心的等着,心里充满着希望。

王掌柜,张善以及小蔡一行,终于赶到孤鸡岭。王掌柜领着大家来到了小草草藏身的那个水窖处,只见窖边被狼刨着大坑 ,却听不到下边有任何响声,王掌柜高声呐喊着:“草草,草草。”除了喊的回音,没有任何声音。

三个人趴在窖边,想听出点什么声来,什么也没有听到。小蔡说道:“你们看,孩子在就会答应,或者哭泣,现在没声音,肯定是时间太久,孩子不在了。”

“什么不在了?在窖里小孩能跑出来吗?窖下边不能长时间待,我打过水窖,时间长就会难受,气短,也许是下边没空气了,孩子就会缺氧窒息的。”张善误会了小菜的说法,又按照自己认知解释道。

小蔡说道:“不会的,这窖不深,狼刨着土,肯定空气会流动,可能是土流下去将孩子埋掉了。”

张善反驳说:“狼也是一点一点把土刨下去的,孩子能动,就埋不住,会不会是没吃饭饿昏了?”

“饿昏了,不就被埋住了?”小蔡应道,三人互相看看,得不到答案。

张善说道:“小蔡,下去看看,不就明白了,不用在上边瞎猜。”

“好,我踩着脚窝下去看看,够不着的时候,你再用绳子把我吊下去。”小菜应道。

张善说道:“为了保险,还是先把绳子拴在你腰里,我在上边拉着,小心踩空。”

小菜也点头答应,便把绳子绑在自己腰间,顺着窖口下去了,不一会,小菜自己踩着脚窝出来了。

没等到小蔡开口,张善急忙问道:“小蔡,你怎么自己上来了,看见孩子没?”

“什么也没有?肯定是被土埋掉了。”小蔡丧气的说,王掌柜听着顿时坐在地上,不知所措。

“你看清楚了没,你没下到底,下边又黑。”张善不放心,追问了一遍,他怕小蔡不愿下去说了谎,一个性命,怎么敢轻易的放弃?

“下边很亮堂,看的很清楚,不信你下去看看,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大土堆。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被土埋掉了,被埋很深,什么也没外露。”小蔡很认真,很肯定的说,三人都面面相觑。

“那你没下去刨刨,看看孩子是否还活着?”张善怨了小蔡一句。

“你说的不是废话吗?这么长的时间,埋了还能活吗?在下边埋着,刨出来在上边你再去埋?要刨你下去刨去,为啥让我下去刨?”小蔡反驳道,他心里也不高兴,别以为自己是管家的儿子,就对我呼来唤去,我才不吃你那一套。

张善不服气,说道:“我就不信,能埋的啥都看不见?我下去看看。”说着把绳子拴在自己腰里,顺着窖口下去了,不一会也上来了。

王掌柜把目光集中到他的脸上,希望能得到答案。只见张善摇摇头说:“就是什么都没有。”其实,张善也没下到底,只是和小蔡一样,半空中向下看,看的很仔细,只见下边又坑坑洼洼的好像被踩过一样,但又不确定,很快自己把自己否定了,荒山野岭谁会来这里,心中的疑惑也没说出来。想着,肯定是被埋掉了,被埋那么长时间,肯定也是没命了,就是刨出来也没意义了,他放弃去刨的想法,从窖里上来了。

小蔡斜眼看了一下张善,心里想,不相信人,自己怎么没下去刨去?又怕得罪人,心里的话没说出口。便给王掌柜说道:“事已如此,我只能回家实话实说,你们快赶路吧,骡子背上还驮着粮食,张善还要早点赶回来,不敢在这里耽搁时间了。”小蔡说完,骑马便走,一个人回家报信去了。

王掌柜站起来对张善说道:“她命该如此,我有什么办法?走吧。”他心里却庆幸自己离开,要不然如何面对玉芝的责问?张善也无奈的叹了口气,心里想,穷人怎么这么命苦?小小生命就这样走到半路就没了,他摇摇头,跟着王掌柜赶路了。

张国良要吃早饭,就让管家把王掌柜和玉芝叫来,一起和母亲吃饭,顺便让母亲见见玉芝,再商量后边的事。张管家也把王掌柜已走的事告知他,并把玉芝等孩子的事说了,便吩咐张管家,等孩子回来,让玉芝和孩子一块吃饭,吃了饭再去见母亲,自己出去办事,就不等了。他和母亲吃过后就出去了,留下老太太,在屋里坐着等玉芝。

小蔡骑马飞奔回家,给张管家说清了去的情况。张管家叹了口气,只好过来给玉芝说明,玉芝听后,再也禁不住自己的难过,大声的哭了起来。张管家觉得玉芝失去女儿,心里难过是必然的,自己心情都一样,何况一个母亲,就让她哭哭难过,自己只好站在门外,等玉芝把自己的难过倾倒后,缓缓情绪,再去劝说。

老太太突然听到隔壁院子传来女人的哭声,回头问身边的丫环:“小兰,大清早的谁在哭?去看看出什么事了。”小兰出门去了,老太太心里显出不快的神情,好端端的,大清早听到哭声,觉得晦气。在这张家堡里,只有老太太用着丫环,别的人都没有,老太太很要强,不是大儿子硬给她请丫环,她也不要,这就是老太太立的家规。

小兰随着哭声,来看到隔壁院子,只见张管家在,就上前说道:“张叔,谁在哭泣?哭声吵到老太太了,让过来问话。”说完转身走了。

张管家本来打算等把孩子接回来,稳住玉芝,利用吃饭间去见老太太,谁知这又起了变故,只好上前对玉芝说:“别难过了,事已如此,你就节哀吧,现在别哭了,老太太已经听见了,要问话,你现在就跟着我去见老太太吧。”

玉芝停了哭声,可不停的打着哭嗝,紧张的说:“我这个样子,怎么去见老太太?”她心里想着女儿,又担心老太太会嫌弃她。

“顾不了那么多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丑媳妇就是要见公婆的,你去就对老太太实话实说,看老太太怎么处置?这就要看你的命运造化了。”

玉芝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张管家前去,进了大院的大门,张管家让玉芝在院子里等等,他进去给老太太说明了一切。停了一会儿,张管家在门口给玉芝,招招手让进去。

玉芝这才走进了老太太的窑洞,给老太太行了一礼,问了安。老太太坐在炕的中央,让玉芝坐在炕沿,给张管家摆摆手说:“你去忙吧,我们说说话。”又转过身给丫环说:“小兰,去倒碗水给她,”小兰急忙把水端到玉芝的面前。

老太太上下打量着玉芝,吃早饭时,儿子说领来一个媳妇让她看看怎么样,她挺期待的,刚又听管家说了刚来的女人,路上女儿出了事,心里有点不乐,先打算看看再说。她仔细观察一遍,看她长得还很端正,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看,挺中意的,就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的事情,刚才老管家说过了,事到如此,也没了办法,你就不要太难过了,这事放在谁身上都一样,你就节哀吧,有什么需求,你就给我说,我尽量满足你。”

玉芝抹了把眼泪说道:“对不起,我是失掉了女儿,只顾着哭自己的难过了,惊动了老太太,请你见谅,莫要怪罪。”她泪声说道。

老太太又问道;“你是哪里人?家里出了什么事?你为何能走到这里来?你说清楚点。”老太太要仔细打探清楚,她要给自己做儿媳妇,不能不明不白。

玉芝说道;“回老太太话,我姓郑名玉芝,家在秦川渭河北郑家川,川里闹旱灾、瘟疫,我领着女儿逃难出来,就想逃个活命,没想到我的女儿没能跟我逃出来,所以伤心的哭出声来。”说着眼泪不由自主的往下流。

“可怜的孩子,孩子是娘的心头肉,怎能不伤心?玉芝,听说川里闹旱灾,不知道到底是怎样一个状况?你们那里严重吗?”老太太接着又问。

玉芝接着老太太的话说道:“你们住在这深山里不知道,我们那里可惨了。从前年就开始了,旱的没了收成,去年也是颗粒未收,勉强种到地里的种子,长不到两寸高,就旱死了,种子也没收回来。没了吃的,饿的没法的人晚上都去抢,土匪闹的更厉害,我们家还算有点余粮,不知道谁告知了土匪,他们晚上来抢,孩子他爸和来抢的土匪打了起来,被当场打死了。更可怕的是瘟疫,一个人染上,全家都要死光,有的家,人死在家里腐烂了,都没人埋。没啥吃,真是人吃人呀,得病死了的尸体被人吃了,病传的更快。我的公公染上了瘟疫,小女儿也染上了,还是公公把仅有的钱塞给我,让我带着大女儿去逃命,不要管家里了,我才逃了出来。村里能走动的都逃命去了,走在路上,倒在路边的尸首,随处都能碰到,乱狗撕扯,不敢去看。人都往北逃,说是北边山区有吃的,我也是路上遇到一个去往彬州的马车,才把女儿捎到槐庆府。在那里遇上王掌柜,他把我又领到这里。可怜我的女儿也没能跟我到这里,逃个活命,就丢在半路上了。”玉芝泪兮兮的说着,眼泪泉水一样往下流,她撩起衣襟,擦着眼泪。

“那就没人管呀?不是还有政府,还有地方官员呀。”老太太惊讶的听着,不敢相信是真的发生,这外边难道真乱的不成样子了?

“那些当官的人,都顾着自己,顾着官府,顾着队伍,谁管这些草民的死活呀?听我公公说,没啥吃还在打仗,还在抢地盘,尽管地里旱得成了红光地,还有人抢着占。路边死了的人,都不知道是被打死的?还是饿死的?”玉芝气愤的说道。

老太太听得吃惊,半晌说不出话来,叹气道:“天下乱了,乱了,要遭年馑了,这下不得了了,穷苦老百姓要遭殃了。你说咋没人管管呀?这不是有蒋委员长呀,他怎么就不管天下的老百姓的死活?他的部队还打啥仗?这人都死完了,抢下地盘有啥用?谁给种地纳粮,这人活一条命不容易,咋就不知道疼惜人?咋能乱成这个样子?”她不能理解,这些当官的是怎么想的?

玉芝说完自己的身世,又想到现在的处境,逃到这里,已没处可逃,只有求人了。她突然起身,双膝跪地,给老太太叩了三个头,说道:“我的亲人都没有了,今天能走到你面前,也算是我们有缘分,你就是我的亲人,我会把你当作我的亲娘一样伺候的,请你收留我吧。”玉芝见过二老爷,看见老太太也很开明,加之张家的财势,玉芝有心留下来,过了这个村,恐怕没有这样的店。

正说着话,老太太还没反应过来,就见玉芝跪倒,并说了这样一番话来,老太太急忙说道:“小兰,快扶她起来。”小兰急忙扶起,让玉芝坐在炕沿上,听着她的遭遇,老太太心里十分同情,看她对女儿那份真挚的情感,老太太也觉得她是很有爱心,心底善良的人,对她有了几分好感。见她急于想得到一个答应的实心话,老太太也没什么异议,就顺嘴说道:“你也别着急,即来到这里,也就静下心来,失掉女儿,心里也不好受。把精神换换。俗话说的好:婚事不能忙,煎饭慢点尝。等老二回来,商量后给你答复。”他还没见儿子的话,不能冒然答应,更不能让人觉得,人家在难中,自己强迫人家做儿媳。

玉芝隐约中觉得,老太太对自己没什么排斥的心理,也就放下心来,也给老太太说道:“我年轻人,不能闲着,家里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你就叫我,我啥都能做。”

老太太觉得玉芝很懂礼数,心里也暗暗喜欢。只说道:“没有什么事可做,小兰,让玉芝先去偏房住下,养养身体,吃饭就让和我一起吃,你给拿点布料,去给她做几件衣服。”老太太已明确表达了自己观点,小兰也就心领神会,转身领着玉芝去了偏房。玉芝走出了老太太的屋门,看着天空,就觉得女儿在空中看着她。走到偏房门口,玉芝只觉两腿发软,看到门前一个石礅,顺势就坐了下去。

小兰看到玉芝难过憔悴的样子,就对玉芝说道:“你坐在外边歇会,我去里边等你。”小兰就想让玉芝缓缓劲,丢了女儿,心里的难过可想而知,女人的心都是软的,小兰听了她的遭遇,心里也是很同情她。

玉芝对着小兰点点头,用感激的眼神看着小兰,觉得她挺善解人意,难怪老太太留她在身边。但她有自己的心事,很快又回到自己的世界。此时心里充满了自责,女儿的不幸,完全是自己造成的。自己逃出来了,却丢了女儿,这是多么自私的行为。她狠狠拧着自己的大腿,来惩罚自己的自私。看着老太太对自己没多大意见,很可能会留下当上太太,她缓缓的抬头看着远方,心里在问:草草,你能原谅妈妈的自私吗?

真是: 随波漂流在远山,失女悔恨心难安。

怨恨老天太绝情,斩断母爱在瞬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