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浊流滚滚 > 第18章 张家堡张灯结彩 招土匪祸从天降

浊流滚滚 第18章 张家堡张灯结彩 招土匪祸从天降

作者:泾河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00:24:57 来源:小说旗

张家堡的人们,还沉浸娶亲的热闹之中,大部分亲戚朋友,吃过午饭后就告辞回家,剩余的都是至亲好友,他们还要进行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闹洞房。就是让新郎新娘做些身体接触的小游戏,说些露骨的黄段子,博得大家开心一笑,洞房里就会传来阵阵笑声。

因为县城路途遥远,又不安全,张国栋就留住高县长,等到明天,让老三张国才,护送着回到槐庆府,高县长也有此意,两人不谋而合,再来一个长夜叙谈。大客厅里,张国栋和高县长,还有几位长者陪同着,喝着酒,吃着菜,天南海北说些家常话。一切都处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之中。

张家堡娶亲,最忙的莫过管家张长锁,管了里边,管外边。既要管好内厨,按点做好,又要招呼客人吃饭,还要安排坐的地方,晚上安排住宿。饭都顾不上吃,一天下来,腿都沉的迈不动了。尽管如此,他依然不能歇息,想着还有那些事没有安排好,就得尽快弥补。

终于天黑了,该吃晚饭了,又是一阵忙活,等到大家都吃过饭,一切都安排妥当,长锁这才觉得自己的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拿起一个馒头,来了一个肉夹馍,大口的吃起来。吃着吃着,他又想起一件事,安排在城门口的几个伙计,还没有吃饭,按平常,城门的吊桥天黑前早早的就升起了。可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不能把客人隔在桥外,他吩咐伙计,在城门口守着,不能出了意外,到现在晚饭都没吃。他就让厨子准备了几个菜,自己提着一壶酒,就亲自送上城门口,等到客人们全部安排完住宿后,不再出城堡,才可升起吊桥。

到了城门口,几个伙计围着一堆说着闲话。见总管送菜来,都喜出望外的围上来,抢着吃开了,他们真饿了,还以为管家把他们给忘记了。

张总管看着这帮伙计的吃相,笑着说:“都饿成急狼了,抢着吃,这里还有一壶酒,都米抿一口,提提神,要操着心,看着路上有无客人,不敢谝着闲传,误了正事。”

几个伙计,边吃边说:“管家大叔,你放心,误不了事。”嘴上说着,只顾着吃。

长锁抬头将周围打量一遍,就向桥外的路上望去,大红灯笼把路照的通红通红的,显得喜庆的色调,他心里想,就是不知道里边油灯能否坚持到天明。突然,张管家看到远处好多人影晃动,都向这边走了过来。张管家心里一惊,天黑了,哪来这么多的客人?仔细一想,感觉不对劲,大喊一声:“不好,有土匪,快拉吊桥。”

几个伙计听了,丢下吃到馍,慌忙跑过来,奋力的搅起了辘轳,把吊桥拉了起来。

张管家心急的都要跳了出来,好悬呀,差点就让土匪闯进张家堡了,要是闯进来,那今天的喜事,就喜不下去了。张管家想着,急忙向外张望,只见土匪已跑到吊桥的那边。黑压压的站了一大片,张管家的腿都颤抖起来。可心里明白,城门前有很深的沟壕,没有梯子是过不来的,得赶快通知下边人,前来抵抗,不能给土匪留时间。

张管家向守门的一个伙计喊到:“小六,快去告诉大老爷,其他人快抄家伙,关掉城门,上城墙。”在城门洞的上架上,早就准备好的长矛,几个伙计快速的拿到手,上到城墙上,土匪要想翻越壕沟,爬上城墙,就用长矛把他刺下去,站在高处好防守。

报信的小六,在墙上取下铜锣,边跑边敲边呐喊:“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整个张家堡,被这紧急响起的锣声与呐喊声惊呆了。

上了城墙,张管家看到大红灯笼下,土匪们的手里有着长枪,急忙说道:“赶紧藏身,不敢露头,土匪有枪。”伙计们都蹲下来,藏起身来。利用空隙观察土匪。

土匪们看见两边悬崖,就中间这一线连接处有一沟壕,傻眼似的站着,没有梯子,难以通过,真像老虎吃天,没处下爪。

大屁股十三说道:“去找几…几根椽来,从壕上搭…搭上几根椽就能爬…爬过去。”十几个土匪应声而去寻找。

在这山村就有着敲锣报警的习俗,隔着沟壑的锣声,在夜里显得十分响亮。小六直接跑进大厅给大老爷报信,院子的所有人都跑了出来,涌进客厅,听取情况。

小六直说道:“土匪来了,几十号人在城堡桥外,马上就要进城了,”听说土匪来了,人们都慌乱起来。他们都觉得,是张保长结婚,把土匪给招引来了。

老大张国栋说道:“大家不要慌,去叫老三上去看看,年轻力壮的都上城去。其他人都先在房子里,把大门先关上,我跟着去看看。”

老大安抚着大家,他心里想有城把守,谅他土匪也进不了城。转过身给高县长说:“让你受惊了,你先坐一坐,我去看看情况。”高县长点点头,老大领着年轻人去了。随后老三领着两个护卫,也跟着上来了。

洞房中的老二张国良,急忙也扑了出来,门口的老太太喊了一声:“老二,哪里去?今天你新婚,你不能出门,让老大,老三去就行,你回自己的屋里去,土匪进不了城,我们就安然无事。”老太太镇定的说。

老太太转过身对小兰说:“让客人都回大厅坐下,不要站在院子。”小兰传话给众人,把人们都安抚到大厅坐下。其实人们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坐下也是如坐针毡。担心着如果守不住怎么办?这张家堡的窑洞里,哪里有藏人的地方?如果土匪攻进来,这些人,就是秃子头上虱子--明摆着,一个也逃不掉。

张管家看见,老大领着一伙人上来,老三也领着护卫上来,心里踏实了许多。上前给老大提醒道:“土匪手里有枪,你不能上前去。我在这里看着,他们没有梯子,就上不来,要是他们硬爬上来,就用长矛将他们戳下去,掉下沟壕去,不死也是重伤,保证能守住城堡。”

老三张国才上前来说道:“这几个土匪怕什么?来一个,就嘣一个,看他们的尸体能把咱这沟填满不成?”当兵出身的老三,火气正旺,讲的就是一个“打。”凭借着这个城墙坚守,土匪就是长着翅膀也飞不进来。

老大张国栋说道:“今天是国良的大喜日子,弄出人命不吉利,再说土匪就是为了钱财,为了粮食而来,给他们一些,让他们走,落个安然。他们要抢,我们要守,土匪有枪,势必落个两败俱伤。不如让我上前去,和他们谈判,给他一些钱财粮食,让他们拿着东西走人,也就能免去伤亡,我想,土匪也应该是讲理的。” 长期在官府,习惯讲大道理的老大,这会天真起来,想给土匪讲道理,来和平解决这个围困,想用小恩小惠来感化土匪,殊不知土匪的贪婪是多么的可怕。

张管家上前拦住老大张国栋说道:“老大,你不能去,土匪怎么会讲理?讲理就不会来抢人了,他们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不知道什么是诚意,好心使不上。”

老三张国才也说道;“张管家说的对,大哥你不能去,这些人没有定数,他们手中拿着枪,万一有人开枪怎么办?”

老大张国栋说道:“万一他们硬攻怎么办?万一他们冲进张家堡,这些老老少少怎么办?打死土匪,和土匪结下梁子,他们天天来遭扰又怎么办?逞一时之快,会惹下无穷的后患,你的护卫,不能天天守在张家堡呀。”在这乱世当中,老大张国栋在外经历的,比山里的管家要多的多,管家被问的哑口无言,不知说什么好?

只有老三硬撑道:“打死他们就不会再来了,难道他们有两条命不成?”老大瞪了老三一眼说道:“你就会抬杠,不伤人把事情解决了,才是最好的办法。”没有人能劝住老大,他要上墙去用嘴皮子解决危机。

老大上到城墙上边看到,土匪根本没有放弃攻城的念头,不知从哪里抬来的椽,正往壕沟里搭,因为椽短,有几根掉在壕里。他们用绳子,又把人吊下沟壕,准备搭桥。仗着有几支枪,胆量很大,信心很足,干活就像在自家后院里一样,没有任何慌张和急躁,有着不进堡子不罢休的势态,摆着吃定张家堡的势头。

在大屁股十三的心里,赶了几十里路程,不得到好处怎么行?不能白跑一趟,何况现在大家都饿着肚子,不进去吃饱喝足,不把家里清扫干净,是不会回去的。

张管家上去,向土匪喊道:“外边的兄弟们,你们谁是领头的,我们大老爷要和你们掌柜的说话,让管事的上前来。”管家他听了张国栋的话,想和平解决,那就问问土匪头子,看能否达成协议。

大头带头乱喊道:“把吊桥放下来,我们大掌柜进去和你们说话。不放下来,进去就砸碎一切,杀了所有的人。”众土匪跟着狂喊了起来,就想用人多势众压倒人,让里边的人们自行崩溃,失去反抗能力。

大屁股十三往前站定,手臂一挥,众匪们突然没了声息。老大张国栋看见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知道就是领头的,就问了一声:“请问掌柜的尊姓大名,以便称呼。”

大屁股十三极不耐烦挥手说道:“别…别扯咸淡,十三爷没…没工夫听,有屁快…快放。”

老大张国栋稳住情绪,抬高声音说道:“众兄弟来到彼庄,想也是饥饿难当,今天是兄弟大喜之日,备有薄酒,如果你们能放下枪和谈,鄙人就能款待大家,再送给你们十石粮食,从此以后,互不遭扰,大家和平相处。你们硬闯,子弹无眼,那势必造成两败俱伤。如有伤亡,那是你我都不想要的结果。本人在商州做事,说话哪是说一不二,说到做到,给你们的粮食,绝不食言。”老大给匪徒讲着大道理,生怕他们听不懂。

大屁股十三听的火冒三丈,开口道:“你…你是打发要…要饭的?给十…十三爷讲…讲条件,摆什么谱,活的不…不耐烦了?去…去你妈的。”转身掏出枪来,只听“啪”的一声,老大张国栋应声而倒。老三张国才和管家扑上前去,扶着老大国栋,大声急喊着他,只听到他奄奄一息的说道:“土匪终归就是土匪。”说罢便没了气息。

想和土匪讲道理的老大,就这样倒在血泊之中。他不想在自己的兄弟大喜之时,有血光之灾。没想到,却把自己的血,洒在张家堡的桥头之上,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老三国才,撕心裂肺叫喊着:“大哥,大哥……”张管家也高喊着:“大老爷,大老爷……”所有的人都涌到了旁边。

可土匪们听到枪声,就像打了兴奋剂,用椽搭桥,准备攻城。他们认为这个大老爷说话,明显是怕了他们,想给点好处,就想让他们滚蛋,想得美,老子跑了几十里路,难道就是为了吃顿饭?天真,不把张家堡揭层皮,就算老子白来了。

大屁股十三扯着大嗓门喊道:“那个老…老东西,被我撂…撂倒了,咱们有…有的是枪,还怕这些土…土包子不成?赶紧给…给我把桥…桥弄好,上去把城…城门砸开,进去后,什么好…好吃,吃什么。什么东…东西好,就拿…拿什么。扛…扛枪的,给我看…看准,城上边谁…谁露头,就打…打掉谁,一个小…小的张家堡,拿…拿不下来,那简直是天…天大的笑…笑话。谁不出…出力,小心回去抽…抽你鞭子。”土匪们异常嚣张,狂妄至极,根本没把张家堡的人放在眼里。匪徒怕挨鞭子,那是干的非常的卖力,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老三哭喊着大哥,看见大哥已中枪身亡,气愤至极,掏出枪来,高声喊着:“护卫,给我打,”带头冲了上去。两护卫,也掏出枪来,跟了上去。直接向大屁股十三射击,大屁股十三,猛然看见城墙上有人举枪的身影,急忙躲在背枪侍卫身后,侍卫身中数枪,被大屁股十三扛着,成为靶牌,大屁股十三右臂也中一枪,手臂顿时抬不起来,其他土匪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子,打的晕头转向,抱头鼠窜,根本没有抵抗能力。城墙上居高临下,有墙头掩护,桥那边的路上一片开阔,没有遮拦,正好射杀,土匪没有还手之力,慌忙逃窜。

转眼间,土匪就被射死十几人,路边的血红的灯笼,此时就像是给他们照亮通往鬼门关的捷径,他们耀武扬威的来,就想把整个张家堡,用马匹驮走,来达到一夜发财的目的。没想到的是,在这里走上了黄泉路。

大屁股十三,背着护卫尸体,退逃到四五十米远,扔下尸体,被几个土匪夹着逃到拴马处。他做梦也没想到,人家也有枪。回头看没有追赶,清点了一下,剩余只有二十多人,四条枪。损失了多一半。有几个挂了彩,撕下衣襟包扎一下。没有跟来的,恐怕是逃不出来了,随即两人一马,骑马就逃,比兔子跑的还快,生怕后边追来,要了自己的小命,哪还管留在那里的土匪。

在城壕里的土匪,没了向上拉的绳子,困在下边上不去,两个匪徒听到城上的枪声,吓得直往沟里跳了下去,别的抱头蹲在下边,不敢抬头。猖獗的土匪,被打的晕了头,失去刚来时的威风。

老三张国才看见,让放下吊桥要去追击,被张管家挡住,告诫道:“追出前边的路,就是一片黑夜,土匪惯走黑路,追去对我们不利,先把眼前这些收拾了,小心他们反扑。”老三张国才,等了一会,没见土匪反扑,估计是逃走了,这才下命令。

老三国才高喊道:“放下吊桥,打扫战场,小心土匪放冷枪。”

吊桥放下,护卫用枪指着,走在前边,高喊道:“都蹲下,不许动,谁动打死谁。”又对身后的人呐喊道:“出去人,赶紧把枪收了,小心他们开火。”没有跑的,和受伤的土匪,都趴在地上不敢动身。

打死的人中,多半就是前边拿枪的,还有来了飞子的人。受伤的,全部就是拿扁担的,护卫拿枪指着土匪,庄里的人,才出门来,把枪先给缴获了,连同手里的扁担,全都收了。

清点的时候发现,在前边路上,打死了土匪十二人,中枪受伤跑不动的六人,获得枪支八支,被困在城壕里有六人,全是拿扁担的,两人跳沟。总共二十六人。

护卫让人把城壕里的土匪,一个一个吊出来,用绳子绑住,和受伤的一起,让蹲在吊桥里边的墙下在,打死的人在路边摆了一行。怕土匪反扑,人员全部扯进城堡,拉起吊桥,严阵以待。城墙上的人借着墙头掩护,只露出头监视着路上,怕土匪反扑。

激烈的枪声,吓得张家堡窑洞里的人,大气都不敢出,心惊胆战的躲在屋子里。土匪被赶走后,有人来到窑洞,给家人报信。

张管家回来上前扶住老太太说:“土匪被赶走了,可大老爷他……”他难过的说不下去。老太太急忙问道:“老大他怎么样了?”

张管家将老大劝说土匪的事说了一遍。老太太流着眼泪说道:“老大仁义呀,他不想今天的喜事变成丧事,结果是舍身成仁。如今,喜事未罢又成丧事,摆灵堂送我儿上路。”

高县长上前来抓出老太太的手说:“张州长大仁大义,他不仅仅想让张家堡安宁,也想拯救这帮土匪。可这帮亡命之徒真是愚蠢之极,真该死。我回城后,立刻组织清剿队,彻底清剿这帮顽匪。给张州长报仇,给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高县长在人面前说的慷慨,并当面作着保证。

高县长给老太太一个承诺,也是想给张国栋一个交代。和张国栋仅仅两天的相处,深深地感到他为人正直,对人厚道。作为一县之长的他,认为在他管辖内,土匪如此猖獗,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他在当面,不得不有所表态。

老二国良也从洞房奔出,奔向城墙,看到大哥遗体扑了过去,哭喊着“大哥”,他被人拉着,只听见他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老三一直守在大哥身旁,尽管他打死了多名土匪,给大哥报了仇,可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停地抹着泪水,他心里深深自责自己,为何不劝住大哥,自己守着险要地形,却让大哥以身试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真是不应该。

老大住的窑洞里,传来了女人的哭声,人们都明白,那是老大媳妇姬凤月。老太太老泪横流,忍不住喊着儿子的名字,大声地哭起来。整个张家堡,顿时一片哭声。张家堡此时笼罩在惊恐、愤怒、伤心,难过的氛围里。

而在一沟相望的张家庄的人,听到张家堡响起枪声,都躲藏起来,胆子大点的人,爬在自家墙上向张家堡观望,只看到灯笼下人影移动,而不知道实际到底怎么样?听到哭声,都伸长脖子听,而不来帮忙,谁都明白,土匪有枪惹不起,鸡蛋不碰石头,只能躲藏,出头,就会白白送了性命。

第二天一大早,张家堡的人,一个个都像霜打过似的,蔫尔吧唧的没了精神。老二张国良,让张管家,通知张家庄的青壮年劳力,把打死的土匪拉在沟边掩埋。让老三带着护卫把高县长送走,也一起将被俘的土匪,押送去往槐庆府入狱。国才也把大哥逝世消息,写成书信,派专人送往商州府,告诉情况。安排好一切,国才又回到家中,在他看来,家里还很乱,自己放心不下,不能离开。

高县长回到槐庆府,立即上奏,请求上级支持自己清剿行动,并在《国民报》上报道了张家堡,奋起抗匪,挫败了匪徒的嚣张气焰,并捉拿多名匪徒的报道,引起多方关注。

真是: 做事张扬惹疑猜,招来土匪遭祸灾。

善心对蛇反遭咬,血溅桥头悔不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