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33章 工厂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第33章 工厂

作者:糖醋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3:17 来源:小说旗

这其中一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对朝事了解不足。

故而,朱高炽觉得若报纸能提前让士子熟悉朝政,倒也不失为良策。

可惜朱瞻基不知其父心中所思,若知了,怕是要忍俊不禁。

实话实说,他对大明士子大多并无好感,除个别外。

那些终日诵读四书五经、八股文的人,将来多半会成为他改革路上的障碍。

其父欲借报纸让士子知悉朝事,朱瞻基以为纯属多虑。

在他看来,如此传播利器不用来对付士子,实在可惜。

士大夫家族何以在朝野拥有巨大威势?不正是因为掌控话语权吗?

士子接收到的信息,皆为这些人希望传递的内容。

他们怎么说,士子便信。

有了士子的支持,士大夫便掌握了民间舆论。

任何不利他们的政策便是害民之举,任何与他们争夺利益的事便是与民争利!

不得不承认,纸张未兴时,士大夫靠书籍维生;纸张问世后,他们依仗的便是民意。

朱瞻基觉得与其任由他们操控民意制约自己,不如提早谋划。

利用报纸夺回话语权,免得日后被这些士大夫拿民意来刁难。

届时若有谁胆敢质疑,定教他们见识何谓“天上键仙三百万,见我也需尽低眉”

当然,这也算是为傻父找些消遣。

闲暇时,让他品茗赏文,何等惬意!

既不用操劳国事,又能怡情养性,岂不美哉?

而且凭自己那傻乎乎的父亲的性格,朱瞻基甚至怀疑父亲可能会对这样的事情产生兴趣!

实际上,朱高炽的想法跟朱瞻基差不多。

确定没问题之后,一想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可能是每天翻阅各位文人递来的稿件,朱高炽脸上的表情明显愉悦起来,笑着说:“好啊,儿子,这事就交给我去做吧,放心,你爹我一定给你弄得妥妥当当的!”

朱瞻基见朱高炽笑了,心里也很高兴,便点头说道:“嗯,那就这么定了,爹,明天我就让人去筹备个印刷厂,你也顺便联络一下以前受过你恩惠的那些文人或者官员,方便他们提供稿件。”

“另外,关于这份日报,我想过,暂时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作为头版,专门报道朝廷的各种政策和国家大事;另一部分为地方版,可以派人去搜集各地发生的事情,筛选后发布;第三部分可以关注民生,比如推广一些农业技术之类的内容;最后一部分留给文人墨客,让他们撰写文章,经审核后再刊发于世。”

朱高炽听朱瞻基这么说,时不时点头附和,待朱瞻基大致讲完日报的规划后,他称赞道:“不错,按照板块区分内容,这样能让不同的人看到适合他们的部分。”

朱瞻基没理睬父亲的夸奖,直接插话道:“爹,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

朱高炽正沉浸在办报的喜悦中,听到这话便点头询问:“何事?”

朱瞻基停顿片刻,一脸严肃地说:“关于这份报纸,只能由朝廷或皇室来创办,民间任何人、任何团体都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或名义进行创办!”

朱高炽听后微微愣住:“不准民间创办?”

------------

朱瞻基肯定地点了点头:

“没错,不准民间创办,任何私人或团体创办报纸都将受到严惩,轻者处死并销毁所办报纸,重则凌迟并抄家灭族。

未来的报纸将成为朝廷与百姓直接沟通的渠道,必须牢牢掌控在我们手中,别人要是敢尝试,就是自寻死路!”

朱瞻基语气沉重,朱高炽也不是愚钝之人,从他的言辞中立刻领会到其中深意。

想想也明白了。

要是人人都能创办报纸的话……

若日后有人借报纸散播对朝廷不利的消息,定会惹来不少麻烦。

就像攻城时常采用的攻心之计,夹带纸条之类的手法。

想到此处,朱高炽点头说道:“放心,儿子,爹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朱瞻基见自家那看似糊涂实则认真的父亲点头,便放下心来。

自家这父亲虽看似愚钝,但有时却让人觉得格外有趣。

“其余的便是些文章之类的,既然这是给百姓看的报纸,就要写得明明白白。

除开留给文人的部分,其他最好全用通俗易懂的话。”

“嗯,这还得靠您手底下的那些文人呢!”

朱瞻基跟自家父亲说完办报的事后,就让他着手准备了。

想创办报纸,手下没几个能写的文人显然是不行的。

在这方面,做监国太子多年的老朱高炽,手底下能人自然不少。

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不像朱瞻基,找人办事要么哄骗,要么画大饼。

到现在为止,能真正帮上忙的不过寥寥几人。

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

有了自己的事务,朱高炽当天就写了好几封信。

至于寄给谁,朱瞻基也没问。

毕竟该交代的,他都交代得差不多了。

等报纸办起来后,到时候再把关就行。

如今压在他身上的事还不少,他也无法事事都亲自过问。

特别是关于羊毛的事,第二天朱瞻基在乾清宫打卡后,

就接到周忱的汇报,羊毛纺织厂的选址已经确定了。

……

应天府城南,约三十里远。

这里是太子府的皇庄,平日由太子府派来的太监管理。

前几天朱瞻基从母亲那里要来这座皇庄后,便交给周忱负责。

皇庄虽名为庄,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不小的小镇。

只是里面的住户都是属于皇庄的庄户。

这些庄户有的是把田地献给皇庄的农民,有的则是原本就没有土地的人。

平时他们不仅要在庄里耕作,农闲时还要承担其他杂役。

相比一般的农夫,这些佃户所承受的剥削显然更多。

然而,与皇家庄园相比,这终究是皇室的财产。

与其他一些庄园相比,这里的情况倒还算是好很多。

朱瞻基骑在马背上,身后跟着大批锦衣卫护卫。

周忱在他身旁,为他牵着缰绳。

正值隆冬,落叶飘零,大片土地*在外,但部分种植着油菜的土地看起来长势颇佳,一片翠绿,点缀在田野之间。

朱瞻基心想,待到春天,这里的景致定会美得令人陶醉。

这时,周忱在一旁说道:

“殿下,我到达时统计了一下,目前这个村庄约有四百户人家,总计一千二百五十七人,其中五十岁以上的有两百三十人,四十岁以上的有一百四十七人,妇孺占五百四十人,其余均为青壮年!”

朱瞻基听后看向周忱,若他没算错的话,一千二百多人中,青壮年大约只有三百余人,仅占四分之一左右。

这样的比例,有些家庭甚至没有一名成年男子,要想过上好日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将目光投向这些佃户,或许是首次见到这么多锦衣卫。

这些佃户的眼神中明显流露出戒备和忧虑。

朱瞻基猜测,他们可能把他们一行人当作朝廷的官员了。

在这年头,百姓对官员总是心存几分惧意。

对此,朱瞻基并不感到意外,沉思片刻后对周忱说:“若无意外,此处将来会全部改建成工厂。

不过你接管这个村庄后,这些佃户不必被驱逐,有些事情可以交由他们来做,并按他们完成的工作给予报酬。”

“全部改建为工厂?”

周忱闻言有些惊讶。

“没错,全部改建为工厂,我打算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汇聚各类工厂的地方!”

两人继续交谈,走了一会儿,大约十分钟,便抵达了周忱选定的地方。

这个地方位于河湾处,地势非常平坦。

朱瞻基的目光落在河湾上,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他对周忱说道:“选得不错,就定在这里吧!”

他又指着眼前的河湾道:“靠近河流的地方,先划出大概一千亩地,若庄稼受损,到时按受损数量,对佃户予以适当补偿。”

朱瞻基说着,从怀中取出两张设计图递给了周忱,“这是我绘制的建筑图,一个是纺织厂,另一个叫玻璃厂,上面标出了需要注意的细节。

你拿着这些图去找工部的工匠们,按我的规划大致建造,不用追求美观,但必须确保建成的房子宽敞、牢固、实用。”

“臣遵命!”

周忱毕恭毕敬地接过图纸,仔细浏览一番后,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

见状,朱瞻基笑了笑,说道:“难得出来一趟,陪我再转转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嘱咐你。”

他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锦衣卫拉开安全距离。

待锦衣卫退至十余米外,朱瞻基下马,活动身体后看着周忱笑道:“户部已着手派人去草原采购羊毛,大约一个月后,首批羊毛便会运抵应天府。

这件事由你负责,功劳少不了你的份,我想夏原吉到时候也会向户部举荐你。”

周忱听罢,并未显出任何情绪波动,而是拱手恭敬反问:“殿下之意是?”

“和聪明人交流果然省心!”

朱瞻基笑着点头,接着道,“我的意思是让你调入工部。”

“工部?”

周忱有些疑惑,本以为这位皇太孙提及此事,是要安排自己进入吏部或兵部。

毕竟他是夏原吉推荐给朱瞻基的人,属于所谓“太孙党”

的一员。

若进了吏部或兵部,对他的仕途发展显然大有裨益。

吏部掌管官员升迁,兵部则主管军事,二者均为六部中的关键部门。

而工部呢?

工部在整个六部中权责最小,地位也最低。

仅需看看现任工部尚书黄福的处境便知一二。

靖难之时,自家那位皇帝爷爷为使起兵更显正当,曾列出二十九名奸党名单。

很不幸的是,黄福名列其中。

黄福反应迅速,在朱棣攻入应天之际立刻主动归降。

朱棣为收服人心,保住了他的性命,并让他留任工部尚书一职。

否则,这个职位可能早已易主。

然而即便如此,黄福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做贰臣并非易事。

朱瞻基有意将周忱调入工部,目的是想借此削弱黄福的权力。

日后许多事务需工部协助,若工部尚书不属于自己的心腹,终究难以称心如意。

“我猜你心中一定有不少疑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